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 第74章

作者:丛林狼

  秦怀道提醒道:“而且,微臣估计这三大粮商背后恐怕站着世家,惩治粮商能削弱世家实力,当然,阻力也不小,就看圣上的意思了。”

  借惩治粮商打击世家,高啊!

  李二眼睛大亮,早就想干掉世家,特别是五姓七望,但世家牵涉太广,不能妄动,以惩治粮商的名义就不同了,没有哪家敢跳出来反对,只能吃哑巴亏,心中大喜,问道:“一策治标,一策治本,没让朕失望,还有什么补充?”

  “有!”

  秦怀道正色说道,既然出手,就必须将这件事办妥,不能让火烧上身,继续说道:“朝廷不能全靠粮商,万一世家灭口,砍了粮商脑袋,来个死无对证,事情就不好操办了,不得不防。”

  “那帮世家还真可能干的出来,你的意思是先保住他们脑袋?”

  秦怀道点头:“没错,只有他们才知道从哪儿收粮,怎么收粮,而且,他们活着世家就不敢轻易出手,怕攀咬,臣建议由军队接手,一来保护,二来押运,避免被灭口,等收到粮后流放,暗中派人盯着,如果世家不救,或者干脆砍了粮商脑袋,会寒了下面人的心,如果救,则趁机治查,打压世家。”

  “此议不错!”李二赞叹道。

  “还有……”

  “还有?”李二有些震惊了,居然还有?打起精神来。

  秦怀道继续说道:“圣上,还得防粮商自杀,微臣建议抄家,变卖粮商家产,所得银钱用于购买和雇人运送粮食。”

  “这时节路难行,人难找,粮食运不进长安。”李二提醒道。

  秦怀道却笑了:“圣上,微臣怀疑粮食运不进长安也是人祸,有人不希望粮食运进来,还记得微臣刚才说的拉煤吗?”

  李二目光一冷:“人祸吗?也有几分道理,粮食能运进来就无法抬高粮价,可有银子挣没理由没人运货,看来朕的查查,不过,长安粮食缺口太大,大冬天的,工钱少了没人愿意干,给多了朝廷支付不起。”

  “这个也简单。”秦怀道侃侃而谈。

  李二一怔,这个简单吗?

  秦怀道继续说道:“服徭役!”

  “不可,徭役不能妄动,而且天冷,容易出乱子。”李二打断道。

  秦怀道心生敬佩,不愧是千古一帝,心中有百姓,解释道:“圣上莫急,容臣解释一二,这服徭役有讲究,首先是自愿原则,愿意来的就冲抵来年要承担的徭役,而且给工钱,工钱要高,不愿意来的不强求。”

  “给工钱?”李二一惊,从未有过啊。

  “没错,给工钱。”秦怀道语气多了几分坚定:“微臣建议朝廷的赈灾制度改改,全部以工代赈,就是干活拿银粮,而不是直接发粮,养出一批懒汉不说,还浪费粮食,养出一堆贪官,微臣还建议取消徭役,以雇工代役,少许银两就能调动百姓积极性。”

  “以工代赈,雇工代役?”

  李二两眼放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心中激动不已,无数念头闪过,忍不住赞叹道:“朝廷每年赈灾浪费不少银两,百姓又不肯服徭役,用赈灾的银子雇佣百姓去做徭役的事,一举两得,此乃老成谋国之策,大善!”

  越想越觉得可行,李二击节赞叹道:“好一个以工代赈,雇工代役,怀道大才,此策解决了朝廷老大难问题,功在社稷,以工代赈肯定没问题,雇工代役不好说,徭役牵扯太广,就拿这次事件试试。”

  “圣上圣明!”秦怀道由衷地说道,徭役是老百姓免费给朝廷干活,如果能够采用雇工的方式代替服役,给百姓工钱,哪怕少一点,损失的也是朝廷利益,这李二愿意一试就很了不起。

  “哈哈哈!”

  李二心情大好,叮嘱道:“怀道,功劳朕先给你记着,户部那边朕来办,粮商这边交给你,给朕抄了,每家再罚十万石粮食,运出去多少,还回多少,一定要把罪名做实。”

  秦怀道一听却笑了,抄家可是肥差,更重要的是可以牵连,说不定能把太原王氏和崔氏拉下水,报前些日子几次被暗杀的大仇。

  或许,这也是李二的意思,想趁机动一动世家,不然怎会交给自己办?

  秦怀道看了眼李二,走了。

  李二目视秦怀道离开的背影,精光涌动,透着几分欣慰,呢喃自语道:“秦二哥,你有后了,安息吧。”

  旋即,李二陡然拔高声音喝道:“来人,宣房玄龄!”

第166章 :行动

  甘露殿。

  香炉袅袅,煤炉炎炎,多了些暖意。

  房玄龄匆匆而来,李二让人赐座后将粮食盗卖、秦怀道之策详细说了一遍,听到房玄龄脸色大变,一开始是震惊,三十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几乎掏空北太仓的赈灾储备粮,之后是欣慰地笑了。

  等李二说完,房玄龄欣喜地说道:“圣上,怀道这小子可堪大用。”

  李二有些感慨地说道:“是啊,出乎朕的意料,这小子不是好武吗?之前在国子监也没听说有什么出色表现,以工代赈之策简直神来之笔,看似简单,实则精妙,历朝历代无一人想到,从今往后,赈灾就以此法行事,让灾民去干需要徭役的事,徭役就能减少,百姓就能安心农耕,一举两得。”

  “圣上,微臣以为,这雇工代役之法也是不错。”房玄龄满脸笑意。

  “玄龄是否看出些别的?”

  “臣确实有些想法。”房玄龄坦然笑道:“徭役苦百姓久矣,但无徭役,朝廷很多事不好办,其中矛盾难以调和,但有了雇工代役之法则不同了,朝廷只需支付些许工钱,百姓必然积极服役,而且感念圣上仁义,民心可用,工期还能大大缩短,一举两得。”

  “朕也知道,不过,朝廷缺银。”李二说到银子就郁闷了。

  房玄龄却笑道:“圣上,这才是臣想说的,雇工代役之法怀道恐怕有所保留,这小子或许有办法不让朝廷出一分银子。”

  “何以见得?”李二不淡定了,那可是能省一大笔银子。

  “臣的直觉。”房玄龄正色说道:“圣上,这小子行事很是独特,比如烧砖,谁能想到用煤?比如许诺青砖瓦房,历朝历代,谁敢这么干?他就敢,比如上次提到的按人头开荒,田地收购朝廷,产、租分立之法,说明什么?说明心中早有乾坤,不怕亏损,也说明他擅经营,有经世济民之才。”

  “有道理,这小子藏的深,刚才要不是朕逼一下也不会说出以工代赈、雇工代役之法,玄龄,你找个机会问问,如果真有不花钱就能办事的法子,朝廷以后就不用担心征徭役,直接给工钱谁不愿意来?朕的皇宫也该修修了,还有朕的边关城墙都该修修了,可是朕缺银啊。”李二有些感慨地说道。

  房玄龄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道:“臣,领命!”

  “户部那边查一下,找几个人招供,配合怀道那边行事,和怀道对接一下,看查封了多少粮,抽掉些人手去卖,此事不能耽搁,按人口售卖之法大妙。”

  “确实如此,困扰多年的长安人口问题就能解决了,也不知道这小子脑袋怎么长的,要不调入户部,臣以为给他个侍郎都能干好,说不定朝廷以后就不愁银子两。”房玄龄建议道。

  户部侍郎正四品下,秦怀道才从五品上,可见房玄龄之赏识。

  李二也有些动心,但转念一想,说道:“暂时不信,朕需要一把刀。”

  “臣明白了,臣告退。”房玄龄会意的说道。

  ……

  监察府。

  程处默和尉迟宝林正在正厅等着,满脸愁容,粮铺是查封了,但无数人跑来质问,施压,有些扛不住,看到秦怀道回来,两人赶紧起身,发现秦怀道脸色平静,不像有事的样子,一颗心稍微放下些。

  “大人,怎样?”两人异口同声道。

  “你俩……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秦怀道见两人脸色不好,反问道。

  两人交换了个眼神,程处默说道:“不少人来质问,施压,说封了粮铺老百姓买不到粮食会出乱子,我俩听着心烦,干脆回来等你拿主意,不过放心,铺子都封了,府卫在看着。”

  “那就好,你俩分配一下,把粮商给我抓回来,抄家,查封,然后搜出些违禁物,比如弩之类。”

  两人听的目瞪口呆,脸色大变,这是要干什么?

  尉迟宝林提醒道:“大人,这可不是闹着玩。”

  “圣上的意思,怎么,不敢?”秦怀道反问道。

  两人一听是圣上的意思,那还怕个屁,顿时两眼放光,连连摇头,秦怀道看看门口无人,低声叮嘱道:“一定要做实造反嫌疑,做的隐蔽些,懂吗?”

  “明白,光有弩不够,还得有些兵器,不过,每个粮商都有一支以上商队,商队必然会有兵器,根本不需要咱们诬陷,一查一个准,这活简单,保证没问题。”程处默拍着胸脯满口答应道。

  尉迟宝林提醒道:“兄弟,这么做得罪的人就多了,恐怕会给你招祸。”

  “无妨,圣上下一盘大棋,办好了,大功一件,监察府以后没人敢惹,办不好后果可就严重了,至于我——我会怕吗?去吧。”秦怀道叮嘱道。

  “遵令!”两人答应着匆匆去了。

  秦怀道也来到东市,并没有急着去查看封的铺子,信步来到自己铺子,见不少人在排队购买,秩序井然,两个小丫头在给大家端茶送水,说着抱歉、久等之类的话,两个小伙在帮忙打包,拿货。

  柳氏则忙着接待,登记,忙的不亦乐乎,秦怀道放心了,这销量可以啊,刚准备离开,见薛仁贵赶着马车过来,好奇地上去问道:“薛大哥,你这是?”

  “见过少主。”薛仁贵作揖后解释道:“贱内让府上一侍卫去秦家庄传话,说这两天卖了不少银子,存放在铺子里怕不安全,问少主怎么安排,找不到少主,贾叔便让在下来拉回秦家庄。”

  “是我疏忽了,没想到卖的这么快,对了,上次县主李雪雁运走的两千颗给钱没?”秦怀道问道。

  “拉走的第二天就派人送到秦家庄了,都是铜钱,正好用以支付工钱,不然不够零钱,对了,府上马叔还送去一百套蜂窝煤模具。”薛仁贵解释道。

  “这两天我恐怕回不去,两件事你记一下,第一件事,让贾叔找庄外的人做蜂窝煤,越多越好,二十文一天,管午饭,送去的蜂窝煤模具正好找人做,庄上在做蜂窝煤的全部改去做炉子上面那个铁环片,让马叔回庄指导一下,腾出的蜂窝煤模具也拿给庄外的人去做。”

  虽然找了三家帮忙,但远远不够,必须扩大生产。

  秦怀道说到这儿停顿一下,补充道:“让庄外的人在堆石头的附近开辟个地方做,那儿距离庄上有些距离,不怕偷窥技术。”

  “记下了,另一件是?”薛仁贵郑重答应道。

第167章 :灭口

  东市,铺子门口。

  秦怀道对薛仁贵认真叮嘱道:“今天多了四百余人拉煤,以后就都是自己人,秦家庄已经住不下,好在百骑司那边同意再住十天左右,十天后必须搬走,建房来不及,多上点人手,通宵赶工建一个库房勉强可以,让贾叔和黄老商量一下,就建在堆放石头的附近。”

  “一个库房可能住不下四百人。”薛仁贵提醒道。

  四百余人可不少,需要很大库房,秦怀道想到了以前睡过的军营,说道:“回头做成大通铺,摆十排,每排二十人算,十排就是两百人,上下两层就是四百人,每个人按一米二的宽度算,每排需要十二米宽,每排长两米算,十排就是二十米,加上几条通道大约十米,长就是三十米,建一个长三十米,宽十五米的库房即可,前后多开几道门方便出入。”

  “少主算的好快,精通算学?”薛仁贵惊讶地问道。

  “略懂!”

  薛仁贵有些激动地问道:“可能教我?薛某算学差了些。”

  “没问题,等有空了教你。”秦怀道答应道,想到后面还会有两百多人加入,补充道:“告诉贾叔,人手不够就找外庄人,按二十文一天支付工钱,包午餐,建两间,一定要快。”

  “记住了,请少主放心。”薛仁贵赶紧答应道。

  “走,进去看看。”秦怀道对销售额很是好奇,朝铺子走去。

  一番打听,居然卖了五千多颗,那就是一万多两银子,秦怀道将一分名单塞给薛仁贵,叮嘱道:“把银子拉去送给名单上的人,昨晚买了他们拉货的大车还没给银子,剩余的拉回庄。”

  “明白,这便去。”薛仁贵满口答应道。

  秦怀道离开,匆匆来到不远处一家查封的米铺,门口有府卫把守,附近有人围观,小声议论着什么,一名府卫上前来,行李后低声说道:“大人,出事了,程都尉刚走,与大人方向不同,应当没碰上吧?”

  “没有,出什么事了?”秦怀道心中咯噔一下。

  “里面掌柜的自杀了。”府卫赶紧说道。

  “什么?”秦怀道脸色一变:“怎么回事?”

  府卫一脸郁闷地解释道:“属下也不清楚,一开始好好的,后面来了不少围观百姓,闹着要买米,吵了几句,有人骂掌柜的该死,没多久就散了,后来,掌柜的就自杀了,属下无能,没有看好犯人,请大人责罚。”

  “此事与你无关。”秦怀道安慰了一句,有百姓闹事,骂掌柜的该死,这背后耐人寻味,应该是粮商或者幕后之人派来的,变相给掌柜递话,掌柜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自杀,好狠毒的手段。

  秦怀道叮嘱几句匆匆返回,来到监察府,刚进门就看到程处默在急得走来走去,问道:“慌什么?”

  “大人,出事了。”程处默赶紧迎上来,看看四周无人后低声说道:“三名粮商全都死了,一个死在家里,一刀刺中心脏,一个死在回家的马车上,被活活勒死,另一个死在酒楼,毒死的,还有三个曾经去拉过粮的掌柜也自杀了,这三人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粮商。”

  “咱们晚了一步。”秦怀道脸色一变,意识到还是低估了某些人的阴狠,毒辣,这是在灭口,粮商一死,就无法继续往上查,就牵扯不出更多人,负责去北太仓拉粮的掌柜一死,更是死无对证。

  这是要丢车保帅,够狠,够果决!

  “三名粮商家查封了吗?”秦怀道追问道。

  “查封了,尉迟宝林在盯着。”

  “走,看看去。”秦怀道冷着脸朝外走去。

  程处默赶紧跟上,一边说道:“兄弟,人一死,后果就严重了,没有说法,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咱们逼死粮商,监察府就被动了。”

  “别慌,我倒要看看谁跳出来,先去死在家里的那户。”秦怀道一脸冷肃。

  两人匆匆赶路,没多久来到一个宅子,门口有几名府卫把守,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书两个大字——沈府。

  沈三石,长安城三大粮商之一,没人知道怎么起家的,贞观一年忽然冒出来,在东市和西市开了十家粮铺,这座宅子以前住着前朝四品大员,被砍了头,也不知道怎么就落入沈三石手上。

  秦怀道快步上去,进了大门,前面是个花园,堆着假山,还有座凉亭,两边是风雨走廊,再往前是一排厅房,后面还有两进院子,程处默追上来低声说道:“人被集中看押,沈三石在书房。”

  “问过了吗?”

  程处默赶紧说道:“问过,家人说吃饭的时候很正常,饭后去书房,说理一下账本,要不是咱们的人过来都不知道已经被杀,凶手毫无线索。”

  两人匆匆来到二进院子的书房,门口有府卫把守,推开门,一股血腥味飘出来,一把椅子上坐着一人,背靠着椅子,头耷拉着,眼睛睁的很大,心脏插着一把短刀,程处默解释道:“大人,兄弟们来时就这样,没让任何人动过。”

  秦怀道上前打量着对方眼睛,虽然死灰一片,看不出任何感情色彩,但直觉告诉秦怀道对方死之前很震惊,观察现场片刻后低声说道:“现场没有打斗痕迹,应该是熟悉的人忽然出手,一刀致命,走,看看家人去。”

  程处默追出来说道:“也可能是沈三石背后的主子发现事情暴露,安排人潜入,这个人应该对沈府和沈三石熟悉,所以轻松靠近,近距离下手。”

  “查过才知道。”

  两人匆匆往前走了一段距离,来到一个厅房,门口有府卫看守,见两人过来赶紧行礼,一人打开房门,露出里面挤满的人,一个个脸色惶恐,小孩被抱在手中,还不懂事,好奇地看着进来的人。

  秦怀道扫了一眼众人,问道:“谁是沈夫人。”

  一名妇人起身行礼,脸色慌乱:“民女吴氏见过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