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809章

作者:北城二千

只不过……

两人隐晦的看了一眼洪承畴,又瞥了一眼孙传庭,最后默不作声,听着李长庚开始汇报的南洲事物。

“至五月三十,南洲有户三十九万七千七百二十五户,人口一百八十六万二千七百五十三人,耕地数量一千四百二十六万五……”

李长庚汇报着南洲的情况,而作为单独的一个大洲,南洲资源十分丰富,待开发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

眼下的大明不过在南洲沿海设置了七十二个县城,五百多个集镇和两千多个村庄罢了。

至于内地,由于干旱和沿海还没有建设完全,因此当地的衙门还没有深入建设集镇。

“当地的土人都招抚干净了吗?”

朱慈燃询问李长庚,对此他作揖回答道:“南洲布政使司对沿海的开发还不完全,当地的许多土人也经常袭击百姓。”

“臣今日谈及南洲之事,主要就是牵扯了南洲总兵吴三桂的奏疏。”

“南洲总兵吴三桂上疏,希望将南洲的兵力增加为五营。”

“眼下南洲仅有三营兵马,其中有一营兵马驻扎在东州府(新西兰),剩下两营兵马还需要分一哨驻扎日南岛,因此在南洲之上的兵力仅有一营四哨,不足五千五百人罢了。”

“加设两营六千兵马似乎并无不可,况且眼下南军都督府并无战事,增派两营兵马应该无碍。”

李长庚诉说着五军都督府的事情,由于现在五军都督府还在和内阁剥离的过程中,并且五军大都督一职是朱由检兼领,因此只能由内阁暂时处理五军都督府事宜。

“南军都督府我记得有五十营兵马对吧?现在都分驻扎何处?”

朱慈燃没有直接答应李长庚,而是询问起了南军都督府的兵马驻扎问题。

对此,李长庚作揖回答:“经过今年三月份的第三次辖区调整,南军都督府眼下节制福建、广东、广西、交趾、旧港、南洲、南昆仑、小西洋等八个地区。”

“对广西、广东、南洲等三省,南军主要驻扎九个营,每省三营。”

“对云南、交趾两省驻扎八营,每省四营。”

“对旧港,南军驻扎七营。”

“对小西洋,南军驻扎二十营,西军驻扎十营。”

“对南昆仑,南军驻扎六营,合计是五十营。”

“如果需要调派,只能从云南和交趾各调派一营。”

李长庚提议着,而他的提议似乎也不错。

毕竟云南和交趾在当地还有几万兵马司和衙役,况且现在云南和交趾都是汉家人口占多数,战时可以迅速招兵,不用维持四营的兵力。

“既然这样就按这样办吧,记得提醒吴三桂,反抗者若不接受王化,尽逐之。”

朱慈燃颔首认可了李长庚的建议,李长庚见状也回礼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不再言语,倒是孙传庭见他说完,当即作揖开口道:“四月,北镇抚司欧罗巴千户所传来消息,弗朗擦(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薨逝,由其不满五岁的幼子继位,称路易十四。”

“眼下,弗朗擦的首相黎塞留和国王路易十三相继去世,弗朗擦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其国内亲王孔代形成党派。”

“由于路易十四不满五岁,故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妮摄政,但是掌握实权的是黎塞留的忠实接班人马扎然。”

“马扎然不仅是路易十四的首相、同时也是他的教父,其人位尊权重,因此臣估计弗朗擦内部会爆发党争。”

“此外,暗厄利亚(英国)也爆发内战,无力参与欧洲局势。”

“因此,一旦弗朗擦爆发党争,加上弗朗机得国朝相助,恐怕欧洲局势会在转瞬间反转,弗朗机等联盟会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臣故而请问殿下,是否还要参与欧洲战争,继而让战争延续下去。”

自从大明疆域变大,加上诸如洪承畴、孙传庭等一众军功起家的文臣入阁以来,大明的政治问题就从最开始的地缘政治变成了世界政治。

当初仅仅能影响东亚的大明,此刻正在影响整个世界。

因此,是否让欧洲战场延续下去,是孙传庭提出的议题。

“马扎然独木难支,弗朗擦的党争不会太过严重,因此在战场上只有可能失利,不太可能失败。”

洪承畴开口了,他一开口就笃定的说出了弗朗擦不会轻易退出战场,并紧接着说道:“眼下罗多里(瑞典)国王在中欧战场势如破竹,弗朗机的盟国节节败退。”

“臣判断,罗多里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会努力创造机会吸引更多弗朗机军队,给予弗朗机重创。”

“臣观其欧洲,自路易十三死后,能与此人一较长短的国王和将领的再无其它,加上其国兵马精锐,弗朗机必然要在此人手中吃一个大亏。”

洪承畴的政治和军事都十分优越,他从政治判断法国不会陷入影响战场的内乱,因为路易十三和黎塞留打造的大好局面,不容任何一个法国人放弃。

另外,他从军事角度来分析了欧洲的战场,

可以说,现在的古斯塔夫二世的个人能力,和其麾下瑞典军队的素质,加上大明为其装备的大量燧发枪和火炮,瑞典军队几乎独占鳌头,以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军队在面对他们时节节败退。

这种情况下,只要法国守住底线,那新教联盟依旧还能占据战场优势。

因此对于欧洲战场,洪承畴的态度就是不用担心,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到该结束的时候。

洪承畴的话说出后,赢得了孙传庭的点头认可,而朱慈燃见孙传庭都点头,心里也不再担心欧洲的局势问题,而是象征性的对身边的孙可望交代道:“欧洲的事情,你派人询问一下齐王叔的态度。”

“是!”孙可望的军事也不太行,毕竟他这辈子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了,没有磨炼的机会,反倒是让他对战争没那么大瘾了,

这对大明来说,也倒算是一件好事……

第645章 江水为竭

“杀了这群白皮鬼!”

“杀了他们!”

天启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伴随着呼喊声,一群身材矮小,头大腿短,皮肤暗黑,鼻宽唇厚,头发鬈曲,体毛稀少、身上有白色彩绘纹身的黑人手持石制长矛从丛林中冲出。

他们的目标,是丛林外荒地上那一群正在使用拖拉机的大明农民。

“昆仑奴来了!”

伴随着一个手扶铁犁的农民大喊,在他旁边的一个农民立马吹响了脖子上的木哨。

“哔哔——”

刺耳的木哨让远处的拖拉机停下,而在农田道路上游弋的一些明军马步兵也开始驾驭战马,向着木哨响起的地方奔驰而来。

农民们慌不择路的逃跑,追击他们的矮黑人不断投掷长矛,时不时能伤到一些跑得慢的农民。

他们的规模在数百人左右,而面对发动偷袭的他们,一队十七人的明军马步兵选择了举枪扣动扳机。

“砰砰砰——”

沉闷的枪声响起,十数名矮黑人被打翻在地,其它矮黑人见状却不逃跑,而是纷纷投掷石矛,企图将明军扎下马来。

然而他们那石矛还未投掷出去,远处再次传来枪声,只不过这次射来的子弹要更多。

一瞬间,上百矮黑人纷纷中弹倒下,其它矮黑人见状作鸟兽散,纷纷试图逃入丛林之中。

后续明军继续抬枪射击,远处的百余名马步兵也纷纷射击,一时间矮黑人们死伤惨重。

不过就算如此,他们还是拖拽抬走了一切能用的东西。

拖拉机旁的煤炭,田地里的铁犁和边上的铁制农具都是他们抢夺的东西。

等他们成功逃走,两股马步兵汇合,一些被石矛伤害到的农民也被送往了后方救治。

过了大约一刻钟,远处奔来数百骑兵,他们从土路冲来,队伍拉的老长。

见状,在原地的明军总旗官也策马上前,拦在道路上于马背作揖:“总兵!”

“昆仑奴呢?!”

当熟悉的声音响起,吴三桂策马从队伍中来到了最前面,而作揖的总旗官则是指向了远处的丛林:“和之前一样,又躲到林子里去了。”

“百姓伤了七人,被抢了百来斤铁器和数百斤煤炭。”

“看他们的方向,应该是北边九真县流窜而来的。”

总旗官的话让吴三桂咬牙,转头直接对军需官交代道:“从苍梧县调来三万斤火油,让人把这里的林子都焚毁!”

“是!”

吴三桂的军令很快得到回应,只是一天时间,二百里外的苍梧就调来了足够的火油。

深夜,伴随着大火出现,一条火线向着丛林深处掠去,似乎要焚毁所有存在。

刀耕火种,这几乎是南洲百姓和衙门使用最频繁地开垦手段。

只要火油足够,夏季的一场大火能创造出十数万亩的白地。

对于移民来说,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只剩下了清理石块和烧成焦炭的树木与埋在地下的树根。

顶多三个月的时间,这十几万亩土地就会被清理干净,水渠和水库也会被安排上。

而后,这些土地将会被百姓们利用拖拉机开垦为耕地。

这样的手段,已经在南洲施展了十几年。

反正只要到了雨季,沿海自内陆的几百里地就会得到滋润,因此每年南洲布政使司都会在春季组织队伍砍伐可以利用的树木,然后在夏季焚毁数百万亩的林地。

对于移民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他们能获得或多或少的耕地,这能让他们过的更滋润。

但对于依靠狩猎采集为生,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的矮黑人们来说,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过,矮黑人也并不愚蠢,他们也会效仿大明人耕种,甚至为了耕种,他们会向大明移民发动袭击,抢夺粮种、铁器和煤炭。

他们的做法是双方矛盾激化的原因。

由于他们在南洲基本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基本分散在整个南洲,因此对于吴三桂来说,想要围剿他们的难度很大。

所以自从来到南洲,吴三桂采用的就是直截了当的放火焚毁森林,以此缩小矮黑人的栖息地。

在他的办法下,所有矮黑人都在往内陆流窜。

不过,伴随着明军焚毁的林地不断变多,许多矮黑人也只能铤而走险的和明军对抗。

只是他们的下场,大多都是以南洲各大矿区、铁路作为归宿。

“碰……”

当腰间代表身份的佩刀被丢在桌子上,吴三桂也坐在了这处开垦地的一处石屋之中。

他揉捏眉心,面前站着两名参将。

“这群昆仑奴好不安生,和南洲布政使司交代一下,一起上疏请国朝调百万火油前来,我要一次性焚毁千万林场。”

吴三桂想一劳永逸,他麾下的参将却提醒道:“总兵,眼下齐王就藩在即,国朝内部动荡,恐怕不会赞成焚毁千万林场。”

大明的林场是能创造税收的,尤其是南洲这种拥有千百年树林的林场,那更是创造税收的大头。

南洲布政使司衙门每年依靠砍伐林场来获利十几万两税银,吴三桂的想法估计不会被南洲布政使司衙门认可,并且工部的林业司也不会认可。

“这也不行,那么不行,这样猫捉老鼠的玩下去,我什么时候才能剿灭所有昆仑奴,调回中原?!”

吴三桂被丢到南洲已经好几年了,积攒的怨气也越来越多。

他眼下正直武将最为重要的中年时刻,如果不能在这个年纪多多积攒功劳,那等他老了,就准备让一群小辈骑头上好了。

“我若是参与这次西征,恐怕早已经觅了一个爵位!”

吴三桂攥紧了拳头,而他面前的参将兼幕僚却安抚道:“总兵不用担忧,我听闻各都督府要随齐王离开一大批人,届时以总兵曾经的功绩,想要调回中原易如反掌!”

“嗯……”吴三桂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面对眼下的局面,他还是觉得度日如年。

不过他再怎么难受也没用,只要齐王没走,他就得一辈子在这南洲偏远之地,和那群身高四尺七八的昆仑奴打一辈子交道……

“殿下要来了!”

“太好了!”

几乎是在吴三桂抱怨隐忍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夏允彝发出了激动的声音。

与他一起激动的,还有一起步行的其它几名官员。

“我们得赶快返回西京城才行,娘娘她们顶多只有一个月就会抵达了。”

夏允彝开口说着,同时也抬头看向了自己面前的景物。

此刻,他正在和六部的几位侍郎巡视京畿府东京城,而相比已经建设了十二年的西京城,东京城要更发原始。

东京城的真正开发是天启二十年,在新一年两京才拥有了沟通,而其沟通路径主要是坐火车、走水路后转陆路。

金铉前往大明后,夏允彝接任齐国长史,而他的规划在延续了两京铁路的同时,也在极力开发齐水(密西西比河)及其各条水路的航运。

就眼下来说,齐国从西京城到成山府的铁路已经全线竣工,因此可以直接坐船到齐水上游的成山府坐蒸汽轮船前往东部。

只需要十天时间,船只可以抵达京畿府,这时只需要换乘京畿府的铁路,花费不到六个时辰就能抵达东京城。

当然,这条线路是齐国在今年年初才竣工的,这也就导致西京城的资源到现在才能运送到东京城。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