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856章

作者:北城二千

每一批国民的抵达,都需要当地无数土民贡献出土地才行。

如今年,迁移到印度厮当的国民足有四十二万,为此诸藩就能从土民手中拿到四百二十万亩土地来发放给国民。

不过这对于它们来说也并不困难,毕竟藩国的土地都属于藩国,而不属于土民,国民拥有终身使用权,但土民可没有。

他们等同是土地上的短工,一旦藩国想要回收土地,他们几乎没有办法阻止。

当然,上百万土民之中并不缺乏有血性的人,因此每当藩国收回耕地后,他们都会进行暴动,但这种暴动每次都会被迅速镇压。

相比较印度厮当的小西洋诸藩,昆仑诸藩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昆仑诸藩别的不多,奴隶的数量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

其中诸如唐国、瑞国、吉国、淮国等国,基本每年能通过奴隶开荒得到数十上百万亩耕地,根本不用担心移民抵达后的耕地问题。

因此,昆仑诸藩也是移民福利较高的地方,基本人均在二十到三十亩之间,各国政策有所不同。

靠着这样的政策,昆仑诸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成功让国民数量达到一千二百余万人,奴隶八百余万,耕地一亿八千余万亩。

不过,这其中的耕地并不如其它地区。

尽管昆仑的土壤肥沃,并且有齐国出口的化肥加持,但长达数个月的雨季足够冲刷土壤表层的营养物质,让耕地变得贫瘠。

因此,昆仑诸藩还是维持着当年齐王定下的休耕、轮耕制度。

这样的制度也就导致了昆仑诸藩手中的耕地,每年仅有三分之一能用于耕种粮食,而它们的产出也仅仅只够国民和牲畜、奴隶的日常所需罢了。

遇到灾害的时候,诸藩还是得向齐国进口粮食。

好在这么多年以来,齐国的粮食一直是日渐便宜,而其中原因自然离不开齐国的工业化。

永昌二年三月,齐国便上奏了齐国目前的情况。

【去岁末有户一千六百余户,民七千二百余万口,耕地十二亿三千余万亩,金银矿产……】

由于皮肤和文化问题没有冲突,因此齐国早在乾圣十二年便基本平定了南方的食人部落,在南北共同开展农业、工业。

人均十七亩的耕地情况,让齐国的粮食以出口为主。

据昆仑监察使司和欧洲皇店总事的汇报,齐国的粮食基本占据昆仑诸藩二分之一的市场,欧洲四分之一的市场。

每年从齐国出口的粮食不低于五亿石,油品不低于两亿斤。

户部也在永昌元年曾经上奏过,齐国出口大明的牲畜数量,在乾圣十九年时达到了十六万四千余头。

同时,齐国也是大明目前持有国债最多的一个藩国。

这样的国力,不免让许多官员担心,因此提醒皇帝朱和垠注意齐国的奏疏也不在少数。

仅永昌元年,提醒朱和垠小心齐国的奏疏就多达四百七十四本,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到两本。

不过对于齐国,朱和垠始终保持着信任的态度,对这些奏疏都是留中不发,等到冬季用来当做柴火。

除了这些内藩的事情外,值得一提的便是邻近大明的几个外藩国家。

这几个国家分别是朝鲜、南掌、暹罗、甘孛智、苏禄、勃泥以及蒙古国。

这其中,蒙古国一直配合永国、定国分别对沙俄和奥斯曼进行打击,听话不说,政治文化上也渐渐向大明靠拢。

在永昌元年,蒙古国的人口突破了六百万,其中蒙古人数量达到了罕见的二百万,军队长期维持在大明所规定的十万人左右规模,不敢有所超出。

至于朝鲜和暹罗等六国则是境遇各有不同,唯一共同点就是仅仅保留了拱卫王城的军队。

这个军队数量各有不同,大明没有做出限制,如朝鲜、暹罗、甘孛智、南掌等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是维持三到五万的京军,勃泥、苏禄等人口较少的国家则是维持在几千人左右。

不过,随着诸国交流不断深入,其实各国都生活着数量相当之多的汉人。

如朝鲜、暹罗等国在永昌元年对永昌皇帝朱和垠的奏疏中就曾提到“国中有之民,上国之民者十之二三,乃小国辛事。”

对于他们的吹捧,朱和垠则是回应:“内外天下,皆为大明子民,汝等亦是朕之赤子,何分上下?”

朝鲜等大国尚且如此,诸如苏禄、勃泥这种原本人口就只有十几二十万的国家,眼下基本上国内百姓以汉人为主。

他们拱卫王都的京军,大部分也是汉人出身。

他们倒是并不在意,甚至多次提出内附,但朱慈燃并未准许。

毕竟如果大明允许他们内附,那其它几个外藩国和二百余内藩国未免不会多想。

宗藩体系本来就不需要将所有国家都吞并,因为这只会让宗主国失去竞争力和威信力。

相比较之下,羁縻控制藩属国才是宗主国应该要做的事情,这也是西方殖民霸权与东方华夷国际秩序的不同。

较之殖民霸权的挟武力胁迫屈服、建立殖民地,宗藩关系不诉诸武力即可使对方诚服更显文明。

现在的大明宗藩体系就好像一个家族,大明是老太爷,诸藩是成员。

只要大明这个老太爷依旧坚挺,那这个家族还能维持长久。

各国的诉求,都可以在老太爷的周旋下实现,不必动辄使用武力来征服对方。

诸如甘孛智、暹罗、南掌这三国的积怨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然而在大明的斡旋下,他们现在也是相互不设防,亲如一体的情况。

他们都能如此,更不要谈大明百姓了。

汉人来往三国是很正常的情况,而外藩百姓也以能成为大明的一员为荣。

廉价的货物充斥着市场,诸外藩除蒙古外,已经有近五十年未经历过战事了。

大明的盛世不仅仅是大明的,也是诸藩的,因此维持大明这个老太爷的权力,也是每一个藩国成员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这么看来,事情似乎在往好的一面在发展。

只是相比大明宗藩体系下的诸国,此刻的欧洲就不是那么好受了……

第683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

“哔!”

“砰砰砰——”

永昌二年,在大明宗藩体系诸国几乎承平治世的时候,欧洲却打的不可开交。

欧洲的战争,从乾圣十七年开始就没有一刻消停。

乾圣十八年,欧洲各国对路易十四入侵神圣罗马帝国的举动大为震惊。

由于深怕法国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因此各国很快便站队拥有西班牙和神圣罗马这两个国家的哈布斯堡王室的一方。

只是三国的战争态势并不如东方战场一样酣畅淋漓,而是以漫长的围攻为主。

因此,直到乾圣十九年三月,三国在战场上的局势都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这样的僵持,直到同年四月神圣罗马帝国的利奥波德一世和荷兰缔结了《维也纳条约》而被打破。

荷兰加入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阵营,并宣明要共同对抗“太阳王”路易十四对欧洲的扩张,号召大明与齐国督促法国,恢复天启三十五年(1655)的《维也纳和约》。

然而,等消息传到大明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了,此时的大明正在忙着朱慈燃的葬礼,以及朱和垠即位的一系列事情,因此没空理会。

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葡萄牙、丹麦两国也相继加入阵营,由此组成了反法大同盟。

大同盟的结成,以及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顽强让法国速战取胜的计划遇到阻碍。

法国在没有持久作战准备的情况下,将这场战争整整打了五年,而这其中,丹麦的加入让法国的处境雪上加霜。

让路易十四庆幸的是,由于英国内战打成了持久战,因此英国不能站在海峡对岸浑水摸鱼。

不然以他对英国佬的了解,那群家伙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

可以说,英国这个搅屎棍的内乱,让这场战争的烈度加强了一些,因为法国不用担心被英国从海上背刺。

因此,原本以持久战为主,以围攻较多的大同盟战争彻底发生了改变。

由于法军名将杜伦尼和大孔代已经一死一隐,因此这次战争中法国军队的统帅是卢森堡公爵和卡提尼特元帅。

他们是优秀的军人,但却不是一流的将领。

他们率领大军强行攻城,穿插到敌军身后进行野战。

面对多国夹击,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直接也是最耗费钱财的打法。

从乾圣十九年冬月开始,他们在后方练兵十万,并让路易十四向齐国采购了足够装备十万军队的武器装备,试图以数量来突破多国夹击。

这些人的装备花费了同年法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而齐国也将法国采购军火的消息通过各国的本国商人散播出去。

得知消息的各国纷纷向齐国下单采购武器,同时在后方练兵。

就这样,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齐国就收到了价值七百二十三万两银子的武器订单。

永昌元年二月,为了打击荷兰、英国共同执政者的威廉,路易十四毅然决然派出了海军和五万军队去英格兰帮助英王詹姆士二世复位。

四月,英国和荷兰海军与法军在比奇角海域遭遇,双方爆发海战,齐国木质商船将足够装备两万人的军火送抵敦刻尔克。

几天后,英荷联合舰队被法国舰队击败,法国军队五万军队势如破竹的登陆多弗尔港口。

同一天,路易十四派人给詹姆士二世送去信件,提出助其复位,但条件是复位后的詹姆士二世需要帮助法国牵制丹麦和荷兰。

面对这个诱惑,已经被威廉压制到疲惫的詹姆士二世选择毫不犹豫的答应。

五天后,英法的八万联军以一南一北的态势攻向伦敦,威廉则是固守本阵,在击退了詹姆士率领的三万王军后迅速转进南下。

四月二十日,威廉在伦敦外的郊区与五万法军遭遇,双方交战半个月后,威廉不幸战败。

五月十七日,他率领两万残军撤回伦敦,意图依托伦敦防守,并等待国内援军。

然而,现实并没有给他机会。

五月十九日,法国巴黎大学的外籍学士欧阳皋向路易十四建议出兵荷兰,并经过据理力争说服了路易十四以及会议上的内务大臣。

六月初一,卢森堡公爵在路易十四的命令下,率领训练了七个月的十万新军猛攻荷兰,牵制五万本土荷军的同时,也成功让原本还等待援军的威廉不得不从英国战场抽身而出。

六月十七,威廉带着自己的妻子玛丽和一万六千残军退出英格兰。

六月二十一,英王詹姆士重新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伦敦。

得知詹姆士成功复位,路易十四要求法军将领维拉尔提醒詹姆士进攻荷兰,然而却被詹姆士二世以各种理由推脱。

七月初一,维拉尔发现詹姆士二世没有履行承诺的意图后,改口示意请支援五千英军。

面对这个突然降低的要求,詹姆士二世连忙答应,随后调拨五千英军与维拉尔撤出伦敦。

当维拉尔率领四万六千多名英法联军抵达荷兰战场,卢森堡公爵立马以他们为主,对荷兰发起了猛攻。

在他们的攻势下,威廉带领的荷兰军队在偶尔几次与法军进行的会战中,屡次战败,几乎就没有打过胜仗。

不过威廉并没有认输和屈服,而是愈挫愈奋,为每一寸国土而战斗。

占据优势的法军似乎不日即将拿下荷兰,然而糟糕的财政情况却在关键时刻出现。

为了不影响战争,路易十四不得已向驻巴黎的大明银行贷款一百万明两,向齐国采购了足够多的罐头、棉袄等军需物资。

九月,齐国的二十艘木质帆船运载着第一批四百万个罐头抵达敦刻尔克,而这样的罐头还有上千万,足够支撑法军拿下荷兰。

这则消息让身处岌岌可危的荷兰陷入绝望,但天无绝人之路,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突破东线防线,两万反法联军从乌得勒支进入荷兰,与其一起保卫荷兰。

同时,南方的西班牙攻入法国境内图卢兹,法军面对几乎整个欧洲的围剿,唯一能支撑他继续打下去的,就是来自齐国的武器支援。

九月二十七日,路易十四再度向大明银行贷款二百万两,并向齐国采购了十万支燧发枪,六百门六磅炮、二百门十二磅炮,以及八十万斤成品硝。

不仅如此,路易十四希望齐国暂缓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的武器订单。

对此,齐国驻巴黎主事周显表示“前者可商议,后者不可谈”。

十月初五,法军夺回了图卢兹,但与此同时英国的爱尔兰发生叛乱,法军之中幸存的四千多英军被抽调回国平叛。

十月十七日,大明军备院学士梅文鼎出版《微分学详解》,促进了微积分在物理学和力学上的应用及研究。

冬月十一,出生于圣彼得堡的沙皇彼得一世给瑞典国王阿尔文送去了一份信。

彼得用东方“唇亡齿寒”的谚语向瑞典表达了沙俄对瑞典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如果罗曼若夫消失,那瑞典将与蒙古、定国接壤,日后必然会爆发战争”。

冬月二十,瑞典和沙俄这两个仇恨了数个时代的国家结盟,一个月后挪威加入同盟,史称“北方同盟”。

永昌二年三月初二,大明五军都督府对北方同盟做出评估,合计人口九百七十万,军队数量三十二万,以定国和蒙古国的实力足以应对。

四月,英军镇压爱尔兰叛乱,但不久之后苏格兰爆发叛乱,英国陷入内乱,军队四处救火。

同月,法军与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在凡尔登爆发凡尔登战役,双方阵营投入二十四万军队,最终法军守住了该地。

五月初七,齐国东海(加勒比海)地区爆发的地震引发大海啸,海啸几乎席卷了东海沿岸。

这场海啸将齐国十大港口之一的东海港(皇家港)吞没,卫丘府东海县三分之二的面积沉入东海,残存陆地上的建筑物也被海浪冲得无影无踪。

灾难过后,齐王朱慈烺着海军参与救灾。

七月,经过灾后统计,东海县死亡人数七千六百三十七人,失踪四万五千四百二十七人。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