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27章

作者:天子

丧良心啊!

敬道那小子算什么“品性纯良”?他还前途受阻?眼前这位退下去,怕是回头那小子就要爬上首辅的位子,就这样还用得着我来帮他谋求?老天,请原谅我的违心之言,都是为了场面事啊。

杨廷和道:“志同兄过激了,在下并无此意,反倒是陛下那边,应该不会同意。”

孙交道:“不管陛下是否同意,老朽都要努力争取。介夫,老朽想要跟你提一句,也请务必答应我。”

“哦?”

杨廷和不解。

你孙老头还有求我的时候?

孙交严肃地道:“我只求,若此事真成了,以后敬道便不算是你的门生,你也不得再对敬道发号施令,哪怕是令郎,还有你身边人,也不可!”

杨廷和一时沉默。

孙交好像有什么杀手锏没用出来,这才会跟他谈条件。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如你所言,老朽宁可让敬道成为一个没有派系的初出茅庐的新科进士,也不想让他卷入到无尽的朝廷纷争中来,可先前他在朝堂漩涡中愈陷愈深,老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直无力为他做什么。”

孙交言辞恳切。

好像以他能为杨廷和做事,来换取朱浩获得个“自由身”。

杨廷和道:“有在下帮他,难道还对他前途无益不成?”

孙交摇头苦笑,道:“介夫啊,咱实话实说,没什么好避忌的,你觉得呢?为人臣子,难道不该以君王之利为最高追求,非要打着忠义的名义,行那些令君王难堪之事?从陛下登基后,除了对于出身礼数上的一些偏执外,陛下好像没犯过太大的过错吧?”

这话还真把杨廷和给问住了。

朱四登基后,看起来胡闹的地方很多,但多只是在朝堂上跟大臣激烈争辩。

大多数时候,小皇帝都不记仇,没有说任性妄为跟大臣对着干,就算有争执也只是对事不对人。就算是他杨廷和,平时无论受皇帝多大的猜忌,始终得到皇帝的尊重。

杨廷和道:“志同,你有何办法让陛下同意呢?”

孙交道:“无它法,唯有不进则退一途。老朽撂下狠话,若是今日之提议,陛下不赞同,那日后朝堂上再也见不到我孙某人,无论这开矿之事有多少收益,仍旧归中官掌控,不过是走户部的账,难道对陛下来说完全不可接受?还是说,陛下连我一个户部尚书都容不下?

“以此来要挟陛下,不也正是你介夫找我出面的原因?”

第825章 三方一起退

孙交的提议,在杨廷和听来合情合理。

不能总以你杨介夫的利益为先,不是只有你才能得到而不用付出,既然你找我孙某人出面,就该想想我需要什么,再以此来作为交换,才能做到共同进退。

我孙某人现在不求别的,反正我也不想当这个户部尚书了,但朱浩是我的女婿,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在你手底下冲锋陷阵,却得不到任何好处,我想把他拉到我的阵营来,皇帝看到朱浩改变立场,才能答应把永平府的铁矿交给他来打理。

“好,志同你便去跟陛下说吧。我同意了。”

杨廷和选择了接受。

以往说是各退一步,其实只考虑到他自己跟皇帝两方,现在要把孙交的利益给加进去。

孙交也说了,若是这事谈不成,那他孙交就会强行辞官不做,至于怎么个强行法……大概就是故意装病,不予配合,反正你杨廷和没什么损失,我谈不成矿场转交之事,以后你在朝中就再也看不到我这个第三方势力存在,我算是付出了巨大牺牲。

……

……

孙交离开杨府后。

杨慎急忙过来问询父亲这次商谈的结果。

杨廷和并无隐瞒,因为他答应孙交要“放过”朱浩,这意味着以后不能再让儿子去差遣和调动朱浩,不然就是脱裤子放屁。

杨廷和正色道:“孙志同的目的,只是让敬道就此成为他的人,从此以后不再受为父的差遣……若此事谈成,你跟敬道间最好不要再来往了。”

杨慎诧异地问道:“父亲,这种条件您都能接受?”

事情的进展,让杨慎实在难以理解。

怎么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孙交也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唯独父亲你这个首辅大学士说什么都不算数呢?

杨慎不愿意答应这件事,因为他身边能调遣的人本来就不多,再加上他非常欣赏朱浩的才华和办事能力,难得现在朱浩作为他麾下的得力干将,还在永平府这么要害的官职上,能在朝中大放光彩,现在人家说必须把朱浩交出去,你就答应了?

父亲你就一点脾气没有么?

杨廷和黑着脸,冷冷道:“不然你让为父怎么办?难道我自己去见陛下,跟陛下谈判?你觉得眼下陛下能听进去为父的劝告?”

杨慎知道自己先前有点太执着,间接等于是不给父亲面子。

眼见父亲震怒,他只能把头低下,表达出一种认错的态度。

杨廷和继续紧绷着脸道:“不过如此也好,或能让陛下妥协,若是敬道是我的门人,陛下怎么都不会将永平府的矿窑交给敬道来道理,但若是敬道只听命于孙志同的话……”

杨廷和的话没说完,其实已经算是对儿子解释清楚了。

为父之所以答应这件事,所持还是那个“各退一步”的理由。

皇帝现在可是想让唐寅当户部右侍郎,来管理铁矿和煤矿开采事宜,而那唐寅绝对是新皇派系的核心人物,若是为父坚持要用自己人来打理矿场,皇帝能同意?这君臣间的拉锯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为父在朝时间可不多了,别等到我走的时候,事情还没谈妥呢。

等我走后,这事还能有下文?

现在难得孙志同肯出来当这个要挟皇帝的恶人,他喜欢出风头那是他的事,所谈不过是让朱浩成为他的人,本来把女婿招揽麾下,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再加上现在朱浩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弃子”,难道为父要为了朱敬道而放弃大局?

杨慎道:“可是父亲,敬道毕竟是父亲一手栽培出来的,若是没有父亲相助,敬道未来的仕途岂不是无望?”

杨廷和冷冷地打量儿子,道:“用修,做大事者,要懂得取舍。敬道乃锦衣卫出身,他的家族如今已被发配至南京,你觉得,就算他还在为父麾下,等将来为父退出朝堂后,他有什么前途可言吗?”

杨慎闻言沉默不语。

显然杨慎真心想帮朱浩,而不是任由父亲把其丢给孙交。

杨廷和若有所思道:“先前为父一直担心,等我离朝后,孙志同会成为一股干扰朝堂稳定的势力存在。但现在看来,他所在意的也不过是眼前亲朋故旧的一些利益罢了,不足为惧。他肯在此事上出面,足以说明他还是肯为朝堂稳固做点贡献。”

杨慎道:“那父亲,以后儿跟敬道没有公事交流,私交方面……”

“随你吧。”

杨廷和不想再纠结这些细枝末叶的小事,随口道,“再怎么说,敬道也跟你相识一场,帮你做过不少事,你心中记得他的功绩,将来不放弃他便可!”

……

……

孙交出了杨府,没有回家,也没有入宫。

而是直接往思贤居而去。

到了思贤居,张佐和朱宸早就在那儿等候他的消息。

张佐见到孙交前来,急匆匆迎过去,问道:“孙老,您可算回来了。事……可有谈妥?”

“嗯。”

孙交与张佐并肩往里面行去。

在杨廷和看来,孙交不过是出面当和事佬,甚至夹在皇帝跟他之间难做人,只能以要挟的手段逼迫皇帝就范。

但实际上,孙交在这件事处置上却有“裁量权”的。

皇帝交给孙交任务,让孙交把朱浩的自由身换出来,以此不再让朱浩夹在皇帝跟杨廷和两大派系中难以做人。

张佐满怀安慰,道:“太好了,孙老果然不孚众望,您可真是大明的栋梁。就是这件事……未跟朱先生商议过,就怕他……”

孙交本来还兴冲冲往里面走,闻言不由停下脚步,侧目打量旁边一脸踟躇之色的张佐。

你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大明内相,对朱浩称呼“朱先生”也就罢了,居然提到这种事,只因为没请示过朱浩就畏首畏尾?好像这是皇帝交托给我的差事吧?难道在你这个当朝首屈一指的大太监心目中,不是皇命大过天?

孙交道:“敬道明明在为陛下做事,却一直跟杨介夫那边牵扯不清,现在让他断掉一边,不是很好吗?再者说了,这不是陛下交托的吗?为何有担心?”

“呃……”

张佐不太愿意接受孙交的说法。

一切就在于张佐这几年已经总结出经验,凡事若不是朱浩决定的,尤其是皇帝自作主张,往往都会惹事,最后还得要朱浩出来找补。

本来作为太监,应该劝说皇帝事事多有自己的主见,可在涉及朱浩的问题上,张佐宁可劝说皇帝多听听朱浩的意见。

张佐当然不是说忠于朱浩而不忠于皇帝,相反,正是因为他一心为皇帝着想,才会这么想这么做。

听朱浩的,能给皇帝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什么不听?

张佐也在想,一个年轻气盛还带着一丝妒忌心理的皇帝,一直都不太接受让朱浩到杨廷和那边当卧底,再一个就是年老而固执自以为是的老尚书,你们俩合作起来,能有人家朱浩一半的智计就不错了。

张佐道:“眼下毕竟杨阁老还没有退下去,朝堂大多数事情还是杨阁老做主,先前朱先生在杨阁老那边已深得信任,就这么把他给摘开,咱家觉得,可能真有什么没有顾虑到的地方呢?”

“呵呵。”

孙交很无语。

不过他内心倒是有些小得意。

看看你们这群人,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居然对我女婿唯命是从,连我这个当岳父的都颜面有光。

再想想正德朝我当尚书那会儿,别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就算是普通中官,我见了都要低头哈腰大气不敢喘,真是此一时彼一时,间接也说明我那个女婿真有本事啊。

孙交道:“现在事已经定下,都跟杨介夫谈妥了,你不会是要让老夫再去跟杨介夫把事找补回来吧?”

“没有,没有,咱家绝无此意,既如此,那咱家便回宫去通禀陛下了。”张佐意识到,跟孙交争论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回去通禀皇帝。

孙交闻言不再往前走了,驻足问道:“陛下未出宫?”

“没有。”张佐摇头。

孙交不由往朱宸身上打量一眼。

在他看到朱宸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出现时,还以为皇帝出宫才劳烦朱宸的大驾前来护驾,现在才知,朱宸可能并不是因此事而来。

孙交道:“那……张公公可要跟陛下说清楚,杨介夫的意思是要将矿场交给敬道打理,但前提是敬道不能再是他的人,也不再受其调遣……我这就去信永平府,告知敬道此事。”

“不用劳驾孙老,咱家去信通知便可。”张佐笑道。

“你通知?”

孙交皱眉。

现在朱浩成为我的人了,怎么我都不能跟他通信吗?

张佐道:“是这样的,朱先生现在人已在矿场内,孙老给他写信,只怕他收到要费一些时日,这边正好有锦衣卫的人要往永平府去,让他们给朱先生带个话便可,无需那么麻烦!”

孙交问道:“朱指挥使前往么?”

朱宸抱拳行礼:“卑职并不亲至,乃是由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骆安前往。”

孙交心说一声好家伙。

你们锦衣卫现在传个话,都要用到北镇抚司镇抚使这级别?

难道不应该是……随随便便派个人去就行?最多找个小旗、总旗之类的小校,已算是很给面子了吧?

孙交道:“那行,就把话带给敬道,告诉他,以后再有什么事,直接跟户部上报便可。让他以后少跟杨家老大来往,杨慎那小子一看就贼精明,满肚子坏水,绝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第826章 会讨价还价的皇帝

翌日。

朱四拖着“病躯”参加朝会,坐在龙椅上不时发出咳嗽,对于大臣们所议内容兴趣缺乏,本来一个时辰左右的朝会,连半个时辰都没坚持到,便草草宣布结束。

这次朝议,没有任何人提到有关开矿之事。

林俊作为两日前朝会时的“刺头”,这次得到杨廷和授意不准出来发表意见,连刺头都被压制,自然也就没人再出来找茬。

朝会结束,张佐传话,请杨廷和、蒋冕,与户部尚书孙交、工部尚书赵璜,一起到乾清宫议事。

所议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跟开矿之事有关,两派各找两个人,赵璜严格意义上说算不得孙交的人,但难得赵璜在朝中属于文官中的中立派,至于杨廷和这边则叫上了次辅大学士。

倒是先前挑起事端的林俊,没有受到邀请参与商议,算是对其一种惩罚。

乾清宫。

朱四当着孙交和杨廷和二人的面,把自己的意思清楚无误地表达出来。

“……朕同意让永平府知府打理地方上的铁矿场,但前提是,这个永平府知府朱浩,要直接受户部管辖,户部和工部各派一名主事去负责具体开矿事宜。户部监理账目,而工部则监督工程。”

朱四语速不快,但说话沉稳有力。

蒋冕知道这是杨廷和跟孙交还有皇帝三方达成的协议,本来他有很多意见要提,此时却只能先忍住。

孙交请示道:“老臣请旨,在永平府知府朱浩结束任期后,调户部任用,许以相匹配的官职。”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