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309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但这种办法对于产酶微生物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很难同时满足,所以都需要经过基因工程改造。

必须属于非致病菌,安全可靠,无毒,同时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不容易变异或退化,最好还是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方便分离纯化。

所以威廉姆斯从污水中提取的吞噬塑料细菌,哪怕改良以后,也很难符合要求。

要想大量工业化生产,他必须使用常用的基因工程酶。

这样才能足够廉价,成本够低,在已有生产条件下大规模制造。

“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之类,工业上常用于制造各种酶制剂,有机酸,氨基酸等。可以考虑。”

“放线菌很常用,但主要用来生产多种抗生素,不适合超级酶这种酶制剂。排除!”

“酵母菌则主要用在食用,药用和饲料领域的酶制剂生产。排除!”

“至于最后一种霉菌,它们也同样广泛用于生产酶制剂。可以作为候选。”

“还是从最常见的杆菌类基因工程酶开始改造吧。”

威廉姆斯沉吟不语,考虑再三后,他盯上了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肠胃道细菌,跟人类相爱相杀共生多年,但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它是科学家青睐有加的模型生物,屡立奇功,有“实验室之星”之誉,是六届诺贝尔奖课题的主角,为奠定遗传学的科学地位做出过突出贡献。

但它最大的传奇始于人造胰岛素,并在蓬勃发展的基因工程技术中大放异彩。

以前的人类只能从牛和猪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但是产量非常少。

一头牛的产量还不够一个病人每天的使用分量,这种原始的方法很明显落伍了,于是科学家们盯上了大肠杆菌这一小可爱。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大分子激素,都是从活细胞中产生,凭什么人和牛能生产,细菌就不能生产?

于是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和大肠杆菌的DNA相结合,人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的细胞里指挥着大肠杆菌生产出了人胰岛素。

随着它的繁殖,胰岛素基因也一代代的传了下去,后代的大肠杆菌也能生产胰岛素。

这种带上了人工给予的新遗传性状的细菌,被称为基因工程菌。

人们把带有人的胰岛素基因的基因工程菌放到大型的发酵罐里,给它提供合适的条件和营养物质,进行人工培养,可以大量繁殖,生产出大量的人胰岛素。

就这样,大肠杆菌成为了生产胰岛素的活工厂。

马上,这位任劳任怨,任人揉搓的小可爱,又将成为生产超级酶的活工厂。

威廉姆斯先从原本的吞噬塑料细菌中,提取出降解塑料的相关基因。

然后跟大肠杆菌的DNA重组在一起。

尝试着让其产生超级酶。

不过,很快就失败了。

超级酶是三种单独酶的组装成品,很难通过单一的基因制造出来。

哪怕分别生产出三种酶,也很难在细菌里自动组装在一起。

“该死的,怎么都失败了。”

“汗,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威廉姆斯失败多次后,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终于醒悟了过来。

光改造出超级酶也没啥用,还得改造原生的吞噬塑料细菌。

等到原生细菌能直接生产超级酶了,才能提取相关基因,组装到大肠杆菌上去。

于是,他再次喊来了闻人龙,根据实验室的微生物大数据,重新进行数学建模。

这一次,是改造原生细菌的基因,使其能够直接产出超级酶。

在电脑上建模预测,很明显要比他一个个在实验室里试要快得多。

多番尝试后,两人终于提取出了产生超级酶的基因片段。

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顺利了。

威廉姆斯成功地将超级酶的相关基因嫁接到了大肠杆菌上,得到了能产出超级酶的微生物活工厂。

“耶!”

两人兴奋地隔空拍掌,以示庆祝。

要不是中间隔着个实验台,差点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简直是废寝忘食,两人吃在一起,睡也在一起——办公室的折叠床。

感情突飞猛进,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尤其是得知威廉姆斯已经申请加入华夏国籍后,闻人龙对他是刮目相看,往日的偏见也不翼而飞。

两人简单庆祝一番后,勾肩搭背地走在向老板汇报的路上。

闻人龙突然一拍脑门,想起了一件事,问道:“大威,这都12月底了,快过元旦了吧。我记得诺奖典礼好像是月初举办的吧,你是不是没去?难道他们把给你的和平奖取消了?”

威廉姆斯淡淡一笑:“我没去,我怕被老东家偷偷干掉,所以出钱委托一位朋友代替我去领奖,她跟我关系一般,但是看在丰厚酬劳的份上,还是去了。”

“奖金我已经收到了,至于奖杯,她会邮寄给我,八成已经在路上了。”

“这招不错,厉害!”闻人龙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是啊,要不是他们不接受三清的人去领奖,其实我本来想让海外分公司派个人去的。”

威廉姆斯唏嘘道:“奖金要三个人分,本来就不多,想想还要给朋友一笔钱,我就有些心痛啊。”

“得了吧,大威,有了这超级酶,你以后还会缺钱吗?”闻人龙哈哈大笑起来。

“这话怎么说?”

闻人龙将分红政策详细说了一遍,鼓励道:“只要你不断研发出新品,微生物实验室迟早会独立出去,到时候你就是主任了,每年都能分红一大笔钱,钱途无量啊。”

威廉姆斯兴奋得脸都红了,搓搓手道:“太好了,多来几个超级酶这玩意,我估计很快就要财富自由了。”

没多久,两人站在了卫康面前。

威廉姆斯献宝一样把实验报告递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笑容:“老板,超级酶已经研发成功了,量产技术也一起搞定了,全都圆满达成了目标。”

卫康坐在办公桌前,仔细浏览着详细的实验数据,一边看,一边满意地点头。

“非常棒,你们俩强强联手,果然厉害。这款超级酶肯定能成为微生物实验室的拳头产品。”

“不过,我有一点补充意见,你们要不要考虑一下?”卫康笑着问道。

两人对视一眼,眼神里透出一丝迷惑,心里同时一沉。

难道老板看出了什么问题?

正忐忑不安间,只听卫康沉吟道:“有没有考虑过超级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威廉姆斯迟疑了片刻,小心翼翼道。

“虽然已经有报道,说是在人体血液内检测出微塑料颗粒,但还没有对人体造成重大健康危害的例子,所以在医药这块,超级酶恐怕还用不上吧。”

“哈哈,你们误会了。”卫康呵呵一笑,解释道:“我说的不是药物,而是保健品。”

“保健品?”两人一脸疑惑。

“没错,现代人每天都要吃各种外卖,奶茶,瓶装水,时间久了,体内很容易累积一些微塑料颗粒,你要说它有害嘛,肯定是对健康有害,但要说是一种病吗?那还有点远,不至于马上致病。”

卫康侃侃而谈道:“但是长此以往,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肯定是逐渐加深的,甚至可能引发炎症,在身体器官内沉积,那么为了健康着想,是不是可以吃一些预防性的保健品呢,比如每天服用超级酶,清除掉体内的微塑料颗粒,从而保持健康?”

“而且,你也知道,海洋里也有很多塑料垃圾,严重影响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我就看过一部纪录片,许多海洋生物因为误食塑料,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但体内很多塑料颗粒,还常常有塑料卡在体内,无法清除导致生命垂危。”

“所以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超级酶的应用会很广泛,除了垃圾处理这种工业场所,也可以让动物,包括人类服用,起到一个扫除体内塑料污染,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

“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威廉姆斯顿时两眼放光:“老板不愧是老板,在商业上的敏锐性果然要比我们强得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就算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新的机会。这一点,我一定要向老板学习。”

闻人龙也连连点头,陷入沉思中:“没错,动物和人也需要服用超级酶降解体内微塑料颗粒,我怎么没想到呢?保健品啊,真是个金点子。”

“好了,我会安排人员,先跟废弃物处理厂进行实验,看看实地效果如何,然后进行后续开发,商业上的事情就交给公司吧。”

卫康挥了挥手道:“大威,你回去再重新研发一份超级酶的保健药出来,三清已经很久没有推出保健品了,争取明年隆重上市。”

“好的,老板。”

两人异口同声道。

第三百九十九章 塑料厂的惊喜

昆市,大吉塑业有限公司。

老板张福生正盯着桌上的一份文件仔细翻看,脸上阴云密布,愁眉不展。

这是一份环保部门发来的红头文件,要求各镇街的废塑料加工厂,近期内尽快完成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废水,废气收集率及治理效果,杜绝环境污染现象,否则就要被关停整改,直到符合环保要求才能开业。

看完文件,张福生不由叫苦连天。

自己的厂子不就是生产设备旧了点,车间密封差了点,环保设备有点老化,但是好歹都能正常使用啊,怎么就不环保了。

还得升级新的环保设备,动辄几十上百万,这真不是一般的小厂子能承受得起的。

不过张福生知道这也没有办法,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被要被取缔查封了,所有的厂房租金,被查封的机器,货物,全都要他来承担损失,不可谓不惨烈。

所以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哎,算了,这环保设备的钱不能省啊,等会就让采购去找厂家升级设备。”

张福生摇了摇头,忍痛做出了决定。

即便今年白干,也得把厂子撑下去。

他这家塑料加工厂才开没多久呢,投了不少钱下去,如果撑不下去,直接就是倾家荡产了。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回收各种废塑料,通过粉碎,加热融化,拉丝,冷却等工序,制成不同的塑料颗粒,再将回收来的塑料颗粒售给下游厂商。

虽然面临着环保压力和成本压力,但塑料回收行业目前正处在爆发期,干得好的话,每年营收还是相当可观的,未来可期。

尤其是禁塑令开始实施后,进口废塑料已经被禁止,废塑料回收利用这行正蓬勃发展,各大塑料厂商正绞尽脑汁想要发展塑料‘内循环’。

在这种形式下,再生塑料迅速变成了一个蓝海市场。

它主要是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而来的塑料原料,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比新塑料和可降解塑料的价格都要低廉得多,而且加工也很方便,非常物美价廉。

再生塑料的价格普遍都在三四千元每吨,而新塑料的价格基本都上万了,至于使用淀粉等植物原料与塑料混合而成的可降解塑料,价格就更加高昂。

废塑料回收总体来说很符合碳中和的政策,因此受到了各方鼓励。

但国内可再生塑料行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入行门槛低,企业规模小,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技术粗糙简单,环保意识薄弱,设备投入不够。

很多家庭作坊直接排放污染,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二次污染。

所以也是环保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稍有不慎,就要被拉黑名单。

张福生这家厂,前身也是做废塑料回收的,但是排污很猖狂。

工厂上空经常黑烟滚滚,气味刺鼻。

厂区紧邻着农田与水源地,却还在周边堆放大量回收塑料,导致部分植被枯死。

于是,这家缺德冒烟的塑料厂被周围群众多方举报,直接被一锅端了。

这才把所有设备和厂房都转卖给了他,清仓跑路。

张福生接收了这家厂后,汲取了前辈的经验教训,下血本买了一批不知道多少手的环保设备装上,这才勉强通过了环保检查,逃脱了倒闭破产的命运。

只不过,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他这些八手设备因为过于老旧,维护不给力,也有些撑不住了,被环保局下达了升级改造的最后通牒。

张福生其实心里也清楚,环保局做得没错,二次污染确实不对。

还得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才是正道。

再说,塑料不可降解,回收造粒本来属于变废为宝的行为,是环保的先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污染了环境,就违背了这一行业的初衷。

所以他虽然嘴上不断哀嚎,但还是忠实地购买了新的环保设备。

正在心痛不已的时候,突然桌上电话响了。

张福生没好气地拿起电话:“大吉塑业,你找哪位?”

“张厂长是吧,我们是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想要来你厂考察一个新项目,不知道最近方便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倒是相当客气。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