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395章

作者:北城二千

南场的布匹,实际上有九成都在国内销售,只有一成是运往旧港,销售给奥斯曼、波斯、欧洲各国商人。

在眼下人力已经充足的时候,产能是过去织布机三倍效率的动力纺织机出现,会引起什么?

哪怕皇店垄断了整个大明的布匹生意,也依旧需要裁撤三分之一的纺织工,并且会让大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生转变。

本来水力纺织机的效率就是其他大明百姓通用纺织机的五倍,一旦推广动力纺织机,那么失业的纺织工,或许会有上百万人。

因为市面上的布匹够多了,三百文的一匹布已经足够便宜,如果皇店为了留住纺织工而降价,那就是逼着所有人跟着降价。

百姓是获利了,但这百万纺织工和各大纺织厂也会见长期的持久战中被消耗,最后退场。

那时候,朱由检必须想出一个让百万纺织工有去处的办法,不然他要面对的,就是后世英国工业革命时,纺织工人打砸纺织场的局面。

这就是大体量王朝的弊端,也是它的优点。

正如后世为什么不推行大农场经济,以及智能化工程。

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这么做。

一旦推广,那大量低学历的工人只能回到家乡,面对自己的几分地。

“还是得尽快的开拓市场……”

朱由检想了想,大明和后世对比后,大明实际上有两个优点。

第一是没有那么道德化的世界规则,眼下这个时代,不管哪个国家都在殖民,并且还在暴力的对付原住民。

他们之所以这么暴力对付原住民,是因为自身没有体量吃下原住民,也没有足够的生产力来消化这个庞大市场。

但问题来了,大明不一样啊!

大明的人口占据了这个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根本不怕没有体量来吃下原住民,而这增加的生产力,也并不会成为大明的累赘。

一个天竺,近一亿人的市场等着大明的纺织业,哪怕他们一年才换一套衣服,那也是三千多万布匹市场。

拿下天竺,再加上大明宗藩体系,最后把东吁也拿下,那么大明的直接市场就是一点五亿人,间接市场就是南亚加暹罗、朝鲜、日本等国近一点四亿人。

近三亿人的纺织市场,全部拿下后,每年的布匹市场将会在两亿到三亿之间,而每匹布的利润会高达二百文。

也就是说,仅仅布匹这一项,大明净收入两千万两银子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大明来说,人口就是市场。

不过这并不是说,大明为了赚钱,就要好吃好喝的照顾天竺和南洋土人。

要是好吃好喝的照顾他们,那大明的矿山谁去挖?道路谁来建设?

更别提,如果不分男女老弱的都好好照顾,那大明根本就无法占据主体民族的地位。

因此,战争牵连的成年男人,必须要前往劳改,在十年的劳改后才刑满放回。

至于他们的老婆孩子,大明一定会给她们轻松的工作,来照顾她们活下去。

不仅如此,朱由检还会让他们来往书信,这些囚犯得知老婆孩子过得很好后,也会获得希望,老老实实的,不会傻乎乎的跟着人暴动。

这手段,是朱由检在大明这么多年而学习到的驭民之术。

尽管他很不屑驭民之术,但驭民之术用来对付外人还是不错的。

不管是织布、精纺、还是矿业、农业,蒸汽机的出现都会影响到许多人。

这其中,农业是朱由检要解决的事情。

大明的人口就业问题对于他来说很简单,那就是走中小农场配合高精端人才的经济模式。

偌大的澳洲和南洋,三宣六慰、安南,以及东北等地区,这近五十亿亩的牧场,可开垦三十亿亩的耕地,足够大明百姓走这样的经济模式。

不过要走这种模式,就还需要绝强的军事力量来保卫大明。

因此朱由检面对毕懋康的话,直接回应道:“所有参与研究这三样的,都授予正五品的奉政大夫。”

“另外、冶铁科继续攻克锰钢,争取让军工科早点用上锰钢。”

“军工科也早点把击发枪,子弹底火,火帽,还有步枪车床,手榴弹等项目攻克。”

“民工科继续挑选课题攻克,其他科院也早早攻克手中课题,需要银子的就说一声,能满足的朝廷会尽量满足。”

“另外……”朱由检顿了顿,看向了眼前的这个高大的蒸汽机:“说一说这个蒸汽机,以它的力,能不能实现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

“回殿下……”听到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王徵来了兴趣,他对朱由检说道:“殿下,以眼下第三版蒸汽机的力能,如果真的要制造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这并不是不能实现,只是造出来后,它们的动能或许不能让殿下满意。”

王徽试探性看了一眼朱由检,发现朱由检注意力都在蒸汽机上,没有显露生气的表情后,心里不免松了一口气。

他也是经历过万历皇帝“折磨”的人,着实是害怕了老朱家皇帝喜怒无常的性格,见到朱由检对身边人的性格后,他不免有些酸楚。

“若是殿下再早三十年出生,或是老夫我再晚三十年出生就好了……”

人生古来稀,王徵已经五十七岁了,活到这个年纪才遇到支持机械的掌权者,不得不说是他的无奈。

“怎么不说了?”朱由检看向了王徵,显然不知道王徵的酸楚。

“是……”王徵重拾了心情,随后继续介绍道:“下官计算过,眼下的第三版蒸汽机动能,只能支撑建造一台净重八千斤,载货不足七千斤的机车,并且这版蒸汽机,在简单的推演中,每十里需要消耗一千斤煤,三千斤水,每个时辰最多走二十里路……”

“二十里路?”朱由检微微皱眉,他折算了一下,差不多就是每个小时六公里,并且七千斤的重量中,有四千斤要用于装载燃料,只有三千斤可以用来载货。

时速六公里,并且十里消耗一千斤煤和三千斤水……

这几句话加起来,朱由检顿时有些语塞。

虽然他知道蒸汽机车刚出现时很坑,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坑。

“蒸汽机船呢?”朱由检对蒸汽机船短期不抱希望,所以将希望放到了蒸汽机船上。

“是这样的殿下……”王徵回应道:“下官将车船的力能用殿下所说的‘马’来表示。”

“在推演中,蒸汽机车的马力是一百,每个时辰时速二十里,并且十里消耗一千斤煤和三千斤水……”

“一千料蒸汽机船一百马,开启风帆下,每个时辰时速三十里,每十里消耗七百斤煤和两千斤水……”

王徵不愧是引进西方科学的人,比较其他人的汇报,他的汇报让朱由检听得更加清晰和清楚。

一千料的船可以载重十五万斤,每十里消耗两千七百斤煤炭和水,对于蒸汽机船来说并不算什么。

哪怕留下三分之一的载重给煤炭和水,然后只能跑二百里路,那对海上运输也是一个不错的动力。

不过如果能提升一点,那自然是最好的,因此朱由检特意询问道:“依你之见,这第四版蒸汽机,大概什么时候可以研究出来。”

“回殿下,第四版蒸汽机的难题,下官以为是蒸汽机的力能和热效率,以及高压问题。”

“如果能将眼下蒸汽机的力能提升到一百到两百的力能,那蒸汽机车完全就可以拉动上百万斤的货物,只需要用三分之一的载重来供给锅炉,就可以实现数百里的跨越。”

王徵所说的许多词汇,都是朱由检留在课题上的词汇,对这些词汇他还特意做出了注解。

他虽然不知道怎么研究,但架不住他“知识丰富”,在他看来汽车上内燃机的马力,应该和蒸汽机也可以通用才对。

因此在他留下的许许多多奇怪课题中,研究的博士们总是能学会不少新词。

王徽说着高压,力能、热效率什么的,朱由检解决不了,但他相信工业科这么多人,总有人能想出能解决的手段。

如果真的没有人能解决,那即便凭借眼下的蒸汽机,大明也能用于远洋贸易和火车军用。

大不了他就十里布置一个驿站,每个驿站准备一节足够跑十里的煤水车厢。

哪怕运三千斤粮前往三千里外需要三十万斤煤,他个人也认了。

三十万斤煤虽然多,但为了彻底掌控西域,这笔银子他还是能出。

这么想着,朱由检有些后悔,早知道他当初就做一个理科生了……

“殿下……”

在朱由检后悔时,一名锦衣卫从院外走了进来,观摩蒸汽机的同时,在朱由检身旁小声汇报道:“安南有消息,南掌国臣服,愿意继续朝贡我朝,洪经略请示殿下,是否还要进攻南掌国。”

“另外、东吁进入九月以来,一直派遣兵马监视腾越八关,似乎是想看看我朝有没有对八关征调兵马。”

南边来了消息,朱由检听闻便知道了东吁的想法。

显然是大明彻底征服交趾,让他们有了兔死狐悲的担忧,因此担心大明是否会进攻他们。

不过对于东吁,朱由检暂时没有要动兵的想法,毕竟要打东吁,可要比打安南难多了。

至于南掌臣服,这倒是让朱由检稍微颔首。

南掌山高林密,平原没有几块不说,要打它明军还得修一条条路进去。

农业和矿业虽然有一些,但也不值得大明出兵。

以它的地形,明军出兵后,哪怕占领他,也需要陷入长期的丛林游击战,得不偿失。

它主动的臣服,倒是免去朱由检一番手脚。

“告诉洪承畴,交趾的事情解决后,尽快回昆明坐镇,另外南掌就不用进攻了,告诉南掌国王,每年朝贡……”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锦衣卫作揖后缓缓退了出去。

朱由检看着他离开,最后把目光继续放到了蒸汽机上。

只是他那闪烁不明的眼眸,很难让人猜到,他此刻正在想些什么……

第346章 《平倭事宜》

“那蒸汽机真的可以不用马就能拉动车辆和船只?”

十月二十,当京城乾清宫养心殿内传来朱由校的疑问,面对他的疑问,受命赶来京城的陆文昭作揖回禀道:“回禀万岁,确实如此,不过按照博士王徵等人的话,眼下虽然可以拉动,却弊端繁多。”

说着、陆文昭解释了一下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以及燃料,还有眼下的受限处。

他倒是简简单单交代了,但在朱由校这里却因为他的三言两语而被激起了好胜心。

“依吾所见,王徵等人虽然研究出了这个蒸汽机车,但手艺终究不行……”

朱由校故作高深的开口,但陆文昭和站在养心殿内的四大太监又是什么人?

早就知道皇帝为人的他们,已经猜到了朱由校下一句话会说什么。

“让军备院把图纸送来,届时朕亲自操刀,帮他们修改修改……”

“果然……”

当朱由校开口,所有人心里都不禁摇头,而朱由校则是等着陆文昭回应称“是”。

不过、出乎他的意料,这次陆文昭没有听从他的旨意,而是作揖道:“万岁,殿下说过,军备院的所有图纸,除非已经研究完善,并且在大明境内应用,不然都不能带出军备城。”

“因此,臣恕难从命……”

陆文昭深深的躬身,而朱由校听后愣了愣:“便是我也不能?”

“是的……”陆文昭面露难色的回应,但很快又解释道:“不过殿下说过,若是万岁要看,可以前往军备院,甚至可以在军备院参与研究,但绝不能将图纸带出。”

“哪怕回京之后,所有灵感之后的图纸,也需要在确定失败后焚毁!”

“这样啊……”朱由校倒是没有生气,而是从中察觉到了自家弟弟的慎重。

“能让弟弟这么慎重的东西,想来应该是比较重要……”

朱由校摸了摸下巴,而陆文昭也解释道:“殿下说过,一旦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稍有成就,每个时辰能走六十里的话,从京城出发,煤炭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向北七日可抵达五千里外的奴儿干。”

“向西五日可抵达嘉峪关,九日可抵达亦力把里(伊犁),十日可抵达撒马尔罕。”

“向南的话,三日抵达南京,五日抵达广州,九日抵达乌斯藏的喇萨城,十二日抵达我朝最南部的占婆府。”

“若是要收复三宣六慰,从京城出发只需要十日就能抵达缅甸最南部的小西洋海,十三日就能抵达天竺东北部。”

“殿下说,若是等铁路兴建好,那万岁只要想,一个月能可以往返京城和最偏远的府县。”

朱由检不忘给朱由校画饼,陆文昭也老老实实的通传。

“当真有这么厉害?那岂不是一日千里?!”

果然、能抓住朱由校命脉的人还是朱由检。

“确实如此……”陆文昭老老实实回应,顺带也说起另一件事:“殿下也说了,若是蒸汽机船也能达到如此,那么大明只需要花费五年的时间建立补给点,齐国就能选择就藩在北亚墨利加和南亚墨利加的中间位置。”

“届时只需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齐国就能走上正轨。”

“五年?十几年?”朱由校听到后乐开了花,随后又小心问道:“那利未亚呢?”

“前往利未亚的话稍微简单些,只需要在小西洋海的几处海岛建立补给点,然后花费三年的时间在利未亚沿海建造补给点,然后再花三四年,齐国就能走上正轨。”

陆文昭闻言当即回禀,而朱由校一听,立马义正词严道:“那不行!”

“不行?”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朱由校,不解有什么不行的。

就单从路程来看,似乎迁移时间更短,建国更快的利未亚更好啊……

“虽然都是蛮夷之地,但我看那北亚墨利加和南亚墨利加更大,弟弟天生富贵,那利未亚又遍地是昆仑奴,如何配得上弟弟?”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