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495章

作者:北城二千

“没衣服穿?”张嫣有些惊讶,他实在想不到眼下威风凛凛的齐王还有这种不堪回首的事情。

朱由检童年的遭遇,简直和张嫣眼中的他判若两人,因此她不免问道:“万岁不是很宠爱齐王吗?”

“那是之后……”刘太妃苦笑道:“万历四十五年之前,万岁比较喜欢和齐思王玩闹,因为二人性格类似,十分活泼。”

“只是之后齐思王薨逝,万岁才把注意放到了齐王身上。”

“齐王好读书,万岁便把慈庆宫的书本纸张拿给他,东宫每次来了好的绸缎,他也派人送去勖勤宫。”

“齐王性子冷,万岁缠着齐王一年左右,齐王才愿意和万岁一起胡闹的。”

“这样啊……”张嫣若有所思,她今日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朱由校和朱由检。

只是从眼下来看,朱由检的性格好像变化挺多,因此她不免好奇道:“按照娘娘的话,齐王小时候只喜欢琴棋书画,那为何眼下却弓马娴熟呢?”

“这个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刘太妃想了想,然后才道:“大概是万岁继位后,二人常常在后左门策马骑射,然后才喜欢上的。”

“我当时听王安说过,齐王在武艺上很有天赋,第一次骑马便能熟练的打浪压浪,十步之内都能骑射射中靶心,年纪很小就能开比他大几岁孩子才能开的弓箭。”

“现在想想,当时应该齐王就已经喜欢上骑马射箭了。”

“他后来的那些功绩,内廷里看着他长大的后妃都十分惊讶,不敢相信他那性子还能领兵打仗。”

刘太妃说出了许多对于张嫣来说的幸秘,而张嫣听后还想继续询问,但刘太妃却看了一眼宫内的摆钟,下意识起身道:“时间不早了,殿下早点午休吧,下午燃儿他们还需要你辅导。”

“嗯,我送娘娘……”张嫣闻言,当即起身要护送刘太妃。

两人在出宫门前还聊了聊朱慈燃等人的一些事情,直到走出宫门,刘太妃才带着自己寝宫的女官和宫女离去。

她们离去后,张嫣则是看着刘太妃的背影若有所思,而被张嫣带进宫的一名年轻女官也趁机道:“真没想到齐王殿下小时候那般窘迫。”

“也不奇怪……”张嫣摇了摇头,叹气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齐王殿下如今能取得这样的功绩,与其小时候的经历估计有关,比起殿下,万岁还是太顺了一些。”

说罢,张嫣转身返回了坤宁宫,而在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数百里外的一支箭矢也被人射出,随着一声响起,马蹄声在燕山之中响起。

“中了!都别上去,小心这畜生发疯!”

朱由校激动的声音响起,此刻他骑在马背上,带着十余名骁骑卫的士兵将一头黑熊围困。

只是面对黑熊,他们胯下的战马都有些躁动不安,不停打转,难以控制。

“放箭射他!”

朱由校激动的下令,而旁边的骁骑卫士兵却道:“万岁,射箭的话那毛皮就……”

“那要怎么杀?”朱由校反问,他很激动,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猎到熊,尽管是体型较小的黑熊。

“等它血流干就行。”骁骑卫的总旗官回禀,而这时远处再次传来了马蹄声。

朱由校闻声看去,却见自家弟弟穿着一身鱼鳞甲,带着十余名骁骑卫策马而来。

不得不说、成年之后的朱由检更加高大英俊,而今早刚刚下过雨,随后放晴的燕山更是让那策马而来的画面更具美感。

马蹄践踏,草中积水飞溅,十余骑奔袭而来。

“吁!”

由于速度太快,朱由检胯下马匹不小心打滑,一阵踉跄。

旁边人看的心里一紧,但朱由检却不慌不满的侧身下马,稳住战马的同时,拔弓取箭,抬腿向着黑熊走去。

“弟弟危险!”

“殿下!”

众人担心大喊,而朱由检张弓搭箭,脚步不停地走向黑熊。

“嗷嗷吼……”

中箭疼痛的黑熊看着走来的朱由检,心里不由有些惊恐,作势就要冲向朱由检。

然而吼声刚刚响起,朱由检便张弓搭箭,不等黑熊跑动起来,随着箭梢的破空声响起,朱由校等人还没反应过来,箭矢便从黑熊眼眶贯入其中,黑熊奔跑数步便滚落趴下。

“割皮。”

朱由检将长弓抛给跟在他身后的孙守法,平静的对骁骑卫下令。

众人被他吓出一身冷汗,倒是他十分淡定。

朱由校见黑熊死了,连忙翻身下马,走到朱由检身旁看了看:“弟弟这也太……”

说着他看向那一动不动的黑熊,心里有些惊叹,顺带上手捏了捏朱由检的手臂。

“真结实……”

“咳咳!”

朱由校上下其手的感叹,而朱由检被捏的不自在,咳嗽着提醒了一下自家哥哥注意形象。

被提醒后,他笑着抽回了手,顺带说道:“弟弟起晚了。”

眼下是午后,朱由校和朱由检原本说好了午时六刻出门狩猎,但朱由校等了一刻钟都没等到朱由检,便先出发打猎了。

不曾想朱由检过了半个时辰才出现,而朱由检之所以耽搁也是有原因的。

“先前在忙着调动上直拱卫营的兵马北上换防,因此耽搁了一下,本来想让人通知哥哥,但等我回过头来安排时,哥哥便先一步出发了。”

朱由检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来晚的原因,而朱由校听到后却道:“现在才七月,距离明岁六月还有十一个月,这么早就准备了?”

拱卫营的调动自然是为了换防上直十六卫,而上直十六卫的兵马调动,当然是为了围剿建虏。

这些朱由校都清楚,但他觉得这个时候就开始准备,似乎有些太早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在关外根基薄弱,供养当地的百姓都困难,更别提这近九万兵马了。”

“想要节省民力,就先得从现在开始调粮北上。”

“想要省力的调粮北上,只能走海运,入辽河,从大宁府登陆后,走五百里陆路运往泰宁,这就需要两个月。”

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紧接着说道:“瀛洲的六百万石粮,足够打这一仗,不过运抵泰宁和亦东河城后,恐怕只有四百万石米麦了。”

“大军要调动,出发前得把其中三百万石粮制作成军粮,这就需要三个月时间。”

“前后加起来,粮草筹备就要五个月的时间,而且冬季无法运粮,因此实际上今年只能在瀛洲收割粮食后,将粮食运到大宁府暂时储存。”

“等明年三月积雪化了,再把粮食送往泰宁和亦东河城。”

“粮食运抵再制作为军粮,差不多能在五月末完成,而我军要六月初发动扫北,时间上还是比较赶的。”

朱由检把各种流程告诉了朱由校,他这才知道原来在东北打仗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

“弟弟在我放心,这一仗就交给弟弟便是。”

虽说知道了门道,但朱由校根本不担心,因为这次领兵的是朱由检,而朱由检领兵出征从未失败过。

“这一次平了建虏,得赶紧推进向辽东和奴儿干的铁路了,不然朝廷对于此地只能羁縻。”

“我朝目前的危险还是来自北方,臣弟得在这几年把东北的问题解决,然后再着手驱赶北虏。”

朱由检用了驱赶,因为他心里也没有把握能彻底剿灭林丹汗。

历史上林丹汗有多能跑不用多说,黄台吉和大明都拿他没办法。

虽说眼下朵甘被大明拿下,但不排除这家伙跑到西域或者中亚去。

他一个人的力量固然薄弱,但眼下漠北三大部和喀喇沁都归顺了他,还是能拉出五六万兵马的。

尽管这种同盟关系不是很牢固,但如果明军真的扫北,并且要长期占据漠北,那这个同盟只能西迁。

沙俄目前只探索到了叶尼塞河,而且只有两千余人的探险队,并且在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之后,他们并没有在西伯利亚草原驻扎重兵。

要是这种时候,林丹汗带人走唐努乌梁海前往西伯利亚草原,那漠北的喀尔喀加不里牙锡、察哈尔、喀喇沁这些部落近六十万人,恐怕会把中亚和西域、沙俄搅得一团乱。

所以朱由检想做的是驱赶他们,让林丹汗带人去中亚和沙俄、哈萨克、瓦剌为敌,消耗他们的力量。

不过他不确定,这些部落愿不愿意和林丹汗西迁。

只是不管怎么样,漠北的地形决定了大明不可能一口气吃下它,还是得一里铁路,一个驿站的慢慢吃透当地。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朱由校,而此刻的朱由校却抱着那刚刚剥下的熊皮,乐呵呵笑着……

第419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

时光荏冉,朱由检二人在燕山游猎,黄龙在南亚鏖战,洪承畴督理西南,孙传庭抱书苦读,难得闲暇……

大势有大势的活法,小势有小势的活法。

如京中的选妃,虽说是小势,但却一步都不能停下。

一天的时间过去,随着选妃的第三天到来,由客氏带人,对留下来的九百余名秀女开始了更为细致的检查。

按照第三关的标准,她们先是拿尺量秀女的手足,然后让她们行走数十步,对那些腕稍短、趾稍巨,或者举止稍轻躁者加以淘汰。

由于这次选秀的质量过好,因此在这第三关并未能淘汰多少人,这让稳坐中宫的张嫣和刘太妃,客氏有些着急。

初试在黄昏结束,当初的一千五百二十七人,在经过初试的三关后,最终留下了八百零三人。

这些通过初选的女子,在第四天被客氏带着净军引入皇宫,而迎接她们的,是更深层次的考察。

当皇宫东华门开启的时候,这八百零三名秀女都十分紧张。

站在第一排的那二十七女更是如此。

周素洁、田秀英、袁禧嫔、沉香君、李韶禧……

这五女站在第一排,年纪从左到右,从大到小。

最大的周素洁已经二十岁余三个月,而最少的是朝鲜来的李韶禧,十四岁五个月。

李韶禧与传统意义上的朝鲜人并不相同,她长得十分精致,大眼高鼻梁,浓眉搭配那眼鼻,整个人显得很有英气。

她之所以能完美避开朝鲜人的普罗长相,也是因为她祖上是唐末迁移去朝鲜半岛的一个家族。

虽说不可避免的与朝鲜人结合,但从明初开始,李氏家族就经常与山东的一些家族联姻,因此李韶禧整个人亭亭玉立,和沉香君都长到了五尺的程度。

按照正常女子的情况,或许年龄相仿的两女会再长高一两寸。

相比较她们,五尺一寸左右的其他三人倍感压力。

“进了宫不要东张西望,守好礼仪,待会尔等会被直接送往储秀宫,在那里会有人等着尔等。”

客氏的声音打破了东华门外的寂静,秀女们按照每组一百人被客氏挨组训话。

好不容易等她训话结束,秀女们也被年老的女官们带领走入东华门。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对于大部分秀女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哪怕她们之中有的人会在明日就离去,但能进入这象征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宫,对于她们来说已经是一步登天了。

她们之中尽管会有人被淘汰,但能进紫禁城的秀女,即便被淘汰,那也会身价百倍。

一些中小地主、士绅背景的秀女在没踏入紫禁城前,充其量也就配配七八品的小官小吏。

可一旦踏入了紫禁城,再出来时,那与她们相匹的,便是会京中的高干子弟了……

想到这里,许多秀女在女官们的招呼下,开始按照宫廷的礼仪,一步步的走进这红墙黄瓦的紫禁城中。

当她们进入城中,踏上那垒砌好的地砖时,心里还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恍惚感。

由于从东华门进入,因此在越过长长的廊道,跨上金水桥后,她们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坐落在皇宫外廷东南的慈庆宫,又称东宫。

东宫门户旁边,便是内阁、六部、六科等大臣处理政事的文华殿。

“最大的那处宫殿是慈庆宫,也就是东宫,目前太子殿下年幼,因此尚无人居住。”

“旁边的那处便是文华殿,是百官重臣处理政务的地方。”

客氏带着周素洁等人入了皇宫,便开始介绍起了外廷。

这是个流程,正常来说外廷除了东宫外,是不允许有女人的。

许多女官都带队讲解,而客氏显然没有那么有耐心,而是在介绍后,便带着秀女们走左顺门,跨过内五龙桥,皇极门,来到了皇极殿广场上。

由于木料收集足够,因此朱由校亲自着手修建的皇极殿要比后世的太和殿大上三分之一,高上三分之一。

秀女们站在广场上,抬头一看,便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

那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汉白玉台阶上的那块威严的丹陛石,更是让人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这就是皇极殿,由万岁着手修建的三大殿之首。”

客氏简单交代了一句,随后不等周素洁等秀女们回过神来,便带着她们前往了乾清宫。

期间她们看到了中和殿与保和殿,心里的惊叹词语络绎不绝的涌出,若不是担心惹恼客氏,她们都想停下来好好看看这三大殿。

只是不等她们从感叹中走出,客氏便带着她们来到了有净军看守的乾清宫门。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