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56章

作者:北城二千

朱由校没有担心朱由检是在架空自己,更没有怀疑他要篡夺皇位。

他还是和原来时想的一样,自己的弟弟是想着帮自己,才会想出这些想法。

至于朱由检、朱由校都不担心,他就更不担心了。

有历史在前面放着、况且只要不举兵造反,他基本上是不可能死的存在。

哪怕就是造反,三服以内都顶多关押凤阳高墙罢了。

关押凤阳高墙,还是眼下皇帝的亲弟弟,未来皇帝的唯一亲叔叔,谅凤阳的太监也不敢难为他。

这么一看、这不比历史上他自挂东南枝强太多?

对于朱由检来说、反正自挂东南枝才是他最差的结局,其他的他都可以接受。

所以在好皇兄指出编制不能废后,他才敢提出让人坐上蓟辽总督的位置。

“蓟辽总督的人选,就由你来推选吧……”朱由校笑着开口道。

“好!”

朱由检还在迷湖、也不管朱由校说了什么,下一刻就说了“好”,等他反应过来才尴尬道:“哥哥、我已经管了七卫一营,再塞进来蓟辽总督,那我……”

他想说他的兵权太大了,但是却被朱由校抓住了手。

朱由校眼神对他很温柔,嘴角带着笑意:“弟弟是我带大的,若是旁人要害我,我信。”

“但是弟弟要害我,我不信……”

看着好皇兄的模样,朱由检咽了咽口水。

“对了!”朱由校突然道:“内阁的大臣上疏,要在明年初选秀女。”

“到时候不管多忙,你都得来京城帮忙。”

“我?我能帮什么忙?”朱由检愣了愣,自己难不成还要亲手选出自己的嫂子?

可是万一自己不知道张嫣是谁,把自己嫂子错过了怎么办?

“你且来就是。”朱由校拍了拍他的手,让他放宽心,但朱由检怎么也宽心不起来。

不过趁着好皇兄对他提要求,他也趁机说道:“来是可以来,不过我有一件事要哥哥你答应。”

“且说来听听。”朱由校笑着回应。

朱由检见状、便把燕山所的事情告诉了他,顺带说出了自己要去国子监选教习的事情。

不过对此,朱由校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对门外喊道:“来人!”

“万岁……”听到有人叫唤,随行的司礼监小太监走到了门口,朱由校也下旨道:“命人传话国子监,皇五弟所需一一切人手,全部允诺。”

“奴婢遵旨”小太监老老实实回礼,而朱由校见状也转头对朱由检笑道:“另外再从内帑拨银十万两给皇五弟。”

“这不行、太……”朱由检一听连忙就要拒绝。

他虽然眼下缺银子,但不可能薅好皇兄的羊毛,毕竟好皇兄比他还缺银子。

而且眼下他已经找到了致富的路子,完全可以用蜂窝煤收割蒙古人,更是没有必要让好皇兄出银子。

但他的话没有说出口,就被朱由校皱眉的严肃脸给堵了回去。

“做哥哥的拿些零花钱给弟弟,不是很正常吗?”朱由校严肃着教育朱由检。

“那也没有拿十万两做零花钱的说法啊。”朱由检哭笑不得,但朱由校下一句话就让他闭嘴了。

“怎么没有?皇祖父当年对潞王比我对弟弟你还要夸张。”

朱由校一句话,直接让朱由检说不出话来了。

万历皇帝当年对自己的弟弟潞王,只是婚礼就从内帑拨出黄金三千八百六十九两,青红宝石八千七百余颗,白银十万两,珊瑚珍珠两万四千余颗。

之后修建潞王府,更是给出了六十多万两的超高规模。

给潞王的安家费就三十万两更是叫人咋舌。

相比较下、朱由校给朱由检的银子算是少的了。

不过看着朱由检无奈的模样,朱由校还是笑着安慰道:“这银子、也不是尽给弟弟花,而是叫弟弟多招募些人马,万一之后调兵马前往了蓟辽各镇,燕山大营中也能有些人调使。”

他这温柔的模样,叫门口的司礼监小太监犯着嘀咕。

这年头还没有见过、给人钱还要安慰别人别难受的。

至于朱由检、听到这话,心里好受了不少,但那成年人的灵魂还是让他倔强道:“哥哥放心、等来年,我一定会还上不少银子的。”

他没有说出个具体的数目,因为他怕说出来之后他做不到,毕竟蜂窝煤的销路到底行不行,他也不知道。

这底气虚弱的模样,被朱由校看得清楚,倒也不揭穿他,只是像哄孩子一样的拍了拍他的手道:“好好好、弟弟一定可以的,我相信你。”

“……”朱由检一时间有些怀疑人生,而朱由校下一句话更是让他直接破防。

朱由校一脸认真地说道:“明岁若是定下了皇后,待弟弟十三岁,也为弟弟选一批秀女为王妃。”

“额……我还不急。”朱由检实在接受不了。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大明选妃一般不会比皇帝和藩王大,也就是说他很可能会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皇妃。

这玩意对于他来说、跟犯罪没有什么区别啊……

“弟弟这模样,难不成是害羞了?”朱由校见他这样,只以为是害羞,还调笑道:“到时候若是可以、一次性给弟弟把正妃和次妃都选了!”

“饶了我吧!!”朱由检只能憋屈的大喊,惹来朱由校的大笑。

那笑声传出勖勤宫,向外散去,所有让人十分好奇,两兄弟是聊了什么,为什么会笑得这么开心。

第96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

“呼……呼……呼……”

急促的脚步声、沉重的呼吸,在疾驰了一个时辰后,沉炼终于在朱由检他们抵达京城后一个时辰抵达了京城。

拿着曹化淳的令牌,他向着勖勤宫一路小跑,体力已经接近枯竭。

连续一个时辰的换马不换人,还要从东华门跑到勖勤宫,这些都是在对他的体力做出挑战。

终于、在他疲惫至极的时候,见到了站在勖勤宫门口的王承恩和一众小太监、宫女。

王承恩见过沉炼,瞧他这着急的模样,立马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上前扶住了他:“怎么了?”

“有大事,必须当殿下的面说。”沉炼喘了一口气,顿了顿才说道。

“你先候着。”王承恩闻言,安抚了一句,随后转身走入勖勤宫,打断了正在聊天的朱由校和朱由检道:“殿下、南镇抚司总旗官沉炼求见,说是有要事。”

“沉炼?”被打断的朱由检并不生气,只是听到沉炼的名字后皱了皱。

他如果记得不错、沉炼应该是卢剑星他手下的锦衣卫总旗官。

“他不在卢剑星身边呆着,来京城干嘛?”

朱由检突然意识到了不妙,便对王承恩道:“叫他进来。”

“奴婢领命……”听见朱由检的话,王承恩转身对不远处休息的沉炼示意了一下。

沉炼见状连忙走进了勖勤宫,躬身作揖道:“南镇抚司总旗官,沉炼、参见殿下……万岁?!”

沉炼没能想到朱由校也在这里、不过还好反应灵敏,补充了万岁的称呼。

“说说吧、怎么来京城了?”朱由检看着沉炼询问,旁边的朱由校则是心不在焉。

面对询问,沉炼额头渗出了冷汗,只因为他没有料到皇帝居然也在勖勤宫。

因此、一旦他把淮北的情况说出来,那么就没有回头箭了,甚至连朱由检也没有反应的时间。

沉炼的迟疑、被朱由校看在了眼里。

不得不说、在这种事情上,他比朱由检要敏感得多,见沉炼迟疑的模样,他就知道一定是很重大的事情,因此皱眉道:“有什么事就说出来,难不成有朕不能听的事情?”

朱由校难得用上了朕的自称,说明沉炼没有了后退的余地。

与历朝历代不同,明朝皇家在称呼上多半接近日常百姓,不管是日常还是常朝,多以吾、我自称。

所以、皇帝一旦用朕作为自称,并且不是在大朝会和其他场合的话,那多半是有些生气了。

没有办法、沉炼只能开口道:“臣与南镇抚司百户官卢剑星奉殿下之命前往江南行商,闻淮北大饥,便想着变卖粮食前往淮北。”

“谁曾想去到了淮北之后……”

说着、沉炼把自己和卢剑星去到淮北的过程说了一干二净,所见的所有景象也丝毫不掩的尽数说出。

他的话、听得门口的王承恩冷汗直冒,朱由检更是攥紧了拳头,不敢想象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节骨眼下,居然还有人敢用百万人的生命来赚银子。

想到这里、朱由检脑中突然闪过了一丝记忆。

天启二年、山东白莲教徐鸿儒起义!

眼下是泰昌元年,也就是距离徐鸿儒起义不到两年。

历史上徐鸿儒、王好贤、于弘志等白莲教徒秘密潜伏二十几年,在天启二年的时候,三人一起约好中秋节那天在河北景州、蓟州、山东郓城同时起义。

因配合不好,徐鸿儒提前带领曹州府一带的白莲教徒,连同不堪忍受压迫的农民百姓起义,一时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呼声震天,群情激昂,聚众万人。

短短半个月,这场起义就发展到了六十万人之多。

见到了徐鸿儒的号角吹响,大明各地的白莲教徒纷纷响应徐鸿儒的起义。

七月、于弘志在武邑和景州交界的白家屯起义。

九月,泽县的康傅夫率众起事河南汝宁府固始县起义,声援徐鸿儒。

十月、四川白莲教徒也纷纷起义响应徐鸿儒。

一时间,起义的烽火漫天烧起,大有席卷全国之势,震撼了明王朝的统治……

尽管之后徐鸿儒等人的起义不过六个月就被平定了,但是却造成了百万人的流离失所,把原本有些殷实的济南、青州两府,硬生生霍乱成了贫瘠之地。

如果不是镇压的足够快,徐鸿儒也准备不足,那么漕运就会被断了,京城百万百姓都会面临缺粮。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徐鸿儒在山东的起义失败,是因为杨肇基、赵颜等人指挥得当挡住了叛军的兵锋,成功围剿了徐鸿儒。

但如果朱由检记得不错的话,在挡住白莲教叛军的过程中,吴阿衡、孙传庭两人是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战后纷纷升官。

可眼下、吴阿衡跟孙传庭都被调往了四川和贵州,两年之后能不能平定奢崇明还是一个问题。

这次的淮北饥荒、肯定和徐鸿儒能一举大旗,就能得到数十万百姓响应有一定关系。

所以、这场饥荒必须在短时间遏制住,并且还要妥善的让淮北百姓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以此才不至于在两年后响应徐鸿儒的叛乱。

但如果按照沉炼口中的淮北情况,显然这不是一场正常天灾所导致的饥荒,而是人祸。

朝廷的情况朱由检明白,通州粮仓不足三百万石粮食,京城的太仆寺、太仓加起来也不足两百万石。

京城的粮食本来就紧缺,如果要调粮救济,那就只有从江南。

但是就眼下局势来说、哪怕是好皇兄的旨意,也不一定能叫江南的官员放出粮食。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可还指望着淮北饥荒赚银子呢……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好皇兄,而此刻的朱由校却阴沉着脸,隐隐发作的模样叫人心季。

过了片刻、在勖勤宫寂静一片的情况下,朱由校赫然开口道:“戚元辅……招募多少兵马了……”

“大概六千余人了……”听到这话,朱由检只能判断着说出具体数目,不过他紧接着又怕好皇兄想动用武力,因此解释道:“戚元辅南下江南不过二十二天,在浙江招募兵马不足半月,想来兵马还未形成战力。”

“我知道……”朱由校眼神澹漠,拿出了身为皇帝的威严,轻声道:“传旨、晋升参将戚元辅为吴松总兵。”

“调升兵科给事中杨涟为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南直隶监察御史,节制吴松总兵戚元辅。”

“再命南镇抚司指挥同知陆文昭南下,二人协同巡查淮北,前往南京押运漕粮北上赈灾,同时押运漕银、加派银北上顺天!”

“另外、改京察由六年为三年,自明岁正月开始京察,左光斗调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助左都御史张问达京察天下!”

朱由校不想忍了,或者说、他忍不下去了。

江南派系的浙党、齐党官员一定是促成这次淮北大饥的主要推手。

既然浙党和齐党麾下的商贾不顾大明的江山,那么就派东林党的杨涟和左光斗去清查他们!

“哥哥……”朱由检听到好皇兄打乱了自己所有计划的安排,顿时着急了起来,不过朱由校却抬手制止道:“好了弟弟、我意已决,拟旨发内阁吧!”

“奴婢领旨……”听到朱由校的话,司礼监随身太监连忙行礼应下。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要变天了。

改京察六年为三年,这种强度在大明朝,只有洪武年间才出现过,这也就代表朱由校要掀桌子了。

毕竟眼下京察早就成了党争的重要手段,这次朱由校完全就绕过了内阁,直接宣布旨意,叫东林党组织京察。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