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872章

作者:北城二千

武狩八年三月,波斯三省与天竺四省再度爆发土民叛乱,户部尚书周栋认为是当地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并列举了当地的资源分配情况。

在他的奏疏中,拥有六千多万庞大群体的土民只占有七省不到十分之三的资源,而国民占据七成有余,这是主要矛盾。

周栋建议分发生产资料给土民,以此来安抚他们,不过被内阁驳回。

同月,武狩帝派太子朱简焕、西军都督李守弼出征平叛。

同年九月,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因为清晨大便时用力太猛,引起夹层动脉瘤破裂而猝死,乔治三世继位。

武狩九年五月,七省叛乱被平,武狩帝下旨犒赏平叛大军,西军都督李守弼得以复秦国公爵,这也是绍庆、武狩年间唯一的公爵。

同月,武狩帝着太子朱简焕、秦国公李守弼留守波斯三省,力求恢复战前状态。

七月,留守波斯三省的太子朱简焕开车撞入民宅,致一户波斯土民毙命,波斯土民前往临时太子府讨要说法,被朱简焕下令开枪击毙。

此举引起了波斯土民的不满,秦国公李守弼也上疏武狩帝,请调太子回京。

然而,不等李守弼等到京城的消息,七月十七日波斯土民火烧太子府,朱简焕驾车出逃,土民复叛。

尽管李守弼在之后镇压了叛乱,但波斯三省对太子朱简焕仇恨已深。

朱简焕请秦国公李守弼不要上奏,但李守弼依旧将此事上奏,因此遭朱简焕忌恨。

消息传回京城后,武狩帝大怒,命东宫营守将李黄来押送太子入京。

十月,朱简焕被押送回京,武狩帝罚其俸三年,并将其禁足东宫。

武狩十年五月,秦国公李守弼将波斯三省叛军彻底平定,武狩帝召其回京述职。

六月,潞王朱仲枨在潞国国都长沙(孟买)修建听音堂,并在同年十月在听音堂开办自己的音乐会,到场者两千余人,其中身份最崇高的则是晋王朱慕煊。

八月,大明南州苍梧县阍禾镇农民朱芳存私制龙袍,自称为齐文王流落在外的私生子,并自号文帝。

一个时辰后,被两衙役破门缉拿归案,流放单于府植树三十年。

同月,英国富兰克林担任首相,英国进行中式改革,除宗教外,全面效仿大明与齐国。

武狩十年二月,出生于苏格兰的瓦特考入牛津大学。

同年七月,“明齐”海底电缆铺设完毕,两国实现了电报通讯。

同月,武狩帝再次下调电费,将一度电价格降至五文钱,而此时齐国的电费价格是一度电三文钱。

武狩十一年正月初一,户部尚书周栋上疏,言“国朝人口已破九亿,而齐国破三亿矣。”

此外,周栋还上疏了永国、瑞国、陈国等昆仑、中东七国发现大量石油的消息,并建议定价采购七国石油。

正月十五,根据齐国送至户部的文册,周栋再度上疏,庆贺国朝岁入突破三亿明两。

二月初一,武狩帝身体抱恙,休养于乾清宫中,命嫡次子吴王朱简炡监国。

由于朱简炡未出阁时的老师便是首辅李子任,因此二人在监国期间配合不错。

不过这消息传到东宫后,被禁足的朱简焕心生忌恨。

此前朱简焕便已经监国过数年,因此有自己的党羽。

当吴王监国的消息传开,太子府群臣整日奔走于东宫。

这样跋扈的行为,让正在养病的武狩帝不喜,三月初五时更是直接派人斥责朱简焕“常生事端”。

三月十七,得知大明储君问题的齐王朱伯沐向乾清宫发电报,劝诫武狩帝如果要废太子,那务必早做准备,并且要先从东宫官员着手。

不过对此,武狩帝显得十分犹豫,他并不想破坏大明已经传承数百年的嫡长制度,但这也给了朱简焕机会。

得知齐王劝皇帝废除,太子朱简焕心中不安,只能派东宫营参将李黄来、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常宫在京内外联络太子府官员。

此后数月,李黄来先是说服京城周边的宛平营、大兴营、昌平营、天津营等八营,又私底下前往沈阳说服经东宫提拔的东军都督张炳忠。

六月末,李黄来带着张炳忠的投诚信返回京城,朱简焕闻之大喜。

不久,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常宫说服南军都督罗辅,以及上直各省的部分总兵,因此朱简焕决定逼宫。

他将逼宫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十五中秋那一天,并让骆常宫警惕锦衣卫官员泄密。

八月初,朱简焕先是上疏向百官、百姓及武狩帝认错,解除禁足,之后又常居东宫读书练字,武狩帝见状心中高兴不已,认为此次禁足颇具成效……

第697章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

“嘭——”

八月十五,当代表中秋节的烟花在大明各个城市上空绽放,或许许多百姓都不知道,这将是未来数年中最好的一天。

十五日亥时,太子朱简焕发动叛乱,宛平营、大兴营、昌平营、天津营、固安营、涿州营、东宫营等七营奉伪诏入京,先后拿下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等六门。

同时朱简焕假传圣旨,称吴王朱简炡、首辅李子任、秦国公李守弼叛乱,于宫中挟持万岁,号召诸军围攻紫禁城,并派李黄来假传圣旨接管军备院。

由于事发突然,在京各营兵马不知情况,不敢贸然出兵。

亥时三刻,锦衣卫南镇抚司吴庚尧得知太子叛乱,当即命人通知紫禁城内庆贺中秋宴的武狩帝,同时下令紫禁城各城门戒严。

四刻,武狩帝得知太子发动叛乱,当即厉声呵斥传信锦衣卫,并不信任太子会叛乱。

关键时刻,首辅李子任与秦国公李守弼多次反复询问,确认无误后,当即准备以皇城为根基守卫武狩帝。

然而此时皇城有三门已然丢失,因此秦国公李守弼节制紫禁城四营兵马试图护送武狩帝突围。

首辅李子任在电线被剪断前,向在京兵马发出急电,要求平灭叛军。

电报发完,紫禁城电线、电缆均被剪断,叛军围困紫禁城,明军突围受挫,只得退回紫禁城,并封锁城门。

武狩帝派人搜查东宫,却发电东宫已然人去楼空。

亥时四刻,朱简焕带领七营兵马包围紫禁城,确定电缆均被剪断后,朱简焕以武狩帝的名义发电报,以“吴王挟持武狩帝”为借口,要求五军都督府诸军除上直不得轻动外,诸军入京勤王。

收到电报后,早已准备好的张炳忠、罗辅瞒骗士卒,以“吴王挟武狩帝”为借口,各率十营兵马乘火车入京。

西军与北军、海军三位都督不敢轻动,坚持要见到武狩帝的圣旨。

三人此举正中朱简焕下怀,而此时李黄来已然接管军备院。

只是在李黄来畅想自己可以看到军备院隐藏的军械时,挡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座厚达尺许的钢铁大门。

此门高达三丈,宽六丈有余,开关门需推车辅助,其中门锁有密匙三把,分别在皇帝、首辅、军备院长身上。

眼下这三人都被围困紫禁城中,李黄来只能望门兴叹。

他留兵两千看守此地,随后便自己带着守卫军备院的一千余兵马前往京城。

在他赶回京城的路上,包围紫禁城的朱简焕却见到了登上皇极门的武狩帝。

朱简焕示意武狩帝退位,然而武狩帝却大骂“竖子谋逆,人人得而诛之!”,并对城外将士喊话,称放下军械者既往不咎。

城下士兵面面相觑,面露难色。

他们并不想造反,他们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也是军中将领告诉他们武狩帝被吴王挟持所致。

谁曾想来到了这里,众人才发现事实和他们接到了命令并不一样,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为了叛军。

眼看军中士兵动摇,朱简焕放声喊话,称“诸军已为叛军,罪不可赦,只有夺下紫禁城,方有一线生机,夺下紫禁城,诸军将士官升三级!”

此言一出,军中将士原本的那点动摇瞬间消失不见。

对于俸禄只有二十两的从九品普通士卒来说,官升三级之后的结果就是俸银暴涨至正八品的一百二十两,是六倍的收益。

富贵就在眼前,自己已经成了叛军,看样子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

亥时六刻,伴随着太子朱简焕的一声“攻城”,七营两万余明军骤然间开始攻城。

紫禁城,这座修建了三百五十七年的宫殿,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炮火的洗礼。

前一日还威名赫赫的武狩帝,此刻只能在将士的拱卫下撤往北边的景山。

由于皇城之中禁止存放炮弹,因此明军空有火炮而无炮弹,只能被动挨打。

子时三刻,叛军火炮轰塌宫墙,两万余叛军鱼贯而入,秦国公李守弼率大军且战且退,吴王朱简炡和首辅李子任护送武狩帝撤往北边的玄武门。

关键时刻,通州、涿州两营兵马联合在五千北城兵马司炮击玄武门外三千叛军。

首辅李子任见状,当即率领大军突围,护送武狩帝冲出玄武门。

得知玄武门遇袭,朱简焕也下令诸军舍弃李守弼,向武狩帝追击。

李子任护送武狩帝和吴王撤往北城,并派人使用电台联络在京内外诸军。

在得知东军与南军响应太子号召入京勤王后,李子任当即觉得两军已然叛乱,因此准备护送武狩帝前往京城北站,乘坐火车逃往西安。

然而关键时刻李黄来得知武狩帝突围的消息后,他立马改换目标占领了京城北站。

这一夜整个京城的百姓都被枪炮声所带来的惊吓而恐惧,李子任率千余名残兵护送武狩帝与参加中秋宴的两千余官员前往北站,结果中途得知北站被占领后,当即驾驶车辆前往居庸关。

由于汽车、卡车准备不足,许多大臣为了活命,不得不骑上了被他们视为古董的自行车。

子时六刻,秦国公李守弼从西直门突围成功,向涿州南逃,身边皇城四营仅存两千余人。

七刻,通州营、涿州营及北城兵马司兵马被叛军击溃,朱简焕一时间寻不到武狩帝踪迹,其手下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常宫建议立马向全国发送电报,称吴王挟持武狩帝逃跑,太子不得已监国平叛。

朱简焕按照骆常宫所建议的进行,也就在电报发送完不久,李黄来派人前来通知武狩帝逃往居庸关。

得知消息,朱简焕派李黄来立即追击,自己则是稍后带兵追上。

卯时三刻(5:45),首辅李子任护送武狩帝抵达居庸关,此时的居庸关已然是一个县城,人口五十余万,其地知县为天启朝鲁国公颜胤绍之曾孙颜季宽。

颜季宽得知了太子叛乱的消息,当即命人打开城门,迎接武狩帝,并立即让人安排火车,将武狩帝送往西安,自己则是带着县中一千兵马司及一千二百衙役守城。

武狩帝擢升颜季宽为居庸关总督,并让他见机行事,若是投降,日后也可复反,务必保全自身。

卯时七刻,李黄来率一营兵马抵达居庸关城下,责令颜季宽开城,被颜季宽以“颜家世受国恩,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所骂回。

闻言,李黄来当即下令全军炮击居庸关。

这期间,全国各地兵马及布政司衙门十分混乱,根本弄不清楚是吴王挟持了武狩帝,还是太子叛乱逼宫。

直到正午武狩帝抵达太原,以自己的口吻向天下诸省发出电报,同时逃至涿州的李守弼也一同发布电报后,天下群臣才大概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但群臣仍然不确定武狩帝是否被挟持。

未时三刻,北军都督孙廷均响应武狩帝号召,并亲自乘火车从安西前往西安,派兵马前往太原保护武狩帝。

未时五刻,西军、海军以及上直在地方上的部分总兵纷纷响应武狩帝及李守弼。

此后一个时辰,各省布政使纷纷响应武狩帝,显然太子过往举动不得民心,在大部分官员心中,除非确定是吴王挟持了武狩帝,不然他们绝不会支持太子。

不过相比较他们,但曾经在太子监国期间被提拔的太子派则是无条件选择信任太子,认为吴王挟持武狩帝西逃。

这样的信任导致了山西之中数营兵马反叛,武狩帝得知消息,逃携百官逃往西安。

申时五刻,居庸关被攻破,颜季宽被俘至阵前。

朱简焕见其仅用两千余兵马司及衙役便阻拦自己大军四个时辰,心中爱才,向其说降,但颜季宽却破口大骂。

颜季宽怒骂朱简焕为“不忠不孝”之徒,朱简焕恼怒,命左右将其牙齿敲碎,却见颜季宽继续含糊辱骂。

朱简焕命人拔其舌,斩断四肢,并上前侮辱颜季宽为“腐儒”。

颜季宽口含鲜血怒喷朱简焕面目,朱简焕怒不可遏,令左右将其丢入城中水井内溺死,并在之后率大军继续向太原寻觅武狩帝踪迹。

叛军离去后,居庸关百姓将颜季宽尸体从水中捞出,安葬于东山之中。

由于害怕叛军之后返回开棺鞭尸,因此无人敢为其立碑,亦不敢祭拜。

酉时,得知武狩帝已逃往西安,而李守弼又在涿州集结兵马,担心京城有失的朱简焕撤回北京,路途经过居庸关时,又让人将丢弃颜季宽尸体的水井封住。

八月十七日辰时,武狩帝及首辅李子任、吴王朱简炡及十二亲王、郡主,一千余名官员抵达西安城。

武狩帝入曾经的秦王府居住,同时向天下诸藩发送电报,令其安分守己,不得参与此次东宫叛乱。

十八日,武狩帝废朱简焕太子位,立吴王朱简炡为太子,又任命秦国公李守弼为五军大都督,勒令南军与北军返回驻地。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武狩帝下旨让李守弼尽快夺回门头沟内的军备院。

同日,武狩帝得知颜季宽死讯,追封其为鲁国公,谥号“文正”。

同时间,朱简焕依旧散布吴王挟持武狩帝的谣言。

十九日,诸藩回应武狩帝,无视了朱简焕发来的电报。

然而即便诸藩不支持朱简焕,但此前朱简焕监国时期留下的人脉还是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他们都信任朱简焕的言论,认为吴王挟持武狩帝,因此支持朱简焕平叛。

北军单于、漠东总兵反叛,上直山东、部分山西营兵反叛,公然支持太子朱简焕。

为了支持朱简焕,他们搬出了《皇明祖训》之中的“嫡长制度”,认为大明没有废太子的先例,武狩帝拘禁太子,立吴王为监国本来就不正常,现在又废太子,改立吴王,着实让他们不敢置信。

至此,大明支持朱简焕言论的省份已有东北四省,天竺四省,以及山东、四川、云南、贵州、两广、交趾、麓川等十六省。

如果算上眼下被占领的小半个山西和北直隶,以及陕西北部的朔方等地,那叛军已然占据十八省,拥兵九十三营,合计二十八万。

幸得旧港、南州、瀛洲、小西洋布政使司、昆仑布政使司、中东布政使司没有跟随叛乱,不然大明要面对的局面恐怕空前艰难。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