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94章

作者:天子

朱四跟朱浩一起长大。

朱浩曾经给朱四灌输过很多东西,甚至朱四从小到大,朱浩都算是他的指路明灯,可惜在朱四当上皇帝后,心态逐渐发生变化,以前还是兴王世子时他喜欢的造船、机械、手工等,现在完全没兴趣了。

当皇帝最大的乐趣,就是高高在上掌控他人命运的优渥感。

张佐道:“陛下,奴婢也不懂,那朱先生这份奏疏该如何回呢?”

朱四拿着朱浩请求调往南京的奏疏,坐在那儿半天。

“朕先前说过,不再管他去哪儿,最近朕也的确没有太多用到他的地方,要不……就让他去南方几个月,等他回来后应该就厌倦了,可以安心做他的翰林学士,甚至入阁当阁老了吧?”

朱四提出的问题,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张佐可回答不了。

一时间,乾清宫里沉默下来。

……

……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朱四终于打定主意,同意朱浩前去南方治军的奏疏。

在正式发出诏书前,他让张佐出宫去跟朱浩说清楚,最重要是交待好这次朱浩南下需要遵守的“规矩”。

“……朱先生,陛下希望您半年内回来,同时仍旧兼翰林学士,不过礼部右侍郎的职位可以先放下,陛下准备提拔您为工部尚书……您先别着急,陛下意思是让您当南京工部尚书……

“除此之外,您在南方监督造船等事宜,一切都要请示朝廷,不能擅做决定,您没有调兵的权限,到南方后也不能过多过问军队之事。

“还有就是您南下后要经常写信回来,告知您在那边的情况。”

朱浩听了一耳朵,朱四好像对他没有太多的防备。

尤其是最后要求他写信这条,简直有点儿戏。

直接上奏就行了,写什么信函?君臣间通信,以为是什么展现友谊的手段?被人知道,怕又要招来非议吧?

朱浩颔首:“可以。”

条件并不苛刻,就算是去当南京工部尚书,朱浩也没觉得如何,南京工部……可不像南户部那样有很大的权力,南工部尚书更多是一种闲差,到南方后能做点什么还另说。

“不知您几时动身?”

张佐问询。

朱浩道:“陛下还没下旨,不着急。”

张佐试探地问道:“朱先生,您就此南下的话,难道未曾想过,这么抛下一切会远离朝廷权力中枢,甚至失去陛下的宠信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朱浩幽幽感慨一句,“我是陛下的臣子,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些许委屈何足道哉?这次到道观静修,我收获颇大,说出来张公公或许不信,通过推算天机,我算到……这世上或真有长生不老之药。”

“什么?”

张佐大吃一惊。

朱四先前也说什么长生不老,当时以为小皇帝想长生想疯了。

没想到朱浩也陪着小皇帝疯。

朱浩道:“至于在何处,我也不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半年时间够不够。”

张佐苦笑道:“所以说朱先生南下的目的,是要去为陛下找寻……长生不老的丹药?这……这……”

张佐觉得自己被愚弄了,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心里乱糟糟的。

朱浩笑了笑,道:“这种事,没成之前,最多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大明国土内,想找到这种东西太难,天机难测,谁知道究竟在何处呢?”

“这……”

张佐仍旧无言以对。

他不知道的是,早在朱四幼年时,朱浩就给朱四种下过“海外有仙丹”的念头。

其实朱浩已经预料到可能会发生今日今时的情况,朱四大权在握后,不想帮他完成改变时代的梦想,所以朱浩一早就给朱四一个假的希望,如此一来就算朱四再不情愿,想想那令人激动的长生不老的美梦,也愿意做出一些妥协。

朱浩进道观的目的,更多是通过一些暗示,不从他的嘴里说出来,让朱四自行想起这世间或真有长生不老药。

其实……

有就怪了。

张佐这样理性的人自然不信,但朱四当上皇帝,再加上朱浩很清楚这小子未来对道家的推崇,别人不信但这个皇帝信。

朱四的人生目标第一步,当皇帝,已经完成。

接下来朱四必须树立一个新的目标。

那就是永生。

跟老朱家那些祖宗一样,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张公公,估计再过半个月,我就要动身出发,到时就不与您辞行了。”朱浩道。

张佐笑道:“到时咱家会亲自来送信。”

“不劳烦您的大驾,我走后,朝中诸多事情可就要麻烦你了。”朱浩笑道,“有关寻找长生之药之事,暂时不要跟陛下说,我怕陛下有希望后再失望。”

张佐心想,你不说陛下也知道,而且可能还很期待。

第1048章 南京工部尚书

最先得到朱浩被调南京为工部尚书消息的是内阁四名阁臣。

费宏被朱四单独召见,皇帝对费宏好像从来没这么重视过,在这次会面中,朱四主要提了两件事,一个是让朱浩去南京,一个就是跟费宏探讨杨一清入阁的可能性,同时要确定杨一清留下的吏部尚书之职应该给谁。

“朕的想法是从目前内阁中调出一人,来出任吏部尚书之职。不知费阁老如何看?”

朱四有点想把目前内阁格局打乱的意思。

内阁中,石珤和贾咏都是护礼派成员,最近内阁对一些奏疏的票拟,还有跟六部的对接,都出现了消极保守的情况,让朱四大为光火的同时,觉得目前内阁的人员架构很不合理。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石珤或贾咏中某一个给弄出去,甚至一起赶走。

费宏道:“石珤曾为吏部尚书,或有经验。”

他只是说出自己最直观的感受,丝毫也没有掺杂进个人情感。

朱四点了点头。

其实费宏能看出来,所谓让一名内阁大学士调任吏部尚书,不过是面子上好看一点罢了,估计这个人当吏部尚书不会超过两个月,就会被勒令致仕还乡。

石珤和贾咏中,必然有一人要因为其立场问题而被皇帝赶下台。

“朝中还有何人适合当吏部尚书呢?”朱四问了一句。

费宏道:“臣不知该如何推举,不过目前六部尚书、侍郎中间,也有可担当此重任的官员,即便南京官场……也有适合者。”

费宏不会直接举荐黄瓒。

其实费宏知道,要是石珤不来当这个吏部尚书,大概就要把吏部尚书之职交给黄瓒,除了这二人外,他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敬道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动身去南京,而且他不会在南京停留太久,他的任务是帮朕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朱四没提朱浩是要为他找寻长生不老药,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朱四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应该暂时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费宏自然不会对此发表什么意见,朱浩离开京城,对他来说是好事。

“陛下,目前国无储君,臣请陛下广纳妃嫔。”

费宏提出他的建议。

朱四点了点头。

纳妃这件事,大臣已经不算着急了,最焦心的要数蒋太后,当娘的纠结于这些个儿媳妇的肚子一直不见动静,生怕朱四步他那个堂哥的后尘。

“行,朕记住了,回头再说吧。”

朱四对纳妃不是很感兴趣。

就在于他觉得,自己年富力强,何必着急生孩子呢?

朕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呢。

朱四更觉得,朕皇帝当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立储君?想什么身后事?若朕死了,那谁来当皇帝有什么区别吗?

……

……

朱浩离京前,一直留在太清观。

偶尔有人来拜访,等看到他在太清观内无所事事,甚至只是在这里避世时,来访者都觉得,朱浩可能是追求唐寅那种闲云野鹤无欲无求的境界。

刘春从费宏那儿得知朱浩要去南京任职的消息后,来太清观见过朱浩两次。

第二次时,皇帝已在朝堂上宣布调朱浩为南京工部尚书。

遭遇到了一些反对声,但并不多,就在于朱浩调南京看起来是一件可以让所有人都接受的事,只要朱浩别留在京城干涉朝堂安定便可。

“敬道,我实在想不明白,你究竟在图什么?”

刘春耷拉着脸问道,“前些日子,我跟志同书信往来,他得知你目前的状况后,也暗暗为你着急。既然要在朝堂上有所作为,你就不该在意他人的成见,有能力,为何不想着展现,而只顾着躲避呢?”

刘春苦口婆心劝说朱浩振作。

朱浩笑道:“刘阁老,我这样不挺好吗?”

刘春连连摇头:“不好,很不好!”

朱浩道:“其实我去南方,对所有人都好……出去历练个几年,孙老走之前不也有这样的想法?我还是太过年轻,缺乏资历,我不像张秉用那样,年老才考中进士,虽然我们是同科,但他为人处世还是有让人信服的地方。”

“敬道,如果年岁大就可以让人信服,那天下最基本的公道就不存在了。陛下对你信任有加,也是因为你替朝廷做了很多事,陛下认可你,很多大臣也认可你。”

刘春说这话,显然他自己深信不疑。

朱浩却笑着:“除了刘阁老外,朝堂上相信我的人还是太少了……既然在朝中做不出成绩,我还是想想如何去为大明百姓做点什么吧。”

刘春道:“敬道,老夫一直有个疑问,不知该不该出口。你的目标,不是做文臣,而是要以军功得爵,保家族万世兴盛?”

因为刘春脸色严肃,朱浩看出来了,刘春并不是言笑。

“刘阁老何以会有这种想法?”

朱浩连文官都不想当,武勋什么的就更没有兴致了。

在大明,别看武勋能世世代代把爵位传下去,却根本没法跟文官叫板。

朱浩连这辈子的事都没完成,自然不会想着把老朱家的香火传承下去,这大概跟朱四的念头一样,我自己都还没活明白呢,着什么急去想子孙后代的事?

刘春道:“老夫觉得,你若有意为臣,陛下让你入阁,你直接应允就是。你年纪轻轻,过不了几年我们这些老家伙退下去,你就是首辅,不正好可以施展你的政治抱负?为何要抵触呢?

“反倒是你一直对开矿、造火器之事很上心,看起来你更愿意领兵在外,老夫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别的理由。年纪轻轻,你可没经历伯虎那么多糟心事,何以会有这般消极的念头?”

朱浩微笑道:“刘老别多想了,我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一下时代。这话我跟很多人说过,可惜没人能理解,正是志向不同吧。”

……

……

随着朱四将朱浩当南京工部尚书的事定下,吏部正式委派官职后,朱浩南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很多人想探访朱浩,尤其他们知道朱浩在太清观后,大老远跑来拜见,以至于朱浩不得不让人在道观门口进行阻拦,以保证自己在道观内可以过几天清静日子。

就在朱浩离京之际,朱四似想让朱浩最后帮他做一些事,那就是彻查昔日兴王府的“内鬼”。

锦衣卫指挥使王佐来见朱浩。

最近王佐的差事办得并不顺利,几次被朱四召见喝斥,甚至有将他撤换之意,所以王佐对手头上的事非常小心谨慎。

“……锦衣卫先前查到,兴王府内有锦衣卫细作,长期刺探兴王府的情报告知朝廷,卑职曾想过查问朱家人……但陛下并不准允……”

王佐其实很难将这件事推动下去。

就在于当初朝廷用来监视兴王府的排头兵,就是朱浩背后的朱家。

虽然都知道朱浩跟朱家关系不怎么样,但其实也变相等于说,朱浩曾以孩童之身入兴王府刺探情报。

王佐怎么也做不到跳过朱家,就把昔日的王府细作给查出来。

朱浩皱眉问道:“时过境迁,当时也算是各为其主,一定要查清吗?”

王佐问道:“那以先生之意,就……不要查了?”

王佐也很头疼,查或者不查,这根本不是他所能决定的,现在是皇帝让他查,就算当时王府内的细作是为朝廷办事,但谁让现在兴王府才代表着朝廷正统?

“王指挥使,容我再思量一下。”朱浩道,“哦对了,最近怎没见过骆镇抚使他们?可是有何重要差事?”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