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236章

作者:北城二千

别说笑了、他们要是真的敢鼓动盐商,朱由检估计得乐死。

辽商的下场是什么?整个大明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了。

朱由检忍受辽商三次通敌的结果就是,这件事情尤为恶劣,一旦商贾犯事,他就可以把这个事情扯出来。

别提什么小部分人,当初辽商事情的时候,文臣就是那么说的,结果文臣被辽商啪啪打脸,最后还被朱由检上奏的军报里狠狠嘲讽了一番。

商贾再敢犯事,朱由检可就没有忌惮的可能了,那就是直接拔刀了。

这次的事情、张维贤等人看得清楚,仅凭勋臣的势力是斗不过朱由检的,他们也不可能倒向文臣,因为他们手上的本钱太少了。

文臣也根本看不上即将被废的京营。

但这倒不是说文臣不会管他们,相反、文臣一定会大管特管。

无他、再让朱由检革新五军都督府、裁撤天下卫所、改组京营,那文官就真的只能引颈就戮了。

即便眼下朱由检已经掌握了天下六成以上的兵权,但最少还有三成是站在文官那边的,剩下摇摆不定的也可以拉拢。

原因就是、五军都督府根本没有威信可言,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原本是五军都督府后勤管理处的兵部异军突起,早就夺了五军都督府的兵权。

现在朱由检要求革新五军都督府,革新的要求是什么文臣们不知道,但他们知道一点。

五军都督府如果死灰复燃,那兵部又要沦为后勤处了,甚至连后勤处都排不上,因为御马监包办了一切。

没有了掌控兵权的名义,那文官手里的那三成兵权,也不过就是几个调令就消弭的事情罢了。

造反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因为推不出一个主心骨。

他们只是想遏制朱由检,让他别太过分了。

不过从他们的想法也能看出,他们对朱由检渐渐已经开始畏惧。

从一开始想要让朱由检迅速就藩,再到朱由检一离开京城他们就恐慌,连续数次上疏让朱由检奉京就藩。

再之后还想拿下朱由检的兵权,结果再到现在,他们已经不可能卸掉朱由检的兵权,只是想着遏制朱由检,保持眼下的均衡局面。

不过、这样的局面下,总是有些人愿意给勋贵当枪使,而这人便是东林之中只懂得党同伐异的高攀龙等人。

他在皇极殿上大声弹劾朱由检,浑然不顾朱由校微微皱起的眉头。

“复辽结束,齐王复辽总经略的官职已经取消,但齐王却还能随意指挥上直、拱卫营等兵马,臣从未听过,有哪一朝的亲王可以不经过兵部和皇帝来私下调动兵马的!”

“万岁!齐王今日敢废黜恭顺侯府,那明日是不是就要作乱犯上呢?!”

高攀龙语气悲戚,跪在金砖之上,手持笏板的模样,让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朱由检已经造反了。

“万岁!臣万言扬附议,请万岁命大汉将军前往燕山大营,请齐王奉京就藩!”

万言扬也站了出来,而此刻的奉京就藩意味已经变了,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圈禁。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种时候、齐王党的官员主动走出来,持着笏板大声道:“谁都知道,齐王殿下一心为公,再说,若是要造反,何不在先皇大行之时?为何要拖到现在?”

“万岁!臣请治高攀龙、万言扬离间天家之罪!”

“万岁、臣等附议……”

一时间、皇极殿数百大臣中,近十分一的官员站了出来,这其中有齐王党、有阉党,总之他们都知道,除非皇帝表态,不然必须要站在齐王这边。

齐王表现得越强势,这说明他们的选择越对。

诸党被压制的越惨,那么空出来的位置才有他们坐上去的机会。

“万岁!臣……”

“行了……”见高攀龙和万言扬以及一众东林文臣还要说,朱由校不耐烦的喝止。

他一开口、瞬间众多大臣纷纷闭上了嘴巴,等着看他的表态。

不过没有让齐王党和阉党官员失望,朱由校在开口后立马说道:“恭顺侯府被罢黜一事,吾是知道的,其第三子吴惟华走私军械,盗卖京营火药、甲胄资助北虏也已经坐实,齐王没有做错。”

“另外、兵马调动一事,这也是吾准许的。”

说到这里、朱由校准备给这件事情来个总结,因此深吸一口气道:“宣旨、从即日起,五军都督府改组,前后左右中等五军,改为东西南北四军、外加海军,以及上直。”

“四军与海军为五军,与上直一同,各设都督一名,五军都督之上特设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可调动上直兵马。”

“再论功,复辽一战,齐王首功,暂代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一职,兼领上直都督。”

“加授齐王总戎御马监,再授齐王开府之权,工部着手于齐王商议,速速于京内营造齐王府。”

“万岁不可啊——”听到朱由校的话,除了齐王党和阉党以外所有大臣都拜服在了地上,高呼不可。

“万岁!我朝自开国以来从未有五军大都督一职,更何况授予亲王开府之权?”

“万岁!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当由兵部尚书兼领,如何能请亲王代领?”

“万岁!御马监赋税堪比国帑,如何能交给齐王总戎?”

“万岁……”

朱由校的旨意,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所有人都开始上疏,并说出了各种意见。

他们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朱由检虽有御马监、上直、拱卫营之权,但并无之名。

眼下朱由校的意思是,不仅要承认这个名,还要加大这个权,文臣不反对才奇怪。

尤其是开府,开府代表什么?那就是代表一个小朝廷。

说句难听点,万一朝中大臣不堪重用,这个小朝廷立马就能替换大朝廷运转大明朝。

也就是说、朱由校实际上是准备开始着手革新了。

这一举动,可以说把士绅商贾的利益都得罪了,除了百姓和皇权、新生的齐王势力满意,其他没有任何一个势力会满意。

“朕意已决!”朱由校望着殿上的众臣,语气强硬。

“既然万岁执意如此,请准许我等辞官!”

高攀龙大声喊出,怒目与朱由校对视,而朱由校也是一愣。

还有这种好事?

“准!”朱由校想都不想就同意了,他早就受够这老小子天天上疏,胡乱弹劾了,现在正好把他办了。

说罢、朱由校生怕高攀龙等人后悔,起身便准备离去,徒留下殿上哭嚎的诸党文臣。

在走出皇极殿,坐上了步辇后,朱由校对旁边跟上来的魏忠贤交代道:“让人去问问弟弟,革新后五军都督府的官职,以及官职推举谁,弄出个名录来。”

“奴婢领旨……”魏忠贤顶着心虚的心情应下,而之所以心虚,也是因为皇帝给齐王太大的权力了。

古往今来,能有这样权力的,还真的只有天策上将军的秦王李世民,而李世民的天策府,或许还不如朱由检的齐王府。

天策府顶多就是总戎大唐内外兵事,但后勤这块还需要大唐其他势力帮助。

但齐王府就不一样了,御马监的税赋可是已经快比得上整个六部五寺了,可以说朱由校是给了自家弟弟另一个大明的全部权力。

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头,朱由检还真的和皇帝没什么两样。

“还是太年轻了……”

魏忠贤隐晦的看了一眼朱由校,想了想朱由校和朱由检的年纪,不由在心底感叹了一句。

估计古往今来,也就这哥俩能这么乱来……

而魏忠贤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朱由检的想法。

当锦衣卫八百里加急,一个时辰后将京城内朱由校的圣旨送到朱由检手上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手中圣旨到底有多么“沉重”。

“呼……”

深呼一口气,燕山大营御马监衙门正厅门口的朱由检毕恭毕敬的将圣旨收进了陆文昭准备的木匣内。

在亲眼看见陆文昭命人将圣旨收好后,朱由检才开口道:“哥哥的信任,我不能辜负。”

“起草奏疏,将五军都督府的官职填上名字吧。”

“是!”陆文昭闻言,当即命人搬来了桌子,亲自将朱由检昨夜连夜写出来的五军都督府新官职表摊开,提笔便在大都督和上直都督两栏上写下了朱由检的名字。

朱由检看着陆文昭写下自己的名字,便紧接着说道:“擢升孙应元为东军都督,秦邦屏为西军都督,满桂为北军都督,戚金为南军都督,黄龙为海军都督。”

“再擢升秦良玉为四川总兵、马祥麟为云南总兵,秦邦翰为贵州总兵,秦民屏为朵甘总兵,秦翼明为乌斯藏总兵。”

“戚元功为广东总兵、戚元辅为福建总兵,秦拱明为广西总兵。”

“李如柏为陕西总兵,鲁钦为山西总兵,杨肇基为河西总兵。”

“贺世贤为辽东总兵,尤世功为山东总兵,戚元弼为浙江总兵。”

“张继先为河南总兵,刘道成为湖广总兵、杜文焕为江西总兵。”

“孙守法为北直隶总兵,樊明为南直隶总兵!”

朱由检的一通布置下,大明未来几年两京十五省的总兵都被定下了人选。

在定下人选后,朱由检又补充道:“以我定下的官职继续填名字即可,至于各省兵马编制也定下。”

“常备的外拱卫营是一省四个,主要负责戍卫,这是总兵可直接调动的三营兵马。”

“除了这三营兵马外,各都督府各有直属的三十个拱卫营,合计一百二十个。”

“上直拱卫营扩充至二十六个,北直隶十六个,南直隶十个。”

“除此之外、大宁三卫改组为大宁卫、燕山卫、朵颜卫,并入上直十六卫。”

“龙江、横海、水军三卫直接并入海军,另外海军再募兵九卫,合计十二卫。”

朱由检交代了需要交代的全部,但陆文昭听后却道:“殿下、您这是把骁骑卫指挥使和龙骧卫指挥使的刘道成和樊明给外派了啊……”

“这样一来,还得为这两卫找统帅,而且您好像漏了曹文诏将军和他的朵甘营。”

陆文昭的问题,朱由检没有丝毫犹豫便开口道:“曹文诏和他的朵甘营我另有用途,至于秦翼明和秦民屏二人,也暂时遥领朵甘和乌斯藏,等河套和努尔干的事情解决了,我再解决乌斯藏。”

“既然如此,那卑职便将先前安排好的其他人给写上其他官职了。”

陆文昭颔首回应,而朱由检也眯了眯眼睛道:“写吧,写完发给皇兄,这大明天下,该洗一洗污垢了……”

第228章 漩涡中心的黔国公府

“奉齐王府令!过往勋贵,盐引、茶引通通废除,麾下田亩,由齐王府吏丈量,重新造册!”

十一月、这注定是不平静的一个月。

不止是北京城、便是连南京城的魏国公徐弘基,都得到了锦衣卫南京留守千户所的指令。

一时间、整个南北勋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京城皇极殿、文华殿内,许多文臣也纷纷以辞官来逼宫,但却被朱由校一一批准。

叫嚣着辞官的高攀龙第一天在皇极殿叫嚣辞官,第二天朱由校便下旨批准,并让大汉将军前往他的家中,将东西搜罗好后,派人把他送上了马车,一鞭子将他送回了无锡。

这种时候,倒是朱国祚、沉潅、赵南星、亓诗教、顾天峻、汤宾尹等诸党魁首冷静了下来,他们告假在京城府内休息,随后派出大量言官和御史前往乾清宫门长坐不起。

这么一来、文华殿内就只剩下了叶向高等寥寥数人,以及大量阉党和齐王党的官员了。

可即便如此、这数百官员也无法维持偌大的大明运转,局势一时间陷入了僵持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五军都督府革新,并且对天下卫所裁撤的事情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一个是对大明眼下的勋贵动刀,一个是对普通的卫所军官动刀。

两者孰轻孰重、大部分人都能看出来,但即便如此,一些根深蒂固的地方卫所依旧不准备妥协!

“放!”

“彭彭彭——”

十一月二十七,伴随着戚元弼领兵赴任,浙江十六卫中的处州卫、绍兴卫、海宁卫、昌国卫、温州卫、临山卫……等九处卫所军官公然抗命,点燃了全浙卫所抵抗革新的浪潮。

戚元弼统浙兵三营,面对九处卫所的抗命,所做的只有一个字……打!

当三百门五斤炮出现在温州卫所城前开炮,三百枚石弹当即跨越二里的距离,轰击在了城墙之上。

戚元弼着甲扶刀,站在一营兵马前,而其余二营也分别前往镇压其他反抗卫所。

在他的手持的千里眼中,温州卫城头只有三百余名着甲的家丁,以及两千多身着老旧鸳鸯战袄的卫所兵。

与其说是卫所兵,倒不如说是宗族子弟兵。

南方与北方不同,北方毕竟遭遇了五胡、五代、金辽蒙元的摧残,宗族势力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没有南方势大。

北方的宗族势力,最大的便是山西,而山西当地卫所的裁撤,是朱由检调动了近十万兵马来推行的,自然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来阻拦。

但眼下的浙江不同,明代的浙江宗族势力,仅次于南直隶和江西,甚至比福建还要团结。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