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94章

作者:北城二千

按照御马监南场的模式,这一千两百余万亩军屯田,在为户部缴纳辽饷和田赋后,还能为御马监添收七百余万石粮食。

只不过、这些粮食他还需要拿出来养军,养出一支拱卫顺天和永平府的兵马。

想到这里、朱由检继续回答第三个问题:“我只调动了四万八千人,还有七千余人,而他们要去做的,便是接管山海关、董家口、喜峰口、石门城、二头城、榆林口、建昌营等三十七处重要的关隘。”

“在他们接管后、臣弟准备将御马监的兵马分为上直拱卫营和外征卫。”

“外征卫?”听到朱由检的话,朱由校微微皱眉,而朱由检也解释道:“上直拱卫营,便是以营来拱卫顺天府和永平卫,而外征的卫则是用来在外征战,平叛。”

“臣弟的预想是设立上直十六卫军,以及上直十二营。”

“上直十六卫军的名字,从南北直隶的上直二十六卫中选择,拱卫营则是用驻守地为营名。”

“如上直十六卫军,每卫5600人,一共89600人!”

“其中纯骑兵的机动性卫军有四个卫,分别是骁骑卫、天策卫、羽林卫、龙骧卫。”

“步骑混合的卫军一共九个卫,分别是金吾卫、虎贲卫、神策卫、豹韬卫、鹰扬卫、神武卫、卢龙卫、武骧卫、腾骧卫。”

“除此之外,作为天子渡口的天津卫会驻扎三个水卫军,分别是水军卫、龙江卫、横海卫。”

说到这里、朱由检尴尬笑了笑:“不过眼下皇兄你还没有研究出我给你画的那大船,所以这三个卫暂时搁置。”

“额……”听到朱由检的话,朱由校有些尴尬。

他虽然最近一直在学,也造出了十几米的大船一艘,但朱由检给他的图纸,他还没有琢磨透。

再加上暹罗国还没有把柚木送到广东,因此事情就搁置了下来。

不过瞧自己弟弟的模样,看来自己只有下苦功夫,看看能不能把谎话圆回来了。

不想丢面子的他,只能咳嗽道:“咳咳、水师三卫军倒是不错,弟弟给我的图纸,我已经吃透了,甚至亲自造出了它的模型。”

“不过暹罗国那边传来消息,柚木最少五月才能运到广州,广州水师最少七八月才能运到天津,所以急不得……”

“我倒是不急。”听到皇兄有着“保证”的话,朱由检笑了笑,而朱由校只能岔开话题道:“对了、十六卫军你说完了,那拱卫营呢?”

被询问的朱由检,只能继续解释道:“拱卫营全称上直十二营,每营3031人,一共36372人,每营步骑混合,一哨骑兵,一哨火铳手、一哨火炮手、两哨长枪、刀牌手。”

“臣弟将他们的驻地分别分为沿长城的山海营、永平营、遵化营、密云营、怀柔营、昌平营……”

“以及保护京城的通州营、霸州营、涿州营、大沽营、宛平营、大兴营……”

“至于京城内部的外城则是交给京营,皇城则是将守卫皇城的金吾四卫,府军五卫,燕山三卫、虎贲左卫等人马裁汰,最后编练出龙虎、飞熊、仪鸾三卫!”

“三卫兵马16800人,莫说守卫皇城,便是哥哥遇到危险时,命他们出击,都能在一个时辰能扫平京城。”

朱由检这话很有底气,不是他看不起京营和五城兵马司,而是他们真的不是这三卫的对手。

不过、虽然朱由检很有底气,但朱由校还是犹豫道:“弟弟虽然这么说,但是偌大京城如果只有这三卫二营守备,岂不是……”

“呵呵、哥哥放心。”见皇兄担心这个,朱由检便笑道:“这是在城内的兵马,上直十六卫里的骁骑卫、天策卫、羽林卫、龙骧卫等四卫骑军会驻守在京城四面。”

“只要训练得法,天下不会有的多少兵马能击败他们。”

朱由检不是说笑的,四骑卫一共22400人,清一色的骑兵。

即便是后金,眼下的骑兵也不过就是两万有余,而且如果真到了需要出动他们的时候,那已经说明分驻在顺天、永平的其他外征九卫已经全灭了。

哪怕是眼下的努尔哈赤带着十万后金兵马从天而降,也不可能将上直十六卫军全歼。

朱由检自信的笑容,让朱由校点了点头,心中倍觉安全之余,也担心道:“十二营守卫永平和顺天会不会太少了?”

“不少了……”朱由检摇头道:“和京城一样,外征九卫主要还是布置在燕山长城脚下附近,也就是说、实际上长城延边有九卫六营近七万兵马。”

“如果九卫调走,那么一定是出关夷平北虏了,这点哥哥放心。”

说到这里、朱由检抓住朱由校的手道:“对于我来说,哥哥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朱由检没有说假话、他不是木头、也不是泥塑,哪怕是一只猫,养了半年也会有感情,更何况是一直护着他大半年的皇兄?

“弟弟又为我解决了一件难题……”

朱由校看着朱由检,笑着用另一只手握住了他的手道:“只是十六卫军加十二营,这么多兵马,御马监能养的过来吗?”

“自然!”听到这话,朱由检笑道:“眼下水军三卫还没有着落,也就是说只需要养十六卫军和十二营,一共是10万8800人。”

“臣弟给他们的军饷是,平日每人年俸十五两,若是外调、则每人开拔银五两。”

“类似十六卫军要出关作战,或者前往辽东作战,军饷便提高到二十两,并且斩首建虏一级百两,斩首北虏一级五十两。”

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差距是两倍,这并不是朱由检瞧不起蒙古人,而是眼下的蒙古人,已经被大明针对到了连铁锅都造不出的尴尬境地。

如内喀尔喀,可能连五千穿两重甲的骑兵都拉不出来,十六卫军对他们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相反后金的女真人就不行了,按照赫图阿拉有诸多铁匠铺,并且辽东山脉中有露天铁矿来看,后金的披甲率在不断地提高。

他们总有一天会强大到皇太极那个时期,而朱由检要做的,就是遏制住他们,并击溃。

“按你这么说、每年的军饷岂不是最少一百六十万两?”朱由校突然开口,而朱由检回过神来后解释道:“是一百六十三万两千两银子,另外每年要吃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还有许多的肉食和油盐、菜。”

“不过皇兄不用担心,等裁撤了四十八卫六所后,御马监也能收入五六百万两了,到时候我再弄些私盐,养军很轻松的。”

朱由检一说到私盐的事情,朱由校就无语了,他面无表情,甚至带着一点嫌弃道:“他人做这私盐行当,总是偷偷摸摸,反倒是弟弟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嘿……我怕什么啊……”朱由检咧着大嘴笑道:“面子能值几个钱?如果能值钱,臣弟倒是愿意用面子换个几百万两银子回来。”

“你倒是敢想。”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而这时选锋楼门也被敲响:“万岁、老国公说可以出发了。”魏忠贤的声音响起。

“嗯、吾知道了,忠贤你把圣旨拿进来吧。”朱由校对门口说话,而魏忠贤闻言,便推开了房门,随后示意几个太监走进来。

这几个太监手中,都抬着一盘盘堆好的圣旨,总共六十多份。

朱由校看着圣旨,转头对朱由检道:“这些都是未经内阁和六科批红的中旨,虽然是中旨,但想必弟弟不会不敢用。”

“中旨就挺好的,有名头就行。”朱由检笑着开口,随后对门口站着的王承恩道:“承恩,把圣旨接下,按照昨夜我说的,将圣旨发给各千户官,明日点卯出发,三日后卯时动手。”

“奴婢领命……”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走了进来,带着人将圣旨接过后,又退了出去。

“行了、弟弟这段时间估计会很忙,我也就不催你回宫了。”

朱由校站了起来,最后交代道:“在御马监别太操劳,一些事情就让下面的人去做,别累到自己。”

说到这里、他伸出双手拍了拍朱由检两侧的手臂,笑着道:“希望下次见面的时候,弟弟能吃胖一些。”

说完、他也不等朱由检说些什么,转头看向魏忠贤道:“走吧……”

说罢,他带着魏忠贤离开,而朱由检则是等他走后片刻,才走到了夯土女墙的背后向下眺望。

他看着朱由校上了大辂,随后对王承恩开口道:“叫孙应元带着羽林三卫护送皇兄南下,顺带裁撤天津三卫和通州卫、以及上直二十六卫的其他几卫。”

“叫他按照我昨天所说,裁撤了卫所后,金吾四卫,府军五卫,燕山三卫、虎贲左卫等人马裁汰,编练成三卫军。”

“殿下放心,孙指挥使已经带着人在南边十里的大道上等待了。”王承恩作揖回了一句,而朱由检听后也走下了选锋楼。

这时、满桂策马前来,并对朱由检作揖道:“殿下、新军的军官一直在吵闹,说要和老军的兄弟一起接管蓟镇和卫所。”

作揖说这话的时候,满桂翻身下马,而朱由检也深吸了一口气道:“编制的事情皇兄也同意了,估计不久后圣旨就会下来。”

“你先把七卫一营多出来的新老卒一起编制成卫,老卒多的那几个卫可以参加,但全是新卒的卫就别想了。”

“其他卫裁撤卫所后,叫他们去接管,丈量土地就行了,燕山所的教习停课三天,跟着一起去丈量土地。”

“三天后一半教习先回来,其他教习继续丈量。”

“裁撤了卫所的兵马,不得耽误,即刻前往长城各隘口接管长城。”

“末将领命!”听到这话,满桂松了一口气,想来有了差事之后,新军的将士也不会闹事了。

至于朱由检,他继续交代道:“裁撤各卫所时,也可以选择招募一些不错的男丁参军,告诉百姓,参军者、每户多分田十亩。”

“包括以前老军的将士,除了以前的田亩,这次也可以更换田亩到其他地方,并多分田十亩。”

“末将领命!”听到这话,满桂心中振奋,心中对朱由检更是无上的尊敬。

历朝历代的王朝后期、少有朱由检这种把他们这群泥腿子当人看的亲王。

只要背靠朱由检,有着皇帝的支持,御马监的军卒就是天底下最滋润的那批。

“你退下吧,记得出兵裁撤时,和所有军户解释清楚,他们不再是军户了,而是我普通的百姓。”

“各卫所的屯田,叫他们好好耕种,一个月内将田亩丈量好后,一定会将田分到他们手中。”

“每亩地三成交租御马监,田赋和加派、杂项都由御马监为他们缴纳。”

“殿下放心,这点末将已经再三告知麾下军官了。”满桂怀着沉重的心情点头,而朱由检却还是不放心道:“也要小心有人徇私舞弊,侵吞田亩。”

“是!”满桂再次点头,而朱由检也摆手道:“去忙吧。”

“末将告退!”闻言,满桂起身上马,策马离开了城下。

只是在他离开后,朱由检对王承恩道:“告诉燕山所的所有教习,叫他们看好哪些军官,一旦有谁徇私舞弊,侵吞田亩、检举则赏田百亩!”

“奴婢领命……”王承恩老实回应。

“哈……”朱由检见状,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便向着御马监衙门走去。

在行走时,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更是知道这样做之后,需要面对些什么。

文臣的弹劾、卫所军官的上疏、南方勋贵的不满……

这些种种难题,都不用他面对,而是皇兄去面对。

他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整顿顺天和永平的卫所,如何裁汰蓟镇的老弱,编练蓟镇的新卒。

但这一切、他和皇兄都有了心理准备。

大明要中兴,要想解决百姓心中积压的怨念,就必须革新,变法!

第124章 裁撤四十八卫

“放开老子!你们知道老子是谁吗?!谁给你们权力来抓老子的!老子是成国公府没出五服的国公府子弟!”

“老实点!老子还是天子选锋呢!”

天启元年二月初六,遵化卫……

在一个脑满肠肥的卫所武官谩骂声中,遵化卫……不!应该说是整个顺天府和永平府,都上演着各级卫所军官被人押出卧房,指挥使府和千户所、百户所被翻找黄册和鱼鳞图册的场景。

朱由检还是太高估这两地的卫所军官了,他们几乎是没有任何防备,就被御马监的人马闯进了卫所和城池中。

高举着圣旨的御马监兵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可以阻挡他们的局面,就轻而易举的拿到了各级指挥府和千户所、百户所的黄册和鱼鳞图册。

站在遵化卫指挥使府内的庭院中,满桂背负着手,听着耳边传来的哭泣声、谩骂声,一点都不紧张。

曾几何时,他满桂不过是一个被辽兵排挤的黄土岭守备。

但不过半年的时间,眼下的他已经成为了参将,并且拥有指挥数万兵马的权力。

这一切、都是那位所赐,而他要做的、便是报答那位的恩情……

“将军、找到了!”

这时、一名千户抱着厚厚的十几本文册从书房走进了庭院。

两个军卒搬来了椅子和桌子,千户把文册放在了桌上,随后一名穿着常服的儒生便坐在了桌前,开始翻阅文册。

不止是他、还有军中的几个书吏也纷纷坐下,上手翻阅了起来。

他们将所翻阅的数据记录下来,而这个时间十分漫长。

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足足一个时辰后,他们才整理完毕。

儒生站起来,对满桂作揖道:“将军、按照黄册上记载,遵化卫永乐三年共有军屯田二十八万亩,万历十二年有军屯田三十二万六千四百亩。”

“永乐三年有军户五千六百户,民户七百四十户,口三万一千七百。”

“万历十二年有军户五千六百户,民户四千六百三十二户,口五万一千一百六十。”

“眼下粮仓内有军屯籽粮七千四百石,银库有一千三百二十三两六钱四分三厘。”

儒生汇报完毕,不过这时忽地有人大喊道:“那不是粮仓和银库,那是老子的私房钱!”

满桂侧目、原来是被绑出来,自称是成国公府未出五服的那个遵化卫指挥使。

“私房钱?你一指挥使,把私房钱放在卫指挥使府的银库中?这明明就是遵化卫的钱粮,与你何干?”

说罢、满桂对军卒道:“带他下去,送他一家前往京城,交给成国公府。”

“遵命!”两个军卒得令后,第一时间堵上了这人的嘴,随后带着他的一家人走出了卫指挥使府。

至于满桂,他则是对千户道:“这已经是抄旧万历十二年的了,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眼下遵化卫有多少军屯田。”

“准备丈量田亩吧,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标下领命!”千户作揖,随后带着教习走出了指挥使府。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