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16章

作者:正经不瘦

  “小弟,我这两天单位挺忙,刚过去也得打进步,回来早不了,你自己先睡,不用管我。”

  “哦。那我还是把饭菜温在锅里。”

  “成。”

  就着仨火烧呼噜呼噜扒了一大碗猪肉粉,苏迎军这顿早餐就算完事儿了。

  苏木嘴角微微抽搐,拿火烧挡着没被大哥发现。

  自己买火烧的时候已经高估苏迎军饭量了,可没成想,真是人不可貌相。

  苏迎军除了脸上刀疤外,其实看着还挺瘦的,可这么瘦竟然是个大胃王。

  估计不是担心苏木不够吃,再来一个火烧也没啥问题。

  反正也就两三口的事儿。

  “哥,真羡慕伱这饭量。”

  “有啥好羡慕的,等你锻炼锻炼,这饭量也就上来了。”

  “那敢情好。”

  “等我忙完了这几天,陪我去领房钥匙去。”

  “哥,你房子分配下来了?”

  苏木话一出口,心中微微一动。

  警察,搬家,陈刘氏撒泼,莫不是……

  “嗯,其实我觉得住这里也挺好的,搬了新家一个人也没个收拾的。”

  “那赶紧娶了嫂子不就有人收拾家了啊。”

  “哈哈,说的对,等爸回来,这事儿就商量先办。”

  瞧,当兵的就这么爽利,就这么高效。

第18章 成竹在胸

  苏迎军骑着二八大杠上班去了。

  跟小弟苏木表露心声之后,苏迎军心情也特别愉悦。

  男人嘛,成家立业是打懂事就挂在嘴边,却要用一辈子去实现的事情。

  这年头可不兴好饭不怕晚,讲究快节奏,军人更是如此。

  李晓兰是他心仪的对象,早早结婚过日子,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接班人才是正理儿。

  苏木又换上了过去那身粗布衣裳,溜达着朝前门楼子的小酒馆而去。

  “蔡经理,这么早就营业啦?”

  蔡师傅当年也是窝脖,胜在实在且深具慧眼,在这个小酒馆最艰难的时候站出来帮衬了老板娘。

  老板娘也念他的好,两人扯了证,蔡师傅也从一个闲汉窝脖,摇身一变成了酒馆经理。

  这一事件在窝脖界都快成了传奇了。

  蔡师傅最好的地方在于没忘本。

  不是攀了高枝就忘形的人。

  很多活也都乐意交出去请人代办。

  就譬如酒馆采买酒这一项。

  最初蔡师傅最先负责的,就是隔三差五跑一趟牛栏山去拉酒。

  别的人或缺斤短两,或以次充好,还有兑水当酒卖的,只有蔡师傅去拉酒,装车啥味儿,回到店里还是啥味儿。

  老实本分,据说学问还不低。

  再后来就进店帮忙,从打杂到看店,再到正式的经理……

  老板娘姓徐,据说当初为了心疼蔡师傅跑牛栏山太辛苦,还专门让他学了驾照,买了一辆柴油三轮车。

  可自从蔡师傅成了酒馆经理,也就没办法隔三差五去拉酒。

  这活儿,颠三转四的,就落到苏木的手里。

  蔡师傅也耳闻南锣鼓巷苏木的‘大名’,对他的遭遇很同情,这拉酒的差事,打落到苏木手里,就一直再没换过人。

  得益于苏木的真诚。

  过去他不懂得弄虚作假,现在他不屑于通过弄虚作假来抬高利润。

  太劣质了。

  人家蔡师傅做人更没的说,逢年过节也都会加一点辛苦费,聊表心意,苏木没有三轮,过去他那辆脚踏三轮每次都是免费借给苏木使用。

  这趟来,苏木也是奔着三轮车来的。

  “……记得之前您那三轮能兑给我来着,现在我想好了,还成么?”

  “行,说兑给你就兑给你,后院呢,今天就提走?”

  蔡师傅的话从来都是那么笃定,虽然客套话不多,但话里意思透着股子热乎劲儿。

  “那个,我想跟您打个商量,车子我先给您付个定,剩下的分一年内,我按期每周给你送来,您看成不成?”

  “有啥不成的,上次是没聊到这,我呀,也是这么打算的。今儿伱要是不忙就去拉一趟酒,算是车子的订钱,剩下的,就从你拉酒的钱里扣。”

  苏木有钱,这种做法只是因为不敢肆意花,可蔡师傅这么‘豪气’的照顾,他始料未及,却很感动。

  人间自有真情在。

  酒馆这会儿没人,两人三言两语就敲定了大二百块的交易,颇有种煮酒装英雄的气概。

  苏木随着蔡师傅来到后院。

  一辆车身锃光瓦亮的脚踏平板三轮车就入了苏木的眼。

  蔡师傅这辆车是个三手的,最初他也是借别人车帮老板娘拉酒,后来才接了一辆过来。

  就是这辆凤头儿。

  前加重、铜铃儿、包了藏青色座套的座子,一应俱全,拿来就能营业。

  苏木也用这辆车拉过好多次酒,不仅对牛栏山的道路和酒坊熟悉,对这辆车的舒适度也深有体会。

  虽然是三手,但养护的很不错,除了年代久远些,堪称车况完美。

  而且这辆车是入了社的。

  入社,说明这辆车自带营业地盘,属于有背景有势力的,不怕被人闹事。

  比市面上单干的那些可是强多了。

  这种情况还要从四五年前说起。

  那会儿刚开始提倡公私合营,除了一些国营大厂外,也经由一些特殊行业组织成立了许多的‘集体联社’,蹬三轮的也应运而生,发展至今规模也不断壮大,其中有运输大联社,也有地区小联社。

  这辆‘京城330630’的凤头儿牌平板三轮车的牌子,就是地区联社挂了号的。

  能理直气壮接前门楼子这片儿的活。

  没有进入联社的,就像没有营运证的网约车,比不得有组织有势力的联社成员,拉散活、零活也不会一帆风顺,毕竟在哪儿都有地盘之争。

  “以后咱也是个板儿爷了?”

  “都是吃苦力的,虽然累点苦点,但饿不着,吃得上饭,你有那股劲,好好干,好日子等着你呢。”

  蔡师傅摩挲着横梁上的大铃铛,语重心长的道。

  这辆带着牌照的三轮搁外面,低了30张大黑十您都莫张口,怕惹恼了车主,伤了情分。

  要是报个一百二百的,这算挤兑谁呢?

  蔡师傅找了个由头225元折给了苏木,这份情谊可大了去了。

  接下来,苏木要蹬着三轮跑一趟牛栏山。

  这也是应有之意。

  对方为你考虑,给你让步,你不能蹬鼻子上脸,也要为对方考虑才算是礼尚往来。

  没有谁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别人的帮助而无动于衷。

  那无异于自掘坟墓。

  从前门骑车去牛栏山,往返大概要8个小时左右,再加上装卸酒水和谈价的过程,苏木是绝对赶不及在傍晚跑去轧钢厂后门跟贾东旭交易的。

  蔡师傅的好心碰触了苏木做人的底线,贾东旭大韭菜意味着赚钱,这是他的爱好。

  两边都不想放弃。

  换作以前,苏木只能无奈二选一,极大可能会放弃贾东旭这颗茁壮且能自理的大韭菜。

  但现在不用了。

  因为苏木是觉醒了金手指的人。

  骑车出了酒馆后院,一路风驰电掣,直奔公交站牌。

  等他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板车静静地停在空间晒场上了。

  这就是苏木的筹划。

  坐车去牛栏山,拉上酒再坐车赶回来。

  回来之后也不能直奔小酒馆,得先去跟贾东旭交易,交易完再吃点东西,等时间估摸着差不多了,再去小酒馆送酒交差。

  完美。

  坐在颠簸起伏的车上,苏木都忍不住给自己的急智点赞。

  其实,如果不是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法,他也不会非要今天去小酒馆。

  纯粹就一个胸有成竹。

第19章 移动仓储

  牛栏山白酒作坊。

  这地方有十几家酒坊,唯独这一家堪称一枝独秀,当年乾隆爷就是喝了他祖上酿的酒赞不绝口的。

  所以这一家才敢理直气壮以牛栏山命名,起的名字就是白酒作坊。

  这一代负责人姓牛,苏木喊他牛大叔。

  “牛大叔,我又来拉酒啦。”

  一个半月跑了四五趟,苏木刻意去跟牛大叔混熟一些。

  现在成果显著,不仅脸熟,里子也熟了五六成。

  苏木从兜里掏出国防烟,牛大叔眼前一亮。

  军人服务站买的,拿来唬一下老村长还是可以的。

  “行啊小子,大国防都抽上了,这回拉多少,我让人给你装。”

  一根香烟的魅力还是有的。

  过去都是苏木催着装车,这回牛大叔主动给安排了。

  “牛大叔,这次我接了个大活,得可劲儿跑几趟了……”

  起先牛大叔还不以为意,方圆二十里地最大的酿酒作坊就是这里了,他有存量,存量就代表着底气。

  但苏木报出来的数,还是让牛大叔楞了好几秒。

  “乖乖,你小子这是给哪家送,能卖得掉吗?”

  苏木笑而不语,扬了扬手里的国防烟,顺手把整盒都塞到牛大叔手里。

  “哦,那就难怪了。”

  牛大叔默契的把手揣进兜里,恍然大悟道。

  三大缸酒架上了板车,牛大叔帮苏木一起用绳子捆结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