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611章

作者:瑞根

  被平儿略带揶揄还有点儿感慨的语气弄得王熙凤又羞又恼之余,也有些得意。

  薛家姐妹嫁过去也这么久了,一样没见动静,隔壁东府尤氏两个妹妹给冯紫英做妾一两年了,一样没声没息,加上尤氏本身在东府也无出,弄得府里都有人说这尤家女儿是不是都不能生养了。

  自己这才和冯紫英欢好几次,便有了身孕,不管怎么说,这一头她是占着了。

  “你少给我在那里往一边儿扯,你说得这么顺溜儿,是不是铿哥儿早就和你说过?”王熙凤仍然没有忘记主题。

  “奶奶,奴婢肯定想不到那么深远,不过先前冯大爷不也就说过么?只要您有了,随便去哪儿都行,北地江南都行,您当时也没在意,后来奴婢就问过冯大爷是不是说真的,冯大爷说当然是真的,岂有欺哄之理,顺带就说了这几地,奴婢也琢磨过,冯大爷这话也在理,最好是去临清或者大同,扬州都有些关碍,主要是琏二爷在那边,金陵那边更不方便。”

  平儿早有说辞,倒是也合情合理。

  王熙凤一听之后,倒也找不出合理的理由来怀疑,只是觉得平儿这丫头想得这么深远,难道就认定了自己会怀孕?算一算日子,好像真的是如冯紫英所言最适合怀孕那几日,自己似乎却没太在意,或者不太相信他的说辞?

  “那冯紫英现在去不肯来见我,你说他存着什么心思?”王熙凤找不到合适的话头,只好绕回来,“什么事情繁忙,什么忙于公务,我就不信三更半夜他还能办公,还不知道跑到哪个狐狸精肚皮上去折腾了呢?”

  平儿一听此言心中一凛。

  自家奶奶可别千万起了别样心思,那可真的就是祸事儿了,生儿育女都不关事儿,也不是缺那几个养儿育女的银子,但若是自家奶奶存了要和冯府里边那几位别风头的想法,这可就会触及到冯大爷的逆鳞了。

  奶奶,你可就只是一个和离了的女人,纵然能生个儿子又能如何?无外乎就是让您有一个傍身的依靠罢了。

  你若是觉得替冯大爷,替冯家生了一个儿子,就能和冯大爷府上嫡妻大妇们别苗头,较长短,那可真的就大错特错了。

  除非那些女人没有一个替冯大爷生下儿子,可是想想也不可能。

  且不说现有的,马上可能就要给冯大爷做妾的二姑娘,还有明年要嫁过去的林姑娘和妙玉姑娘,没准儿那岫烟姑娘也会跟着过去,她们身边还有贴身丫鬟,真的就一个都生不出来儿子?这还没有说你肚子里究竟是不是儿子还两说呢。

  “奶奶,冯大爷是真有事儿,奴婢也打听过了,说是通仓的事儿,牵扯到京中不少人呢,这两日贾瑞和贾蓉又来打探,我看你身子不爽利,就没有理睬他们,让他们等两日再过来。”平儿淡淡地道:“至于说冯大爷夜里要宿在哪里,谁还能管得着不成?人家沈大奶奶和宝姑娘她们都不关心,其他人就说不上了,但应该不是这样,而是真的在忙公事呢。”

  “平儿,没见着你倒是如此替铿哥儿辩解呢,看样子你这身子还没给他,心都先给他给占了,难怪都说这小冯修撰风流倜傥,迷倒京中大家闺秀无数,连平儿你也不能免俗啊。”

  王熙凤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话语有些出格了,讪讪地岔开话题。

  她倒没有指望过要和冯紫英做什么长久夫妻,或者要和沈宜修和薛宝钗她们别苗头,只是自己肚子里装了这样一个孽种,这两日都心神不宁,睡不安枕,打发人去找他,他却几日都不见踪影,这难免让她有些心态失衡。

  “奶奶的心事奴婢知晓,只是男人都是做大事儿的,再说了,奴婢没见着人,小红见着了,但是却不知道这事儿,冯大爷哪里能知晓什么事儿?没准儿就以为是奶奶想他了,所以……”

  平儿嬉笑,话里话外就是说男女之间床上那点儿事,气得王熙凤又银牙咬碎,要下炕来撕平儿的嘴,平儿笑着躲开。

  主仆俩又是一阵嬉闹,还是平儿提醒王熙凤莫要动了胎气,又引来王熙凤的一阵扭打,直到平儿主动求饶,王熙凤方才罢手。

  “好了,平儿,咱们也该考虑离开的事儿了。”王熙凤终于回到炕上,靠在大红锦缎蟒身花纹靠枕上,悠悠地道:“原本还琢磨着拖着赖着慢慢来找合适的宅子,现在却不行了,我就怕我身形尚未露出端倪来,可这万一孕吐,就很难遮掩住啊。”

  这是个大问题,当年王熙凤怀巧姐儿的时候也是吐得厉害,这一旦有了这种现象,根本瞒不过人。

  关键若是留在京师城里,像宝钗、黛玉、以及迎春、探春和李纨这些姐妹们不可能不来往,稍不留意就要露出马脚来,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还有就此离开京师城不回来么?王熙凤可受不了和原来的一切彻底割断的生活,她的亲戚朋友熟人都在京师城,便是回金陵她都难以接受了。

  那就算生孩子可以躲到外边儿去,但是生下来之后呢?总不可能孩子丢在一边儿,自己回京师城吧?只怕冯紫英那边都过不去。

  “那奶奶您是怎么想的?”平儿沉默了一阵,才小声问道。

  “不是你说的么?要看铿哥儿怎么想了,他如果不承认,或者不想要这个孽种,我便去开一敷药打掉便是,大不了伤身子。”王熙凤话语里也是不无感慨,“他若是想要这个孽种生下来,那就得有一个万全之计。”

  “万全之计?”平儿其实也猜到了一些什么,但是却不敢说。

  “嗯,平儿你我虽然是主仆,但是也情同姐妹,当着你我挑明了,我肯定是没法嫁人了,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你跟着我只怕也要苦一辈子,……”王熙凤眼圈儿都有些红了,平儿也忍不住握着王熙凤的手抹泪,“奶奶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奴婢心甘情愿跟您一辈子,要不奴婢又能去哪儿呢?”

  “唔,若是铿哥儿要这个孽种,那我们先搬出去,我让铿哥儿尽快把你收房,然后就说是你怀孕了,然后去临清或者大同住一段时间,待到孩子生下来,我们再回来。”

  其实王熙凤也早已经考虑好了退路,只能用这种李代桃僵的方式来解决,否则怎么都难以解释怎么自己身边就有了一个孩子。

  这里边也有一个难题,平儿的身份就是一个麻烦,总得找个由头吧?

  说赠给冯紫英了,那怎么生了孩子却反而还要回到王熙凤身边去了?主仆情深也不至于这样,要不你为何要赠给冯紫英?

  回到王熙凤身边也就罢了,怎么连孩子都带去了?

  冯家也不可能答应这样离谱的事儿啊。

  所以这就需要好生构思一番,如何把这个谎给圆好。

第一百三十六章 整合

  冯紫英的确很忙,在和房可壮达成一致之后,他便迅速去了齐永泰和乔应甲那里,作了汇报。

  干这么大的事儿,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后续究竟会引发多大震荡,冯紫英和房可壮心里都没底,所以都得要向各自的“后台靠山”汇报,求得支持。

  房可壮的恩主是现任户部左侍郎王永光,从大派系来都属于北地士人,而且王永光是也算是北直隶士人领袖之一,与齐永泰、乔应甲关系都不错,某种意义上来说,冯紫英也算是山东士人,只是冯家离开山东比较久了,而且分别在山西和京师城中奔波,冯紫英也是寄籍顺天府,所以三头都能算。

  房可壮也去了王永光那里,所以很快在北地士人内部就达成了一致,那就是由顺天府这边来启动对通仓的调查,一旦问题挑开,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那么都察院和刑部都要介入,来扩大战果,而龙禁尉那边,就需要齐永泰在合适时间向皇上禀报,或者等待龙禁尉自己认为合适时候考虑了。

  冯紫英把顺天府刑房和三班衙役中的几名精干可靠的角色都抽调了出来,另外又从北部几个县中的巡检司中遴选了几个他在考察中发现的干练角色,一并交由房可壮来使用。

  在冯紫英的鼎力支持下,房可壮很快就打开了局面,采取密捕的手段抓捕了那名粮商,冯紫英又借用了龙禁尉北镇抚司老熟人张瑾的名头,调用了几名北镇抚司的档头和番子来协助。

  张瑾倒是很热情,面对如日中天红得发紫的小冯修撰,傻子都知道抱这条粗腿,所以直接问冯紫英要多少人。

  冯紫英也没有客气,点了赵文昭的名,毕竟是合作多次的熟人,用起来更放心更顺手。

  张瑾自然没意见,而赵文昭更是喜出望外,能有这样的机会跟着小冯修撰做事儿那简直不要太幸福,加上小冯修撰在玉田沽河渡口遇刺一案一直没有进展,所以赵文昭也很是内疚,也想借此机会来弥补一番。

  不出所料,那名粮商最初还想当桀骜,不肯交代,但是在北镇抚司的人介入之后,很快就慑服了,交代了这批粮食的来历。

  这批粮食乃是他勾结了通仓一名副使,采取以旧换新以次充好以及渗入了部分砂石之后的陈粮换出来的新粮,总共是四千石,按照每石二钱五厘银子付给那位副使,也就是仅此一笔,那位副使便尽收一千两银子。

  问题是这只是冰山一角,按照这名粮商交代的,单单是他所知晓的,起码就有三名粮商在和这位副使做同样勾当,涉及这种以旧换新掺砂石的数量高达六七万石。

  至于其他副使乃至通仓大使有没有参与,他并不知晓,因为他们都是各走各的门道,并不去过问他人的,但以他对这一行的了解,几乎人人都要过手分润,鲜有没有卷入者。

  王熙凤让平儿和林红玉来找他时,他正是最忙的时候,通州那边获得了突破,就意味着要对通仓动手了。

  可通仓就不是通州州衙能够查的了,所以这批人马便又改换了汤头,变成顺天府衙的专门调查组。

  毕竟这通仓原来的一部分就是属于顺天府的,顺天府衙对通仓有监督权,但因为顺天府衙中没有冯紫英信得过的官员,或者说不太相信他们能把这桩事儿做实做牢,所以冯紫英不得不亲自上阵来主导。

  所以当林红玉来找冯紫英时,冯紫英也极不耐烦,加之林红玉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儿,只是按照王熙凤的吩咐来说奶奶有紧要事儿要和冯大爷面商,但此时冯紫英哪有心思来想其他,便随便敷衍了几句,打发了林红玉回去。

  “大人,我看可以动通仓的人了。”赵文昭是和汪文言一块儿来的,一进门,便开门见山。

  虽然汪文言只是一个没有官身的幕僚,但是赵文昭却知道连这种事情冯紫英都敢全权交给汪文言来操盘,既说明此人的能耐不小,同时也说明此人深得小冯修撰的信任,所以赵文昭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龙禁尉副千户就对汪文言傲慢几分,反倒很是尊重,这让汪文言也对这一位龙禁尉的副千户刮目相看。

  “哦,这么有把握?”冯紫英放下手中的笔,抬手示意二人入座。

  “再拖下去,我担心通仓那边的人相互通气,只怕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后期要逐一撬开他们的嘴巴难度就要大许多,也耽误时间,现在趁着他们都还惊疑不定,相互之间都还猜忌,担心对方先交代来立功赎罪,尚未建立统一战线,各个击破,效果最好。”

  赵文昭也是精于此道的老手了,对如何对付这些人的经验十分丰富,远胜于冯紫英这些纸上谈兵的角色。

  说实话对这种侦讯技巧,冯紫英并不擅长,他更愿意从战略宏观的角度来布局,同时要迎合和协调上边的态度。

  目前通州外围的情况调查已经告一段落,所以房可壮那边不再是主战场,通仓一帮人将是攻坚重点。

  即便是顺天府衙的人要动通仓这帮人,这帮人也未必有多怵,通仓官吏都是属于户部直管,官员按照规矩,如果牵扯罪案,都需要都察院来调查,除非是先行挡获案件地方官府可以临机处置,下来都需要交由都察院先行调查。

  便是吏员也需要顺天府衙而非通州州衙来处置,所以这边才会转移到顺天府衙来。

  不过如果借助龙禁尉来办案,那就不再受这些限制,同样,借用龙禁尉的职权,不但龙禁尉要承担风险,同样顺天府也要一样承担如果办案不力或者出了差错引发的弹劾带来的风险,毕竟龙禁尉属于三法司之外的皇权直属,理论上权力无限,但是同样也是都察院盯着的重头。

  这也说明张瑾对冯紫英的信任和看好,否则换了别人,龙禁尉怎么可能轻易把这份权柄交出去,而且责任还要自己来承担。

  “文言,你觉得文昭的看法怎么样?”冯紫英还要征求一下汪文言的意见。

  汪文言在歙县也是牢吏出身,在牢狱事务上浸淫多年,十分熟知这里边的内情,应该能够拿捏准这里边的火候。

  “我也赞成赵大人的意见,现在情况已经捅开了,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但是却还未完全明了,大家都还在一团迷雾中,只知道其中的一鳞半爪,现在动手出击,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分开来各个击破,只要控制住了他们,少许有一些证据,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封库查账了,但是大人,这里边有个问题。”

  “讲。”冯紫英格外冷静。

  “我和赵大人也讨论过,这里边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牵扯人太多,通仓大使、副使以及其他官吏几乎都牵扯进去了,还有守卫的漕兵也沆瀣一气,另外还牵扯到许多其他官员,所以一旦动起来,整个通仓几乎就要瘫痪了,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原来迅速顶替,把通仓事务接管起来,那一旦有差池,这份责任我们扛不起啊。”

  这也是赵文昭最担心的,通仓事务重于泰山,平素看起来没什么,但是一旦有个意外,京通仓就是压舱石,一旦动了通仓的人,那么三五个月内只怕通仓都无法正常运转,有个意外,那责任就不轻了。

  冯紫英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向齐永泰和乔应甲汇报时也提到了,好在王永光现在是户部左侍郎,黄汝良虽然是江南士人,但是在翰林院是冯紫英也和他有几分师生情谊在里边,不至于故意刁难,所以去找户部那边要先协调好。

  至于说要动漕兵,漕运总兵官现在是陈瑞全,是齐国公陈家的三房嫡长子,陈瑞文的堂弟,有这层关系,冯紫英倒也不惧,西山窑那边陈家牵扯不浅,此时去和陈家打个招呼,他们也应当乐于配合才是。

  “此事是我的责任,我责无旁贷,户部那边我去交涉,通仓事务你们不必担心。”冯紫英大包大揽,“漕兵这边也由我来协调,齐国公陈家还是要给我几分面子的,另外我倒是担心你们这边人手是否充裕,一旦动起来,就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绝不能有漏网之鱼,起码那些我们名单上的重要人物,一个都不能漏网!这一点你们怎么保证?”

  “顺天府衙这边……”赵文昭刚一开口,就被冯紫英否决:“顺天府衙这帮人我自己都没有信心,不可重用,州县上,我倒是可以抽一些人,但是他们不堪大用,毕竟都在顺天府这块地盘上生活,谁也无法保证,所以龙禁尉这边……”

  赵文昭苦笑摇头:“大人,您就别难为张大人了,他这都是冒了奇险,抽调人太多,那就是龙禁尉办案,不是你们顺天府为主了。”

  “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如何?”冯紫英迟疑了一下。

  “不行,这帮人一样早就被渗透了,遇上这种大事情,多半是要出差错的,被他们放掉几个,那就麻烦大了。”赵文昭和汪文言同时摇头。

  “那就京营。”冯紫英吸了一口气,还是在京中缺乏自己的力量,巡捕营和五城兵马司都没有自己的人,顺天府衙和各州县里,现在除了通州房可壮基本上算是可信,其他都还需要观察。

  要抽调京营,那是不合规矩的,京营是军队,从不参与这些案件查办抓捕事务,也没有这个权力、责任和义务。

  顺天府可以请都察院,请刑部,请龙禁尉,请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来协助,但是想动京营,那就破格了。

  赵文昭和汪文言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冯紫英是不懂这里边规矩,还是太过自信,京营可不是想动就能动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携手龙禁尉

  和张瑾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张瑾吓得跳起来,“冯大人,您说什么,想要让某和卢大人带话给皇上,希望觐见皇上?”

  冯紫英现在还没有直接请求觐见皇帝的权力,齐永泰有,乔应甲也有,老爹有,尤世功有,吴道南有,唯独他这个顺天府的二把手没有。

  他可以托齐永泰、乔应甲带话,但不合适,老爹太远,尤世功不宜介入,所以算来算去还是龙禁尉指挥同知卢嵩最合适。

  你要见卢指挥同知也就罢了,怎么把目的都说了出来,是要觐见皇上?

  你要觐见皇上也就罢了,和我说干什么?我可不想听这些话题啊。

  张瑾面色苦涩,看了一眼冯紫英,“冯大人,您这可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啊,我就这么去说,您说指挥同知会不会喷我一脸唾沫?”

  “不会,他会很感兴趣,也许他会直接觐见皇上,告知我的请求,也许他会先见一见我,但是肯定和您没关系,甚至只会满意。”冯紫英显得很淡然自信。

  张瑾深深地看了一眼冯紫英,“冯大人您可要想清楚,见卢大人不是那么好见的,没错,您是文官,我们是龙禁尉,我们私交不错,前期也合作愉快,但是这不代表我们龙禁尉和你们之间的关系会融洽,您这样借用我们龙禁尉的力量,也许会引来很多其他反应的。”

  “张大人放心,我做事素来要深思熟虑,务求稳妥。”冯紫英笑了笑,意态潇洒,“我也相信卢大人其实早就想见我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我这不是给他找了一个最好的理由了么?就算是皇上问起来,都察院质询,他都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而且后续事情也很快就会摊开,都察院也不会有任何异议。”

  张瑾思索了一下,赵文昭那边肯定知晓一些内幕,但是自己当初把赵文昭这一档人交给冯紫英时,就摆明态度不想过问,所以也交代过赵文昭按照冯紫英的想法去做就是,不必事事汇报,但现在看来自己还得食言而肥。

  “好,既然冯大人如此有信心,那我就冒昧去向卢大人汇报了。”张瑾沉思了一阵,最后还是咬牙应承下来。

  虽然卢嵩名义上只是龙禁尉指挥同知,顾诚已经卸任龙禁尉指挥使,但卢嵩却一直没有继任,甚至在南镇抚司里边仍然还有一些顾诚的心腹党羽,但实际上整个龙禁尉已经不可避免的慢慢交到了卢嵩手里。

  北镇抚司经历了两轮清洗调整之后,基本上是卢嵩一手掌握了,张瑾算是卢嵩手下十四大千户之一,但排名还比较靠后。

  不出冯紫英所料,卢嵩接到张瑾的报告之后,很快就给了回信,约定时间见面。

  冯紫英并不像其他文臣那样,忌讳或者厌恶和龙禁尉打交道,似乎和龙禁尉打交道甚至结交就会自降身份,影响自家声誉,又或者会被认为要倒向皇上。

  像冯紫英这样年轻的士人,几乎没有谁有资格和龙禁尉话事人对话或者谈事儿,和下边的档头番子打交道肯定不愿意,而有资格和卢嵩以及卢嵩下边指挥佥事、镇抚使打交道的高级文臣官员们又会爱惜羽毛,没人愿意去惹这身骚气,而且这还可能引来都察院的关注和敌意。

  当然像内阁阁老们就不会在意这些,但他们就不会去约见卢嵩这些人,而是直接公函移递办理,若是龙禁尉认为不妥,可以提交给皇上裁决即可,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公事公办,龙禁尉很少会拒绝。

  贾蔷早早就在大观楼外候着了,自打接手这大观楼之后,他也曾经去拜会过冯紫英两次,但是一次冯紫英不在,他只能留下礼物离开,另一次冯紫英公务繁忙,门庭若市,但是冯紫英还是很给面子,专门见了他,但时间却不长,没说太久,但贾蔷很满足了。

  因为他看到像齐国公陈家的嫡子,修国公侯家家主侯孝康之弟都在外间候客室等候,而自己却先见了,这让他受宠若惊。

  这一回宝祥来打了前站,说冯大爷要在这里听戏,顺带见客,贾蔷如奉纶音,立即行动起来,把最好最隐秘的包厢留了出来,甚至连紧挨着的包厢都空出来不接客,以免影响了二位贵客的兴致,另外各色小吃零嘴也准备好,因为他也不知道冯大爷究竟是在这里见谁,万一是女客呢?

  小冯修撰风流之名传遍京师,无数名门闺秀都期盼一晤,没准儿就是冯大爷闲暇时的一番消遣呢?

  起码荣国府里的姑娘丫头们说起冯大爷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架势,言必称想当年冯大爷在荣国府时还如何如何,便是贾蔷自己也挖空心思回忆了一番当年冯大爷来府里时自己见到他的情形,至于有没有这回事儿,贾蔷自己真心都记不清楚了,但是冯大爷小时候的确来过贾府几次倒是事实,也的确有可能遇上过,这也不假。

  冯紫英的马车直接驶入了大观楼后院。

  摩肩继踵的人流让马车进行很慢,冯紫英都有些后悔选择这里了,但是选择那里都差不多。

  卢嵩主动让自己选择见面地点,自己也不能弱了声势,选个隐秘背静的地方固然清静了,但是只怕卢嵩内心也会考虑自己是否真的也对龙禁尉有偏见,所以不愿意示人。

  说内心话冯紫英并不在意这一点。

  自己太年轻,就算是有御史们看不惯,说出去,人家也会觉得年轻人做事有冲劲儿,没有那么多顾忌也符合情理,若是事事都像是五六十岁的老吏一般保守拘泥,瞻前顾后,只怕才更要被人瞧不起了。

  在人流中缓慢挤出,终于避开根本没法进去的正门,绕到了后边巷子。

  正门那里云集了太多呼朋引伴的客人,粗略的估算一下不下百人,马车、小轿挤成一团,要想从那里进去,起码提前半个时辰来。

  好在大观园也与时俱进,在后边巷子开了一道侧门,像贵客便可以从侧门进入。

  不过许多人视到大观楼看戏为上流社交手段,都喜欢在正门落轿下马,然后作揖打拱,寒暄一番,借以证明自己也是经常来大观园看戏听曲有身份的人了。

  下马之后,贾蔷早已经带着人迎了上来,冯紫英点点头,“蔷哥儿,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