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93章

作者:天子

朱浩笑着问道:“我写的东西,有人会采纳?”

以朱浩的意思,你这是把我当成杨廷和了?

干什么事,写个条子就行……

恐怕现在连首辅费宏都不敢这么自信写条子,这种东西一旦落在政敌手上,可是要被人参劾的。

张佐道:“可要是没您的支持,就算他升了翰林学士,也会遭人非议。”

朱浩点点头:“若陛下真有此需求的话,那我写便是。怎么写?请张公公赐教。”

……

……

朱浩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桂萼当翰林学士。

朱浩可以理解为,皇帝想让桂萼从张璁的跟屁虫变成一个相对中立的存在,至少不要在张璁和朱浩之间选边站。

朱四已经开始具备一些帝王的韬略,他此举不过是为平衡朱浩跟张璁间的关系。

如果张璁自身就是翰林学士,还附带个桂萼,加上朱浩不管事,那张璁跟朱浩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皇帝会对使用张璁不放心,谁知道这老小子下次会不会借翰林院的差事做什么文章?

上次是泄露皇帝出巡,若为上位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皇帝绝对不会放过他。

有了朱浩的条子,第二天朝会上皇帝顺理成章地以翰林院掌院朱浩支持为由,同意以桂萼为翰林学士,本来还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刘春因为朱浩对桂萼的支持,改而出面赞同此事。

刘春本意是息事宁人。

既然朱浩认为让桂萼上位,那就没必要再争了,反正争来争去,皇帝用的一定是议礼派中人。

不是桂萼,那就是方献夫或霍韬,连用到相对中立的张邦奇都不现实。

结果就是桂萼回京第一天,直接到翰林院走马上任翰林学士。

……

……

朱浩人在道观,消息闭塞,他没有跟以往那样时刻关注朝堂的情况。

朱四派人调查了一下,发现朱浩真就成了个闲云野鹤之人,专心在那儿研究道法,只是晚上的时候不时绘制一些图纸,这种习惯贯穿了朱浩在兴王府成长的生涯,所以朱四就算知道朱浩在画什么东西,也不会觉得有多奇怪。

反正在朱四眼中,朱浩从小就喜欢搞研究。

与此同时,东南海防陆续有消息传来,说是江浙地面上,朱浩派出的船队,配合靖海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江浙沿海的盗寇给剿灭,只有极少数盗寇沿着海岸往南、东两个方向逃窜。

往东去的,大概是往倭国方向逃。

往南的,大概是要伺机再起。

陆完因在剿灭盗寇的战事上立下功劳,其名字在地方上奏中被一再提及。

经过朝议,陆完以“巡抚浙、闽、粤三地沿海卫所”之身,兼右佥都御史,重新回到朝堂大臣的视野中来,意思就是……陆完以戴罪之身完成将功折罪。

就算陆完距离官复原职还差得很远,但至少陆家已不用再低头见人了。

如此一来,朝中不少大臣忧心忡忡。

陆完毕竟以前当过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朝野声望不低,而陆完跟王琼的关系相当不错,陆完先打了第一枪,王琼人在西北目前也被重新启用,只是暂时没立下什么功劳。

如果陆完和王琼回朝……就连杨一清都要担心二人在朝中的影响力。

尤其是边军,那才是大明军权的核心所在,随着彭泽势力日趋消弭,王琼和陆完培植出来的一些旧部,凭借着卓越的能力,已崭露头角。

而也在就此时。

有关三边总督人选,重新提到了桌案上。

这次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先前的宣大总督臧凤,以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的身份,前往三边总督军务。

因为臧凤从一开始就是皇帝培植出来的亲信,这次被启用,没人有意见,也在于臧凤于大礼议等事上没有冒头,就算臧凤素来跟杨廷和、彭泽不和,但彭泽在西北培植的势力已被公认为能力不足。

皇帝连王琼和陆完都能重新启用,委派臧凤去西北就显得合情合理。

这时候很多人怀念起了唐寅……

让臧凤去西北,真不如让唐寅去,虽然唐寅是兴王府出身,但至少这货从来不贪恋权位,到了西北一直都保持低调,行事极为谨慎,再加上其本身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非常便于控制。

……

……

臧凤在三月中旬动身前往西北。

这天陆湛卿到道观见朱浩,她一身道袍,本想掩人耳目,但等她出现在朱浩面前时,朱浩却觉得她有点欲盖弥彰。

陆湛卿到底有着国色天香之姿,再怎么掩饰,还是容易一眼就被人认出是女子。

太清观里又不容留女道士,她这么来,总显得格格不入。

好在最近道观周围没什么人盯梢,好像连朱四对朱浩的行踪失去了兴趣。

“老爷为何不在朝,或是去外地做自己的事?而要留在此处?”

陆湛卿把提着的篮子放下,从里面拿出一些点心。

显然都是她亲手做的。

朱浩并不喜欢让身边的女人在吃喝等事上做一些表现,他在饮食上比较随意,吃什么都行。

但朱浩还是给陆湛卿面子,拿起点心吃了两口。

“朝堂没我的位置,去外地,又怕陛下派人把我追回来,还不如留在道观里,图个耳根清静。”

朱浩嘴上这么说,但显然他已有全盘计划。

暂时留下,说明他还没做好离开的准备,一旦决定要走,那便绝对不会停留,而且一定有办法让朱四追不到。

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手多寡。

朱浩需要足够多的人辅佐,就算去征服海外的土著,也要有一批忠于自己的人马,而这批人马其实朱浩已有主意……就是陆松和陆炳父子俩,还有关德召和关敬等人。

当然,先前派出去寻找新大陆的船队及士兵,也是他的保留力量。

他必须要多带点人,为的是在跟佛郎机人在新大陆的火并中不落下风,虽然他能提供的武器更为先进,但对手始终不是一群用木头标枪和青铜箭头的土著。

到时候他可以联合土著一起反击,然后再把一部分人马吸纳过来……最好搞个什么美洲大陆征服欧洲大陆之类的戏码……

当然,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朱浩并没有付诸实施的打算。

他现在还在计划阶段,需要更多的图纸,更多的技术,同时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加持。

“最近你祖父会到京师来述职,你要去见吗?”朱浩问道。

陆完在江浙取得战功,接下来扫平海疆之事,还会由其负责,但在这之前他要先到京城领取职位,也是来跟朱四表示效忠。

要平海疆,不急于一时。

陆完在东南沿海带兵,朱浩想用他,估计有点难。

别看陆完现在要承朱浩的恩情,但这样的老臣……真不如陆炳等新人好用,这种人其实骨子里是政客,不会跟着朱浩去冒险。

陆湛卿态度坚定,道:“妾身听从老爷的吩咐。”

第1047章 虚幻的目标

奉天殿,朝会现场。

朱四让张佐告知有关东南沿海一战获胜的消息,并表明这件事有朱浩的功劳。

“……仗打赢了,接下来靖海的事还会继续,但先前派出去的船队有走失没回来的,这功过应该怎么算?”

朱四好像是在问询现场的官员。

没人愿意回答这种问题。

东南剿灭海盗和倭寇的战事,本来就不是朝廷计划之列,或者说以嘉靖初年海盗和倭寇的实力,尚不足以引起朝廷重视。

要是朱浩带兵平定西北,那结果就截然不同。

兵部尚书金献民走列道:“陛下,目前东南海战应当立即停歇,否则便是劳民伤财。”

朱四皱了皱眉,斥道:“身为兵部尚书,首先不想平盗寇安一方百姓,而是琢磨给朝廷节省钱粮,你到底是兵部尚书呢,还是户部尚书?”

金献民感觉皇帝怒意满盈,仿佛一座活火山,随时都会喷发,吓得一缩脖退了回去。

眼见金献民噤若寒蝉,别人更不会说什么,奉天门前一片安静。

朱四道:“朱卿家目前已是翰林学士,又身兼礼部右侍郎,朕对他也算不薄。这次姑且功过相抵吧。”

在场大臣心里都很别扭。

朱浩无中生有发起剿灭盗寇的战事,又主动站出来承认过错,这边皇帝要厘定其功劳,最后宣布功过相抵……纯属就是没事找事!

刘春走列道:“陛下,既然功过相抵,是否让朱敬道早些回朝?”

朱四道:“先前朕让他回家闲住,也是因此事。那就派人通知他,让他回朝吧。”

张佐在旁没有领命,因为他觉得这差事根本没法完成。

皇帝说让其回朝,朱浩会欣然领命?分明是朱浩自己不想回来,现在去跟朱浩说这些……又不能强迫,说了跟没说有何差别?

……

……

朝议结束,出宫时众大臣议论纷纷。

都觉得皇帝对朱浩的信任太过了,也有议论朱浩僭越的,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参劾朱浩……可朝中那些顶级文臣对朱浩却没过多评价,就在于他们知道,现在想把朱浩拉下马来不太容易。

熙攘的人流中,桂萼有意放慢了脚步,耐心等候文渊阁几位阁臣,等双方靠近时赶忙上前拜见。

刘春笑呵呵对桂萼道:“子实你好好为朝廷效命,以后有何事不懂,只管去文渊阁请教便可。”

石珤和贾咏闻言打量刘春,心说你可真不客气,直接说让桂萼到内阁“请教”,意思是你觉得桂萼水平不行?

“是。”

桂萼倒是对刘春倒是报以敬意,俯首谢过。

刘春代表内阁跟桂萼交谈几句后,便继续前行,很快便与桂萼分道扬镳。

内阁四人过了左顺门,费宏问刘春:“敬道会听命回朝吗?”

刘春笑着摇头:“谁知道呢?”

石珤又问:“他最近到底在做何?”

刘春道:“只知道在道观中停留,具体做什么,无人知晓。有人说他在测算国运,也有人说他在为当今天子祈福,具体作何只有他自己知晓。”

这下子连石珤和贾咏对朱浩好奇起来。

像朱浩这样年纪轻轻爬上高位的人太少了,皇帝信任有加,朱浩却能做到“宠辱不惊”,对功名利禄视若浮云,实在让人难以明白朱浩心思。

贾咏道:“不会是惺惺作态,亦或是跟陛下联起手来做一场戏吧?”

既然想不明白,就要把朱浩往坏处想。

万一朱四和朱浩这对君臣,觉得朱浩的声望不足以入阁,故意用这种方式,体现出朱浩志向高洁,为其积攒淡泊名利的好声望,回头再把朱浩直接塞入阁……

到时朱浩既成为他们的对手,还让黄口小儿爬上高位,对朝事影响更多。

刘春连忙道:“敬道绝对不是那种人,他跟伯虎很像,我等不要妄自揣度。”

……

……

乾清宫。

张佐将一份朱浩所写奏疏,呈递到朱四面前。

“……敬道还是想去东南吗?朕怎么留都不成?他不会想致仕还乡,当个闲云野鹤的桃花庵主人吧?”

朱四知道朱浩决意要走,一时气愤难平,忍不住出言讥讽起来。

张佐道:“陛下,那是唐先生曾经的心愿,朱先生他……应该不会吧?”

张佐没记得朱浩说过要去种什么桃花,而且朱浩也没说要请辞,无论朱四跟朱浩的关系闹得有多僵,朱浩对于请辞好像没什么想法,就是对于研究、建造、开矿、冶炼等事极其热衷。

“那他到底想作何?”朱四气恼道。

张佐试探地问道:“朱先生他未跟陛下说明吗?奴婢记得他好像说过,他以改变时代为己任。”

“这种事不就是说说吗?朕会相信这种鬼话?什么叫改变时代,如何才能做到改变时代?”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