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40章

作者:北城二千

但是如果上来一个叶向高,那就和他的计划违和了……

“得想个办法才行。”

朱由检脸色阴晴不定,而这个时候象辂也来到了后左门,并让朱由检见到了一块平坦的青石大广场。

在不远处,黄罗盖伞下,朱由校换上了一身圆领袍,将手脚的衣袍用护腕束起,袍子的前摆塞到了腰间的腰带上,一副已经准备好的模样。

他的身侧,两匹高四尺左右的小马驹正在不停的踢着青砖,在它们旁边,还有两匹更高大的军马。

在它们的对立面、摆放着各样兵器和弓箭,显然朱由校不仅仅想要骑马,还想玩些别的。

远处、还有几个立在广场上的稻草靶子,估计是用来骑射的。

“弟弟快来!”

见到朱由检的象辂、朱由校立马就朝着这边挥手,而象辂的速度也加快来到了黄罗盖伞下。

朱由检下了车,便有小太监上前为他穿上护腕,将圆领袍前摆别在了腰带上。

“哥哥还要练习骑射?”

“那是自然!”

朱由检询问,好皇兄笑着回答,并从弓架上拿起了一把短弓,尝试着拉了拉弓弦,随后有扣弦慢慢归位。

弓不可空射,空射伤弓。

朱由校的一举一动,看样子是玩过很长时间的弓箭了。

不过不得不说、换上这一身装扮,身高五尺五左右的朱由校看上起倒是有一丝雄主的气势了。

相较于他,朱由检换上护腕,戴上骑射的护指,站在他的旁边显得矮小了不少。

“弟弟骑这马驹,我骑这马兀惕部落上贡的西域马!我给他取名叫透骨龙!”

朱由校一边说着、一边牵着一匹高近五尺的黄色战马,轻手抚摸。

此马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其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骨骼粗实、皮厚毛密,鬃、鬣、尾毛浓密,体型较粗重。

“这马据上贡的鞑靼人说,有汗血宝马的血统,所以长得高大。”

“只是可惜整个大明只有这一匹……”说到这里、朱由校又看向朱由检道:“要是弟弟要、我便把它送给你。”

“算了算了……”朱由检连忙摆手道:“这战马太高大,我怕是骑不了,还是哥哥骑吧,等我大些,我自己弄一匹汗血宝马!”

“好!”听到朱由检的话,朱由校笑了笑,翻身上马,动作十分娴熟,看的出经常骑马。

这倒是符合了明朝太监对于朱由校“好御马而驰”的描写。

只不过难为了朱由检,第一次学马就要和朱由校一起练习……

第80章 少年纵马

“这怎么上?”

“殿下先把脚踩住马镫,然后用力。”

后左门广场上、朱由检笨手笨脚的学着怎么骑马,陆文昭则是手把手教学。

旁边的朱由校坐在马背上,眼里满是笑意。

“殿下不用靠手拉住缰绳来保持平衡,缰绳是控马用的,使劲拉缰绳马会受不了,用劲猛了没准马就惊了。”

“那要怎么拉?”朱由检小心翼翼的上了马背,老实的接受陆文昭的教学。

至于他的问题、陆文昭则是解释道:“正常骑马的时候手只是轻轻带住缰绳,保证缰绳别滑落就行了。”

“如果是空旷地带、熟手还经常会把缰绳找个手够得着的地方塞好,人就可以在马背上拉伸一下什么的,这就叫‘信马由缰’。”

“骑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起坐也叫打浪,一种叫压浪。”

“马在行进过程中马背会会呈现出波浪状,殿下只需要在波谷的时候坐下再借着波峰的向上推力把臀部抬起来这样就与马背的波浪同步了,也就不会‘打屁股’,所以称之为‘打浪’。”

“压浪的道理差不多,但是动作就要小很多,腿部不用发力将屁股也不用抬起离开马鞍,而是借助臀部和腰部力量在马鞍上前后‘蹭’从而与马背的波浪同步。”

“就好像殿下你一直在压着这个波浪,所以也叫压浪。”

“不同的人习惯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人腰腹力量和柔韧性好就喜欢压浪,有人腿部力量好就喜欢打浪。”

“那一般军中是怎么骑的?”朱由检听得有些晕乎,但还是记下了窍门,并询问起了陆文昭。

陆文昭闻言,便解释道:“军中骑兵偏爱打浪,因为压浪多少会有一些摩擦,时间长了大腿磨得难受。”

“那三国时期、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感叹‘髀肉复生’,便是习惯于打浪而长期未骑马导致长肉了。”

“长期臀部和大腿发力起坐的话、大腿确实不容易长肉,而压浪相对来说运动量就小很多了。”

“骑兵若是长途奔袭、一般采用压浪,若是短途奔袭则是打浪。”

说到这里、陆文昭又用棉花垫在了朱由检的屁股下,并用东西绑了两块棉花在他大腿内侧,随后解释道:“新手骑马、稍微骑的距离长一些大腿和屁股都会被磨出血。”

“若是不垫上棉花,第二天起床或许连下地都下不了,大腿内测淤青加血泡花花绿绿的,手使劲抓着鞍环磨的也都是血泡。”

“这么惨?”朱由检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小心问道:“这新手学骑马,要学多久?”

“快的半个时辰,慢的几天,就可以把打浪学会,学会打浪之后再学压浪就不难了。”陆文昭回应道:“会打浪之后骑个几十上百里根本没什么感觉。”

“不过很多马刚骑上去的时候他喜欢欺负人,乱走乱甩头,但是当你做几个起坐跟他配合上之后他就明白你是怎么回事了。”

“殿下这匹马,是卑职特意选的两匹马驹,脾气温顺。”

“殿下等一下尝试乘骑后,很快就能明显感觉到它开始跟殿下你示好,之后操控起来自然也会得心应手。”

“当然、若是日后殿下换马乘骑,如果不会骑的话马也会欺负你,死活都管不住他,他知道人不行就不会服人管,这跟人是一模一样的。”

“但如果在骑行途中人跟马配合得好,马也会高兴,高兴了脚步就会轻快很多,而且还会嚼他的口衔,嚼得满嘴泡沫,这叫‘受衔’,就跟咱们心情舒畅的时候抖腿是一个意思。”

“说得好!”旁边的朱由校听到陆文昭教的话,时不时还穿插故事,不由叫了一声好。

朱由检听后,也觉得没有那么吓人了,因此伸出手摸了摸小马驹的头,随后又跟着陆文昭学了学各种乘骑的口语,便双腿轻轻一夹马腹:“驾!”

只是一声、小马驹便开始小步走了起来,而朱由检按照陆文昭教的,一点点的学着。

朱由校想护着他,但是害怕透骨龙把小马驹吓到,因此翻身下马,来到另一侧为朱由检牵马。

天子牵马、这种殊荣恐怕整个大明朝都没有几个人享受过。

不过眼下朱由检全身心都放在怎么骑马上,因此也没有心思注意这些,倒是不远处的一群内宦咋舌。

只是这种咋舌持续了片刻后就停止了,他们慢慢的变为了吃惊。

只见在他们肉眼可见的速度中,朱由检便掌握了骑马的窍门,并且加快了速度。

渐渐的,朱由校和陆文昭也放开了马缰,而朱由检按照陆文昭所教导的,乘骑着这小马驹开始了疾驰。

“我对身体的掌控,好像也比前身要好……”

乘骑中、面对迎面吹来的风,朱由检心中诧异。

在他记忆中,前身对身体的掌控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差,就是平平无奇的那种。

但是到了他这里,记忆里提升和力气提升也就算了,身体掌控都提高了不少。

这么想着、他胆子大了些,居然直接试图在乘骑时妄图翻身下马。

这一举动、可把朱由校吓得不轻,脸色瞬间唰白。

只是没等他担心的话说出口,朱由检就安然无恙的下马连续跑了数步,再度翻身上马,自小马驹左右两侧来回翻身。

这一举动,看得围观众人咋舌。

等朱由检感觉差不多了,折返回来时,得到的却是好皇兄一脸狐疑的表情:“弟弟怕不是在昌平骑惯了马,回来故意惹我的吧?”

这个惹倒不是惹生气,而是指故意逗朱由校。

对此、朱由检只能苦笑道:“哪里的话。”

“哥哥不信可以问问陆文昭,我在那昌平时连日暴雪,哪有骑马的机会。”

“嗯?”朱由校狐疑地看向了陆文昭,陆文昭也是汗颜道:“回万岁、确实是这样。”

“或许是我天赋异禀……”朱由检有点心虚,而好皇兄一听:“若说天赋异禀,那且来练练骑射!”

说着、他把弓箭往前一送,便要叫朱由检试试。

第81章 天赋异禀

“我不会啊……”

看着好皇兄递来的短弓,朱由检哭笑不得。

他的是真的不会射箭,就他前世一个西南乡村扶贫的小基层,而当大头兵的时候都没能打几次枪,所以更别提射箭了。

“真不会?”朱由校一脸困惑地看向了陆文昭,陆文昭也是汗颜点头。

“那你教教。”朱由校说着、就叫陆文昭教朱由检,陆文昭闻言只能先上来教了一下朱由检步射。

他先是试了试短弓的拉力,随后对朱由检道:“殿下放心、这弓不过是二力弓,以殿下的力气应该能拉开的。”

明代后期以力为拉弓的标准,一力为十二斤不到,这二力弓也就是二十四斤左右。

以《天工开物》记载,凡造弓,視人力強弱為輕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過此則為虎力,亦不數出。

中力減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即上力120斤,中力84-96斤,下力60斤。

凡試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稱鈎搭掛弓腰,弦滿之時,推移稱錘所壓,則知多少。

因此来看、明代标准还是比较高的,而好皇兄的这二力弓显然是特意弄来给自己玩的。

这么一想、朱由检接过了这短弓,然后在陆文昭的教导下,合理的扣弦,尝试拉开。

弓弦的拉开,并没有朱由检想的那么困难,或许是他力气大于同龄人的缘故,这二斗弓被他很轻松就拉出了一个满月。

“力气好大……”

旁边观看的内宦不由咋舌,毕竟明代太监的内书堂里,不仅教读书识字,还要练习刀枪弓箭,以岳飞为偶像。

正常来说、十岁的孩子拉二力弓,能拉出个五分就已经算不错了,而眼下朱由检拉了一个满月。

从表情上来看、这满月拉的十分轻松。

“好力气!”好皇兄也夸了一句道:“我十二岁在皇祖父面前拉弓时,只能将二力弓拉个八分满,弟弟却能十岁拉个满月。”

朱由校感叹着,而朱由检也在陆文昭的教导下慢慢把弓弦归位,随后对好皇兄问道:“那哥哥现在能拉开多少力的弓?”

“现在?”朱由校笑道:“现在五力弓能拉个七分满,也算能开四十斤弓了。”

四十斤弓,对于主业是皇帝的朱由校来说,已经值得被夸奖了,而朱由检听后也摆出了惊讶的表情,极大满足了朱由校的虚荣心。

“殿下、现在来学习怎么射箭。”

陆文昭见天上阴沉,有要下雪的可能,因此便教授着朱由检张弓搭箭,还把步射的窍门都告诉了朱由检。

对于前世射过靶子的朱由检来说,他虽然不知道弓箭的窍门,但也知道射箭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

风速、准头都需要一点点的试着调准。

因此、陆文昭带着朱由检走到了靶子十步开外的地方,拔下了一根头发,让朱由检看风向着哪边吹。

朱由检只是看了一眼,大概就知道了应该偏多少才放箭。

因此他按照流程张弓搭箭,往东偏了一丝后,但听“砰”的一声,弓若惊雷、箭若雷霆。

那箭矢在瞬间越过十步的距离,一下子扎在了靶心旁边,距离靶心不过三指。

“好!”

朱由校一开口,所有内宦跟着庆贺了起来,而朱由检看到没有中靶心,不服气的举弓再射。

他看了一眼陆文昭的头发,判断了风速和刚才的差不多后,比刚才稍微收敛一丝,随即射出。

只见那箭矢若流星般,一下子就射中了靶子,正中红心。

“好!”

这一次所有人都有些吃惊了,不过人群中朱由校还在想是自己弟弟天赋异禀,又或者运气好,因此叫人再递上箭矢。

“弟弟再射三箭,若是都中了靶心,我便把朝鲜上贡的珍珠送你。”

“好嘞!”听到有了奖励,朱由检愈发大胆。

第三箭他不用再观察风速,已经能敏锐感觉出风的流动,因此张弓搭箭,随即射出,正中靶心。

这一下算是断了大家以为他运气好的念头,而朱由检再连续射出两支箭矢,伴随“咄咄”两声,箭矢皆中靶心。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