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148章

作者:北城二千

大权都在文臣们手中,他唯一的权力,或许就是为吏部的人事升迁和调动批红了。

所以他发动“争国本”,目的是希望从文官集团中争回来一部分权力,手上如果有权了,他上朝比任何人都勤奋。

只可惜、万历皇帝最终却输掉了这场权力之争,而失败的他却选择了用不给吏部和兵部的任何调动升迁批红,导致京官不足,变相败坏大明国运。

只能说、有嘉靖皇帝的心,没有嘉靖皇帝的手段和耐心。

最后留了一个烂摊子,丢给了朱由检和朱由校两兄弟。

唯一值得庆幸的,或许就是他把文臣之中的人精都熬走了,剩下一群臭鱼烂虾,在朝堂之上上演菜鸡互啄。

至于这所谓的菜鸡,也就是齐楚浙宣昆五党了。

对于他们,朱由检并不在意。

说白了、眼下的他们还不如东林党,并且不是一般的不如,而是大大的不如。

历史上的他们,在方从哲和孙如游的帮衬下,都斗不过东林党。

要不是最后选择投靠魏忠贤,而东林党又惹到了皇帝,失去了皇权的支持,说不定五党最后都要被东林党挫骨扬灰了。

眼下皇权在朱由检,而不在东林和五党之间。

也就是说、五党能翻牌的机会也没有了。

他们除了拖时间,再也没有别的手段了。

“再让你们恶心几年吧……”

思虑间,朱由检拂袖走入了大帐之中,陆文昭也跟随进入。

最后、便是帐前的脚印,也被大雪慢慢覆盖吞没……

第163章 事毕

【冬月二十四,泗城州陷落叛军之手,十数万百姓被掠】

【冬月二十七,庆远府陷落叛军之手,十数万百姓被掠】

【腊月初三,安龙司、上林司土司叛乱,黔国公调广南、广西、临安三府土司驰援,入广西平叛。】

【腊月初九,叛军围困柳州,两广总督胡应台领兵破贼于柳州城外,解柳州之围】

【腊月初九,贼首安邦彦、宋万化领兵三万驰援镇远,与川兵交战三合,川兵从容撤走】

【腊月十一,孙应元领兵抵达靖州】

【腊月十三,五省总督朱燮元下令腊月二十、六部兵马并进,围剿奢崇明】

一份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在极短的时间内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而此刻已经是腊月十八了,距离朱燮元围剿奢崇明只剩下两天。

“殿下、从沙盘来看,只要朱总督围剿了奢崇明,那就可以集结兵马,走永宁宣慰司、遵义军民府南下围剿安邦彦和宋万化了。”

王承恩高兴的转头看向了坐在主位上观摩军报的朱由检,而他身前则是一个长宽一丈,高四尺的西南沙盘。

沙盘之上,插着大大小小数百块木牌,颜色各异。

城池、关隘,这些都是随军工匠们用木料凋刻的,而山川则是用石头和沙土堆砌,河水则是撒上了红色的朱砂。

眼下、在军帐中,观摩沙盘战场的,不止是归来的王承恩,还有六卫军的大小将领和陆文昭等人。

王承恩的一席话,让众人看向了朱由检,想知道自家殿下会说些什么。

倒是朱由检,闻言之后没有立即起身,而是看了一眼地图道:“永宁一战,奢崇明尚有两万六千多人,而我大明六部兵马,分别是曹文诏朵甘营二千六百人,杜文焕一万两千人,吴阿衡三千二,孙传庭三千七,杨文岳三千,洪承畴三千二,总计二万七千七百人。”

“孙传庭所部还需要留五百人守住摩尼所,因此兵马差距不大。”

“这种以几乎同等的兵马数量围攻一地的情况,倒是很值得我们观摩。”

“你们认为,这一战后我军折损是多少?”

朱由检一开口,让众人哑然,毕竟还没开打,就先说折损,属实有些不吉利。

但众人也明白自家殿下的性格,断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责怪他们,因此一名指挥使便走出作揖道:“末将估计,恐怕会折损三成兵力。”

“末将以为会折损四成。”另一名指挥使走出。

“末将以为……”

他们二人的开口,便引出了其他人的陆续作答,不过哪怕他们之中猜测最多的人,也不过只敢猜到四成罢了。

对此、朱由检对他们笑道:“没有人敢猜五成吗?”

五成、那就是伤亡过半,这种猜法如果被御史知道,恐怕帐内所有人都要遭受弹劾。

不过对此、朱由检并不忌讳道:“这一战已经打了整整两个月,虽然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但是你们别忘了。”朱由检抬头看向众将道:“别太低估自己的对手。”

说罢、朱由检继续道:“尽管奢崇明所部攻城未果,折损了不少兵马,但与他对抗的,却也是训练了九个多月的各地老卒。”

“眼下我军的老卒也拼的差不多了,实际上双方战力不分伯仲,关键还是得看杜文焕所率的那一万二千川西北的松潘人马。”

“况且、永宁城之外,四面还有四个易守难攻的石堡,驻扎在此地的兵马九千余人。”

“尽管不如海龙屯险要,但如果奢崇明铁了心要守住永宁卫,等待安邦彦北上,恐怕守上几个月也十分容易。”

说到这里、朱由检扫了一眼众人,又开口道:“你们可知眼下奢安之乱已经用去了多少钱粮?”

“……”

一个问题、把帐内诸将问住了。

长期以来、大军钱粮的事情都是朱由检、王承恩、曹化淳三人在管理,加上诸部之中又只有羽林卫真正参与过大战,因此一时间只有羽林卫指挥使开口道:“回禀殿下,末将看过户部的邸报,据说已经用去云南和四川的田赋和所有加派,并且湖广和两广也用了大半。”

一句话,虽然道不清个大概,但至少羽林卫指挥使有在记这些东西,这是值得欣慰的。

为将者如果不能考虑身后的后勤补给能否撑住,那对于朝廷而言,无异于是一种负担,而对于战略而言,更是无比重要。

“眼下已经花费至少九十二万两了。”

“什么?!”

朱由检直接道出答桉,而这笔支出更是让众人几乎停止了呼吸。

九十二万两,这基本是眼下大明朝二十分之一的赋税了。

要知道这才打了两个月,而在诸将的估计看来,这一战最少要打一年。

也就是说、真的打到结束,朝廷最少需要花费五六百万两银子。

哪怕规模会越大越小,但花费也不会低于四百万两。

四百万两……

这笔支出的规模,让诸将纷纷咽了咽口水,而朱由检更是道:“若是打上两三年,你们认为会如何?”

两三年,毫无疑问、如果真的打那么久,那大明朝刚刚有所好转的局势会变得有些不妙。

尽管这种不妙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却要耗费大明更多精力。

“行了、你们下去研究吧,切记日后行军打仗,一定要记住本部兵马的钱粮,还有当地的钱粮支出,万不可施行当地赋税不可完成之举。”

“我等告退……”

听到朱由检这么说、众将作揖退出了大帐,最后只剩下了王承恩和陆文昭两人。

在他们走后,朱由检也拿起了桌上的文册,扫了一眼。

王承恩见状、也上前开口道:“历经两个月,在十余万兵马的丈量下,山西、北直隶的军屯田一共是2364万8709亩4分。”

“二省卫所子弟,以及发田百姓,宗室子弟,一共723万2492人。”

“参军田85万亩,军属发206万4329亩。”

“宗室田亩发放72万3320亩,佃户田发放2001万0060亩4分。”

“还有……”

“行了。”朱由检放下了文册,看向了王承恩道:“那些百姓、宗室子弟,有没有和他们说清楚田亩的定性。”

“说了、需要将三成田赋拿出缴纳赋税,所有田亩都归御马监,不可买卖。”王承恩回应道:“明岁秋收,应该能收到九百来万石的田赋,交了赋税后,还能有个七百来万。”

“算起来、明岁开始,算上私盐,折色之后,应该能岁入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王承恩的一席话,让朱由检有些咋舌。

他是万万没想到、仅仅整顿了山西和北直隶,就能达到这么高的岁入。

不过反应过来之后,他便明了了一切。

明初军屯田因为土地荒废,重新开垦有难度,所以自家老祖宗朱元璋定的军屯籽粮并不多,卫所还算舒服,但后面随着军官腐败就不行了。

如果自家老祖宗朱元璋按照自己的收法,估计佃户都造反了。

至于为什么自己收三成而佃户没有不高兴,是因为正常的地主都是四六,有的甚至五五,乃至六四、七三。

相较之下、三七分的御马监简直就是天地良心。

“世道险恶,我稍微展露善意,却成了百姓们的活命稻草……”

朱由检在心中轻蔑一笑,随后对王承恩道:“皇店于辽东贩卖粮食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贩卖了五百二十万六千多石,换得银两七百九十七余万两,辽东的粮价已经跌到了七文一斤。”王承恩回应着,脸上尽是笑意。

朱由检知道,他笑是因为御马监有银子了,而且这银子还会在后续不断增加。

“得到的银子,让卢剑星派人去湖广购粮,湖广的粮价若是涨了,便在江西买。”

朱由检一边说着,一边在脑中盘算。

眼下已经是腊月下旬了,还有一个多月,辽东就开始解冻,三个月后开始春种了。

到时候辽东的粮价,应该能稳定在五六文一斤了,甚至如果皇店后续依然输送的话,将粮价打到四文一斤也不是不可能。

“呼……”

朱由检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人心就是粮食,稳住了粮价,便是稳住了辽东的人心。

只要稳住了辽东人心,那么接下来裁撤辽东卫所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只要裁撤结束,之后再设立辽东承宣布政司,让辽东成为一个单独的行省,那么辽东对大明的归属感,也就会慢慢回来了。

不过、要裁撤辽东卫所这件事情……

“李如柏那边还没有来消息吗?”朱由检看向了陆文昭,而陆文昭闻言便回礼道:“李如柏得知消息后,便写了手书送往辽镇,但辽镇的将领目前还没有给他回信。”

陆文昭解释了事情的经过,而朱由检搓了搓手指,玩味道:“看来这辽镇之人,也不全是蠢货……”

对此、陆文昭也按照锦衣卫所打探的消息道:“这也正常,毕竟自从当年宁远伯李成梁第一次被弹劾下野后,辽镇内部就分为了三派。”

“一派为辽东李氏诸将,一派为辽东后起之秀,一派为外镇诸将。”

“与戚少保相比,宁远伯……”

说到这里、陆文昭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而朱由检瞥了他一眼,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

说白了、李成梁在辽东的时候所立的战功大多都是在塞外,很容易粉饰真实情况。

如果敌寇进入内地,他就以坚城清野作为依托,拥兵观望形势然后出击,甚至可以掩饰败绩变为功劳,杀良民冒充敌军的首级,纵兵掳掠辽东百姓。

阁部的官员都被他所蒙蔽,辽东镇的督抚、监司稍微有与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挤出去,以至于都不能检举他的不法行径。

万历十九年好不容易将李成梁罢免,结果第二年宁夏之役爆发,明朝无人可用,只能让李如松带领李氏诸将征讨,间接扩大了李氏的势力。

好在之后李如松轻敌冒进而死,不然以他朝鲜之役的功劳,恐怕现在的辽东将会是铁板一块,而非眼下的分为三派。

既然分了派系,那么就可以拉一派打一派。

眼下、站在自己这边的,是榆林派系的贺世贤、尤世功等人,兵马也被自己打散,分离后填入新卒,根本无法脱离自己。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以朱万良的辽东后起之秀,以及祖大寿等李氏原派将领。

两部的兵马数量是一笔湖涂账,别说朱由检自己,便是连熊廷弼都理不清楚。

眼下秦邦屏将辽河以东的兵马分为二十八营,打散后入驻辽东各地,这么一来、两派的实力都得到了压制。

辽南的兵马已经在被整编的路上了,掀不起风浪,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辽河以西了。

若是如历史上一样,或许盘踞在这里的辽镇将领,还能截断辽西走廊,以此来威胁朝廷。

但问题是、眼下内喀尔喀和喀喇沁被朱由检用互市的利益笼络了,明军可以随意在它们的牧马地疾驰。

加上大宁三卫的存在,以及登来到金州海路的开辟,辽西走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只要此地的辽镇将领敢有作为,四面八方的明军会在努尔哈赤进攻前,先把他们覆灭。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