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697章

作者:湛阳

“如此说来,我还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李月辰喃喃自语着,今天这个话题,让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还是应该跟家里人好好聊聊才行。

……

因为来之前已经有护卫过来通知了,所以李月辰到了工程院之后,裴匪舒已经在门口迎接了。

“见过公主殿下!”

“免礼,听闻那打字机已经制作完成了,本宫特意过来看看。”

“是,殿下请随我来!”

裴匪舒带着她来到了一号实验室,王钢蛋等一帮主要制作人也已经在这里等待着了。

而他们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台两个电饭煲那么大的,黑漆漆的机器。

因为包裹着外壳,所以看不到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但在这个时代,多少显得科幻了点。

略微抬了抬手,示意周围其他人免礼,随后李月辰便走近了观察起来。

这打字机的大小等于两个并列起来的电饭煲,估摸着还是有点重量的。

正面是一个键盘,跟李月辰印象中的键盘排列并没有任何区别。

但每个按键上贴着的木头片上却刻着更多的符号。

除了英文字母和数字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偏旁部首。

键盘上面是个凸起来圆形外壳,外壳中间有一条缝隙,贴着一块玻璃。

玻璃中显示着一排全部都是提手旁的字符,顺着玻璃缝隙往里看,也能看到一些其他滚轮。

上手摸了一下之后,李月辰问道:“可能使用?”

王钢蛋点点头:“可以,油墨已经灌进去了,殿下尽管尝试。”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张崭新的纸放在了键盘上方的缝隙之中。

于是李月辰开始在键盘上寻找按键,找到“戈”字旁的按键按下。

机器内部滚轮开始旋转,一秒钟不到,玻璃缝隙里面显示出了相应的字:找,划,战,伐,戏,我,戮……

李月辰按照顺序按下了数字按键,“啪”的一声,一个我字便清晰的出现在了纸上。

随后又继续按下其他的按键,机器内部的滚轮不断地旋转,一个字一个字的出现在纸上。

当第一行打满之后,按下回车键,纸张便会向上抬一点,另起一行。

按下空格键,便会往左边移动半格。

连续按下了多个键位之后,一行字便被打了出来:我叫李月辰,是大周帝国的公主。

打完之后,李月辰将其拿出来仔细看了一下。

字体清晰,没有晕染,关键是字形还极为漂亮。

毕竟这字是按照李显的版印出来的,一手漂亮的楷书。

经过这么一句话的测试,李月辰点了点头,感到非常满意。

但要说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不能打错字,否则是无法修改的。

可这也算不上什么问题,就跟手写一样,多集中注意力就好了。

“好好好……”

李月辰连续不停的点头,“当真是想不到,居然这么快就做出了实物!当给一个集体一等功!”

王钢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多谢殿下夸赞,这都是兄弟们……”

“嗯,做得好就是好,不必推诿!”李月辰点点头,“说起来,此物造价几何?”

旁边的裴匪舒马上回答道:“回殿下,有殿下提供的图纸,倒是没有投入太多……此物也算一次成型,造价在一万贯上下……”

“一万贯……”

李月辰微微皱起了眉头,要是按照科研的角度来说,这个价格确实不贵。

不但不贵,甚至可以说是很便宜了。

但问题是这图纸她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其中的难点基本上也都标注出来了。

在知道答案的情况下研究一款这样的机器出来,造价都花了一万贯,那可就有点贵了。

要知道,如今王钢蛋是少将军衔,他一个月的工资和津贴等各方面补助加起来,差不多才一贯钱。

也就是说,造一台打字机,他要不吃不喝八百多年才能买得起,这属实有点贵的离谱了。

最近这些年,因为粮食产量的增加,东都这边的米价是一斗十二文,即十二枚铜钱。

这样的价格,属实太过离谱了。

纵然说这种东西现在造出来肯定也不是给平民百姓用个的,但如此离谱的价格,一般贵族也消费不起啊。

或许是看出了公主心中所想,裴匪舒眼珠转了转,轻声说道:“殿下,这第一台机器毕竟是纯手工制作,若是能将其中大部分零件改为机器打磨,应当能够让成本降低不少。”

“如今都一万贯了,再降能从何处入手?”李月辰反问道。

“回殿下,前些时日,我等再度对蒸汽机做了些改良,如今已经能完成刻字工作了。”裴匪舒回答道,“单此一项,便已经是大头了!”

这个回答让李月辰一下子来了兴趣。

这种打字机有八千多个字符,若是能将这部分工作交给机器来做,的确可以让工作量直线下降,而且速度也能有极大的提升。

再加上键盘等其他的一些零件,说不定能真能让成本下降十倍以上。

虽然价格还是有点贵,但至少对于贵族来说,也不是那么离谱了。

“这样,你等好好计算一下,完了列个单子给我。”李月辰说道,“相信你等也知道,本宫即将出征,争取在出征归来之后,将此事完全定下来!”

“是!”裴匪舒连忙答应下来。

随后李月辰又问道:“蒸汽机做了改良,如今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裴匪舒的神色变得有些骄傲了起来:“回殿下,根据我等这些年的尝试。这蒸汽机爆炸的几率已经直线降低,目前可以完成钻孔,切割,刨花等简单工作,只是……”

话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一下,随后才说道:“只是这漏气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有时难免动力不足……我等最近用牛筋来密封,但时间久了,温度太高,牛筋会融化……”

李月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牛筋这种东西或许确实不错,但温度太高,恐怕直接就被煮熟了。

看来在橡胶搞出来之前,这东西还是无法成熟。

好在如今海南那边已经种植橡胶树了,若是顺利,明年应该就能弄出来一点做实验了。

不过就算如此,当听到现在的蒸汽机已经可以完成这么多工作的时候,李月辰仍然感到欣慰。

如此看来,今年战争结束之后,就能顺利的开启工业革命了。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跟老妈好好商量一下,工业革命一旦开始,各行各业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

第二天,李月辰的课在下午,于是早上练完功就来了集仙殿,跟老妈聊聊天的同时顺便蹭一顿中午饭。

暂时结束了工作的李显端起自己的玻璃茶杯看了看里面的茶叶,有些遗憾的说道:“这年都过完了,却没看到几场雪,当真是憾事……”

“说起此事,昨日我还与护卫聊起来了,”李月辰说道,“接下来的一百年,可能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

曾经的李月辰对历史不怎么熟悉,但偶尔看小说的时候,也经常看到一个词——小冰河期。

后世的网络上都说明朝的灭亡就跟小冰河期有脱不开的关系。

结合这句话,在这个时代的李月辰通过查看之前的史料,感觉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此话怎讲?”李显挑起眉毛问道。

“小冰河期刚过去不久,气候回暖,接下来的一百年应当是比较暖和的时期。”李月辰一边说一边轻轻转动着自己的茶杯,“仔细想想,吐蕃那高原之地,国力能发展至今日,想来也与此脱不开关系。”

李显一副你别逗我的表情:“吐蕃国力强盛,那不是因当年松赞干布雄才大略,这才……”

然而李月辰却摇了摇头,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按照古籍记载,吐蕃那高原之地应当是无法种植粮食的,人口也不可能太多。但如今的吐蕃人口暴涨,兵源充足,甚至还能去入侵西域诸国……那就说明一定能养得起如此多的人口!也就是说,如今的吐蕃,耕地数量比起古籍上要多出不少……”

第七百二十七章 正式出发

“那又如何?”李显对此表示不解。

李月辰摇了摇头:“实际上,我等可能正处于两次小冰河期的中间,故此气候宜人,适合国家发展。”

武则天挑了挑眉毛:“小冰河期?”。

这个名词她似乎有点听不懂,用眼神询问什么意思。

“小冰河期,就是地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气温大幅度降低的现象……一般来说,每隔几百年就会出现一次。”李月辰解释道。

“所以?”李显挑起了眉毛。

“小冰河期的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着王朝更迭与国运。”李月辰吹了吹茶杯上弥漫的热气,“所以我等算是站在了一个幸运的时间节点。”

李显明显对这套说辞不相信:“何以见得?”

“古籍记载,汉恒帝时期,全国尚有一千六百多万户,然而到三国末年,就只有一百五十万户左右了。”李月辰回答道,“这些,阿兄应当是知道的吧?”

这个年代的皇家子弟,或许文理之类的科目都不怎么样。

但经史子集方面也算是从小熟读,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李显自然也一样,不过明显不相信是气候导致:“但那是因长期战乱才导致人口锐减吧?”

然而李月辰却微微摇头:“比起战乱,饥荒和瘟疫才是最严重的问题。还是那句话,于百姓而言,只要饿不死,就不可能造反。但小冰河期的到来,导致粮食减产,吃不起饭,这才会爆发全国各地的起义……”

这个角度对古人来说多少有些新奇,武则天陷入了思考之中。

但对李显而言,还是很难接受一个王朝的命运居然与气候温度有关:“但这与王朝更迭有何关系?”

“气温下降,导致天气寒冷,从而就会引发旱灾与粮食减产……其中产生的连锁反应,自然就会成为王朝更迭的原因。比如说,南北朝时期,天气就逐渐寒冷。梁武帝本纪曰:大同三年六月,青州山境陨霜。”

六月酷暑,本应该是最为炎热的时期,但是居然下霜了,可以想象当时的天气诡异到何等地步。

然而这还没完,李月辰继续道:“孝静帝本纪曰:天平二年三月辛未,已久旱故诏示京邑及诸州郡县,收骸骨;隋书五行志曰:东魏天平四年,并、肆、汾、建、晋、绛、秦、陕等诸州大旱,人多流散……”

听着李月辰一点点的解释,武则天轻轻端起了茶杯:“辰儿的意思是,南北朝的灭亡,是因气候变冷导致干旱,才被前隋取而代之?”

李月辰点点头,表示没错。

“那隋朝灭亡又怎么说?那是气候不算冷吧?”

“道理是一样的,连年征战导致粮食减产,百姓吃不上饭,自然就要造反。况且隋朝末年可是有鼠疫的!”李月辰回答道。

“不过也从那时起,天气就逐渐回暖了,到了太宗朝和先帝时期,甚至爆发过多次蝗灾……”

这样的回答,让集仙殿内的众人都忍不住沉默下来。

实在想不到,这王朝更迭的背后,居然还有这么一层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的确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武则天突然抬起头:“那辰儿说,应当如何避免?”

“让钦天监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仅要研究天文吉凶,还要研究地理与气象。与此同时,各种粮食实验不能停,以防应对这类突发事件。”李月辰回答道。

李显被她说的有点害怕了:“来得及?那万一……”

“阿兄不必担忧,此时我等正处在一个温暖期,距离下一次小冰河期,应当还有两百年以上的光景……”李月辰笑着摆摆手,让他不用担心。

“既然还有两百年,此事用得着我等来上心?”李显感到了一丝麻烦。

“若是不在此时开始想办法,日后再去考虑可就来不及了。”李月辰笑着摇摇头,“有些事情,提早做准备总不是坏事。”

武则天也点点头,表示认同女儿的看法。

“总之,随着日后行省制的改革,这些都要慢慢趋于完善才行……”李月辰一边喝茶一边缓缓说道。

武则天对此深以为然,经过今天的谈话,倒是对气候这个平时不怎么看重的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

一转眼正月就已经过去了,时间来到了二月份。

二月初三,皇帝出去参加春耕大典,带着李显一起去了。

如今这样的盛会,倒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毕竟在粮食产量实验有了结果之后,最先受益的就是东都附近的这些村庄。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