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5章

作者:北城二千

“这……”王安沉闷的眼神中闪过了几丝光,抬头看向了朱由校,似乎在问他的意见。

“皇弟叫你做就做。”朱由校对王安这瞻前顾后的性格很不喜欢,主要还是因为去年他母亲被李康妃欺辱至死时,王安没有站出来说话。

“奴婢领旨……”见朱由校都这么说了,王安也不好说什么。

这时脚步响起,朱由检侧目看去,却看见了自己早前吩咐去找方从哲的那太监回来了。

这太监年纪不过二十七八,生的白净清秀,性格却有些愚钝木楞。

看着这太监,朱由检也不由觉得头疼。

只因为这太监,正是历史上崇祯出名的大伴,王承恩。

作为一个伴读太监,王承恩很好,他虽然愚钝木楞,对内廷争斗不擅长,却忠心耿耿,善于治理。

这点从崇祯年间十七年,内廷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可以看出。

至于王承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也是朱由检在一个月前,从司礼监把他叫来给自己当差的。

他当时还是一个小太监,人微言轻,只是在司礼监做些杂事,来到朱由检手下后,才逐渐得到了权力。

不过他倒不贪恋权力,对于朱由检吩咐的事情,都是老老实实去做。

见陆文昭得宠,也不嫉妒,只是安分做自己的事情。

朱由检对他的忠心和老实很满意,但他不善于争斗这点,却让朱由检头疼不已。

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朱由检才会向王安索要曹化淳。

曹化淳对于内宦的争斗可以说是门清,尽管后世有人诬陷曹化淳在京城陷落时开城门。

但后世的墓志铭出土后,这假史不攻自破,京城沦陷时,曹化淳已经回乡养老六年了。

除非曹化淳能日行千里,不然不可能出现在京城,还能掌权为闯军开城门。

总之、有了曹化淳,朱由检掌握御马监的想法才能实现。

这么想着、他对朱由检作辑道:“皇兄……”

“刚才还叫哥哥,怎地现在又称皇兄了?”朱由校突然笑了出来,朱由检听到后也是十分窘迫,连忙开口道:“哥哥今日经历许多,当好生休息,弟明日会派人前往京城外,巡查御马监各地的马场,看看四卫一营还剩多少人马。”

“等探明了人马,再回京向户部回禀,算清楚为皇考修建皇陵的银两,国丧之后,臣弟亲自检阅各军!”

“国丧?”听到朱由检这么说,朱由校面露难色。

国丧正常来说、也就是一个月罢了,朱由检的意思就是一个月后他会出宫去检阅御马监的四卫一营。

尽管知道自己的弟弟是好心,但他还是有些惧怕李康妃等人。

毕竟她给他造成的心里阴影太大了,若是朱由检不在,这偌大皇宫只有自己一人,又与李康妃不过几堵墙的距离,那……

这么想着、朱由校只能对朱由检道:“这些事情,让承恩与王安去办就可以了,你自该留在宫中,与我应对国丧的事情。”

朱由校的话已经说得够明白了,最少在收拾完李康妃前,他是不敢让朱由检出宫的。

朱由检也没有办法,他能理解朱由校对李康妃的恐惧,但要怎么收拾李康妃,他也很为难。

杀是不能杀的,最少在三年内不能杀,不然天下必然要说自己两兄弟为了报仇而弑杀养母。

在孝道为大的这个时代,哪怕李康妃直接、间接杀了朱由校兄弟二人的生母,但他们是绝对不能赐死李康妃的。

怎么收拾李康妃,朱由检还需要好好想想……

第9章 忠心耿耿魏进忠

“万岁……万岁啊……奴婢该死啊!”

正当朱由检想着怎么收拾李康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宛若杀猪般的哀嚎声。

他闻声看去、只见远处一个年纪在五十左右的老太监跪在地上哀嚎,被两名锦衣卫给拦在了原地。

这人朱由检十分熟悉,他便是照顾了朱由校母子十几年的魏进忠。

或许这个名字对于后世人来说不出名,但如果按照历史进程,他会在之后被朱由校赐名为魏忠贤……

也正是这个魏忠贤,埋下了明朝猝死的伏笔之一。

尽管后世有人说魏忠贤在时,边疆如何如何稳定,税收如何如何……

但实际上、魏忠贤和东林党两方人中,主张增加商税的却是东林党,而魏忠贤确实减少商税的始作俑者。

东林党在杨涟等六人带领的时期,主张废除矿税,减免田赋杂税,增收商税。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东林党还比较清廉,并且他们不是乡党、而是全国各地有志者组织在一起的一个党派。

他们的对手、在魏忠贤崛起前,主要是湖广河南的楚党、浙江和南直隶的浙党,以及山东和北直隶的齐党。

这三大党派,从地域就能看出,楚党出生地是粮食富足的地方,而浙党是商贾横行的地方,齐党则是盐铁富足的地方。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小党派,比如川党、闽党、秦党等等以地理和家乡聚集在一起的乡党。

他们在底下官商勾结,与大商人一起盘剥百姓,将原本大商人的税赋,平摊到了百姓身上。

即交税时大商人出来站队交税,百姓盲从,而交税之后乡绅商人的如数奉还,百姓的赋税均摊,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由下面的官员层层侵吞。

在这样的局面下,最苦的是百姓,不仅要被官员盘剥,还要被大商人盘剥。

因此、杨涟、左光斗才会主张削减田赋,增收商税、杂项。

后世人以为明朝皇帝不知道商税的潜力,但明朝皇帝之中、尤其是万历、朱常洛,朱由校三人,他们都知道商税的潜力。

不然他们也不会一直在用东林党。

说白了,东林党是一个很好的背锅侠,甚至朱由校继位的前四年,也是在用东林党的主意。

但这样的问题从天启四年,东林党内部出现了内讧开始结束。

魏忠贤开始上台,而他与东林党有仇,并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恰逢这时,所有的乡党被东林党针对的苦不堪言,因此他们纷纷转头魏忠贤,也就组合成为了所谓的“阉党”。

魏忠贤要笼络手下的人,自然就要给好处,而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减免商税、杂项。

魏忠贤通过减免商税,获得了地方上大商人的支持,而地方上的乡党官员为了赚钱,也为了拍魏忠贤马屁,便和大商人一起,将原本大商人头上的商税,平摊到了小商人的身上。

获了利,大商人和地方官员,便开始在地方上、为魏忠贤建造生祠来拍马屁。

这时候,东林党内讧,一部分人叛出东林党,投靠阉党,再之后便是对东林党的清洗。

直到天启七年结束,如杨涟等人一样为国为民的东林党已经死的死、致仕的致仕。

可以说从天启七年开始,真正的东林党已经死了,活下来的除了徐光启、张煌言、孙承宗、卢象升这群小部分的能臣干吏外,其他的官员本质上就是曾经的阉党。

明末已经烂完了,要想重建它,难度很大,比再开创一个新的王朝难度还大。

可是朱由检没有办法、他已经成为了权力中心的人,不管是想做闲散王爷,还是皇帝,他都必须把明朝治活。

他知道魏进忠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所有人都有他的用处。

因此、他没有煽风点火,因为他知道朱由校本质上是舍不得杀死魏进忠的。

“放他过来!”

朱由校一开口,两名锦衣卫立马放行,魏进忠也连滚带爬的爬了过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跪拜在地上,哭嚎道:“万岁、奴婢万死啊……”

“呵……”听到这话,朱由校冷笑:“你这话倒没有说错。”

“奴婢本想趁机救出带万岁,却不想康妃娘娘不给奴婢一点机会,奴婢只有去找了客巴巴,可客巴巴也没有办法,好在万岁吉人自有天相……”

魏忠贤啜泣着,而朱由校却在听到“客巴巴”三个字后,脸上严肃的表情为之一懈。

旁边的朱由检见到这变化,也没有说什么,只因为他明白,对于朱由校来说“客巴巴”的重要性。

客巴巴也就是所谓的客氏,她十八岁入宫,以乳母的身份照顾了朱由校十六年,这其中并没有后世污蔑的乱伦事情,毕竟以内廷的制度,这不可能发生。

对于朱由校而言,客氏在他生母死后,不亚于真正意义上的养母。

哪怕是朱由检自己,也不敢确定,他在朱由校的心里,地位能高过客氏。

他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头、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不会去做。

一旦他惹得朱由校不开心,那说不定他心中的计划就没有办法实现了。

兄弟为女人、朋友、地位分开的事情太多了,朱由检不会拿自己的命去赌。

他沉默着站在朱由校身后,而王安则是瞥了一眼他,眼底有几分惊异。

能进能退、这是内廷宫斗,外廷政斗的先决条件。

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有机会取胜。

他的沉默、没有被朱由校注意到,因为朱由校此时的心思已经放到了客氏身上。

他思虑片刻,便对魏进忠开口道:“你告诉客巴巴,让她好生在内廷呆着,等过些日子内廷安稳了些,吾再召客巴巴。”

“奴婢尊万岁口谕,奴婢尊万岁口谕……”听到这话的魏进忠知道自己不用死了,他连忙磕头,把额头磕出了红印。

“好了、你可以退下了。”朱由校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直接摆手叫魏进忠离开。

“奴婢告退……”保住了小命的魏进忠连连叩恩,随后一边叩恩,一边退下,最终消失不见。

朱由检见他走了,也对朱由校开口道:“哥哥昨夜劳累,未能好好休息,眼下先进殿好好休息吧,臣弟先回勖勤宫休息了。”

“午时之后国丧就要开始,臣弟先回去休息了。”

“嗯!”似乎是因为朱由检安排好了一切,朱由校没有之前那么不安了,他点了点头道:“弟弟多多休息,国丧之事,王安会去办的。”

“那弟弟告退了……”说着、朱由检就作辑慢慢退后几步,随后带着王承恩离开了主敬殿。

朱由校看着朱由检的背影,从原本的颔首含笑,却一点点的变为了狐疑……

第10章 局势艰难

勖勤宫,这是朱由检的寝宫,他生活了十年的地方。

这宫殿属于东宫之一的宫殿,规模实际上并不大,顶多容纳一位皇子、以及两位宫女和一位伴读太监居住,面积不过两三百平。

尽管规模不大,但已经算是皇子能入住宫殿中最好的几座了。

朱由检带着王承恩和十几名锦衣卫回宫,才坐下,他就对王承恩吩咐道:“你现在被提拔为御马监掌印太监了,过后我会让皇兄把一个叫做曹化淳的人,提拔为御马监的提督太监。”

“你待会知会一声陆文昭,叫他调一支总旗的锦衣卫给你,另外带着你手底下信得过的太监,把御马监的所有掌场太监全给我换了。”

“告诉他们,给我好好笼络下面的民夫和贴场、签书太监。”

“给我盯紧了这群家伙,谁再敢在其中贪污,检举者可分抄家后的三成家产!”

“奴婢领命!”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心中一悚。

他没有想到、自家殿下为自己讨了这样的一个差事。

要知道御马监在内宦二十四衙门中,仅次于司礼监。

御马监手下在北直隶这块河北大地上,有大大小小几十万亩的草场。

这些草场中,有的是草料场,有的是牧场,每年能收到马料十八万二千余石、干草四百九十六万余束。

另外、牧场中还有大象、军马、挽马、驴、耕牛、羊等一共一万八千余头。

仅仅这些,御马监就有十几万两的收入。

除了这些、御马监还有耕地、皇庄、皇店上百处,加上草场和牧场,每年能稳定收入二十三万两。

要知道这还是记录在案的明面银两,私底下不知道被那些太监贪墨了多少。

朱由检不知道能从这里着手弄出多少银子,但他更在意的,还是四卫一营的编制。

御马监、这是一个集财政、军队、后勤为一体的衙门。

所谓四卫一营,便是由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以及勇士营组成的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最辉煌的时刻,或许就是在明成祖、明宣宗、明宪宗、明武宗四人的带领下,不断的南征北讨。

成祖五次征讨蒙古,御马监至少三次随征。

宣宗征讨汉王高煦,御马监扈从,并受命与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领兵二万为前锋。

明武宗北巡宣大、南下淮扬,也均由御马监太监随行。

这样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最后毁在只知道修道的嘉靖皇帝手中。

朱由检也懒得评价这个荒废武备的祖宗,他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御马监那纸面上所记载的25400人里,有没有五分之一能用。

王承恩的能力有限,让他检阅军队,选兵选材肯定是不行的。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