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39章

作者:天子

“屁钦差,就是几个不相干的朝官。”蒋山同道。

牟大志越发迷惑了:“唐伯虎算不算钦差不好说,但杨家大公子,那不是蒋同知您的靠山吗?”

蒋山同瞪了牟大志一眼:“老子的靠山是杨阁老,最多加上杨家二公子,至于这位杨家大公子,老子与他素无瓜葛,连书函都没通过,他推举老子?呵呵。”

牟大志一听很着急。

不管是杨家大公子还是二公子,不都是杨家公子?

你这个杨门走狗怎么这么没觉悟?就算杨家大公子不是你靠山,他也是替他爹来做事的,你就这么怠慢?

“格老子的,跟老子去接待……听好了,让府衙那边调点银子去驿馆,这两天把人伺候舒坦了!”蒋山同吩咐道。

牟大志闹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才还竭力撇清跟杨家大公子的关系,怎么突然就有觉悟去接待了?

你这转变挺快啊。

真是嘴硬。

……

……

杨慎带着徐阶,紧赶慢赶,比起唐寅早一步抵达永平府城。

进城后不久就在驿馆见到早等候在那儿的蒋山同。

蒋山同面上堆着笑容迎上前,谁知还没等他打招呼,就被杨慎以冰冷的口气叫到驿馆宴客厅内。

“杨公子,您这是作何?”

蒋山同初见杨慎,有点紧张。

杨慎道:“知府衙门现在何等情况?”

“呃,一切都很正常,就是朱知府一直抱恙在身,最近都没出过府衙,直到今天我才见过他一面。”蒋山同道。

杨慎皱眉:“你见到他了?”

“人没见到,但隔着门听他说话来着。”

蒋山同也怕朱浩真不在府衙,只是找人装出朱浩的声音,最好先来个免责的说法。

杨慎一听这话,便将蒋山同归到无能之辈的范畴里。

朱浩人在矿场,你居然一直以为他在府衙?果然二弟选中的人就是不行,就这窝囊废还想为父亲做事?

“唐寅到了吗?”杨慎再问。

“这……应该没到吧。”

蒋山同尽可能实话实说,却不知暴露其短。

杨慎道:“这样,你多调集些人手给我,可能会有大用。”

蒋山同一听很不高兴。

你把自己当谁?

上来就这么跟我叙话,我可是府同知,你只是翰林侍讲,能直接统辖我吗?就算你姓杨,替你爹来发号施令,但你一上来跟我要人手,先不论这筹措人手的经费从哪里出,就说这人手是随便就能找来的?不需要时间?

“下官能问一句,调集人手作何?”蒋山同问道。

杨慎冷冷回道:“这也是你该问的问题?还有,把有关骚扰矿场的案犯,一并移交给我,我要立即展开审问!”

蒋山同道:“这……怕是不合适吧?”

杨慎怒不可遏:“你这般推三阻四有何意图?本官乃朝廷派来公干,蒋同知,请你配合本官公务,否则……”

想吓唬一下,杨慎却突然意识到,好像他能号令蒋山同的原因,只是因为对方是父亲提拔起来的,以公务而论,翰林院侍讲对地方同知并无调遣权力,就算他是朝廷派来办案的,那也只能是跟地方官员协商,并不具备对地方官直接发号施令的权力。

吓唬不住啊!

蒋山同见杨慎生气了,多少有些忌惮。

这位年轻气盛的杨家大公子,若是跑他爹那儿告我一状,就算我是他爹亲手栽培起来的,以后怕也不好在官场混。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杨用修这种小人啊。

蒋山同陪笑道:“人手可以筹措,但需要一定时间,对了杨大人,您跟朱知府应该算是同门吧?不如由下官引介,今日您便去府衙拜会?”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暗想,最好那病痨鬼传染到你,你们俩一起去见阎王!

“不用了,你赶紧去找人,再把案犯交过来就行……哦对了,现在可有查到明确的线索?”出于谨慎,杨慎还是问了一下,虽然他并不觉得地方上能查到锦衣卫头上去。

蒋山同道:“查到一家姓岳的,本地大户,家里有人在朝为官,跟朝中很多显贵有往来,至于他们为何这么做,不好说。先前朱知府一直没同意,不然直接把岳家家主抓来拷问一番就知晓了。”

“岳家?”

杨慎没听说过这种地方上的大家族,对杨慎来说,到底谁冲在前面不重要,朱浩都跟他说了,就是锦衣卫暗中所为,杨慎不怀疑朱浩,也就不会往什么官民纠纷方面想。

杨慎道:“我现在需要案犯中骨头软的,最好用刑后,让他说什么就能说什么……”

“这,这……”

蒋山同紧张道,“杨大人,这怕是不合适吧?”

杨慎不耐烦道:“你干还是不干?”

“干,干!”

蒋山同差点儿就要伸手抹汗。

首辅家里出来的人,行事风格果然与众不同,直接在本地府同知面前说要对案犯屈打成招,还说得那么一本正经,难道你不知道大明是讲律法的?

第841章 借助军方

京师。

杨廷和收到儿子杨慎的来信,得知朱浩扣下锦衣卫一大批生铁。

此时已入夜,杨廷和马上把府上专门负责做杂事的“义子”杨平找来。

杨平二十出头,比杨慎和杨惇年岁都小,身材高大,一看就是练武之人,杨廷和当即吩咐:“去将用叙叫来。”

杨平道:“老爷,二公子只怕不在房里。”

虽然杨平名义上是杨廷和的义子,但其实就是跑腿的家奴,见其忠厚老实身手也不错杨廷和便赐其姓杨,不算读书人,最多识点字,这样的人可不敢对杨惇有丝毫不敬。

杨平的意思是,杨惇现在正在外边寻花问柳呢,怎么找他来?

杨廷和脸色很难看,想了想才又道:“那你去,将怀柔伯请来。”

“是!”虽然杨平不知道杨廷和要干嘛,却赶紧拿了杨廷和的名刺,连夜去找怀柔伯施瓒。

……

……

施瓒属于南京守备体系的勋贵。

徐鹏举南京守备的职位稳固后,施瓒调南京为南京协同守备的事一直被耽搁,施瓒之前多番找杨廷和谈及此事,但到现在施瓒仍旧只是在五军都督府挂闲职,像他这样的勋贵拿不到正式的差事,难以把手头的权力变现,连带着整个伯爵府在勋贵中的地位都随之急速下降。

但不管怎样,首辅杨廷和连夜召唤,施瓒只能眼巴巴前来赴约。

等施瓒在杨平引领下到了杨廷和书房,杨廷和已写好一张“条子”。

见礼过后,施瓒直言不讳道:“中堂,您这边是有紧急军务吩咐?”

杨廷和属于文官派系,要不是有涉及军队的问题,断然不会找他。

照理说,杨廷和不能越过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直接调遣兵马,这属于越权行为,但若只是跟勋贵谈谈话,就没什么问题了,但谁都知道问题没那么简单。

杨廷和道:“老夫有一件重要的事,想借助你的关系办一下。”

施瓒一听,果然是找他办事。

换作一般人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施瓒不直接啐他一脸唾沫就算好的,但杨廷和这么说,施瓒却别无选择。

“唉!中堂您该清楚,鄙人如今身在京师,落了个不进不退的尴尬境地,就算想帮助中堂,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施瓒的话,既是在诉苦,也是告诉杨廷和,你找我办事,总该把条件开一下吧?

杨廷和直接让杨平把条子递给施瓒,施瓒接过看完,神色变了。

杨廷和道:“新任永平卫署理卫指挥佥事李镗,跟你有些交情,我现在需要他协助犬子在永平卫辖地内办一件事,应该没问题吧?”

“这……”

施瓒一听,就知道这事绝对不能向外泄露。

要是这件事可以公开,杨廷和直接通过朝廷来办就行,何以要暗中让他施瓒去传话?

如此一来,这就不是“公事”,而是“私事”。

等于是杨廷和公器私用,以永平卫的军事力量,协助他办一件私人的事情,而且还是通过施瓒之手,这样就算回头事情揭发出来,担责的人也是从中传话的施瓒,而不是杨廷和。

这就是杨廷和找施瓒来的目的。

施瓒道:“那中堂,不知是何等事?若是一般小事,诸如押解几名案犯到京城,不成问题,但若是涉及调动的兵马太多的话,只怕……”

杨廷和道:“人手无需太多,这边犬子和地方知府会提供帮助,但需要永平卫借个由头,并以卫所官兵协助,将一批东西运到永平卫卫城保管,中间要严守机密,不能泄露丝毫风声,尤其不能为锦衣卫知晓。”

杨廷和什么都说了,就是不说具体要运什么。

施瓒感觉到,这是杨廷和跟皇帝间的博弈,现在他等于是要卷入到新皇跟杨廷和派系的党争中去。

这对勋贵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勋贵天然就亲近皇帝,而不是为哪一个臣子服务,虽然他也知道去南京为协同守备这件事上,没有杨廷和拍板,根本无法成行。

“至于你提过回南京之事,我已跟吏部、兵部的人商议过,或许接下来一两个月内,就能成事。一切就看你的了。”

杨廷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帮我一次,我就同意让你去南京出任协同守备,否则就只能继续待在京城赋闲,你自己选择吧。

施瓒道:“要是李镗不听鄙人的……”

“那他估计就要调到西南偏远卫所去当指挥佥事了,由他自己选择!”

杨廷和一点儿都不客气。

此事名义上是施瓒牵头,但这是给我这个首辅做事,真以为首辅能跟皇帝博弈没点手腕和能量?

要对付一个永平卫都指挥佥事还不容易?也不降你的官职,直接平调甚至升迁,却可以让你去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让你知道开罪权贵的下场!

施瓒一听,这既是在威胁李镗,也是在威胁他施瓒。

施瓒重重地点了点头,他心里很清楚,就算杨廷和退下来,接任首辅的多半也是杨廷和推荐上去的人,朝中文官一大半都是杨廷和嫡系,吏部、兵部、刑部、礼部都在杨廷和牢牢掌控下,一个怀柔伯有什么资格跟当朝首辅叫板?

就算这个首辅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退休,也不是他一个没什么实权的勋贵招惹得起的。

……

……

杨廷和亲手所开条子,由施瓒带走,随后便通知到李镗,让其协助杨慎办事。

杨廷和的思路很简单。

要把这批生铁直接运到京师户部大仓不现实,因为工程量太大,牵涉到人员也太多,几乎一定会被锦衣卫查到踪迹。

想要把这批生铁变成朝廷所有,不如直接塞去永平卫。

永平卫是军所,生铁进了军所,就算你锦衣卫要运走,也得上报朝廷,而且一旦扯皮起来,可以推说这批生铁乃地方卫所自行开采,而不是锦衣卫控制铁矿山时产出那批。

铁是死物,又没记名,在谁手上就是谁的。

在府衙掌控下,或许锦衣卫有办法整治朱浩,若是在地方卫戍军队手上,你锦衣卫有何办法?

只要永平卫的人接收这批货,锦衣卫再想拿回去就难了。

而且杨廷和想让永平卫低调做事,最好锦衣卫查不到,就地消化,如此便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不管锦衣卫查到与否,这批生铁基本都不会再用于造什么火车和铁路。

皇宫内。

朱四从黄锦汇报中,得知了如今永平府的情况。

朱四抠门惯了,对凭空少了一大批生铁很心痛,皱眉问道:“几百万斤生铁,很值钱吧?”

这问题,黄锦不知该怎么回答。

张佐笑着回道:“陛下,如今大明生铁价格一斤合银不到一分,也就是不到十文钱,熟铁价格才二十文。”

朱四问道:“那一口铁锅要用到多少铁?”

张佐想了想,回道:“北方用的灶台铁锅,一口就要二十斤以上熟铁,就这还不算工匠费用,怎么都要半两银子以上。”

“哦。知道了,那这几百万斤生铁,价值怎么都有几万两银子是吧?”朱四理账能力倒也不差。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