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703章

作者:北城二千

他不自觉伸手想要触碰,但下一秒,但听“彭”的一声,一轮轮烟花在空中绽放,冲散了杨涟记忆中的朱由检。

“呵呵……哈哈哈哈……”

记忆被冲散,杨涟没有生气,反而开怀大笑。

他笑的不是那自己还在追忆,而是笑百姓的生活。

那一轮轮持续绽放的烟花来自村外,还来自远处的太和县。

烟花的数量,说明了大理百姓的生活情况。

面朝苍山,头顶圆月烟火,几杯御酒下肚,杨涟也渐渐醉了过去。

在醉梦中,他似乎回到了京城,在那灯火珊的人流中找寻着什么,末了嘴角浮现一抹笑意,深深睡去……

“彭——”

“好哦!”

同样的烟花,同样的绽放,不同的是这轮烟花出自齐王府,而身处书房之中的朱由检也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低头记录游记内容的他不免也笑着抬起了头,看向了窗外的那一轮轮烟花。

这一日的京城被朱慈燃取消了宵禁,这种事情放在朱由检执政的时候是不可能的,但朱慈燃是监国,他要取消宵禁,那自然就得取消。

为了中秋节这天没有宵禁的日子,许多百姓早早开始准备,因此烟花络绎不绝的在京城上空响亮着。

这举动虽然让兵马司和衙役们有些忙碌,但所有人都在忙碌中带着笑意。

朱由检也是,他面前的游记,已经写到了进入山西之后的经历。

他走过了朱慈燃走过的地方,不过是从反方向。

一年半的时间足以发生许多事,改变许多人或事。

朱慈燃在山西之中经历了七个县城,十二个集镇,三十一个村庄。

然而,当朱由检按照他的脚步反方向行走的时候,其中有三个集镇,十二个村庄已经人去楼空。

他们忍受不了旱情,最终选择了背井离乡。

人去屋塌的场景在朱由检脑中挥之不去,压抑的同时,他也有一丝高兴。

百姓走了,最少可以代表他们不用再忍受旱情了,他们可以去关外过更好的生活了。

虽然背井离乡很痛苦,但一时之痛总比饿死家乡要好太多。

这是山西之中第一件值得朱由检开心的事情,而第二件事情就是留下来的村庄和村民。

由于许多村子迁移,加上冬季的积雪融化成雪水进入水库,没了那些村子用水后,共用一个水库的村子能得到水源变得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体现在的不仅仅是人的面貌上,还有人的生活上。

下游的水田被荒废,但上游的旱地成为了水浇田。

百姓们的日子比起朱慈燃探访的时候,过得好了许多。

这些情况,让朱由检高兴了很久,哪怕山西的百姓们还没有办法过上云贵、两广百姓的舒服日子,但起码他们已经能吃饱了,不再像朱慈燃探访时候的饱一顿饥一顿。

朱由检把这些都记载在了自己的游记中,并对游记做出了总结。

首先是地方官员对移民的不上心,其次是百姓对迁移恐惧的原因,最后是朝廷长期以来对百姓压榨所导致的不信任。

这些种种问题被朱由检写出来,又被他一一写出解决办法。

这篇文章在午夜被朱由检完成,全篇包括了河套、河西、陕西、山西四个地方的民生风气和官场风气。

尽管朱由检已经浓缩之后再浓缩,但全篇书从前天开始书写,整整写了三天,最后还是达到了两万六千多字。

“这样一篇文章,恐怕需要《大明报》分为四个期刊放出。”

朱由检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和肩膀,笑着开口,但当他抬头时,陆元高已经坐在旁边的书桌上睡着了。

“这孩子……”朱由检会心一笑,起身将自己身上披着的大裘披到了陆元高身上。

他不可否认陆元高曾经动用过自家父亲陆文昭的资源来为自己铺路,但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由检并不怪陆元高,况且这一路上,陆元高也学了很多东西。

他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享受过他享受的。

后世的科技他享受过,这个时代的权力和美女他也享受过。

对于朱由检来说,物资上的需求早已满足,剩下的,便只有精神上的需求了。

这个需求,恐怕就是弥补一些前世的遗憾。

他自顾自想着,同时走到了窗前。

看着空中那一朵朵绽放的烟花,朱由检笑了,笑得很开心……

第569章 悠然自得

“叮铃铃……”羥。

“哞……”

中秋节后,相比于不显山不露水的朱由校,朱慈燃特开一日宵禁的做法让许多百姓由心底的高兴,夸赞他。

当然,比起他的做法,百姓们更关注的还是自己的生活。

进入秋收前后,齐王下令旨蠲免今年遭遇旱情各地的田赋,这则消息刊登在了《大明报》和皇店告示牌上。

这让许多百姓心花怒放,因此就连干活的速度都不由快乐一些。

除了蠲免田赋,对一些粮食大省运粮的工作也没有停下。

尽管今年的浙江、江西两省,以及南直隶黄河以南的地区没有遭遇旱情,但朝廷对这三地的囤粮工作依旧继续。羥。

至九月初一前后,江南之地已经囤粮一亿两千余万石,北方囤粮也保持在了两亿石左右。

长城以南,黄河以北,除了辽东和河西的河西走廊,还有山东泰山一带以外,其余地方旱情遍地。

哪怕秋收在即,但为了防止许多百姓提前抢收,朱由检还是示意在遭遇旱情的各地放出一千余万石米麦来平抑粮价。

这点粮食并无法抑制粮价,但朱由检也并不是想要抑制粮价。

秋收正是粮食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粮食涨价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朝廷要做的不是趁着粮食多就低价收入,而是应该高价收入,让百姓有积蓄,然后在冬夏两季粮食价格飙升的时候再低价售出粮食来平抑粮价。

很多时候朱由检也想过要施行配给制度,但以大明的国情和领土疆域、信息传输手段,配给制度只能培养出一大群贪官污吏。羥。

听着马车外,田地里的黄牛哞叫声,朱由检和毕自严、曹化淳三人在马车里观赏着金灿灿的麦田,同时处理一些需要协商的事情。

“今岁各省八月二十的米麦价格都在这里了,下官的意思是,在原本粮价的基础上,对南方各省百姓的购粮价格提高一成。”

“另外鉴于蒸汽轮船已经有八十多艘,旧港、瀛洲又能多余产出约四千万石米麦,因此两省已经可以开始购粮囤粮,然后交由皇店的蒸汽轮船运送至山东、辽东、北直隶、南直隶四地。”

“以皇店的八十多艘蒸汽轮船和五千多艘风帆货船的运力,运送四千万石米麦前往应该不是问题。”

“至于内地,鉴于年底京广铁路、京杭铁路相继通车,加上京陇铁路、云麓铁路、京嘉铁路也只有数百里铁路就能收尾,陆上运力应该也不是问题。”

“四川、湖广、云南、交趾、麓川等五省应该可以匀出六千万石米麦。”

“这一内一外,节省出一亿石米麦不是问题,如果算上两广,那可以达到一亿两千万石左右。”羥。

毕自严给朱由检算了笔帐,可以说在大明两京六省遭遇旱情的情况下,大明可调配的粮食数量比起前两年也大大降低。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蒸汽轮船和火车的出现,让许许多多以前在陆地上的损耗降低,能运更多粮食前往救灾地。

“北方和江南的人口还要进一步降低。”

朱由检看着手中的各省粮价情况,不由地皱眉开口。

“城镇的百姓可以不迁移,但农村必须迁移。”

“不能强行迁移,要百姓他们自愿。”

“今年旱情突然来的这么迅猛,一时间肯定无法消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羥。

“按照《黄册》和《鱼鳞图册》里的人口数量和水田、水浇田数量,两京五省的粮食缺口应该有六千万石左右。”

“即便把这一亿石各省粮食调往黄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各省,但各省常平仓的囤。

粮也顶多保持在两亿五千万石左右。”

“不能因为这储备够吃三年就松懈,谁也不知道这旱情还要持续多少年。”

朱由检的话对于曹化淳和毕自严来说声声入耳,毕竟这场大旱从天启七年开始到现在就没停下来过。

谁知道它到底是会持续到十七年,还是二十七年。

尽管从古至今,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旱情,但没有人能说大明朝就不会经历。

未雨绸缪,这才是他们这些官员应该做的。羥。

交谈同时,秋风吹过麦田,麦田里窸窸窣窣的声音不断传来,一眼看去也是极为赏心悦目的。

“十月中旬,皇兄就会前往南京主持南京皇宫的修葺,仪鸾卫先南下接管南京皇宫城防,同时裁撤一批南京的宫女。”

“不仅是南京,就连北京皇宫的宫女也要裁撤一批。”

“至于太监,裁撤他们回家,多半也是被人嘲笑,就让他们在宫里好好生活吧。”

“我与皇兄商量过,日后除了天阉之人可以割去烦恼根入宫外,其余自阉的人都不能入宫。”

“哪怕是宫女,十三岁以上者入宫,至二十岁放她们出宫嫁人。”

朱由检说起了太监和宫女的事情,他认真讨论过,觉得两京和凤阳皇宫的宫女太监未免有些太多了,每年要消耗内帑六十几万两银子。羥。

三京皇宫的宫女太监多达四万多人,一口气放出一万多名宫女,保留两万太监和一万宫女比较合适。

不过天阉之人的规则一出之后,日后太监的数量或许会骤降至数千人,但也不排除有人会假装天阉之人来入宫。

朱由检的本意是直接取消太监制度,但朱由校并不同意,所以两兄弟选择了这种折中的办法。

这种事情,对于户部来说关系并不大,因为现在内帑和国库已经分离,除了修葺皇宫外廷需要户部出钱外,其它的皇家工程都是皇帝自己掏内帑。

朱由检之所以告诉毕自严,也是想让他作为内阁首辅,对各州府县官员起到宣传作用罢了。

说着这些,旁边的曹化淳不免有些心酸,朱由检也意识到自己说到自家曹大伴的痛处了,因此改变话题:“乌斯藏的汉人数量已经差不多了,洪承畴那边也已经准备出兵袭扰南虏。”羥。

“既然这样,那从今岁起,各地囚犯一旦违反《大明律》之中的《名例律》,受徒、流、死三刑者尽数流放岭北行省,凌迟和十恶除外。”

《名例律》是《大明律》的纲领,一共四十七条。

它规定了对不同等级、不同犯罪行为论罪判刑的基本原则。

其中“五刑”条规定刑有五种,即笞,杖、徒、流、死五刑。

在“六律”的具体条款中又有凌迟处死、边远充军、迁徒、刺字等刑罚。

“十恶”条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所谓“常赦所不原”的重罪。

总的来说,也就是小罪挨鞭子,大罪遭凌迟,不大不小通通流放。羥。

就大明眼下的情况来说,遭受凌迟的人基本都是人贩子和强奸犯、私通、谋害亲夫、妻女、父母的人。

哪怕是贪污的官员,顶多也就是斩首或流放,连凌迟都配不上。

由于律法制定的十分苛刻,所以一般杀人、寻衅、聚众斗殴的人都往往要被判处流放,并且不是一人流放,而是一家流放。

这些严苛的律法加上地方拱卫营的驻扎,即便是械斗成性的江南、福建、两广、湖广、江西等地的宗族都老实了不少。

因为一旦挑起一场宗族械斗,

那遭遇的将是两族共同流放的局面。

这样的风气,从天启六年就开始扼制,到天气十七年依旧有这种现象。

今年不过才过了八个多月,就已经有三起宗族械斗,而他们也被流放到了南州、乌斯藏等地,人数超过三万人。羥。

由于是被流放的,而且是全族流放一个地方,因此流放并不影响他们的团结性。

流放到了地方后,他们依旧能团结,并且因为流无可流,因此到了地方后,谁一旦欺负他们,他们就将施以报复,再次械斗。

对于他们在流放地上的械斗,朱由检也十分无奈,所以在经过考虑后,他准备修改这一条律法。

他要把宗族械斗从内斗转变为外斗,用来巩固大明的边疆。

“宗族的械斗,日后不再流放岭北、乌斯藏、南州三地,而是改为流放至少民人口稠密处。”

朱由检对毕自严开口,毕自严也仅仅只是一秒愣神,下一秒就反应了过来。

“殿下此举,倒也算得上驱虎吞狼了。”羥。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