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394章

作者:北城二千

其他商家可以不收,但是皇店一定会收。

不仅如此,这四百多万人的规模,还会让大明的一个新机构走上正轨。

银行……

朝廷和官营机构发工资条,俸禄和工资发到银行,这四百多万人则是用存折来存取钱财。

这么一来、可以杜绝吃大部分空饷的事情发生,而且日后都察院、锦衣卫、大理寺的追查中,也会更容易查一些金融案件。

因此总体来说,最后会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朝廷—银行—官吏军队民夫—皇店—朝廷……

这个闭环形成,那就不存在发新币会影响朝廷信誉的事情了。

“必须快一点解决银行和地方钱庄的事情,然后开始铸币,等待发放新币。”

朱由检脑中思绪万千,想好了一切后,他便开始对陆文昭说道:“钱庄的事情,好好追查,明年的燕山学子毕业后,银行的事情必须走上正轨。”

“大朝会之后,我会让工部准备在大明各州府县建造银行,你告诉毕自严,朝廷的铸币场可以停下了。”

“顺带告诉军备院,准备好足够的铸币机,要达到每日铸币一千万枚的规模。”

“日后仅保留京城一处铸币场就足够。”朱由检说完,陆文昭也作揖表示知道了。

在他作揖之后,朱由检才重新取出了弓箭,准备继续狩猎山中野禽走兽。

不过他们刚刚行进了百来步,还没有找到什么值得狩猎的猎物时,身后的道路便传来了马蹄声。

所有人勒马停在这冬季干枯的林中,过了片刻数名锦衣卫策马而来,并且送上了一份军报。

“殿下!军备院有紧急军报!”

领头的锦衣卫百户翻身下马,小跑而来,手中举着一份军报。

外围的骁骑卫见状,接过军报,策马送到了朱由检身旁。

朱由检接过军报,第一时间就打开了军备院的军报,而军报被打开的瞬间,朱由检也高兴的大笑了起来:“好!好!终于研制出来了!”

“殿下?军备院有什么最新进展吗?”陆文昭不解的询问,而朱由检都是抖动手中的军报道:“第三版的蒸汽机出来了!好像和那个王徵有关!”

朱由检笑着,手里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军报,尽管他不知道这第三版的蒸汽机,与历史上瓦特所发明的瓦特蒸汽机一不一样。

但根据军报之中所说,眼下这台蒸汽机的力已经达到了九到十二的程度来说,这台蒸汽机只要没有太大问题,那大明的铁路和蒸汽机车,蒸汽机船就可以走上正轨了。

不仅如此,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将由大明来带领!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的问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陆文昭:“南军都督府的军队,还有海军都督府的军队都集结完毕了吗?”

“回殿下……”陆文昭作揖行礼道:“部分已经踏上了前往旧港的路上,还有一部分尚且没有集结完毕。”

“按照殿下您的领旨,目前戚元辅总兵一共调往了二十拱卫营率先前往旧港,再前往小西洋监察使司。”

他这话说出,朱由检点了点头很满意,并继续道:“从西军都督府暂调秦邦屏、秦拱明、秦翼明三人,指挥还在安南的二十拱卫营前往小西洋监察使司。”

“顺带告诉诸藩,他们的就藩银,可以交第二笔了,明年所有兵马集结小西洋监察使司后,立马开始就藩地的收复。”

“是!”陆文昭作揖应下,搞不懂为什么第三版蒸汽机可以让自家殿下这么高兴。

他自然不清楚,但朱由检却清楚得很。

蒸汽机虽然能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但也注定会淘汰一批人。

如果想要不淘汰他们,那么就需要扩大市场。

大明的市场,实际上已经饱和了,朱由检的所有手段虽然为朝廷创造了税收,但除了海外疆域收复,矿产挖掘以外,其他大部分手段都是在抢占挤压国内的市场。

眼下第三版蒸汽机出现了,并且它的效率也能让大明进行工业化。

那么这种情况下,以大明的市场规模来说,蒸汽机对纺织业和其他行业的进入,代表的就是挤占市场,挤走大量人工。

如果不想大量城镇百姓失业,那么就必须扩大市场,不然蒸汽机只能用在蒸汽机车,蒸汽机船和军工业上,对民间经济,除了交通畅通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想要扩大市场,还是一个可以承载大明工业化后,众多商品的市场。

在大明近在咫尺的地方中,只有莫卧儿和南亚地区的那上亿人口。

以他们为主,以欧洲和中亚为辅,大明的商品一旦抢占诸多市场,欧洲是否还会进行工业化,这倒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过朱由检何须管别人死活?

要抢占南亚市场,还要让当地市场建立之后,不会遭受任何威胁,那诸王就藩后所建立的藩国,便是一个最好的商品倾销地。

想到这里、朱由检脸上露出沉重的表情,“悲戚”道:“天竺百姓苦北虏久矣,如今我大明天兵将至,必将解放他们,让他们接受王化,安居乐业,人人都有工作。”

“殿下仁爱……”陆文昭假装沉重的作揖,而王承恩等人也纷纷效仿。

不过这效仿之余,却渐渐的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第345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

“这就是第三版的蒸汽机?”

天启八年十月十七日,伴随着朱由检的声音在军备院内响起,原本空荡荡的军备院,此刻已经是庭院林立。

原本仅有的三大院,在眼下细致的扩充成为了十几个研究院,占据了大半的军备院城。

朱由检所在的,是工业科的庭院中。

在这庭院之中的一个露天广场上,一台巨大而笨拙的机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台机器高一丈,长一丈五尺,宽五尺。

它静静的矗立在广场上,而四下是围观他的上百名军备院博士和前来看热闹的朱由检,陆文昭等五人。

“殿下,这就是王徵博士改进而出的第三版蒸汽机!”

当宋应星的声音响起,朱由检顺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名年近六十的人正在对他作揖。

这人便是改进制造出第三版蒸汽机的王徵,而朱由检也在路上想起了他这个人。

说起他这个人,许多人并不清楚,但如果提起一本书,那么很多人都会想起。

《奇器图说》这本由王徵所写的书,对明末西方科学技术传入大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朱由检记得的是,这书中叙述许多科学知识,其中包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

至于眼下的王徽,他在万历年间就已经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并写成《新制诸器图说》。

也正因如此,孙元化才华将他举荐,而朱由检也因此提前数年时间,得到了这第三版的蒸汽机。

“赏!得赏!”

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对陆文昭和王承恩道:“上疏,为王徵、毕懋康、宋应星、孙元化四人请赏为伯爵!”

“伯爵?!”听到这话,所有人瞪大了眼睛。

在他们看来、这蒸汽机都还没有做出什么有用的事情,就要将王徵等人封为伯爵,这是不是太过夸张了?

“殿下不可啊……”

听到朱由检的话,便是毕懋康四人也有些受宠若惊的制止起了朱由检。

在他们看来、朱由检给予他们官职,还让他们专心研究,提供金银,这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了。

眼下不过研制出一个蒸汽机,居然就要封赏为伯爵,这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不止是他们,便连王承恩和陆文昭都劝阻道:“殿下,若是研究出一个蒸汽机就赏为伯爵,这未免有些太过了,文武百官上估计很难服众啊……”

“殿下,这赏的确实太重了。”王徵也忍不住开口,毕竟他也做过官员。

“请殿下收回成命!”宋应星和孙元化分别作揖,而朱由检却不忍。

“你们为朝廷做出了贡献,拿到这升赏是应该的,更何况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过我所著的课题?”

“蒸汽机出现后,代表的是什么,你们难道不知道?”

“我等自然知道,只是即便如此,但直接授爵也太过牵强了,若是我等研发出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攻克各类课题,倒是再授爵也不迟啊……”毕懋康劝解着。

“请殿下三思……”宋应星等人又开始了联合劝谏。

“伱们……唉!”朱由检看着他们,顿时语塞。

只听说过给人封爵高兴接受,从没有听说过有人拒绝封爵的。

不过他们的举动,也给朱由检老老实实的上了一课,那就是不管科技再怎么发达,在它没有在世人眼中展现出巨大价值的时候,世人都不会去歌颂发明者。

“授宋应星、王徵、毕懋康、孙元化四人升授资政大夫,其余参加蒸汽机项目的,以及参加雷酸汞火药项目的,皆升授奉政大夫。”

“谢齐王隆恩……”

当朱由检叹气宣布新的升授,毕懋康等人终于作揖应下了嘉赏。

资政大夫为正二品文官散阶,而奉政大夫则是正五品文官散阶。

虽然是散阶,但俸禄还是正常发放,以还没有决定下发的《官吏定禄》来说,资政大夫每岁俸禄二千两银子,奉政大夫五百两银子。

尽管比起他们的贡献来说,这样的嘉奖有些低微,但他们却已经觉得受宠若惊了。

古往今来,尚未听闻谁只是因为参与了器械研造,就得到正二品和正五品散阶嘉赏的。

他们是高兴了,但朱由检心里却觉得有些不值。

“必须得扭转奇淫巧技的观念……”

想着,朱由检便准备继续询问这个蒸汽机的力能,然而不等他开口,毕懋康又给朱由检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殿下,您或许还需要对军工科、冶铁科、民工科的八十余位博士嘉奖……”

“怎么?有什么突破了?”朱由检下意识想到了击发枪,然而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回殿下,事情是这样的……”毕懋康解释道:“事情是从冶铁科开始的,他们攻克了殿下所说的坩埚制铁工艺。”

“他们应用坩埚,使得熔炼温度足够高,达到渗碳工艺的要求,同时能够将生产出的钢水均匀倒出冷却、制造出高质量的钢材。”

“按照固定的比例和时间流水化熔炼后,较为稳定的钢材就出现了。”

“这种钢出现的第一时间,各个研究院的博士前来观摩,而军工科率先认为用钢取代生铁来铸造火炮,或许可以提高火炮的性能。”

“因此他们利用军备院内的泥模,建造一座坩埚后,将钢水灌入泥模中,冷却过后得到了新式的火炮。”

“同等大小下的燕山五斤钢炮,重量超过铁炮,但射程也超过了铁炮的二里,达到了二里半的程度。”

“之后,军工科开始将炮身规模变小,最后将五斤炮的重量降低到了七百斤,而在黑火药中添加部分雷酸汞作为起爆药后,五斤炮的射程同样达到了二里半。”

“之后他们陆续用十斤炮、二十斤炮来实验,十斤炮的射程达到了三里,重量降低了两成,二十斤炮则是达到了三里半,重量同样降低两成。”

毕懋康是主军工的,军工取得这样的成绩,他自然十分高兴,因此才会汇报工作。

别看这只是让每门炮减少了几百斤重量,但要知道这几百斤重量的消失,会让明军的运输压力大大降低。

更何况,铸钢炮的耐受力也比铸铁炮强,因此可以承受新式的火药,射程自然有所提升。

尽管这不过是一二百步的提升,但一二百步足够让敌军多付出更多的伤亡。

“装备可以迭代了,或许将老旧装备卖给诸藩是个不错的交易……不过还需要等等。”

当听到军工科取得的成就,朱由检下意识的想到了这个,然后又摇了摇头。

在眼下的基础上,大明可以直接将坩埚钢添加一定的锰,得到强度和综合性更好的锰钢。

一旦有了锰钢,那么使用它来作为拉刀、拉动坩埚钢步枪膛线就简单多了。

眼下蒸汽机有了,再有锰钢,或者进一步寻找钨矿,获得钨钢,哪怕大明的钨钢产量会很低,但如果用于拉刀也液压的话,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都能取得许多进步。

想到这里,朱由检没有直接安排,而是对毕自严询问道:“民科得到了什么突破吗?”

“民科的动力织布机,纺织机已经研制出了,靠着它们,只需要一个熟练的纺织工,就能监督并使用它纺织出以往水力织布机三倍的纺织产量!”

毕懋康激动地说着,而朱由检只是一瞬间的高兴,表情就难看了起来。

蒸汽动力的纺织机和织布机自然好,能更释放更多的劳动力。

可问题是,眼下的大明还没有做好释放大量劳动力的准备。

如果贸然使用动力织布机,那固然可以让御马监制造更多棉布,但一个新的问题也来了。

眼下御马监南场近二十万纺织工人怎么办?

眼下纺织工人们所用的水力织布机,一天可以织布一匹,每年都有七千万匹的产量。

南场的曹化淳给朱由检写过一份手书,就是专门讲述南场织布产量和售出,以及市场问题的内容。

首先市场需求来说,纺织场主要是直接供应南场,再由南场供应天下皇店,而大明百姓保守估计是在一亿五千万人左右,一匹织布完整的用来制作一套衣服是可以制作三套。

也就是说,哪怕大明百姓人均每年购买三套衣服,也不过能消耗一亿五千万匹布罢了。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