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696章

作者:湛阳

作为兵部总后勤部门的负责人,战争开始之前,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由他来负责。

火药准备多少,火炮和手雷的数量以及飞艇热气球等等……所有的事情都归他一个人管。

……

东都这边,目前看似一片祥和,但实际上兵部已经彻底忙疯了。

李月辰基本上每天回到公主府都已经快要子时了,回去之后都没空跟她们聊天,基本上倒头就睡,不能耽误第二天早起练功。

不过好在这种忙不是瞎忙,而是有秩序的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就在这种忙碌之中,迎来了新一年的上元节。

今年的上元节跟往常一样,白天的报纸上就通知了今天晚上依然有烟花可以看。

打仗归打仗,但是战争跟民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该有的活动还是要有。

哪怕现在已经取消了宵禁,但正月十五这一天对民众而言依然是必须要上街的一天。

就因为有烟花可以看,这是一年到头能看到的最美好的景色之一了。

还未入夜呢,街上就人潮人海,摩肩接踵了。

皇城的城墙上,看着主街道上几乎已经快要无处下脚的人群,李月辰忍不住挑了挑眉毛:“近几年这人数倒是越来越多了……”

旁边的上官婉儿回答道:“对啊,感觉这外国人的数量都多了不少呢。”

“这不恰好说明我大周国力蒸蒸日上?”李显一边回答一边笑呵呵给老妈添水。

“哟,想不到如今三郎也学会奉承了。”武则天笑呵呵的说道。

其他人也都跟着哈哈大笑起来,趁着现在女眷们还没来,一家人说话倒是轻松不少。

……

上元节的烟花比往年更加漂亮了不少,在空中炸开之后五颜六色的,让民众们一阵欢呼雀跃。

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会,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这一刻都在用心观赏着空中炸开的焰火。

不少人甚至都在以此祈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皇城的城墙上,皇帝一家人也都面带微笑的看着空中绽放的烟花,感受着盛世的美好。

如今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全国都不用担心饿死人,无论是皇室还是平民,收入都在稳步增加,的确已经是繁荣的盛世了。

这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每个人都能真实感受到的。

所有人都能看到国家的进步,也能看到皇室的进步。

而李月辰则是一只胳膊搭在墙垛上,看着空中绽放的烟花,思索着文明等级的提升,自己究竟还有什么能做的。

这些年来,改革军队和税制,发展科技,确实让这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若是想要文明等级提升,到底还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应该去做的呢?

……

这个问题当天晚上并没有在烟花下面悟出来,但是在第二天,她将这个问题拿到了集仙殿,让老妈和哥哥姐姐们跟自己一同讨论。

今天是正月十六了,年已经算是过完了,一家人又聚集在一起,享受着忙碌前的宁静。

“文明等级提升……”武则天楠楠自语着咀嚼了一下这番话,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为何要提升这所谓的文明等级?”

李月辰端起了茶杯:“在我有生之年内,应该能让大周无敌于全世界,但无敌之后,又该做什么呢?若是什么都不做,恐怕会很快堕落下去……人性就是如此。”

义阳公主双手撑着下巴:“之前辰儿是如何想的呢?”

“之前……只是有个概念,但有些笼统。”李月辰回答道,“之前的想法是让未来的后人,学会给自己制造敌人,从而起到鞭策自我的作用。然我国人,天生就有自己吃苦让儿孙享福的心态和想法,故此……”

自己吃苦让儿孙享福,本质上出发点肯定是好的。

但是看看如今东都城里的大多数纨绔,就知道这条路肯定是有问题的。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很多时候也都是这个道理,让儿孙享福,等于是把人惯坏了,根本无法培养成材。

听到女儿在担心这个问题,武则天却忍不住笑出了声:“辰儿向来聪慧,却连这等问题都想不出解决之法?”

李月辰抬起头:“还请阿娘赐教?”

“你一向讨厌世家,其中缘由为何?”武则天端起茶杯,淡淡的问道。

“自然是他们把持朝政,分化皇权,压迫百姓……种种行为,于国无利!”李月辰回答道。

武则天微微点头:“但你讨厌他们,便要将其全部打死?可有想过,世家为何能代代富贵?又为何自古以来,便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自然是因为……”

说到这里,李月辰却微微一愣,是啊,因为什么呢?

都说富不过三代,原本以为是定论,但为何那些世家就能代代富贵?

仔细想想,答案似乎挺简单的。

就算是在九品中正制的情况下,这些大家族的继承人也都是有文化底蕴的,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傻子都能被推举出来继承老爹的官职。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家风……或者说,家训。

在家风和家训的作用下,这些大家族的孩子并不会被培养成只会享福的二世祖,反而会更加认真的学习,力求将让家族更加壮大。

代代如此的情况下,自然能够造就千年世家。

除了家风家训,另外就是知识和文化。

世家掌控着知识和文化的解释权,自然也就拥有了跟皇帝争权夺利的底气。

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成为皇帝不可轻易忽视的力量。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曲阜孔氏一族。哪个皇帝不得给人家三份薄面?

想到这里,李月辰微微点头:“孩儿明白了,想要地久天长,保证我皇族的未来,还是需要制定一份家训才行……”

实际上汉人的文化里,不仅讲究要下对得起儿孙,还讲究上要对得起祖宗。无论时代怎么发展,这刻在基因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未来的皇族,需要一份明确的祖训,让后人能够明确的学习。

“辰儿果然聪慧。”武则天轻声夸奖一句。

“经过阿娘这么一提醒,孩儿倒是想出来个防止世家日后打压皇权的法子。”李月辰突然说道。

武则天满眼都是欣赏的神色,自己这个女儿,从小便说过要举一反三的思考,在她自己身上倒是体现的分毫不差。

“哦。具体说说?”

“自古以来,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乃是因儒家一家独大。自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所致。日后既然国家要改革,不如重新让百家争鸣!”李月辰微笑着端起了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这句话却让李显皱起了眉头:“不尊儒术,如何保证我皇族统治?”

“阿兄,统治已经是过去了,未来的国民需要的并非统治,而是领导!”李月辰回答了他的疑问,“况且,从帝王心术而言,百家争鸣,不也符合制衡之道?”

李显挑了挑眉毛:“今日这话若是传出去,你便等于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了。”

“得罪便得罪了,我何须在乎他们的看法?”李月辰抬手用小拇指掏了掏耳朵,“不过此事也不必着急,徐徐图之就好。”

“那第一步你当如何开始?”李显问道。

作为未来的皇帝,他希望这个国家能保持稳定,别一下子给玩崩了。

“律法!”李月辰回答道,“自古以来,皇族以仁孝治天下,但这应该是道德层面。在此之下,应该依法治国才是。”

李显摇摇头:“重新启用法家,儒家可不会坐以待毙……”

“放心,他们会随着时代改变的。”李月辰笑了笑,“仔细想想,儒此字拆开来看,儒,人之需也。当人需要改变的时候,它自然也会跟着改变。”

第七百二十六章 第一代打字机

实际上不仅仅是儒家,任何所谓的教派,都会根据人的不同需要而产生改变的。

就拿佛教来说,其实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

当年李月辰在日本训练的时候,就发现那边的和尚居然可以结婚,可以留头发,还能喝酒吃肉,跟普通人几乎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环境不同导致宗教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和改变。

实际上,无论是宗教还是学派,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可依法治国,需要将律法不断细化才行吧?”李显反问道,“到时候各种条款律例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哪有空去学习那许多?”

“所以到时会出现一种新的职业——状师!即帮助普通人打官司,以及理解法律要点的职业!”李月辰端起茶杯,轻声回答道。

“这也是为何行省制度开始施行之后,大理寺职权改变的原因所在。”

说到这里,她放下茶杯,靠在椅背上,翘起了二郎腿:“日后官僚机构的职能范围也要跟着细化才行。”

李显一只手撑着下巴:“也就多亏了如今朝廷还算有钱,若是在我等幼年时期,哪能养得起如此庞大的人员。”

“阿兄放心,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李月辰笑了笑,“有我呢!”

这话若是别人说出来,估计只会引发一阵嘲笑。

但既然是李月辰说的,那就只会引起众人的期待。

多年来,李月辰可谓是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国家,她说的话,自然没有人敢不相信。

……

第二天正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上午,李月辰刚刚来到教室,就看到了孩子们期待的眼神。

“嗯?刚刚放完假,为何就这般看着我?”李月辰靠着讲桌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李仙蕙代表孩子们回答了问题:“姑母,此次出征,我等可能跟着去?”

“那是自然,想不去都不行!”

李月辰一下子笑了起来:“你等身为皇族,将来基本上都是军官,有这等机会,自然还是亲临前线学习一下为好。”

军校的孩子,有这种机会当然是要带他们过去看看的。

当然了,考虑到他们都是孩子,自然不会让他们去亲自上战场。

只是跟皇帝一样,在大后方观察就好,同时也要在指挥部学习指挥与战术的部署。

听到李月辰的回答,孩子们都齐齐举手欢呼一声。

“好了,开始上课!”李月辰拍了拍桌子,让课堂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开学之后的第一节课对于老师来说往往是最顺心的。

因为刚刚结束了假期的孩子们都还处在怀念课堂的思维之中,一般都会听的非常认真。

今天李月辰的课只有上午,下课之后,就打算去兵部露个脸。

现在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需要她处理的事情也比平时多了不少。

还没来得及上马呢,小冬突然走了过来:“殿下,工程院来人,说打字机已经做出来了,希望殿下能去看看。”

“哦?这么快?”

李月辰感觉有点惊讶。

打字机是去年才立项的,原本计划应该要两三年才能搞出来的,结果没想到这才一年时间就已经搞定了。

“走,去看看!”

这东西既然已经制作完成了,那必须去看看才行。

于是当即跳上了马背,直奔工程院而去。

因为距离不算太远,所以也不用狂奔,一路小跑着过去就行。

一路上,李月辰还在和小冬以及自己的护卫们聊天。

公主的性格一向随和,所以这帮护卫们平时没事了也会跟她聊天。

“说起来,今年到目前为止,好像只下了一场雪?”李月辰抬头看着天空。

现在都已经正月十八了,但是今年自入冬以来好像仅仅下过一场雪。

“回殿下,的确如此。”伊喽茹回答道。

李月辰微微点头:“那看来这段时期的气候确实不错。”

实际上,早在二十多年前,李月辰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因为当时长江流域还有象的存在,所以她就推测过这个时代的气候应该比未来要高出一些。

“仔细想想,似乎这几年冬季的雪都不算太多呢。”小冬也进入了话题。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