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069章

作者:瑞根

  “听门房里说,四十来岁。”鸳鸯很心细,早就询问了这些情况。

  “嗯,让他在外书房候着吧。”冯紫英点了点头起身。

  探春也知道冯紫英有正事儿,便主动告辞。

  待到探春珊珊离去,鸳鸯才赶紧瞪了冯紫英一眼,“爷也是。也不怕折辱了三姑娘?”

  “人活得那么累干啥?至情至性,而且这还是在我私房里,谁能进来,也就是你了。”

  听得冯紫英狡辩,鸳鸯撇了撇嘴,“爷就会折腾人,不敢去秋爽斋?”

  “今儿个是初几?初八,我若是去了秋爽斋,让宝琴、司棋她们知道,不又得怨我偏心了?”冯紫英叹了一口气。

  鸳鸯也是忍不住在心中叹气。

  一门三房就是这么难,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那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就剩下一个十,总得要人歇口气儿吧,再说爷身子健壮,可也经不起这样旦旦而伐,可爷自己却还不珍惜身子。

  但话说回来,谁家没难念的经?

  现在沈大奶奶和宝二奶奶都怀了孕,林黛玉没压力?紫鹃都说林姑娘这段时间都是恹恹的,只有爷去了她屋里心情才会好,妙玉和岫烟现在是碰都别想碰爷一下,三姑娘刚过门儿又如何,还不是得让位于林黛玉?

  所以都难,三姑娘看到妙玉邢岫烟都有了孩子傍身,迎春也一样,长房李玟李琦虎视眈眈,那个不起眼的甄宝旒现在还看不出,可云姑娘也许要不了多久也要过门儿,这压力山大啊。

  任由鸳鸯替自己整理衣衫,这一阵放浪,免不了衣衫褶皱,还沾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鸳鸯赶紧进静室替冯紫英另外拿了一套衣衫出来换上,这才陪着冯紫英出门。

第五百八十八章 争夺,冷观

  冯紫英是在外书房见的客人。

  外书房就是原来贾赦院改造的,把贾赦原来的外书房也一并合了进来,所以院子大了许多,房间也多了很多。

  不出所料,果然是戴滂。

  戴权的侄儿,也还是最早和冯紫英有过交往的,很精明一个人,类似于周德海和周培盛的关系。

  戴滂还有一个弟弟戴宗,也是在梅月溪身边,不过冯紫英知道戴宗更多的时候是在外边儿活动。

  戴滂、戴宗兄弟后来随着戴权在宫中渐渐隐退,转入仁寿宫那边之后,联系就少了起来。

  但现在元熙帝身故,戴权重回宫中,只不过现在是冷宫中跟了梅月溪,或许是要等待时间,戴滂戴宗也自然就跟随其叔叔而来。

  看着冯紫英和煦的面孔,戴滂也有些失神。

  第一次见这个家伙是什么时候?

  好像是在宫中吧,永隆帝在东书房见他,后来还见过两回,一回是在文渊阁门口,一回是在兵部公廨前,但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到惊艳。

  这些心思也不过转瞬即逝,戴滂收拾了心思,脸上堆起笑容,起身拱手一礼:“见过侍郎大人。”

  “戴总管,你我也是老熟人了,何必这么客气?珑太妃和令叔可好?”冯紫英语气温和,延手示意对方入座。

  “谢大人关心,都好,上一回见过大人之后,太妃娘娘和家叔一直惦记着大人,谁曾想大人忙完京里的事儿就出京去了,听说大人去了江南?”

  戴滂的消息也很灵通。

  “嗯,徐州、扬州、南京走了一趟,没办法,事情多,不去不行。”冯紫英点头:“这不才回来没两日么?太妃有事儿?”

  戴滂心中暗怒,能没事儿么?

  先前说好钱国忠的事儿,现在没了声响,眼见得一个个位置都逐渐要安排满了,钱国忠心中跟猫爪挠一般,免不了就要去梅月溪那里抱怨了。

  “大人,钱国忠的事儿……”

  冯紫英点了点头,倒不是真的拿捏,事情已经过去,钱国忠的事儿就不算事儿,但是他承诺的也不会失言,“知道了,我会考虑的,不急。”

  不急?能不急么?眼见得一个个职位被填满,再拖下去就没合适的位置了,好歹钱国忠也是替您卖了命的啊。

  戴滂只能腹诽,却不敢形诸于色,干巴巴地道:“还望大人多加考虑,另外太妃娘娘想见一见大人。”

  见一见?冯紫英心中一跳,元春和郭沁筠都要见,自己哪有那么好的精力?

  不过他立即发现自己似乎太敏感了,梅月溪可不是郭沁筠,自己和她可没瓜葛,纯粹利益往来。

  “可现在我没法随意进宫,……”

  “太妃准备出宫烧香还愿兼祈福小住,就在隆福寺。”戴滂注意到冯紫英目光里的疑虑担心,赶紧又压低声音道:“大人放心,隆福寺那边一直是太妃原来小住的地方,每年盛夏时节太妃都要去住上几回,很隐秘,那边人也都很守规矩,……”

  原来隆福寺是梅月溪的老巢,冯紫英还真没想到。

  不过想想她是永隆帝的宠妃,而且心计远比郭沁筠强得多,又有戴氏叔侄的帮衬,这般安排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这并不代表自己就要去隆福寺见她。

  “戴总管,钱国忠的事儿,我答应了,自然会做到,除了这事儿,太妃还有其他事情么?”

  冯紫英的拒人千里之外态度也不出戴滂所料,说实话他也不看好梅月溪要和冯紫英见面的要求,人家凭什么要替禄王使劲儿?

  可眼见得现在万统皇帝如此尴尬的局面,谁又能不动心呢?

  也许一觉醒来,内阁那边就已经发布声明说皇上得了失心疯,不能视事,成为太上皇,或者就干脆重立一个太子监国呢?

  这种可能对于任何一个皇子和太妃来说都是恶魔的诱惑,挥之不去。

  戴滂嗫嚅半晌,最终还是咬着牙低声道:“大人,您是明白人,现在宫里的情况您也清楚,内阁诸公肯定很不满意,或许……”

  冯紫英轻蔑地笑了笑,“戴总管,这种事情太妃最好顺其自然,莫要去胡乱掺和,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我理解她的想法,但是现在条件并不成熟。”

  戴滂有些着急了,“大人,很多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走到前面,谁会在意你?禄王本来就是最合适的,现在如此契机,您如果施以援手,日后太妃必有厚报,……”

  “厚报?”冯紫英笑了起来,“我需要什么厚报?太妃又能怎么厚报我?禄王的事情我说了,以静制动最好,不要去轻举妄动自寻烦恼,我说太妃也是一个很精明的人,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大人,现在太妃很着急,其他几位皇子也都在努力,您施以援手,太妃必定铭记在心,日后禄王若真是能登基,那您也能……”

  戴滂没再说下去,但目光里的期盼也足以说明一切了。

  冯紫英仍然摇头:“太妃有什么话可以让你带给我就行,见面就不必了。”

  戴滂真的是绝望了,这一位怎么现在就油盐不进了呢?

  连叔叔都说这一位好色如命,太妃约其见面,定能手到擒来,到时候太妃卖弄风情一番,也许就能收到奇效。

  心念急转间,戴滂一咬牙:“大人,太妃说了,她一定要见到您,如果您不肯见她,她也许会亲自登门来找您。”

  冯紫英猛然一掀眉,“戴总管,你这是威吓我,还是忽悠我?太妃非要见我做什么?她若是真要敢亲自来找我,那好,我就在这府里见她!”

  威胁吓唬我?这梅月溪还嫩了一点儿。

  戴滂走了,但是冯紫英却不得不考虑现在各方都在关注的万统帝的问题。

  从冯紫英去江南这一段时间,万统帝就以受惊吓过甚身体不适为由没有上朝,一切朝务都是内阁在处理。

  貌似一切也很寻常,整个朝务也就这么运行起走了。

  可这背后的意义却是深远的,一些小报也已经开始含沙射影地在编排某些内部消息了,虽然未必有多少人信,但是只要有人信,那就是风险点。

  更何况只要有人在其中开始操作,加之本身这些消息未必就全是谣言,看你从什么角度来评判,那半真半假,或者带着一些情绪或者感情色彩进去,那就更容易变味。

  冯紫英也问了齐永泰,对这一场风波内阁如何处理,说到底就是万统帝怎么办。

  但齐永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说一切按照原来的模式运行,永隆帝昏迷了两年不能视事不也一样过来了?

  这话听得冯紫英都有些心惊,难道内阁诸公对这种彻底把皇帝架空的模式还真有点儿甘之如饴了?

  真要这样继续下去,就有点儿要走君主立宪制的模式了,难道因为自己的到来,这前世历史从未有过的一幕要提前几百年上演了?

  这不科学啊。

  这块土地上重来就不崇尚这种虚君制,这个时代的民众更依赖于一个强势而稳定皇帝带来的安全感才对。

  只不过永隆帝的遇刺加上万统帝原来糟糕的名声,以及永隆帝几个成年儿子的庸碌,都使得张氏皇权的名声正在持续走低。

  现在还不确定内阁会怎么做,但是冯紫英觉得这样的局面不会持续下去,始终要有一个结果。

  冯紫英不认为现在就是换人的好时机,那只能证明内阁当初决策的盲目和草率。

  或许大家都退一步,相忍为国?

  但这个忍,有没有一个界限尺度,能持续多久?

  万统帝应该明白内阁不是觉得他还可以继续当皇帝,而是觉得现在就把他换下太过于打内阁自家的脸,所以要维护内阁的颜面才要把他保下来,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下去。

  也许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或者因为某个因素促成,内阁就会宣布自己不能视事,需要向老四那样送入仁寿宫中去严加看守,然后推出下一个傀儡了。

  内阁也同样会想到万统帝不会这样轻易低头,或者说“授首”更恰当一些,文臣们狠起来,甚至比武人更老辣,杀人诛心,一个失心疯的名头,一句不能视事,就把你解决了,一切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话语喉舌乃至宫禁军权,你说你没有你不是,有人听有人信么?

  哪怕你就是跑出宫禁站在午门门口大喊,人家一句那是假的,冒充的替身,就能把你给按下去。

  连冯紫英有时候想一想都要不寒而栗,真要走到那一步,这种皇帝真还不如不当的好。

  当然这种心思冯紫英也只有自己在心里想想而已,没见梅月溪和郭沁筠还在趋之如骛,还在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来冲击一回。

  或许她们会觉得自己儿子即位之后,就能改变这一切,就像万统帝之前想象的那样,以为他自己也可以做到,只可惜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如果自己未来走到某一步,那又该如何来破局?

  冯紫英哑然失笑,自己真有点儿想多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 社情民意,阴霾重重

  倪二的来访让冯紫英有些诧异。

  倪二是个知分寸的人,寻常事情他是不会亲自等自己府邸的,而更多的是托人带话,或者寻找机会碰面,像今天这种情形却有些少见了。

  没有绕圈子,倪二几句话就直入正题。

  “大人也知道小的手底下许多人老家都是京畿周边府县的,他们也有不少亲戚还在老家,小的也知道大人一直对白莲教十分关注,所以也吩咐过他们,若是回去,或者老家来人,有什么情况多了解着,有情况先说一声,……”

  冯紫英紧张起来了,真的要来了?

  “有什么异动?”冯紫英沉声问道。

  “异动现在还没有,但是我听得几个兄弟都提到了六月十五是无生老母的诞辰,说乡间白莲教里边有传言,说今年是卯兔年,当是无生老母下凡,真空家乡当立,……”

  倪二迟疑了一下,“原来我在京中也有耳闻,但是和顺天府与宛平县里都提过,但是他们好像都没太在意,后来西华门事变之后,这些人就隐匿踪迹了,找不到了。”

  冯紫英轻哼了一声,刑部的态度都是不甚重视,上行下效,贾雨村虽说自己和他提醒了,但只怕也没有真正打上眼。

  至于宛平县衙,看看其县衙里都被白莲教渗透了,何谈其他?

  “你那些兄弟主要是什么地方?”冯紫英叹了一口气,不该自己管,但是自己也得要操心,找上门来告诉自己,自己若是不理不问,未免伤人心。

  “真定,保定,河间都有,真定的曲阳、定州、藁城,保定的涞水、新城、雄县,河间的静海、青县以及沧州,顺天府里南边各县都有,……”

  每多说一个地方,冯紫英心都往下沉一分,都是环京畿地带啊,再联想到在山东所见所闻,这种情形真的是枯草刮风,遇火一燃就不可收拾了。

  “城中情况如何?”既然来了,冯紫英就要问一问其他情况了,“包括西华门一事,城中百姓如何议论?”

  “看热闹的心思多一些,《今日新闻》做了引导,还是很有效果的,无外乎就是说仇士本野心勃勃,没当上京营节度使就满腹怨气,加上白莲教人在其中煽风点火,所以就引发了这场叛乱,……”

  倪二很小心地谈了一谈,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但对着冯紫英一个人,倪二还是没有多少压力的。

  “对皇上的评论呢?五军营打出了‘清君侧,诛奸臣’的旗号,不可能没有人议论皇上吧?”

  《今日新闻》的引导是冯紫英亲自指示的,但要把皇帝彻底撇开却不易,明面上虽然没有,但私下里不可能无人议论。

  “肯定有,但是就众说纷纭了,有说皇帝其实并不知情,被仇士本拉起虎皮当大旗利用了,也有说皇帝其实知晓,但是装作不知道,坐观其变,当然也有说仇士本是上了皇帝的当,被皇帝当枪使了,成了皇帝自然是大赢家,输了就是仇士本是替罪羊,……”

  倪二笑了起来,“还有说是内阁早就知道仇士本和杜可立居心不良图谋不轨,所以有意放纵仇士本和杜可立相互勾结,其实做好了应对之策,而皇帝那边也早就有朝廷的人盯着,根本没法动,所以这是朝廷设的陷阱,结果仇士本和杜可立还真的跳进去了,皇帝很聪明,就没有上当,……”

  “这么说来,民间对皇帝和朝廷的龃龉也有知晓?”冯紫英也笑了起来,“嗯,有点儿意思。”

  “大爷,怎么可能不知晓?京师城里这帮老百姓,只怕外埠的官员们未必有他们的消息灵通呢,今儿个首辅次辅家里来了什么客人,皇宫里皇帝骂了谁,明儿个一大早就能在茶楼酒肆里听到,晚间只怕就是尽人皆知了,他们都是人精,从北元到前明再到大周,这都三四百年了,这帮人就是成日里耳濡目染这么过来的,什么不明白,什么没经历过?”

  倪二这番话倒是由衷之言。

  京师城里这帮百姓历经三朝几百年,朝廷风云,宫廷政变,见太多了。

  祖辈口口相传,什么阴谋阳谋都能在前朝历史中找到范本,所以能揣摩或者说猜到什么,一点也不奇怪。

  “那倪二你觉得老百姓的态度倾向于哪一边呢?”冯紫英歪着头问道。

  “不太好说,当今皇上不太受咱们京师城百姓待见,他当年当太子的时候经常去的是江南,流连于南京、扬州和苏州这些地方,宠信的也是江南士人,反倒是永隆皇帝还受大家支持一些,所以当初朝廷选当今皇上来入继大统,京师百姓是不太认可的,所以现在你要说成立老百姓对他有多少好感,说不上,而且时间这么短,能说上个啥,冷眼旁观吧,更多地还是觉得朝廷诸公应该更靠谱一些吧,……”

  这番话倒也合理,万统帝还是义忠亲王时在京师城里就没多好名声,不及永隆帝,他的基本盘在江南,京师百姓对他无感。

  “那你的意思是京师城里百姓更支持寿王或者福王礼王他们?”冯紫英点了点头,思索着道。

  “哎,这还真不好说,这几位皇子虽说前几年里一直在京师城里搞什么诗会,但是那都是士人们的游戏,寻常百姓哪里能挨得上?如爷所说,每一个接地气的,几时和城里百姓打过交道?这几位爷也没什么多好的名声,所以大家伙儿都是无可无不可的,无所谓了,也许就只比当今皇上好点儿吧。”

  应该说倪二所说的事比较中肯的,张氏已经经历了六任皇帝,从泰和帝开始,广元帝,天平帝,元熙帝,永隆帝,到现在的万统帝,很有点儿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