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60章

作者:天子

便在此时,一旁的黄瓒补了一句:“在下于内阁任职时间不会太长,诸位,将来多加保重。”

几人同时看向黄瓒。

都在想,这节骨眼儿上你跳出来凑什么热闹?

你明明是议礼派中人,算是皇帝的绝对亲信,跟你同为议礼派的唐寅不过是来内阁镀层金,走走过场然后安心等死,皇帝怎么也不会把你给按下去吧?你现在在这里杞人忧天干什么?

刘春帮忙解释:“是这样的,公献本就是想在致仕前入阁风光一把,他已多番跟陛下请辞,陛下却屡屡回绝,并无它意。”

石珤冷冷道:“公献兄多虑了,陛下不会动你的。”

“呵呵。”

黄瓒苦笑了一下。

你们知道什么?

现在是皇帝动不动我的问题吗?

你们这群人啊,看起来一个二个都是大明股肱之臣,脑子比谁都灵光,但其实没看清楚形势,现在皇帝用人的标准,恐怕不是看你们顺不顺眼,而是某人对你们的好恶吧?

而那个人就是你们轻视的朱敬道!

此人看起来跟皇帝的关系若即若离,但他手上掌握的能量,是你们不敢想象的。

……

……

当晚,费宏请刘春到自己府上。

作为如今的内阁首辅和次辅,费宏想收拢刘春,让刘春跟自己意见保持一致,毕竟二人的经历比较像,都是在杨廷和权势滔天时入阁,同时经历了杨廷和、蒋冕为首辅,又一起把前面几个熬走,才混到今天的地位。

“仁仲,今日公献他突然心生感慨,你可知是何缘故?”

费宏给刘春面前倒满美酒后,问了一句。

刘春笑着摆摆手,意思是自己不能喝酒。

费宏这才想起,刘春的胸痹之症,最忌讳喝酒,以前刘春多少还会喝上几杯,但这两年基本再没碰过酒了。

刘春道:“其实,公献是自知在朝时日无多,提前做一下告知而已。并非是要感慨什么。”

“未必。”

费宏摇头道,“总觉得他有想说而没说出口的话,像是你我都知晓,却没参透的事……我想这件事只有你能道个一二,你不必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我不会对外传,就算你说得不对,权当一笑。”

“呵呵。”

刘春苦笑以对。

有关朱浩的事,刘春和黄瓒都尽可能保守秘密。

费宏道:“可是你有何不信任我的地方?”

刘春问道:“若是你知晓,这朝中或有一人,在杨老柱国尚在朝时,就一直参与朝中大事谋划,对于内阁的票拟也多行更变,甚至出面替陛下朱批,你会怎么想?”

“啊?”

费宏先是悚然一惊,随后平静下来,“仁仲,你说的是司礼监几位?张佐张公公?”

刘春摇头。

费宏瞬间感觉到情况不对。

如果说不是司礼监中人,那就意味着,皇帝任用外官干涉朝政,而且过去几年中应该参与了很多大事,甚至连杨廷和都没找出来那个人……

你刘仁仲居然知晓是谁?

“仁仲,你是说,那个人是……敬道?”

费宏随即明白过来。

这个人绝对不可能是唐寅,因为唐寅真不是那块材料,就算有些才华,但这个人实在太懒了。

那种懒惰,是一种放荡不羁和不负责任,根本就不是装出来的。

那是二十年放浪形骸带来的结果,非人力所能改变。

如果不是唐寅,那就只有朱浩了。

刘春问道:“奇怪吗?”

“当然奇怪。”

费宏正色道,“就算敬道有些才华,先前你也总在我面前提及,他可能跟陛下关联甚深,但我仍旧不认为他能左右朝中局势,过去这几年,他做的事太多太杂,且很多时候都不在京城,与朝中诸多大事擦肩而过。”

费宏的意思是,朱浩跟这两年朝堂上发生的大事,并不能完全做到时间上的“重合”。

有些时间段,朱浩分别是在南京、永平府、西山等地,回朝后也多在翰林院打酱油,或是帮朝廷查案。

刘春道:“其实这其中我也有很多不解的地方,还是志同了解得最多,不过他现在已回湖广去了。如果他在京城的话,我等前去拜访一番,多打探一下,或许就知道这背后的因由了。”

这点刘春倒是没说谎。

朱浩的事,他最初是从孙交那儿知晓,后来他跟朱浩谈过,但有关朱浩如何批阅奏疏,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费宏站起身来,看着门外漆黑一片,神色冷峻:“杨介夫在朝时,曾找我等私下议论过,说是陛下身边一直有智囊存在,且从政经验丰富,甚至可说是妖孽的存在。当时猜测过多人,却一直未将此人找出来……而当时杨介夫的意思,陛下身边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刘春笑着问道:“你是说,敬道只是陛下身边诸多隐士中的一个?”

“嗯。”

费宏点头。

在费宏看来,既然刘春说朱浩做了那么多大事,就不可能骗他,尤其还有孙交相告内情,更是可以确定朱浩一直在帮新皇做事。

如果说一些大事发生时,朱浩不在京城,形成不了事件和动机上的重叠,如此就只能认为朱浩是作为主要幕僚,而皇帝身边还有别的智囊。

刘春道:“现在探究这个有何意义吗?陛下要用敬道为工部左侍郎,不知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这下又把费宏给问住了。

谁都阻挡不了皇帝用人,但如何用朱浩却是有讲究的。

最好是朱浩仍旧在朝中担当个看起来很重要的差事,但其实却不会干涉朝政,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工部左侍郎这个职务,不高不低,其实已算很不错了。

总比当什么吏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甚至是兵部左侍郎要好,比现在礼部侍郎也强很多,因为礼部右侍郎这职位,关乎议礼之事,太过关键。

“不妨找敬道谈谈吧。”

刘春向费宏提出个提议,“伯虎的病情,我问过太医,的确不容乐观,看起来开春后不久便会急剧恶化,对此陛下没有虚言。伯虎走后,陛下从兴王府带来京师的人中间,除了宫里那些内侍,就只剩下敬道了。”

费宏还是没说什么,像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刘春道:“无论敬道做过多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但在我看来,他是个好孩子,不单是救过我的命,更是在某些时候对我有过提点,别看他年纪轻轻,但他的思维绝不亚于那些在朝几十年的老臣,看待问题也很全面。”

费宏诧异地问道:“你很欣赏他?”

“呵呵。”

刘春笑了起来,“这点其实朝中上下早就知晓。所以我并不反对陛下用他,那是他凭本事争取来的。”

费宏看出来了,在朱浩甚至是唐寅的问题上,他根本就没办法跟刘春达成共识。

虽然二人在政治立场上都偏向中立,但中立也是有讲究的——费宏更倾向于保守派一边,而刘春则倾向于帝党,在大礼议上,二人其实很难达成一致。

费宏道:“那回头找他谈谈,叫上内阁几人一起,把话挑明来说。”

第1005章 诚恳如我唐某人

正月初七,有关朱浩新的任命,在朝堂上也正式定了下来。

文臣争取到了最后的面子……虽然这件事由皇帝决定,但还是由文臣走了个廷推的程序,先是安排工部左侍郎童瑞出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故意空出个职位,随后才推选,而朱浩作为唯一被推举的人,顺理成章成为工部左侍郎。

“……朱卿家,你不着急把礼部右侍郎职位卸下,朕还需你把议礼之事推进一步,你可不能让朕失望。”

朱四提到了朱浩身兼数职的问题。

很多人都带着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看向朱浩,但他们也很清楚,朱浩身上背着的职位,没有一个是正职,跟朱浩以往做的事差不多,就是个“打杂”的。

眼下工部尚书仍旧是赵璜,右侍郎是陈雍,这两位平时跟朱浩没什么来往。

大臣们纷纷猜测,皇帝所说的推进大礼议,具体要推进到什么程度?

现在皇帝摆明了让朱浩来主持议礼之事,完全不把先前很器重的议礼翰林学士张璁放在眼里,而因为桂萼前去镇江请杨一清出山,眼下张璁派系的人中间并无拿得出手的人物。

就算黄瓒和唐寅这两个最早的议礼翰林学士,现在好像都“功成身退”,反而是朱浩成为议礼排头兵。

“刑部左侍郎之职,由臧卿家充任。就这样吧。”

朱四不太喜欢廷推这个环节。

当皇帝到他这份儿上,最希望的是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前几代皇帝养成的由大臣自行推举臣子的良好习惯,要从朱四这里断绝。

就算大臣们满腹牢骚,但因此时距离左顺门事件不远,很多人怕被牵连进去,祸及家族,只能隐忍。

皇帝不是以德服人,而是用高压逼着文臣服软,很多时候文臣只是看起来忠贞耿直,其实骨子里还是有着文人的懦弱,只能忍气吞声。

这两年一直在刑部挂职,未被安排实际职务的臧凤,从西北回来后终于顺利接任刑部左侍郎,而朝中有呼声让臧凤当刑部尚书,可似乎皇帝对此并无调整的打算。

文官守旧派系希望把臧凤安排到南京去,哪怕让臧凤当个南京六部尚书,也算是把皇帝身边一个可以掌兵权的人给剔除,等于拔掉皇帝的獠牙。

有了朱浩的提醒,朱四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

……

朝议结束后,朱浩随大臣们一起出宫。

刘春凑了过来,笑着道:“敬道,你到工部后,可要为朝廷好好办差。”

“多谢刘阁老提醒。”

朱浩觉得,这种话很也太没营养了。

我干什么差事,用得着你来指点?

你刘老头也学孙交那样,说话吞吞吐吐,有意跟我兜圈子?

刘春道:“今日晚些时候,你到我府上,我还请了伯虎,有点事情想跟你们谈谈。”

朱浩问道:“还有旁人吗?”

“呃……”

刘春没想到朱浩思路如此清晰,显然他一个人的话,不至于一次性把唐寅和朱浩都给请了,尤其还是在唐寅和朱浩双双有官职调动的情况下,刘春道,“内阁几人,无值守任务的或都要过去。”

朱浩道:“刘阁老,凡是朝事,应当在衙署内完成,何以要到私宅商谈?何况还是几位阁臣……若是被陛下知晓的话,只怕对几位阁老名声不利。”

“这……”

刘春被朱浩给顶撞回来。

他很尴尬。

不过想想也是,当初杨廷和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就是把文官势力拧成了一股绳,开始有了跟皇帝对抗的倾向,虽然说如此做主要是怕小皇帝刚继承大统乱来,再是有前面朱厚照胡作非为当坏榜样,文臣都能理解杨廷和的心思,但随着现在皇权稳固,如果大臣有什么事还要私下商谈的话,就会显得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你们就这么公然结党?

私下里不会是在商议谋逆造反之事吧?

刘春琢磨了一下,才道:“看情况,至少费阁老会去,你务必要来啊。”

朱浩摇头道:“几位有事的话,只管请唐先生去,我跟他说,让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便可。不必再让我前去,最近我挺忙的,今晚可能要去西山过夜,没时间赴约。”

“你……”

刘春又一次语塞。

跟朱浩对话一番,刘春忽然意识到,自己在朱浩面前有点抬不起头的意思,便在于他很清楚朱浩现在手上的权力甚至在他之上。

这属于一个下属跟上级对话,却因为他是前辈而朱浩是后辈,难免感觉不自在。

朱浩拱拱手道:“刘阁老,您接着忙,在下先行告辞,出宫后会立即前往火车站赶赴西山,这来回奔波实在折腾人。”

……

……

刘春回到内阁值房,把情况告知费宏。

费宏皱眉道:“你请他,他居然不去?”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