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457章

作者:北城二千

“这倒是……”孙传庭感叹了一句,随后便摆手道:“既然如此,那我让人把手书追回吧。”

“至于你也准备准备,刚才李布政使开口,估计温体仁他们会在下个月审判我。”

“你先提前回山西,不用留在这里等我了。”

“是……”周肈见自己可以留下,也没有再纠缠,而是点了点头后,起身便作揖告退。

瞧着他离开,孙传庭望了一眼桌上的几个茶杯,心里不知道想什么。

只是今日的访客注定不会只有两个,过了没多久,吴有性就穿着常服叩门。

孙传庭看着站在门口叩门的对方,只能无奈道:“又可兄何必还要拘泥礼数?”

“呵呵……”听到孙传庭中气十足的话,吴有性笑了笑,抚须走了进来。

不过刚进屋内,他没有倒茶没有说话,而是拿出了诊包放在桌上,示意孙传庭把手放上来。

孙传庭无奈,却也老实的将手放在了诊包上。

吴有性见状为其诊脉,过了片刻后才把手撤开说道:“身体无碍,这我也就放心离去了。”

“离去?”孙传庭皱了皱眉,而吴有性则是笑道:“我本来便是殿下派来和你巡抚天下的,眼下你不再巡抚,太医院自然要召我回去。”

“这次出来,带出了六百多名弟子,医治了上百万人,倒也不枉此行。”

“回去之后仅仅担任太医吗?”孙传庭关心询问,而吴有性则是笑着摇了摇头:“不是……”

“听闻太医院准备整顿天下惠民药局,并且在两京十九省分别建设二十一所‘分医学院’,燕山医学院府已经毕业的数千学子都会下派教学,同时在当地接管惠民药局,医治百姓。”

“这倒是好事……”孙传庭听了前因后果后不由点头认可,而吴有性则是叹气道:“本来是在应该在天下三百二十一府建立三百二十一所‘分院’,顺带下放近万毕业学子的。”

“不过似乎是明岁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这规模削减了九成。”

“好在各省的分院都足够大,足以容纳数万人在其中就学。”

“按照殿下的意思,估计六年后,等医学院有十几万学子毕业,就能一口气把天下惠民药局接管,每个县都接管照看,百姓看病只收取药材钱。”

吴有性是医生,自然以医生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不过,虽然说的是医学的事情,但孙传庭也知道这事情推广后,百姓的治病环境会好很多,因此感叹了一句:“这确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是啊……”吴有性点了点,接着又笑道:“军备院那边,弄出一个叫做显微镜的东西,对我研究的‘疠气’很有帮助,如果能了解疠气,百姓也就不用担心瘟疫了。”

“因此,我这次来和你告别,明日一早我便要返回京城了。”

“不过你我倒也不用伤别离,从京城到振武不过六百余里,闲暇时我可以带弟子行医,去山西拜访你。”

说到这里,吴有性站了起来,而孙传庭也跟着站了起来。

他送吴有性走到门口,而吴有性也说道:“就送到这里吧。”

“伯雅你比我要难,我与瘟疫、疾病搏斗,若败无非身死,而你身处官场,四周皆敌,若败便身死族灭。”

“我在太医院,除了与齐王、万岁见面时能为你说些话外,其他的也帮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了……”

吴有性望着孙传庭,只是巡抚一年半的时间,三十六岁的孙传庭就已经两鬓泛白。

这是操劳太多而导致的亏空,只能慢慢补。

“这药方你拿着,你的身体亏空,只能慢慢补,我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

吴有性将一张药方塞到了孙传庭手中,孙传庭看着手中药方,心中百感交集,只能对吴有性作揖:“又可兄,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吴有性作揖回礼,随后便叹气离开了院门。

孙传庭站在门口看他背影,直到消失不见,他才转身走进了院里。

院门的锦衣卫见状,当即关上了院门。

虽说谁都知道他无事,但这样的待遇却与囚犯无异。

哪怕是装样子给天下士绅看,但这也是他巡抚天下之举中,那结尾末梢的一抹污点……

第391章 开幕在即

“我是日本大和第一百零八代天皇,怎么能落入敌人的手中?!”

天启九年冬月二十七,在周延儒延迟审判的同时,日本江户天守阁内,伴随着德川秀忠的下令,天守阁被堆积火油和木柴。

伴随着一把大火,德川氏与传承了一百零八代的天皇世袭共同葬身火海之中。

事后,杨文岳从废墟里找到了上百人的焦尸,命人将尸体抛入大海,至此天皇与德川幕府共同泯灭。

消息传回大明时,已经是腊月中旬,而同样传回大明的消息里,还有小西洋远征军覆灭德干高原南北的势力的消息。

印度教的毗奢耶那加罗帝国,以及德干高原的比达尔、比贾布尔、艾哈迈德纳格尔、比拉尔、果尔贡德等五个苏丹国尽数覆灭。

当然,这是黄龙给朱由检的汇报,但锦衣卫给朱由检的汇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五大苏丹国主要城邦被占领,各军扫尾,而南部爆发叛乱,大军无力北上,而北虏大军压境,边关告急……】

腊月十六日,当朱由检拿到小西洋监察使司锦衣卫的消息时,他正在和朱由校一起在顺天府的房山县。

不过,二人不是游猎,也不是游玩,而是来避冬的。

房山煤矿遍地,因此在年初,朱由校就从内帑调拨二十七万两银子,在房山北部修建了一处占地一千四百亩的“仲夏宫”。

整座宫殿都使用了集中供暖的方式,设计中采用的大尺度、大体量、琉璃瓦、金碧彩画等皇家工艺,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等七十二种建筑设计。

仅仅供暖就需要雇佣三百民夫,日夜不休的添加煤炭,每天需要烧煤三十万斤,而民夫工钱每日每人五十文。

算下来,燃料加上工钱,从冬月到二月,四个月时间需要支出接近四万两银子。

这银子从朱由校的内帑出,而朱由检尽管心痛,但却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朱由校给他建了一处齐王宫,一处齐王阁,宫占一亩,阁占半亩高十六丈,两处都通了地暖和火墙,壁炉,十分暖和。

朱由检随驾办公,基本都是在齐王阁的顶层,站在这里可以眺望到房山雪景,以及一处人造的活水人工湖。

陆文昭离去,崔应元和李若琏就得随驾了。

此刻的朱由检手持小西洋锦衣卫千户所送来的军报坐在齐王阁四层顶楼上,面前是敞开的门窗,能看到房山雪景和人工湖的湖景。

李若琏、崔应元、王承恩、曹化淳四人都在顶层与他一起办公,而朱由校则是带着张嫣她们在仲夏宫的内廷办公。

总的来说,这仲夏宫除了处理奏疏的时候,不会让朱由检觉得“冻手”外,和别的宫殿也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比起冻手,此刻他看着手中海军都督府的奏疏和锦衣卫的军报,反倒觉得有些烫手。

“按照这军报说的,黄龙只占据了主要的城邦,当地还有许多游击的队伍?”

坐在主位,朱由检向着李若琏询问,而李若琏也坐在位置上点了点头回应道:“按照小西洋锦衣卫的汇报,确实是这样的,卑职估计也是这样,毕竟五大苏丹国和毗奢耶那加罗国就算武备再怎么差,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就被荡平了。”

李若琏的话是从实际来讲,而朱由检个人也是这么觉得。

算上之前被覆灭的坦焦尔等几个土邦,黄龙自己奏表的奏疏上,他们在一年的时间就打下了最少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几乎是一个南宋的疆域。

一年时间,二百多万平方公里,这即便是明军再怎么骁勇也不可能。

朱由检本能还是比较相信当地锦衣卫的奏报,那就是黄龙打下了主要的城市,但一些小城市和小土邦还没有收拾好。

这种时候,南边的坦焦尔等五国民众又爆发了叛乱,黄龙只能调兵回去镇压,而北面的莫卧儿看到南边兵力空虚,便集结大军准备先下手为强,吞并整个德干高原。

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但也说明了眼下明军在南亚的局势并不妙。

海上八卫,陆地四卫三十二营,合计十六万四千兵力。

这点人想要控制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掌控三四千万人,并且还需要面对一个掌控五六千万百姓,四十万军队的北方国家,这局势怎么看都没有一点优势。

因此,即便奏疏写得很好,但黄龙在末尾表达的,却还是希望朝廷增兵的信息。

当然,黄龙也没有让朝廷白出兵,因为在请求增兵前,黄龙附上了一本缴获的文册。

一百七十七万余两黄金,五百二十六万两白银,奇珍异宝一百零九箱,这就是黄龙上交的战利品。

在锦衣卫的军报里,黄龙个人是扣留了七百五十万两银子犒军,个人私藏了三万多两黄金。

不过即便如此,他上交的这些金银珠宝,总价值还是超过了二千五百多万两银子。

这笔银子无疑可以解大明的燃眉之急,但同样的,这笔银子也不是这么好拿的。

天竺南部各大国和土邦都被覆灭,眼下和远征军打着游击战,朝廷不增兵明显说不过去。

况且,从六月开始,朝廷就新练了三十营兵,新增九万多兵马,本土兵力达到了十六卫二百零一营,合计近七十万人。

瀛洲的战事很快结束,到时候只需要保留大概六个营的兵力就可以,完全可以撤回受损的十六个营,这十六个营尽管折损不少,但依旧有四万多人。

这么一来,大明本土兵力会达到七十四万人。

眼下朝廷需要开源节流,在本土养兵七十四万并不符合朝廷的国策,送些人出去也不是不行。

另外在军报上,十六万海陆远征军已经折损了一万六千多人,为其补足兵力是正常的。

不过,要调兵,这件事情朱由检不能专断独行,还是需要和朱由校商量商量。

想到这里,他拿上了锦衣卫和黄龙的奏疏起身:“小西洋的事情,我去和皇兄商量一下,至于瀛洲的事情,告诉杨文岳,将十六营兵马在年末前撤回辽东休整,其他事宜按照之前制定的做便是。”

“是……”四人闻言纷纷起身作揖应下,而朱由检也走下了齐王阁。

一队锦衣卫拱卫在他左右,为他穿上了大裘。

阁外风雪,整座仲夏宫都被大雪覆盖,那红墙白雪虽然瞧着喜庆,但打扫宫道的宫女太监却十分劳苦。

尽管说在宫中操办,每日的工钱也在三十文至一百五十文不等,是民间两到十倍的工钱,但入了宫的人,基本上很难有机会再出宫了。

宫女还好说,但太监除非混到高位,不然宁死不出宫。

“殿下千岁……”

“殿下千岁……”

瞧着满手冻疮的宫女太监行礼,朱由检微微点头,随后走向了仲夏宫的暖春阁。

在这里,他果然见到了处理奏疏的朱由校,而他到来时,朱由校正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燕窝,一边吃,一边处理奏疏。

“弟弟来了?”

瞧见朱由检来了,朱由校连忙对旁边的魏忠贤道:“让人再盛一碗来给弟弟。”

“是……”魏忠贤低着头应下,不敢抬头和朱由检对视。

阉党垮台之后,魏忠贤的势力大范围缩水,深怕朱由检秋后算账。

尽管他没得罪朱由检,但他下面的人可没少得罪顾党、燕山派。

朱由检也没有那么小心眼,他一开始就把魏忠贤当成黑手套,只是没有达成目标罢了。

眼下既然自家哥哥舍不得对方,他也不会逼着自家哥哥把魏忠贤处理掉。

他走上前,毫无顾忌的坐在了朱由校旁边的位置上,感受下位置的温暖,然后才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疏和一份军报。

“这是小西洋的奏疏和军报,有一个好消息和几个坏消息,哥哥你先看看。”

“好。”听见朱由检这么说,朱由校也放下了燕窝,接过奏疏和军报快速翻阅了起来。

看的黄龙奏疏的同时,他忍不住夸赞道:“黄龙干得果然不错,弟弟委任他为小西洋的将帅果然没错。”

“错是没错……”朱由检附和一声,然后就解释起了小西洋的局面和黄龙的小心思。

对于黄龙贪墨三万两黄金的事情,朱由检选择了隐瞒,毕竟黄龙干得那些事比较黑,三万两黄金当做弥补费也不夸张。

他主要和朱由校说了小西洋的真实局面,以及面对的困境,还有大明本土军队,以及增兵小西洋的事情。

“依你看,要增兵多少?”

朱由校把事情听完,也意识到了南亚的局面有多困难,专心的询问朱由检,而对此,朱由检则是沉吟片刻道:“眼下本土的五军都督府兵马有近七十万,等瀛洲的兵马调回,便有七十五万。”

“这七十五万大军,每年的支出在一千二百万两银子左右,而国朝明年并没有任何边事上的行动。”

“我的意思是,瀛洲调回的十六营兵马,补足后调往南军都督府,然后再把南军都督府在交趾、广西、广东、旧港的二十营兵马调往小西洋。”

二十营兵马,正兵六万六百多人,这样的增兵数量说不上很多,但也绝对不少。

不过,朱由检并不是简单地调兵,而是……

“这二十营兵马调往小西洋前,还需要以他们为蓝本,从愿意迁移小西洋的藩王百姓中募兵三十六营来训练。”

“也就是说,前前后后合计调兵是五十六营,但那三十六营兵马是藩王支付军饷,在眼下的战事中归朝廷统辖。”

朱由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个清楚,他不可能单独的用明军来平定南亚,那样的话,除了一开始可以以战养战,到后面就需要朝廷输血了。

眼下的局面是,迅速调兵支援黄龙,然后海陆配合,反击莫卧儿,将沿海的各大城市拿下后,支持诸藩就藩。

诸藩就藩后,他们自己的诸藩子弟领兵这三十六营,但总的指挥权在黄龙手上。

也就是用这三十六营兵和朝廷的近二十万兵马来反击莫卧儿。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