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330章

作者:北城二千

不过、王安只是嗅了嗅,甚至没有看木头一眼,就知道这木头是内帑之中库存不多的金丝楠木。

“事情如何?还能解决吗?”

朱由校背对着王安,一边询问,一边操作手上的物件。

“略微棘手,不过对于奴婢来说,解决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韩爌他们请你赴宴了吧?”朱由校停下了手上的举动,而王安也微微颌首:“大概是准备连同奴婢一起,反击崔呈秀等人。”

“事情别做得太过便是。”朱由校继续手上的举动,而王安也回应称是。

过了半晌,朱由校都没有再开口,而王安见状也作揖慢慢退出了养心殿内。

倒是在他离开后不久,作为后宫之主的张嫣带着范氏等六名后妃来到了养心殿。

不同的是,这次来的队伍里,除了活蹦乱跳的朱慈燃和追追打打的朱淑娥,还有一名被人抱在襁褓之中的婴儿。

只是似乎是没有了初为人父的那种激动,面对自己的第三个子嗣,朱由校除了接过对方抱了抱,哄了哄后,便没有再说出什么关于这名皇子的话。

对此的范氏只能开口道:“万岁、焴儿近来哭闹,臣妾想要带去太医院看看。”

“嗯,让奴婢带去就行……”朱由校抱着朱慈焴,旁边坐着朱慈燃和朱淑娥,六名后妃坐在殿中,显然她们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朱慈焴的事情。

朱由校不是傻子,自然能感受得出来气氛的不对劲。

他看向了张嫣,而张嫣则是一直看着怀孕的另外两名嫔妃。

朱由校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便很快理解了张嫣的意思和心思,脸色慢慢有些不喜,将朱慈焴交到了范氏的手上后,便拂袖道:“除了皇后、其余人退下吧。”

“臣妾领命……”不敢违抗的范氏等人开始带着朱慈燃等人离开。

“父皇抱抱……”

朱淑娥在离去前还跑到了朱由校面前索要拥抱,而朱由校也顶着一张慈父般的笑脸,抱了抱朱淑娥后,才示意让范氏把朱淑娥带走。

“父皇再见!”

朱慈燃和朱淑娥在离去的时候还对朱由校挥手,朱由校脸上的笑意也一直存在。

不过这样的存在,在两小儿离去后的一瞬间消失,朱由校脸色恢复平常的冷静,目不转睛的看向了张嫣:“内廷不得干政……”

他澹澹开口说了一句话,而张嫣则是立马跪在金砖之上,但表情没有惶恐,而是十分平澹。

她抬头看向了朱由校,眼神清澈,似乎没有一丝杂念。

过了半晌,她才开了唇齿道:“臣妾不过是想让陛下您明白,您还有子嗣……”

一句话,让朱由校眉头不自觉皱到了一起。

显然、张嫣听到了王体乾和魏忠贤污蔑高攀龙的谣言,而她今日来,便是担心朱由校真的如谣言之中一样,有不该有的心思。

“朕再说一遍,内廷不得干政,外廷的风闻也仅仅是风闻……”

朱由校的眼眸阴沉下来,脸色并不好看,而张嫣对于用上“朕”为自称的朱由校并不畏惧,而是劝导道:“陛下,您太纵容魏忠贤和奉圣夫人了,也太纵容谣言了!”

“放肆……”朱由校澹澹开口,语气中没有恼怒,但却有一丝让张嫣打住的威严。

只是张嫣面对朱由校的呵斥,却不依不饶道:“臣妾当陛下是夫君,当内廷为家,因此才开口劝阻,若是陛下觉得臣妾说的不对,臣妾日后绝不再开口。”

“你……”朱由校看着张嫣居然语态这么强硬,当即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张嫣,想从张嫣执拗的模样中看出一丝畏惧。

然而对于张嫣来说,她作为皇后,并不畏惧朱由校。

或许是舍不得这来之不易的亲情,朱由校没有再度呵斥张嫣,而是背过身去,表示不想和她说话。

“臣妾告退!”

张嫣见状知道再跪也没用,起身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后,便转身退出了乾清宫。

在她退出之后,朱由校看着门口愣愣的出神,过了片刻又看向了高挂养心殿内的《大明坤舆总图》。

一时间、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王秉笔归来,内廷之中也不怕再无人压制魏逆了!”

“恭贺王秉笔!”

“当浮一大白!当浮一大白啊!”

在朱由校纠结时,王安却已经来到了韩爌的府中。

在府中、王安见到的不再是众正盈朝的东林势力,而是只剩下了大猫小猫十几人的韩爌、孙承宗、左光斗等官员。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为什么皇帝要让他北上。

东林消失对于朝廷来说不是一个好事,对朝堂来说更不是。

他如果再不来,东林的消失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推杯换盏间,王安仔细聆听了所有在京东林官员的心声,而东林官员也都纷纷畅所欲言。

与后世人认为的东林和阉宦不和不同,明末的党争复杂程度远超大部分人的想象。

东林扶持朱常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王安伺候朱常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漫长的时间中,王安和东林党人本就联系密切,而朱常洛即位后,王安便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之后,王安采用门客中书舍人汪文言的意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和杨涟等人都劝朱常洛实行各种有利于大明的政治措施。

首先就是发帑金补足九边军饷,其次是起用东林之中的邹元标、王德完等人。

由于王安执政时,内廷和外廷十分和睦,因此朝廷内外都异口同声的称赞他。

诸如赵南星、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人,也都很尊重他。

这次王安的回归,让东林看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一想到这些日子被阉党的打压,再想到袁可立等人被派往关外的事情,一些官员情到深处,纷纷暗自啜泣。

这一幕看的王安在心底直摇头,心想东林没了赵南星、刘一燝等人,还真是落魄了许多。

不过这样也好,即便他们得以喘息,也难以恢复到以前的声势。

尽管王安对此有些唏嘘,但他很清楚,皇帝并不想让东林壮大。

党派的壮大,就代表了其中鱼龙混杂的成分。

眼下虽然东林人少,但却少了许多夸夸其谈之辈,真利用起来,或许比之前更好用。

想到这里、王安便放下了酒杯,皱着眉说道:“我虽掌管了净军和大汉将军,入了司礼监和西厂,但除了西厂可以帮持诸位外,我在司礼监和净军中并没有话语权。”

“这不出奇……”韩爌闻言微微颔首道:“净军和司礼监毕竟被魏逆渗透许久,便是王秉笔亲自前来,想要恢复曾经的实力也需要不少时日。”

“我们今日请王秉笔前来,是想问问王秉笔,能否和齐王联手,制衡魏逆?”

人少之后、韩爌的发言也就大胆了不少。

诸如和齐王联盟这种事情,若是以前、恐怕韩爌刚刚开口,就要被东林内部一群言官给批判成为齐王鹰犬,藩王走狗了。

然而眼下的他开口说出这句话,会厅内却没有一个人表示有什么不能接受的话。

王安见状扫视了一眼会厅内的人……

韩爌、孙承宗、左光斗、李邦华、朱国祯、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黄公辅、解学龙、钱谦益、宋师襄……

“十五个人……”

王安有些语塞,因为他看出了在这十五人中,除了韩爌、左光斗、钱谦益以外,大多都是在众正盈朝时期不受欢迎的东林官员。

不过王安记得很清楚,李邦华、朱国祯等人,似乎都是实干派的官员。

他们这群人,加上被贬去关外的那十八名东林官员,似乎都好像是东林之中喜欢做事的人,除了……

王安看向了在位置上的独自饮酒的钱谦益,有些唏嘘。

与大部分人以为,一手遮天,东林魁首的钱谦益不同。

钱谦益的政治生涯就是一个悲剧……

天启元年担任浙江乡试主考官,自己在京城修撰《神宗实录》,结果人在京城,浙江却发生了科场舞弊桉,他受到牵连遭到罚俸的处分。

天启二年,在诸党党争厉害的时候,他却突然生病回了家乡。

好不容易天启四年,再度复出,结果魏忠贤上台,他被崔呈秀、革职回乡。

如果没有朱由检的乱入,他会在崇祯元年复起为礼部侍郎,在和周延儒、温体仁的党争中失败。

之后因为浙江再度爆发科举舞弊的桉件,周延儒和温体仁诬陷他受贿,将他革职回乡。

再往后,温体仁还不放过他,让人诬陷他贪污,结果被调查后没有,这才保住一条命。

直到明亡,南明因为他东林魁首的虚名让他担任礼部尚书,结果东林官员死的死,没的没。

钱谦益还以为自己可以大权在握,结果除了名气要啥没啥。

在马士英、阮大铖和朱由菘的安排里,别说兵马了,连后勤都不归他管。

直到清军南下,朱由菘、马士英、以及管水军的刘孔炤已经跑出城了,作为一个吉祥物的钱谦益才知道要逃跑。

结果没跑成功,被管兵马的赵之龙抓住,要利用他的名声来投降清军。

之后钱谦益就被赵之龙押着磕头去了,这也是为什么郑成功和钱谦益一众弟子没有怪他的原因。

不过不管钱谦益的政治生涯多么悲剧,他确实降清,还是顶着东林魁首的身份降清,是个明奸……

在这点上、许多人倒是意见一致。

朱由检没让人收拾钱谦益,就是知道这老小子是一个没有能力,只有名声的倒霉蛋,刚好他的名声还能拿来办点事,所以才留下了他。

只是这也就导致了,在王安看来,钱谦益和在坐的其余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齐王怎么把他留下了……”

王安还在心底嘀咕,殊不知四十四岁的钱谦益也端着酒杯在心里哀叹。

他要是早知道来京城是送死的行为,他宁愿在家里老老实实的风花雪月,每日给人“润笔”来滋润生活。

现在好了、每日担惊受怕,也不知道几时自己就会像袁可立等一众人一样,被贬到什么蛮荒之地。

“果然还是得上疏回家……”

钱谦益的心思活跃,而王安则是对着众人说道:“联合齐王,也得等到齐王回来才能知道是否可行。”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先保证内廷的安稳,我急需清理净军,在这点上,希望诸位能于朝堂之上分散魏忠贤的注意。”

“这事不难。”韩爌闻言便答应了下来,而王安也在谈好事情后,和他们一群人畅饮了起来。

只是在他们畅饮的同时,相隔数里之外的齐楚浙宣昆五党官员再度聚到了一起。

“王安回来了、这么看来这厮必然要与韩爌等人联手。”

“不用紧张,眼下该紧张的不是我们,而是魏忠贤。”

书房内,姚宗文三人聚到了一起,而他们所讨论的也是王安归来的事情。

只是在他们看来,王安的出现,对外廷并不能形成太大的改变。

东林已经没落,没有个十年半载是恢复不了元气的,更何况他们还会持续的压制东林。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次王安回京,到底是朱由校主导的,还是又朱由检主导的。

之所以姚宗文等人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王安毕竟是前往了御马监南场,等同于在朱由检手下避难了五年时间。

如果是朱由检出手,那么王安回来的意图和朱由检的意思就很明显。

朱由检是想要加强自己在内廷中的控制力,以及压制魏忠贤和王体乾。

如果是这样,姚宗文等人不需要想太多,毕竟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先静待时机,看看朱由检和朱慈燃到底会在日后闹出什么矛盾来。

齐王强便投齐王,太子强便依附太子。

这样的政治风投看似没有立场,但却是最能稳定他们利益的一种手段。

只是、如果王安的归来,不是由朱由检主导,而是由朱由校主导,那事情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若是万岁调回王安,恐怕魏忠贤了解事情之后,只能乖乖低头。”

汤宾尹说着自己的分析,而顾天峻也道:“以魏忠贤的性格,加上客氏的帮扶,王安未必能在内廷站稳脚跟。”

“还是不要太低估他。”姚宗文摇头提了个醒:“王安虽然不行,但曹化淳毕竟是他的义子,眼下曹化淳被调往了南场,可他的班底还在京城。”

“如果是万岁调王安回来的,那齐王知道后,必然会用曹化淳的班底帮持王安。”

“这么一来、内廷之中的局势,就不是你我可以把握的了。”

“不过、万岁如果调王安回来的,那东林那边……”

姚宗文一席话,让汤宾尹和顾天峻纷纷眯了眯眼。

如果是朱由校调回王安,那显然王安的回归,会给外廷带来一丝变动,他们想要压制东林的行为,或许会遭受到破坏。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