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93章

作者:北城二千

三卫三营站立的三百步长,三里宽的空地上,开始有人摆放起了一个个人形的厚木盾。

这时、勇士营的三千骑兵从军中走了出来,等所有人看向他们的时候,便发现了换上一身鱼鳞甲和臂铠,腰间别着雁翎刀的朱由检。

当三千骑兵列阵站好,朱由检便在满桂的手中接过了一杆造型独特的火铳。

这杆铳长一尺三寸,有两管、如后世的双管猎枪一样。

在文臣勋贵的不解中,朱由检举起这火铳高举道:“上药!”

随着他开口,三千骑兵一个接一个的开始将马背上别着的火铳取出,与朱由检手中的火铳一样,并取出了两个三角形的纸包,咬破后将纸包分别灌入双管之中。

随后他们取出一根签子开始捣鼓枪管,数个呼吸后收起签子别入火铳下方,举着枪纷纷准备了起来。

朱由检的身旁,一个旗手得到了朱由检的准许后,便开始挥舞旗帜。

忽的、三千骑兵开始策马,向着三百步外的木牌冲去,朱由检和满桂亦是如此。

三千骑兵向着木盾冲去,随后散开、分为二十支,向着那一百多木盾冲锋。

距离越来越近,没有一个人降低马速。

就在所有文臣都以为勇士营要冲阵的时候,这时在距离十五步的距离时,二十支人马开始大迂回,在迂回的同时扣动了手中火铳的扳机。

“砰砰砰——”

如炒豆子般的响声络绎不绝,更有白烟渺渺升起,弥漫着,遮盖了所有人的视线。

这时杨涟和左光斗等人都发现了不对劲,甚至姚宗文等人也是如此。

“这是自生火铳?”

明朝并不闭关锁国,名扬海外的自生火铳他们也知道,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朱由检一声不吭就把这种东西搞了出来。

至于他们所采用的战法,已经是明代后期十分普遍的面突战术了。

明军骑兵仗着甲胄齐备,经常使用这种面突在近距离冲击敌军。

只不过、边军用的是三眼铳,而勇士营采用的是双管自生火铳。

那些木盾的下场,姚宗文等人不用多想都能知道,多半是被打的面目全非了。

想到这里、他们只是觉得新鲜,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反应。

而这时、三千骑兵撤退,七卫之中走出了一千人马。

他们在距离木盾五十步的位置站立,随后举起了自己那长四尺有余的单管火铳,纷纷开始斜着灌药。

不过与三千营不同,他们灌药之后,却用一小块麻布包裹着圆形铅弹,用签子将铅弹捣鼓进铳管底部。

这个过程十分枯燥,足足花费了十几个呼吸的时间。

不过当他们都装填好了之后,便开始站成三排,随后第一排开始举枪,扣动扳机。

伴随着“啪啪啪”的炒豆子声,弹丸被打出枪膛,而第一排士兵当即蹲下开始填装弹药。

第二排士兵见状上前越过一个身位,瞄准后扣动扳机,随后蹲下装填。

第三排这是走上前两个身位,扣动扳机后也蹲下装填。

这时、第一个蹲下的士兵装填完毕,站了起来举枪,如此反复,线列也在不断前进。

这样的前进、是被文官和勋贵所不解的,便是传统的明军将领也难以理解。

好在这个时候王承恩替朱由检陪在朱由校身边,因此杨涟开口询问道:“王掌印,这火铳手的射击之法,为何与沐氏火铳射击之法不同?”

“回杨都给事中……”王承恩在朱由检身边,耳濡目染下也知道这样的射法是针对什么兵种,因此解释道:“此种射击之法,是应对两军军阵逼近时的射击之法。”

“殿下曾说、这看似很傻的射击之法,只要靠近了敌军,并且不断排铳射击,便能在三轮排枪内击毙敌军前三排五成以上的将士,将敌军气势击垮……”

“而如果是以步卒对骑兵,便可以用车营法,一人射击,两人装填火药和弹子。”

“嗯……”听到这话、杨涟虽然并不是很认可,但还是没有说些什么。

只是等步卒排枪完毕,继续静静的观看。

接下来、大军演示了如果遇到敌军骑兵的战术。

这战术十分简单,就是迅速用明军的战车围成一个圈,随后透过战车竖起来的车板炮口,举铳对外射击。

不过相比先前的排枪射击,这种防守型的射击更为简单,便是两人装药,一人射击,以求对外的骑兵造成杀伤。

这时、王承恩也对朱由校解释道:“万岁、因为天子亲自,因此殿下下令全军不能使用火炮,不然这车阵应该还有火炮配合。”

“嗯嗯……”朱由校看的津津有味,并不觉得枯燥。

不过到了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因为目前朱由检设计的军械中,只有这自生火铳成功制造出来,火炮还八字没有一撇。

因此、在火铳手表演完了之后,便轮到了朱由检指挥。

在皇兄眼皮子地下,他先后指挥了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

随行的起居注官,看着眼前的一幕,拿起起居注便挥笔记录下了“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等诸多毫不吝啬的记载词汇。

等时间来到午后,朱由检便指挥大军重新聚集为两个红袍银臂铠的大方阵,自己策马到了城下后,走上了城墙,并对城头的皇兄作辑道:“大军操演结束,请万岁评价!”

“自然是很好了,就是苦了你这段时间的辛苦了……”朱由校心疼地看着在太阳底下骑马晒了一个上午的朱由检。

他的脸红扑扑的,脸上满是汗水,领口的衣袍都湿了一片。

不难想象、估计过两日后、朱由检会变黑不少。

“行了、散了吧……”朱由校上前,从王承恩手中接过麻布为朱由检擦了擦汗。

可怜刚刚上城墙的满桂、孙应元,两人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便听到散了这句话。

他们立马示意跟上来的旗手,而满是汗水的旗手闻言,也只能走到围栏边上挥起了旗语。

在旗语的传递下,四万大军整齐的分成四十二支千户小队散去,十分有序。

“万岁、该前往天寿山祭祀光宗贞皇帝和神宗显皇帝和历代先帝了……”

这时、韩爌站了出来,提醒朱由校不要忘了礼制。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后看着满头大汗的朱由检,实在不忍心让自己弟弟再跟去,便对朱由检说道:

思路客。

“弟弟就留在大营吧,派一卫将士随行便可。”

看惯了七卫一营,朱由校实在不放心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京营和三卫的兵马。

朱由检也懒得去看朱常洛,因此点头后对满桂和孙应元道:“满参将、孙指挥使,便由你们领一卫兵马护送万岁与诸位臣工前往天寿山……”

“末将领命……”满桂二人激动的接令,他们根本难以想象,半年前两人还是寂寂无名之徒,眼下居然能获得随行拱卫的资格。

他们连忙去调动人马,而一刻钟后,朱由校便在朱由检的注视下,在腾骧左卫的拱卫中,向着天寿山出发。

过了片刻、朱由检才松了一口气,随后皱紧着眉头对王承恩喊道:“承恩啊!快点帮我脱甲,累死我了!!”

第123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

“愿文皇帝保佑弟弟可以安全的长大,保佑大明……”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山岗,天寿山上,朱由校带着诸多臣工,在腾骧左卫的拱卫下开始对一座座皇陵祭拜。

别的皇帝祭拜,都是对祖宗述说功绩,以及希望保佑朝廷,倒是朱由校,首先便是请祖宗保佑朱由检能活着长大。

这一幕、要是被朱由检看到,估计会百感交集。

或许对于朱由校来说、连续五个弟弟的夭折,已经让他心中疲惫了。

眼下他只剩下了一个弟弟,而这个弟弟好一直为了他的皇位和天下,尽心尽力的辛苦着,他实在很害怕上天连这一个弟弟都要夺走。

在他祭拜的同时,英国公张维贤也走进了明成祖朱棣长陵的祾恩殿,看着挂有朱棣画像的祾恩殿,张维贤也跪在了蒲团上,低头稽首。

这时、朱由校也抬起了头,随后看了一眼张维贤,等张维贤起身后才开口道:“老国公,他们是怎么说的?”

“呵呵、又还能说些什么呢?万岁的兵马就在他们身侧,怕是有什么话,也不敢说出来。”张维贤无奈的苦笑着。

他的话说完,殿内又陷入了平静之中,只是过了一会儿,朱由校才开口道:“顺天府和永平府的卫所,以及上直二十六卫的其他卫所,朕希望都能裁撤。”

他难得用上了朕这个自称,这也说明了他并不是在商量,而是在通知张维贤。

张维贤也清楚,因此作揖道:“天下都是万岁的,万岁要怎么做,如何做,都不用告知老臣。”

“便是把京营一同裁撤,也是应该的……”

难以想象、张维贤看的这么开,居然连裁撤京营的话都敢于说出来。

或许是他知道,朱由校不会裁撤京营,因此才会这么说,又或者是他真的对大明忠心耿耿,哪怕利益损失也全然不怕。

总之、他的话被朱由校听了进去,但朱由校却知道,以眼下的局面,裁撤永平府和顺天府卫所,以及更换蓟镇,就已经是极限了。

永平府和顺天府,外加上上直二十六卫中的十八个卫,总计就是四十八卫六所。

其中包括武功三卫、永清三卫、天寿山皇陵十一卫、顺天府和永平府的十三卫六所。

这牵扯的,一共是二十七万四千八百军户,涉及军屯田一千三百七十四万亩,牵连上百万人口的大改动。

消化他们需要多长的时间,朱由校自己也不清楚,他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弟弟。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就要天黑的天色,起身后叹息道:“行了、今日在天寿山别宫休息一夜吧。”

“明日再返回燕山大营,卫所的事情回京之后吾会下旨的。”

“老臣领命……”听到这话,张维贤知道,京营还能属于勋贵一段时间。

只是这段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所有人心中都没有一个定数。

张维贤退了出去,而朱由校过了一会儿后也起身走出了祾恩殿,随后在天寿山的行宫休息了一夜后,第二日才返回了燕山大营。

由于国中没有监国,朱由校没有办法在燕山大营逗留很久,所以他来到了燕山大营后,并没有进入营中,而是叫朱由检前往了南门的选锋楼。

淅淅沥沥……

官窑的茶壶倒出贡茶茶水,在茶杯之中翻滚后平静,慢慢飘香。

坐在选锋楼桌上的朱由检看着自己低垂眼帘的皇兄,有些坐立不安。

过了数秒,朱由校回过了神来,抬头对朱由检笑道:“顺天和永平的卫所事情,已经敲定了。”

“三日后吾会抵达京城,弟弟可以在这三日内雷霆出手,将四十八卫六所尽数裁撤。”

“但在裁撤前,我还需要问弟弟一件事……”朱由校直视朱由检,难得对他露出严肃的表情道:“弟弟准备怎么裁撤?又准备如何处理二十七万余军户?蓟镇能否顺利的换防?会不会让北虏或者土蛮趁虚而入?”

这看上去是四个问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

对于这三个问题,朱由检胸中已经有了腹稿,深吸一口气与皇兄对视,随后沉声道:“昨夜臣弟了解了一些燕山大营,目前有兵八万七千四百余人,其中参军不足两月者两万二千三百余人。”

“这些人哪怕更换甲胄,调去裁撤卫所也是威慑不足的。”

“因此,真正能出动裁撤卫所,并且更换蓟镇兵马的,只有五万五千一百余人。”

“臣弟所想,便是将他们分为千户,分为四十八支,分别向四十八卫进军。”

“卫所的事情,臣弟早早就让陆文昭探取了情报,四十八卫六所的军官家丁,全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千三百余人。”

“面对御马监四十八个千户的出动,他们是断然无法阻挡的。”

朱由检说的、是能不能顺利裁撤四十八卫六所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并不难。

现在他说完了,便要回答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处理二十七万余军户。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干脆的回答道:“勋贵、指挥使等军户官员,侵占普通军户屯田久矣、普通的军户被他们视为自己的奴仆,苦他们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四十八卫六所,所牵连的绝对不止一千三百余万亩军屯田,只要按照五军都督府中的卫所田清查,将他们侵占的卫所田地查回,就有足够的耕地发给军户。”

“不仅如此、在发完耕地后,还需要将四十八卫六所总旗以上的所有军官,全部迁移到京城去。”

“到时候御马监出银子,会在京城内给他们安置宅邸,但是会取消官职。”

“不过、之前官职上,属于他们的军屯田依旧属于他们,不过田地会被打乱。”

“如永平卫的指挥使有一千三百亩军屯田,这是官职的屯田,取消军籍后依旧属于他,不过田地换到了密云卫。”

“这样做、便可以拔出他们在当地的根基,却又不至于让其他各省都司的卫所官员认为朝廷绝情。”

说到这里、朱由检也在内心叹了一口气。

以他的作风来说,他最希望干的是把这群人里面,所有作奸犯科的人都弄死,抄家来补充御马监。

但他不能这么做、因为大明还有数之不尽的卫所,他这样做只会让一些卫所军官警惕。

尽管他不认为这群人能闹出什么花样,但大明已经经不起太多折腾了。

他让了一步,但这步并不大,四十八卫六所的军官,按照官职给他们分田,顶多分百万亩,但朱由检可以获得上千万亩,能让被军官们盘剥到喘不过气的军户拥有自己的田地。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