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257章

作者:北城二千

毕竟齐王都说了,打到哪里、打多久,都由他说了算。

这么一想、黄龙也就更按捺不住了。

只是科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以为的多,在黄龙看来就跟打发叫花子一样。

如果他知道自己定下的金额数让黄龙这么生气,恐怕他会后悔的自己打自己。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们一群人都在担惊受怕,同时集结散布在四周的士兵和武装商船、军舰。

可他们也知道,面对大明那支让人窒息的舰队,他们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科恩陷入了无可奈何的绝望之中,只是相比较他们的绝望,有的人却高兴的大笑……

“好!”

同一时间、万里之外的京城乾清宫内,此刻的朱由校手持一份奏疏,高兴的大笑。

宫内、抱着太子朱慈燃的张嫣好奇地看了一眼朱由校:“万岁何事如此高兴?”

“嗯?”朱由校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张嫣,随后扬了扬手中的奏疏说道:“这是琉球府市舶司副提举沈廷扬发来的奏疏,上面主要说了打下吕宋之后的田亩数量。”

“先前五叔叔不是说过,吕宋应该有屯田三四十万亩吗?万岁的样子,恐怕不止这点吧?”张嫣很聪明,一眼就看出了朱由校高兴的原因。

见她看出来,朱由校也笑着回应道:“呵呵、吕宋的田亩数量确实要比弟弟估计的要多。”

“南北诸多岛屿,共有田亩七十八万四千六百亩,有我大明海外百姓四千多户,二万四千多人,有海外土人二十多万。”

“没想到啊、弟弟也有算错的一天。”

朱由校在笑,不仅仅是因为吕宋有这么多耕地,更重要的是他也看到自家弟弟出糗的一面了。

不过笑归笑,他还是继续拿着奏疏对张嫣解释道:“弟弟还给燃儿准备了一座金矿作为周岁礼,等弟弟出征归来,伱作为燃儿娘亲,可要好好谢谢弟弟。”

“这是自然的……”张嫣听到朱由检的手笔,整个人也高兴的笑了起来。

只是在他笑的时候,朱由校又低头看了一眼奏疏,随后带着笑意道:“这沈廷扬已经组织了三万从福建刚刚乘船抵达琉球的百姓前往吕宋。”

“奏疏里,他准备按照弟弟之前说的,一口气先迁移三十万人过去。”

“三十万?”张嫣有些惊讶,放下了朱慈燃不解问道:“如果迁移三十万人过去,加上那里的二十多万人,岂不是一人只能有一亩五分地?”

“这倒没有,奏疏里沈廷扬说已经给海外土人找了别的事情做,具体是什么他倒是没有说。”朱由校笑呵呵解释,又继续道:“弟弟给他的军令里,是让他以每人两亩地迁移人过去,然后从暹罗、甘孛智等国购入粮食,补给吕宋。”

“不过仔细想来,也不需要购入太多粮食,毕竟他们之中许多人,可以先行迁移到南边的魄罗。”

“黄龙已经出发魄罗一个多月了,估计已经打下了魄罗之上不服王化的其他土邦。”

“迁移百姓前往南洋是个大事,耗时耗力,估计百姓迁移的速度是赶不上黄龙打下南洋的速度。”

说到这里、朱由校感叹道:“真是沧海桑田啊,当年三宝太监下南洋时,吕宋不过只有田地数千亩,这才多少年的时间,当地的土人居然就开垦出了近八十万亩。”

“按照弟弟的推算,估计南洋原本的一二百万亩田地可以翻一倍的数量。”

“有了田地,迁移百姓就更简单了。”

朱由校说着说着,对南洋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对漠南和漠北的兴趣则是开始减少了许多。

在打下吕宋之前,由于琉球府的例子在,所以朱由校一直有些抵触。

他认为南洋估计也就是和琉球府一样的地方,需要迁移百姓开垦田地三年。

结果现在看来、只需要花费百余万两银子的粮秣,就足够填补迁移人口向南洋而去的亏空。

等三年后百姓稳定下来,就可以自给自足,随后反哺大明了。

这么一来,不用多少年,南洋就会成为大明的钱袋子。

一想到这里、朱由校当即对门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道:“传旨,从内帑再调六十万两银子,拨给琉球府沈廷扬,让他好好处理南洋的事情。”

“另外、设旧港承宣布政司,沈廷扬擢升为旧港布政使,于旧港设吕宋府、魄罗府,其他府治等黄龙打下来再商议。”

“至于河西的事情也提上来吧,将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设为河西行省,设河西承宣布政司,命梅之焕担任河西布政使。”

“河套之地收复后,归陕西节制,其府县由齐王命名。”

说罢、朱由校转头看向了坐在卧榻上呆呆的朱慈燃,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燃儿、你五叔可是给你送了一座金矿啊……”

第244章 黄龙的野望

“神恩天命葡萄牙王国、神圣天命英格兰王国、神圣天命法兰西王国……”

“联合致敬伟大、强大而不可战胜,大明天朝海军都督,解放吕宋的勇士,大洋无敌舰队的掌舵者,南洋全境守护之人黄龙将军。”

“请准许我亲吻您的手背,以表达我与三国的四位总督先生对您的敬意。”

十一月末、巴东岛海滩,一名金发白肤的典型西欧贵族正单膝跪在沙滩上,而他的左右两边是屹立的高大明军选锋,他的前面则是坐在遮阳棚下的海军都督黄龙。

面对脸上不耐烦的黄龙,瑞肯不敢露出半点不尊敬,因为他知道,他们没有实力和黄龙平等的对话。

自从乌泱泱的大明海军军舰和辎重船南下,并封锁了婆罗洲至苏门答腊的卡里马塔海峡后,不管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还是葡萄牙和诸多南洋土司。

他们都知道明军的军舰到底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存在,更知道了这是多么庞大的规模。

对于最宽处只有一百多公里的卡里马塔海峡来说,军舰加补给舰数量多达六百多艘的舰队想要封锁它,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海洋不比陆地,当六百艘船每隔数里留守的时候,从南海和榜葛剌海(孟加拉湾)前往爪哇海的航道就彻底被断绝了。

这么一来、身处巴达维亚的科恩等人,只有走巽他海峡逃离,而巽他海峡东部水深很浅,最浅处仅深二十米,加上沙州和大浪,寻常船只难以航行。

虽然如此,但如果科恩等荷兰东印度公司高层试图从这里逃跑,还是可以逃走的。

不过、这就要看他们舍不舍得丢弃南洋这个重要的香料出产地和大量财富了。

因此、所有人都看出了明显的局势,并且法国、英国、葡萄牙三国的东印度公司组织了起来,派出了瑞肯作为使者,并带来了丰厚的见面礼。

此刻、作为使者的瑞肯正在等待黄龙的回应,而黄龙则是拿着手中用汉字书写的礼单细细观摩。

在瑞肯和黄龙旁边,都各自站着他们的翻译官。

四周一时间突然安静,只有海风声和海水声在表示时间没有禁止。

“你们的礼物很不错,不过对此,我还是只有那一句话。”

“你们所有的军队撤出南洋,濠镜的弗朗机人可以留下,这样我便不会再征讨你们,而伱们需要上疏,向齐王殿下和陛下赔罪。”

黄龙满意的合上了礼单,同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对于他的立场,瑞肯显然知道,而他们也自知不敌大明的海军,所以瑞肯在听到了翻译的内容后,当即表示道:“将军阁下,我们可以撤出南洋,但恳请伟大而神圣的大明天朝皇帝陛下开放贸易。”

所有的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殖民行为,实际上都是为了搞钱。

眼下的欧洲正值三十年战争和各国独立战争,王国内战,因此各国都成立东印度公司来组织国有远洋贸易。

对于三国代表的瑞肯来说,他很清楚三国需要的是什么。

土地?岛屿?税收?这些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贸易。

只要有了贸易,他们就能掩盖自己不战而退的事实。

同样的,黄龙也得知他们的诉求,因此在瑞肯开口后,早就有朱由检授意的黄龙便开口道:“如果你们愿意在我军击败红毛夷后,将在南洋侵占的土地交出来,那我可以上疏万岁,请求在马六甲的旧港开放一个官市贸易点。”

“您是我短暂人生中,见过最伟大且仁慈善良仁爱的将军。”瑞肯听到贸易的要求居然这么简单就被答应,瞬间也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开始用商人的口吻商量道:“将军阁下,请问您会如何制定贸易的价格呢?”

“价格很简单,我已经让人做好了,你可以看看。”黄龙瞥了一眼旁边的李旦,而李旦也心领神会的将早前黄龙给自己的目录递给了旁边的士卒。

士卒走上前,将目录递给了瑞肯,而这份名录则是由三国语言书写而成。

【一斤红糖……三分银子】

【一斤白糖……四钱银子】

【一匹白布……五钱银子】

【一斤粗茶……三钱银子】

【一斤次等茶……七钱银子】

【一斤优等茶……一两银子】

【一斤特等茶……三两银子】

【一斤贡茶……十两银子】

【一斤……】

“不!这太贵了!将军阁下。”

看到上百种被记名的货物价格,瑞肯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向黄龙。

瑞肯了解明朝白银和欧洲各国的价格比对,眼下1英镑是明朝3两银子汇率,1个法国的金路易可以兑换2.8两,而明朝的1两银子可以兑换西班牙的1.4银索比。

这样看、似乎大明的白银汇率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但瑞肯知道这些东西在大明国内的价格。

别的不说、就单单说红糖,此时大明国内大多是福建红糖,价格在五文左右,而到了黄龙这里,他直接翻了将近六倍!

要知道,这批红糖哪怕卖到欧洲去,也顶多卖出八十文不到的价格,也就是说、价格调整后,他们顶多能赚1.5倍左右的利润。

除了红糖、还有粗茶、次等茶、白布等等物品的价格,都比在大明国内购买,提高了三到六倍不等的价格。

这就代表,如果瑞肯签订了这个贸易条约,那么三国商人的贸易收益,将直接降低最少三倍,最高六倍。

即便他们依旧有赚头,并且还不少。

但是用惯了金碗吃饭的人,再去用木碗的时候,只会百般嫌弃。

瑞肯绝望地看着黄龙,而黄龙却不耐烦道:“行了、大明将这些东西从北方运到南洋也是需要运费的,更何况你们欧罗巴的东西价格我都知道,即便按照这个价格表,你们依旧能赚的盆满钵满。”

黄龙一句话,瞬间让瑞肯语塞了。

他不明白黄龙为什么能知道欧洲的物价,而实际上黄龙也什么都不知道。

在大明,真正知道欧洲此刻物价的,除了诸多传教士以外,便只有朱由检一个人了,并且他不止知道现在的欧洲物价,还知道未来的欧洲物价。

随着美洲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

如眼下,每年从美洲运往欧洲的黄金就高达十万两,白银更是高达二百多万两。

这还仅仅是美洲、如果加上其他诸如南亚、非洲、南洋等殖民地,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正因为大量的廉价金银流入欧洲,从而直接引起的了欧洲的金银贬值,物价不断上涨。

眼下除了大明有这个体量来缓解欧洲的通货膨胀外,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势力能压制欧洲的通货膨胀。

贸易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贸易背后的政治手段。

如果可以,欧洲也不愿意将每年开采的大量白银送到大明来买东西。

这个时代的欧洲除了火器比大明略微进步以外,其他各行各业都和大明隔着几座大山的差距。

大明可以用茶叶、红糖、瓷器、丝绸和布匹等可持续生产的货物来赚取欧洲人的白银,而欧洲人却拿不出什么东西和大明贸易。

这么一来、这样庞大的贸易顺差,直接导致的就是欧洲人成为了毫无感情的打工机器,而大明只需要在家门口蹲着嗑瓜子,欧洲人就会主动把银子送上门。

朱由检要拿下南洋,也不过是为了方便收税罢了。

只需要控制住马六甲,让欧洲人抵达马六甲就可以贸易回家,那么原本属于民间的海上贸易,就被朝廷直接垄断了。

每年四百多万两的白银流入,则是将成为朱由检对大明税制改革的最大推手。

不过、这样的贸易顺差自然会导致欧洲人的不满,历史上的欧洲人从也是因为和清朝的贸易顺差太大,才搞出了鸦片这种东西。

有了鸦片,就可以实现贸易回流,而清朝的禁止,则是引起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战争的失败,则是彻底的让欧洲人占领了市场,利用各种东西打压清朝本土货物,随后提高价格来收割清朝内部的金银。

所谓的清朝积弱贫穷也是虚假,毕竟谁会去抢一个乞丐?

还不是看到了清朝吃的脑满肠肥,结果自己又没有能保护自己的实力,所以才被欧洲强盗给盯上。

所以,朱由检如果想要保持大明对欧洲的强势贸易顺差,那么就必须组建强大的军队,让欧洲诸国老老实实为大明打工。

这、才是他为什么要打南洋,并且还派出如此多军队的原因。

说白了就一句话,先亮出拳头,让各国知道大明的拳头大,然后再嘴硬的和他们好好谈生意。

像清朝那种拳头不大嘴巴硬的,最后反倒会挨上别人几个大嘴巴子。

就好似现在的瑞肯,如果黄龙的背后没有总吨位超过二十万吨的海上舰队,他也不可能这样摇尾乞怜的和黄龙好好商量。

“若是不愿意接受,那就走吧。”

黄龙微微皱眉,只觉得眼前的西夷呱噪,而瑞肯见状,只能商量着说道:“您只是说了货物的价格,但是您忘了我们愿意交出手中的南洋土地,难道这点不值得将军阁下您为我们打一些折扣吗?”

瑞肯也是无奈,打又打不过,现在不投降估计就是荷兰和西班牙的下场,被揍一顿后,连谈判的筹码都没有,还得连本带利的吐出一堆东西。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