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92章

作者:天子

朱娘上前行礼问安。

简单交流过,才知此妇人夫家姓费,属九江大户,之前跟苏熙贵多有生意来往,因为其丈夫体弱多病,很多时候就是这位隋夫人出面打点家族生意。

让女东家出来接待朱娘,苏熙贵算是有心了。

朱娘叫出人手,乃是之前就为朱家干活的几名长工,因为没有路引,这些长工只负责送朱浩一行到九江府,稍后便会折返安陆,而江西这边的力夫则由隋夫人帮忙雇请。

长工把箱子抬下来,三口大木箱,都很沉重,逐一装上马车。

随即又有一辆华丽的马车行驶过来,隋夫人笑道:“三夫人,您的大名,贱妾早有耳闻,您能在安陆那小地方做成大生意,想必人脉广泛,不如到舍下暂住两日……春节期间往南昌府,车马筹备方面需要时日,住在外面多有不便……请上车吧!”

朱娘看出隋夫人的热情,但两人只是初次见面,而居中引介的苏熙贵又不在。到了陌生地方,直接住进人家家里……交浅言深,自然多有不便。

朱娘婉拒:“妾身住客栈便可,就不多叨扰了,只希望能尽快把人手找齐,好早些上路。”

隋夫人看出朱娘有所避讳,便不再勉强,招呼手下管事过来,当面安排,那管事说明难处,由于新年伊始,伙计们年初都不太愿意外出,要凑齐人手往南,即便目的地是省城,也需要几日。

朱娘很着急,生怕朱家人追上来。

可时间不允许,她只能恳求隋夫人尽力帮忙,随后一家人乘坐那辆华丽的马车前往客栈。

……

……

“这个隋夫人,看来很客气,应该是做大生意的吧?”

前往客栈的路上,李姨娘抱着朱婷,带着些许疑问望向朱娘。

朱娘不知该如何形容这个隋夫人,她是有观人于微的本事,但此番乃是初会,短时间内观察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朱浩笑道:“姨娘没看出来?这个隋夫人很好奇我们为什么能让黄藩台的小舅子如此重视,所以才盛情邀请我们到她家住,想把我们的底儿掀个底朝天。”

朱娘微微蹙眉:“小浩,人家热情接待,咱刚到就出现在码头迎接,情义无价,不能如此恶意揣测人家。”

“嘿嘿。”

朱浩吐吐舌头,“我没恶意,只是实话实说……咱跟苏东主做买卖,他肯定不会向不相干的人提及细节,再说现在苏东主靠山都到湖广去了,江西这边的商贾最多只是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为什么要给我们面子?正因为有种种疑虑,这个隋夫人才会这般热情款待。”

经过朱浩这么一分析,朱娘觉得很有道理,只是不能表现出来,不想让儿子太过腹黑,本要规劝儿子一心向善,却发现很难开口。

朱浩从马车车厢气窗看出去,大年初一,街道两旁虽然张灯结彩,但其实并不热闹。

商家此时基本都关门歇业,一般地方上的规矩都是要到初五才启市,但要所有商家都恢复正常营业,甚至要过了正月。

“娘,到了客栈,安顿下来后,我想去问问于三到没有,让他利用漕帮的人脉,帮我们在本地问问招人的事。”朱浩道。

朱娘不解地问道:“大过年的,他不留在安陆陪家人,会跟来?”

朱浩道:“娘不知道吗?最近于三帮人打理一个书场,听说有戏班子驻唱,这次宁王召集各地戏班齐聚南昌城唱堂会,他自然要去凑个热闹……”

虽然朱浩的戏班在安陆本地已很火爆,但朱娘和李姨娘本身是孀居,很少出门,再加上平时低调,基本不会去凑热闹,自然不知其中缘由。

李姨娘道:“倒是听隔壁三婶说,城里有戏班子唱大戏,很多人去看……”

“嗯。”

朱娘也点头,“确实曾听人说及,为娘还跟于三说过要去听听,却未有空暇,不曾想竟是于三在帮忙打理。他还挺有本事的,即便我们以后不在安陆做生意,他也会有个好出路。”

朱浩笑了笑。

心想,如果你们知道那戏班其实是我的,我还赚来不菲的家当,是不是更加意外?更加惊喜?

第113章 恳求

于三比朱浩一行早到九江府一天。

戏班子习惯了行走天下,冬天赶路乃是家常便饭,哪里陆路好走,哪里水路更佳,他们更为清楚,舟车换乘之下即便晚出发一夜,还是早到了。

于三见到朱浩很高兴,他生怕朱浩已启程前往南昌府,戏班子在除夕当天进九江府城并不容易,免不了被城门官给盘剥一番,现在心里正没底呢。

“浩哥儿,咱后面的路怎么走?”

于三知道朱浩过来的时间不能太久,便把最重要的事项问清楚。

朱浩目光落在跟随在于三身后的公冶菱身上,随口回答:“一起走就行,互相间也好有个照应,不过别跟我娘说戏班是我的……这江西地面不太平,处处小心为宜。公冶姑娘,你有事吗?”

公冶菱最初对朱浩这个小东家充满敌意,可在《白蛇传》于安陆传到家喻户晓,还通过朱浩的关系进兴王府演出过一次后,她对朱浩的态度大为改观,她终于感觉到,朱浩能给戏班带来的荣誉、金钱等现实利益,要远比之前的李班主更多更可靠。

“东家,有事问您,不知是否方便?”公冶菱期期艾艾地道。

朱浩发现公冶菱对于三的戒心不减反增,便对于三嘱咐两句,让其先去安排一下,稍后跟自己一起去见朱娘,这才与公冶菱到了其所住房间。

因为不会在九江府城久留,戏班这回住在客栈里,房间有些狭窄,晚上公冶菱需要和八岁的小姑娘瓶儿一起住。

公冶菱相当于瓶儿的师傅,教唱腔和步法、身姿,只是此时瓶儿在父母那边没过来。

嗅着淡淡的馨香,朱浩环视陈设极为简单的房间一圈,问道:“有什么事,直说吧。”

公冶菱有些紧张:“之前问过常管事,也问过于掌柜,说是戏班要往南昌府为宁王演戏,到了地方我们这些人是否要出面招待达官显贵?”

朱浩大概明白公冶菱为何如此紧张。

虽然公冶菱的契约年底就会到期,可眼下她仍旧是戏班的一员,走到哪儿唱又为谁唱戏由不得她做主,她最怕的就是演出后被哪个权贵看上,霸占她或是上演那种“不给钱就不算卖”的恶心套路。

在安陆演戏,即便曾进过兴王府,也没说有人乱来,这段时间她过得很开心,可到了更为陌生、情况也更复杂的南昌府,一切就不好说了。

朱浩道:“受宁王府邀请到南昌来演戏,不是每一个人都非要上台,捧捧场凑凑热闹,随便应付一下场面事便可。”

公冶菱并不相信朱浩的说法,满脸恳切地道:“望东家海涵,若是在地方上唱戏,无论多辛苦,哪怕是从早到晚都要登台,小女子也绝不诉苦,但若是为权贵表演……希望东家能以他人来唱小女子的角色。”

朱浩打量公冶菱。

这个女人年岁其实不小了,在这时代虚岁二十算是“老姑娘”,性子却很倔,有点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意味。

朱浩心想,如果你知道了宁王开堂会是为选拔戏班往京城送,估计你更不乐意上台表演,可我买了你回来,到了大场合你却拒演,那不是白买了?

“好说好说。”

朱浩却没有拒绝,“这次到南昌,我并不是为了打响戏班名头……这一点你尽可放心,那些可能危害到你人身安全的演出,我不会让你上场……还有别的事吗?”

公冶菱急忙道:“契约到期后,小女子愿意拿一笔之前攒下的银子,赎一个自由身。”

朱浩笑道:“那是你以后安身立命的傍身钱,我怎会收你的?这一年时间安心演戏,或许卖身契到期后,我会跟你订个有时间和条件制约的契,偶尔还要请你串串场。”

公冶菱这次没再说什么,点头答应下来。

但以朱浩观察,她在契约到期后多半不想继续从事演戏的行当,可能是见惯了戏台后的龌龊,也有可能是童年留下什么阴影,所以才会对登台演出那么抗拒。

……

……

朱浩跟公冶菱说完,出了房间正要下楼。

于三过来问道:“浩哥儿,那女人……没提什么非分的要求吧?”

朱浩闻言驻足,侧头看了他一眼,“你好像很了解她啊?”

“没……”

于三急忙摆正姿态,解释道,“东家别误会,我就是发现她似乎无心为戏班卖力,每次登台都不积极。再过一年她就要走了,咱是不是也该培养一下新人?如果戏班没替代她的合适人选,也该及早从外面买个回来培养……”

朱浩笑道:“真把经营戏班当成终身事业?等她走了再说吧,你说咱戏班的卖点是她的姿色还是新颖的唱腔?”

于三想了想,态度坚定:“咱戏班能在安陆立足,还得到宁王青睐,前来南昌唱堂会,都是因为有小东家您。”

“行啦,别恭维我了,戏班主要还是小三哥你打理得好……如果没有你帮忙,就算我能写出好戏本有什么用?往南昌府这一路尽可能低调,进了府城如果有什么戏要演,就让龙班主的人顶上……到时候见机行事。”

朱浩要保持低调。

可于三想的却是如何扬名立万。

有好的班底不用,非要用龙班主那套勉强能上台面的演出阵容,在于三看来这个选择不是很明智,但他不敢出言质疑和反对。

……

……

朱浩带着于三回到朱娘落脚的客栈。

从李姨娘那儿得知,隋夫人带了礼物前来拜访,这会儿正跟朱娘在房间叙话。才见过两次,李姨娘也觉得这个隋夫人“来者不善”。

“浩少爷,或真如你所言,她是来探咱底的。”李姨娘小声说道。

朱浩笑着向李姨娘点了点头,然后让于三到楼下等候,自己上楼去敲门:“娘,我回来啦。”

朱娘过来开门,等房门从里边打开,果真见到隋夫人坐在榻边,螓首微抬,看向门口,脸上带着和熙的笑容,如沐春风。

朱娘拉着朱浩到了隋夫人跟前,介绍道:“这是犬子。”

隋夫人笑道:“码头时不见过了么?真是一表人才……书读到哪儿了?”

朱浩拿出孩子该有的天真,抬起头,很有礼貌地回道:“《论语》和《孟子》都学完了,后面要学《大学》。”

看得出隋夫人颇有才学,点头嘉许:“小小年岁已通四书过半,真乃可造之才,以后为你娘争诰命,就靠你了。”

说着起身,“三夫人,如果你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尽管吱声,我会让府上脚夫在外守着……若有急事寻不到人,只管往城东打听一下隋家大院便可,姐姐我随时扫榻相迎……先行告辞。”

“夫人慢走。”

朱浩礼貌地前去送客,俨然如同真正的主人,朱娘跟在儿子身后没有冒头的想法。

……

……

等送走隋夫人,朱浩把朱娘叫回屋问道:“娘,她来做什么?”

朱娘道:“没什么,就是问我们跟苏东主做什么买卖,我说经营官盐,想那苏东主本就是大盐商,算不得秘密……而后又寒暄了一点家常,后面你就敲门了。”

朱浩琢磨:“不知隋家是不是官商?”

朱娘意识到什么,问道:“你是说隋家在为朝中哪个官员经商?或是有官府的背景?”

朱浩道:“娘,这时代推到前台来做大生意的,哪个没有官方背景?若单纯只是经商,毫无官面上的跟脚,光被各级官府盘剥就够他们受的,有何利润可言?

“估计隋夫人并不关心我们做什么买卖,而是想知道我们的靠山是谁……你没告诉他我们朱家是锦衣卫千户之家吧?”

朱娘摇摇头。

她跟隋夫人的对话远未到深入的地步,再加上朱娘怕被朱家人追来,更不会轻易对外泄露自己的来历。

“那咱跟她客气客气就行了,苏东主是好意,架不住他请来帮忙的人有私心,让于三出面雇请人手往南昌,或比隋家更靠谱。”

朱浩说着起身到门口,招呼守候在门外的于三过来谈话。

……

……

朱娘一行在九江府城很快雇请到人手。

虽然还在正月间,但有于三找本地漕帮牵线搭桥,再加上有丰厚的报酬作为支撑,人手很快便找到,但朱浩并不打算一下子招齐全了,既然隋夫人那边说要帮忙,自然也得用上。

两批人!

人手多一点,到了南昌府后使唤起来方便些,关键时候就算跑路也有人帮忙打下手。

不一定就是为了躲朱家,万一宁王也想强行留他呢?

朱浩的戏班在安陆一炮而红,连远在江西的宁王都惊动了,光靠龙班主的人未必能镇住场子,朱浩需要为全身而退做好准备。

再就是防备于三或是隋夫人的人生出歹心。

江西地界不太平,若有人跟山贼暗中来往,真出事的话需要有人帮衬……

朱浩和母亲商议后,定在初四走。

这天一大早,隋夫人亲自到客栈送行,却被告知朱娘一家已不住在这里,却是朱浩在城西土地庙附近临时租了个院子,这院子后门有小码头直通三国时周瑜点兵的甘棠湖,随时可溜之大吉,这也是防止朱家人跟上来后把他们抓现行。

隋夫人找到朱娘时,马车已套好,只等出发。

“三夫人,你们到九江府,未及好生款待,便如此走了……只怕以后苏当家来德化,妾身无颜见他。”

隋夫人一如既往的客气。

朱浩笑道:“哪里哪里,夫人诸多照顾,我们感激不尽。”

隋夫人道:“要不这样吧,妾身派人与你们同行,正好南昌府那边有些账要查收一下,让她跟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说完招呼一名女子上前。

这女子浓眉大眼,脸型方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二十岁许间的样子,看起来颇有精神。

隋夫人做了引介,“家中表妹,通晓账目,常在柜台支应,未见过什么世面……若是三夫人有需要,只管跟她知会一声便可,隋家在南昌府有店铺和货栈,支取银子什么的比较方便。”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