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132章

作者:北城二千

不过轻嗤之后,朱由检又道:“只是这田赋可以交,甚至可以交二百万石,但御马监的田赋需要单独成立一个库。”

说罢、朱由检道:“转告户部的官员,让他们不要着急,这些粮食之后会折色为银子交给户部,至于什么时候交,就看户部的新银库什么时候弄好了。”

“不过丑话说前头,银库由御马监和锦衣卫共同监察,户部要调银子,需要南镇抚司的锦衣卫和十六卫军押运护送。”

“这条件,怕是他们难以接受。”王承恩眉头紧皱,知道这条件太苛刻了。

不过朱由检却对他道:“要银子还想做大爷?户部的官员是脑子出现了问题吧?”

“告诉他们若是不新设银库,我这田赋就交给内帑了。”

朱由检心中冷笑,他要是傻乎乎的直接把粮食或者银子给户部,以明朝官员的性格,这些银子能有多少发到地方和九边还是问题。

要交田赋?可以!要用银子?也可以!

户部打报告,御马监批条子,十六卫军派人护送。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将文册放下,对王承恩道:“南场的粮食应该是刚刚开始收获对吧?”

“回殿下,是这样的。”王承恩回应,而朱由检见状也开口道:“既然如此、调南场船只,叫卢剑星去天津等着。”

“这1062万石田赋,留下二百万石,其余的都交给卢剑星,分批贩卖辽东。”

朱由检大手一挥,便是八百多万石粮食的去向问题。

这些粮食到了辽东,以辽东的人口规模,足够把辽东粮价从一两一石,打到七八百文一石了。

再加上南场、还有卢剑星贩卖后,从四川和湖广采买的粮食,辽东的粮食价格就在这一两年就能恢复到万历十年的水平。

这时候、等秦良玉的一万援辽兵,还有戚元弼的一万浙兵回援,努尔哈赤敢打就得头破血流。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辽东粮价平抑,可能会有惠利努尔哈赤的可能。

辽东汉商、朝鲜商人,这群家伙都不在乎道德和法律,只要努尔哈赤给的银子足够多,他们就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

“让李若涟的北镇抚司好好看着辽东,想来会有不少人为了赚银子,铤而走险的贩粮建虏。”

“是……”王承恩先是一行礼,随后又道:“殿下、卢剑星那厮手中已经囤有不少银子,是不是趁着这个时候,让他将银子都花了,以此来试探他?”

王承恩此话说出,朱由检便微微皱眉。

他心中对于卢剑星已经赚到上百万两,却只交出一半的做法也确实有些不满。

正好这次宣他北上,反正都要从四川和湖广买粮,因此倒不如试一试他。

“让他把手中的银子全部用于买粮,随后辽东贩卖。”

卢剑星手中大概还有七八十万两,按照四川和湖广的粮价,这笔银子足够买两百多万石粮食了。

到时候与南北场粮食一同贩卖,不难想象,这一千六七百万石粮食,将会在辽东砸出多大的水花。

到时候所贩上千万两银子,御马监的财政问题也就不用担心了。

不过也就在朱由检这么想着的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紧接着走到了门口。

一名身穿绯服的锦衣卫千户在门口作揖道:“殿下、有一件事您需要看一下……”

说罢、他将手中的手书递出,而朱由检也皱眉接过了手书。

手书的字数不多,但却让朱由检心中一悚。

【奢崇明欲联宋安两氏】

不过一句话,却让朱由检攥紧了手中的信,深深呼吸后,将手书放在了桌上。

他闭上了眼睛,脑中过了一遍奢安之乱。

奢安之乱,本来是奢崇明借着援辽前往重庆,随后杀死徐可求众人后称国大梁的闹剧。

但由于奢崇明的妹妹是当时水西安氏土司的母亲,安邦彦便趁机怂恿母子二人造反,随后联合水东宋氏,以及各地土司联合起兵造反。

安邦彦借口围剿奢崇明,率彝兵两万行至毕节而发动叛乱,自称“罗甸大王”。

他一叛乱、瞬间整个贵州的大部分土司都开始跟着叛乱,安邦彦也带兵包围贵阳,声称要攻破辰州,打入常德,拿下荆州,直抵中原。

他的叛乱,让明廷震动,当即令贵州附近各镇派精兵应援,并调湖广、云南、广西三省四万官军入黔。

这一战调动了云南、四川、湖广、广西、广东数省兵力,从天启元年到崇祯十年,一共打了十七年才结束。

它让历史上的明朝陷入了西南土司叛乱,西北饥民起义,东北女真猖獗,东南荷兰入侵的局面。

叛乱的首脑水西安氏家族从蜀汉建兴元年开始盘踞贵州,共1398年。

其势力在水西根基深,兵力最强,地域最大。

以往西南平叛,明朝无不依靠水西,如早于奢安之乱二十年的播州杨应龙之乱来说,没有安氏,贵阳早已陷落。

因此、当朱由检得知奢崇明私通安氏和宋氏的时候,他就知道局面更坏了。

三部土司之下,是上百小土司,而他们的兵马几近十万,尽管精锐是三氏土司麾下的五六万彝兵,但实力不可小觑。

眼下他的布置是孙传庭、杨文岳、吴阿衡、洪承畴、秦良玉。

他们的兵马加起来,足足接近四万人,但其中的一万川兵已经被自己调走,目前由马祥麟统兵,抵达了荆州。

“必须把兵马调回去,然后快刀斩乱麻!”

想到这里、朱由检当即睁开了眼睛,对王承恩便道:“八百里加急,让马祥麟立即调兵返回石柱,再将奢崇明的此举告诉皇兄!”

“另外、再命……”

朱由检顿了顿,他本来想让戚元弼也支援西南,但是相比奢崇明,努尔哈赤更让人忌惮。

另外,正值赋税北运的时间,为了提防江南又拖欠赋税,江南也更需要兵马震慑,所以戚元弼暂时不能动。

“罢了,先让马祥麟领兵返回石柱,这件事情我亲自和皇兄说,备马!”

说罢、朱由检就要走出门,而王承恩见状,连忙让锦衣卫备马。

朱由检心中清楚,一旦奢安之乱以这种情况爆发,那么局面不会比历史上好上多少。

孙传庭他们是骁勇善战,但终究还是第一次统兵,况且贵州与北方不同,稍有不慎、会不会也导致云南土司叛乱?便是他也没有信心赌……

想到刚平了辽东,又要面对西南即将爆发的叛乱,朱由检心中一沉……

第151章 布局朝鲜

“大人,这奢崇明真的愿意送甲胄三千给我们?”

西南、贵州织金关,宣慰同知府内,当一名身着明朝山文甲,头戴彝族头饰的中年男子询问着眼前人。

在他眼前、便是坐在书桌背后,穿着汉人常服的安邦彦。

他身高并不高大,甚至有些五短,不过五尺左右的身高,长相也十分普通,只是比起寻常彝族男子稍微白净一丝。

安邦彦听到麾下的话,缓缓睁开眼睛,随后才道:“宋万化那边怎么说?”

“宋宣慰使说,水西水东一家人,只要水西起兵,水东也会跟从。”将领回应着,而安邦彦闻言,便垂目道:“告诉奢崇明,五千铁甲,他要是答应,我和宋万化一同起兵响应他,并且夹击毕节府的孙传庭!”

“但是起兵的时间必须定在冬季到来,直到下雪!”

“下雪?”将领有些不解,下雪对于他们并不是好事啊。

只是他的不解,被安邦彦看在眼中,嘴上解释道:“若是今岁贵州大雪,那么四川、湖广,以及中原和北方都会陷入大雪,到时候黄河结冰,北直隶的兵马就是想要调集,也需要四五个月才能抵达贵州。”

“那个时候,我已经饮马长江,直逼常德了!”安邦彦眼中闪过一丝贪婪。

他曾经在年幼时去过湖广的常德,那个地方的繁华,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只要打下常德,便可以和明廷隔长江、洞庭湖、湘水对抗。

到时候四川行都司、四川南部、云南、广西等地的众多土司见明廷失了势,便会群起而攻!

西南之地,明里暗里、有多少土司想要起兵造反,安邦彦心里可清楚得很。

明廷在西南的改土归流,早就惹得不少土司不满了,只是碍于明廷实力强大罢了。

但眼下沈阳城几次被围,萨尔浒十万大军葬身,各地纷纷抽调兵力援辽,十分空虚,正是起义的好时候!

安邦彦难掩心中的雀跃,左手紧紧抓着大腿,过了数秒后才继续抬头道:“只要奢崇明答应条件,我二人以毕节为界,毕节以北,以西的府县,他打下多少,都是他的。”

“毕节以南、以东的地方,我打下多少,就是我的!”

“可大人、那水东的宋万化……”将领迟疑着说出了水东的宋氏,而安邦彦闻言,只是犹豫数秒,才道:“广西、广东,常德以南,打下多少就是他宋氏的!”

“另外、叫人送信给我安氏所有土司,让他们等我号令……”

安邦彦目光深沉,将领心中一悚,只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哪怕奢崇明不答应,自家大人依旧会起兵造反。

想来也是、三大土司加上麾下的无数小土司,部众几近十万,是当初杨应龙之流的数倍之多。

既然杨应龙都能造成那样大的威势,不可能同为四大土司的他们三个,无法颠覆明廷西南一角!

“退下去吧!”

奢崇明一摆手、将领便退了出去,紧接着半个时辰后,一匹匹骑着水西马的探马,将书信发往了水西安氏麾下的各部土司,甚至一些卫所都牵连到了。

在书信送出的同时,一匹匹快马也纷纷以八百里加急的程度,从贵州各地,向着京城送去消息。

九月初四,北镇抚司中、一份份标注甲等的重要情报被送到了李若涟的桉头。

与此同时、南镇抚司的崔应元也接到了消息,着急的拿着情报就赶赴外廷,准备提前一步把这军情送到朱由校面前,以此来表功。

但当他刚刚进入东华门,就见到了带着五六名端着甲等情报的李若涟,并且对方已经跨过了金水桥,领先了他一步。

“直贼娘!”

看着李若涟带人向东宫走去的背影,崔应元气愤的跺了跺脚,随后只能咬紧牙关,败兴而去。

倒是在他走后,李若涟将一份份军情送到了东宫的勖勤宫内,亲手交到了朱由检的桉头。

“这次的事情干得不错……”

伴随着朱由检的一句话,勖勤宫内的李若涟抬起了头,并在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位的朱由检,以及坐在左右两侧的陆文昭、曹化淳,还有坐在陆文昭旁边,一名不知名锦衣卫。

“谢殿下夸奖!”李若涟作揖回礼,而朱由检也侧头对陆文昭道:“马祥麟到哪了?”

“回殿下、已经返回石柱。”陆文昭作揖回礼。

“卢剑星、你麾下的粮食到哪了?”朱由检再次询问,也揭开了坐在陆文昭旁边人的身份。

此刻的卢剑星,换上了一身指挥同知的衣服,十分气派,而近一年的从商经历,让他的气质变得更加复杂了一些,也圆滑了一些。

见朱由检询问,他下意识想起身,却被陆文昭按住了大腿,这才后知后觉的作揖道:“殿下、四川的二百四十余万石粮食,已经由我二弟沉炼押运,自重庆出四川,抵达武昌了。”

“按照时间,应该十天后走扬州入淮河,出海向辽东奔赴,一个月后可抵达镇江。”

“好了……”朱由检抬手,卢剑星也闭上了嘴,而朱由检也对李若涟道:“这位是日后锦衣卫监察司的卢同知,你之后与他混个脸熟吧。”

“是……”李若涟一听卢剑星居然是监察司的指挥同知,瞬间心中一悚。

他向卢剑星挤出一个笑容,而卢剑星还沉浸在自己升官到了指挥同知,并且监察南北镇抚司的权力。

见李若涟对自己笑,卢剑星也僵硬地扯出一个笑容,随后不再言语。

“你去忙你的吧。”朱由检对李若涟说,而李若涟也知道,眼下的自己还挤不进这个圈子,需要积累时间,表示忠心才行。

对此、他识趣的离开了,而朱由检则是在他走后道:“贵州三部土司虽然势大,但并非不可阻挡,相反这个一个很好的机会。”

“说不定可以在战后顺势推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改土归流,卫所裁撤。”

“若是改土归流,卫所裁撤成功,便又是一二千万亩的军屯田。”

“殿下所言甚是。”陆文昭作揖道:“只是仅凭眼下的兵力,是否有些不足?”

“一切还得看黔国公府那边,我料沐昌祚和沐启元是不敢出兵的,到时候就可以用违抗圣旨这点将他们关押拘禁,之后找个机会将黔国公府移出去。”朱由检微微眯了眯眼睛。

黔国公府可不单是像后世所说的那么简单,实际上权力斗争从朱棣时期就开始了。

当初朱棣移岷王前来对峙黔国公府,之后失败,再往后,黔国公府就越来越势大了,到了晚明更是不可收拾。

历史上贵州安邦彦叛乱,明廷命沐昌祚、沐启元出征,两人惧怕,多有推诿。

天启四年沐昌祚死后,沐启元袭封他的黔国公爵位,而沐启元轻狂不法,纵容家奴残害百姓,巡按余瑊按律逮捕犯法家奴。

家奴被抓后,沐启元居然调集兵马,用火炮对准巡按公署。

这件事情爆发后,朝野震动,可以说是沐启元在打大明朝的脸。

朱由检不杀他们,是看在沐氏为大明朝、为汉人、为华夏守土两百余年的份上。

况且、与顺天、应天的勋贵不同,沐府手中还有两万多沐氏兵马,这些兵马大多由土官和沐氏子弟担任将领。

但如果不动手、沐氏又在云南侵占了三分之一的田地,变相损害了大明朝的利益。

因此、最简单的就是利用这一次机会,将沐府手中的屯田收上来,将他们移驻别处。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