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6章

作者:北城二千

甚至朱由检自己也不太行,毕竟他未穿越前,也就是当了两年大头兵,然后退伍会大学读书,毕业考公、当了两年基层罢了。

他不是不能干事情,而是他只知道现代军队的流程,不熟悉明代军队的流程。

打仗不是儿戏,他不可能把现代的制度,一板一眼的套在这个时代。

这就好比在这个时代玩妇女解放,真的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他之所以说要带领御马监四卫一营的人修建皇陵,也是为了给他腾出时间,来找一个可以练兵的人。

这个人,他心里已经有人选了。

明末练兵强劲的人选,数来数去就那几个。

戚继光的侄子,浑河之战戚家军的实际统帅戚金。

白杆兵援辽的统帅,秦邦屏与其弟秦民屏。

实际上、只有这三个人他能用,至于孙传庭、卢象升这两人,眼下还只是纸上谈兵的干吏,用他们太不现实了。

眼下是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朱由检记得,这两支南兵部队,是年初开始北上的。

按照史书的记载,他们会在通州停留,随后因为双方士兵采买后勤的事情大打出手,因此结怨。

这也导致了,这两支明末一流部队,在浑河之战互相怄气而战败。

在朱由检的心里,明末的一流部队只有三支,即辽东铁骑,戚家军、白杆兵三支。

所谓的女真满万不可敌,却不见在浑河之战,数万人围攻加起来才七千人的戚家军和白杆兵,却被打的人仰马翻,

被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有名有姓被斩杀的后金将领则是九人。

后金的八旗,最少在天启年间,还只是一支二流部队。

或者换句话来说、后金的八旗,就是明成祖北征时,明朝正常边军的实力。

后金的八旗真正一跃为东亚顶流部队,得等到皇太极继位了。

眼下的他们、还是以少量重装步兵、重装骑兵为辅,大量轻装步兵为主的渔猎部队罢了。

在朱由检看来,他不需要编练几十万能战善战的兵马,哪怕只要有三万戚家军这种实力的兵马,就能够死死的把努尔哈赤困死在辽北地区。

到时候就算他不出兵,等个几年小冰河彻底爆发,努尔哈赤和他手底下十几万建奴都要饿死在辽北。

不战而胜才是朱由检的想法,只要能不打,他就不会选择去打。

因此对于他来说、现在最好的老师,就是曾经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既对抗过倭寇,又对抗过海盗,又打过北虏和镇守过蓟辽的戚金!

只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就是、按照接下来的历史进程,努尔哈赤会大规模的发动对沈阳和辽阳的进攻,以谋求夺取辽东半岛。

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夺下辽东半岛后,隔着辽河与明朝对峙,并且将朝鲜和明朝连成一线的战线给斩开。

这样做之后、他不管是西进攻伐内喀尔喀蒙古,还是东出打朝鲜,又或者北上收拾野人女真,都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尽管熊廷弼自称在辽东练兵十八万,但这里面能不能拉出五万能打的都是问题。

戚金手底下的戚家军,以及秦邦屏的白杆兵,是肯定要前往辽东支援的,所以问题就给到朱由检了。

他是要放戚金去辽东,还是把戚家军留下帮他练兵。

想到这个问题,朱由检倍觉头疼,只能先对王承恩说道:“你出城之后,记得让人问问兵部,就问川兵和浙兵到哪了,问了结果后立马告诉我。”

“奴婢领命。”

王承恩有些木讷的点头,而朱由检见状,只能摆手让他下去了。

至于他自己,则是在坐了一会儿后,终究还是觉得太困,直接在榻上撤下桌子,午睡了起来……

第11章 噩梦开局

“铛——铛——铛……”

午睡时、当三万声钟鼓声停止,没有任何人叫朱由检起床,他自己就自然而然的醒了。

这是前世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他睡觉很轻,习惯了四周的声音频率后,一旦周围的声音发生改变,他就会主动醒起来。

“来人!”

揉了揉眼睛,朱由检觉得有些口渴,看了一眼窗外刺眼的阳光,向寝宫外叫了一声。

两名小太监一前一后的低头走进宫内,微微鞠着上半身:“殿下……”

“叫典膳局准备点辛辣的饭菜,另外弄些冻饮来消暑。”朱由检揉捏着眉头,对两个太监招呼,末了不忘问一句:“国丧开始了没有?”

一名太监起身作辑,对朱由检行礼后准备去东宫的典膳局叫庖厨准备饭菜,另一名太监则是颔首回应道:“回禀殿下、内阁说先皇驾崩突然,六部各官员尚未反应过来。”

“加之内官监、礼部并无国丧储备,因此需要延缓国丧一日。”

这太监回答的清楚,朱由检也听了个明白,心头不由无语。

往往国丧的各种东西,都是在先皇驾崩后的一月国丧开始准备的。

只是朱由检的爷爷万历才驾崩了一个多月,朱常洛就驾崩了,内宦二十四衙门的内官监和礼部都没有准备好东西。

一时间估计也弄不出这么多国丧的东西,估计礼部的意思是把各种应用在万历国丧的东西洗一洗,打扫一下,就先给朱常洛用着了。

这也没有办法、他去世的匆忙,棺椁倒还好说、这东西常备两套,他倒是可以用万历的备份。

但其他各种器皿、绸缎就不行了,只有清洗来用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开口道:“承恩几时出去的,有没有让人带消息回来?”

小太监行礼回应道:“王太监辰时三刻出宫,午时六刻让人带回了兵部的消息。”

“兵部那边说,川兵已经抵达洛阳,预计一个半月后抵达通州。”

“浙兵已经抵达河间府,预计十日后便可抵达通州。”

“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叫人进殿为吾洗漱更衣。”听到白杆兵和戚家军的消息,朱由检点了点头,摆手就让这人退下。

那小太监行礼退下,刚出寝宫不到一炷香时间,一个女官就带着四个宫女,端着各种洗漱的东西走进了寝宫内。

已经适应了这个世界一个月的朱由检,就这样坐在榻上。

女官带着宫女对他行礼,他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言语什么。

女官等人起身后,先是两名宫女抬着摆放铜盆的木架子放在朱由检的一旁,为铜盆倒水,试了试水温。

女官上前为朱由检取下玉簪,头发散乱。

剩下两个女官则是为另一个木桶掺水,试了试水温后,跪在地上为朱由检脱袜。

她们两人跪在地上,小心的水洒在朱由检脚背上,确定水温不会让朱由检不高兴后,才小心翼翼的为他洗起了脚。

女官跪在朱由检身后,用梳子小心为他梳头发,另外负责洗脸刷牙的宫女也轻车熟路。

她们一人用毛巾温水拧干后,小心翼翼的擦拭朱由检的脸颊,另一名宫女则是将一个小盒里面的牙粉洒在了木制的牙刷上。

这牙刷是明孝宗朱佑樘发明的,牙粉则是一些用来清理的粉末。

刷牙被称为洗龙沟,必须得小心,哪怕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封王的王爷,也足够治她们的罪。

服侍朱由检的宫女们,大多都是十八九出头,明眉皓齿、皮肤白净的良家女。

即便是那女官,也不过二十六七岁,手法十分老练。

她们的安排有着标准,一般最容易让人不舒服的梳头发,是由经验老到的女官进行。

其次的刷牙,则是由进宫最老的宫女来做,其次就是洗脸、最后才是洗脚的宫女。

在她们的一番操作下,不过一刻钟的时间,朱由检就被收拾干净了。

宫女端开了洗漱的瓢盆架子,女官也下了榻。

朱由检站了起来,张开双手的同时,就开始有几双粗糙的手为他更衣了起来。

这些手因为干活而粗糙,与这些宫女的长相形成了明显的对差。

朱由检并不在意这些,反正他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什么也做不了。

他就这样张开双手,等着女官将他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去,最后再开始换新衣添上。

毕竟是国丧,朱由检被换上了一袭素色的白衣,头顶被插上了木簪,随后就被戴上了没有任何金边的黑色翼善帽。

尽管年纪还小、不过朱由检已经有四尺八寸,按照明朝的裁衣尺一尺32厘米来算,他已经有一米五三了。

这身高在这个时代,便是一些十二三岁的孩童也没有这么高。

明代男子身高平均也不过一米六四至一米六九罢了。

回顾五千年的华夏身高史,绝大多数时间内华夏人都是东亚第一身高,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华夏人的身高几乎一直可以算是鹤立鸡群,直到清代才开始下降。

朱由检记得不错的话,这个时代明朝招募营兵的标准是五尺二,约等于后世167厘米。

同时期北欧招募士兵标准身高不过162厘米,南欧不过158厘米罢了。

东南亚的各个国家,便是一米五出头都算不错了,而日本幕府,更是145厘米以上就算优质兵员了。

只是不出意外的话,欧洲的人种身高,会在接下来的三百年掠夺中,连续增长,从南欧最开始招募士兵身高标准158厘米到165厘米。

这些东西朱由检很清楚,不过是由于清朝的过度剥削,导致了百姓的营养不良从而导致了汉人身高下降罢了。

所有王朝都是需要剥削百姓的,只是看谁剥削的狠不狠罢了。

就从税收制度来说,明朝中央朝廷对于百姓的剥削并不狠,但是由于官员的俸禄不足,导致腐败成性。

朝廷对一亩地增收一厘,地方官员就敢征收一厘五分,再转移地方乡绅的赋税给普通百姓,便直接涨到了三厘。

在这样的时代做皇帝,如果搞不清楚百姓为什么过的苦,那么王朝覆灭是正常的。

正如历史上的崇祯,估计到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不过加了一点点赋税,一亩亩产两百斤的地,只收十几斤的粮食,百姓却会造反。

就眼下来说、朱由检十分明白崇祯朝的弊病。

要抢救明朝,从天启年间或许还有可能,但是从崇祯年间的话,还不如直接投身做流寇。

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大概从崇祯元年开始,小冰河期爆发的大旱灾会连续持续二十年,波及范围包括甘陕、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湖广北部等等地区……

除了辽东和云南两个地方,其他两京十二省,都将会爆发波及全省、乃至半个省的大旱情。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

这连续二十年的旱情,洪涝、瘟疫,实际波及人数超过六千万。

这样的天灾下,就是换朱由检的老祖宗朱元璋来,估计也是任由天下糜烂,最后从南直隶和北直隶发兵,重新打一次天下罢了。

第12章 伸手锦衣卫

“难啊……”

待所有人退出寝宫,朱由检长叹了一声。

从明末来拯救明朝,这难度太大了。

远的不说,就单说明年。

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因为萨尔浒战败的后续风波会持续发酵,首先就是由于石柱的白杆兵出川,最后于浑河全军覆没后,让永宁土司奢崇明有了机会。

兵部征调奢崇明率所部兵马援救辽东,而奢崇明趁机领步骑兵二万来到重庆。

他趁校场演武之机,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20余人,发动叛乱,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全蜀震动。

第二年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也起兵反明,聚众十万,攻占毕节一带。

这一场叛乱规模宏大,极大的分散了明朝的人力物力,导致经费暴涨。

同时努尔哈赤也对不断在辽东攻城略地,直到崇祯二年,才平定了这场史称“奢安之乱”的土司叛乱。

再之后就是大明全国大旱,成功陷入生命的倒计时。

因此、对于朱由检来说,眼下首要做的,就是先准备明年可能会爆发的奢崇明起兵。

至于怎么做,他心里已经有底气了,只是还需要和他的好皇兄商量一下。

这么一想、朱由检在寝宫等了一会儿,等太监将膳食端上来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决了五脏庙的问题,然后就准备出门。

锦衣卫见状、连忙让东宫的内宦准备好了亲王乘坐的象辂。

象辂、这是一种象牙做装饰的马车、它用一匹马拉拽,在曾经是帝王的用车,到了明代后成为了亲王在宫中的交通工具。

在明代、皇宫之中的交通工具繁多,各个阶级能使用的工具也有礼制上的规定。

宫中、最高级的叫大辂[lù],其次叫玉辂。

这两种都是极为正规的场合才用,装饰都是极尽豪华,驾车用的是两头大象。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