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01章

作者:天子

这一推迟,等于说三边总督和宣大总督暂时都不会裁撤,其实是在帮孙交,却没有落人口实。

如此一来,孙交的上奏变相等于取得成功。

朝议结束。

当孙交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出大殿时,很多人都觉得,孙交跟以往步履蹒跚走路都需要人扶一把的老态不同,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这大概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走路都能挺直腰杆,可你他娘的是个年已古稀的老头知道否?

年已七十岁,还这么拼,是想让人觉得你孙老头老当益壮是吧?

将要到宫门时,已有很多官员围了上去,似要跟孙交探讨一下朝会上的得失。

杨廷和远远看着,不由微微摇头。

孙交崛起,最大的失败者就是他杨介夫,他怎会甘心看着孙交在朝堂上形成势力而不加干涉?

只是怎么对付一个弘治、正德朝的老臣,这就要花点心思了。

别的不说,孙交为官的名声还是不错的,没什么作奸犯科的经历,也没跟朝中权贵交通,更没有牵扯到刘瑾、江彬、钱宁甚至是宁王,想要对无缝的蛋下口,就只能先给他撞出个窟窿来。

“孙志同不是说他已无心朝事么?看来口是心非啊。”

蒋冕在旁说了一句。

杨廷和忍不住往蒋冕身上瞥了一眼。

在这件事上,好像蒋冕的反应未免过大了些。

不过想想也容易理解。

杨廷和现在是在培植“接班人”,等于说,要在他离开首辅位置后,仍旧能保持文官体系对皇权的压制,这个接班人非位列内阁次辅的蒋冕莫属。

因为孙交代表的是新兴势力,杨廷和当朝时,孙交再牛逼,也只是个执行层面的户部尚书。

孙交这么做,不也是在为将来杨廷和离朝做准备?

如此一来,其实形成正面竞争的恰恰就是蒋冕和孙交。

但孙交作为户部尚书,就算未来当上吏部尚书,还是需要内阁中的人来协助他。

杨廷和的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费宏和刘春身上。

费宏现在没有表达出明确要加入哪个阵营的意思,看起来严守中立,甚至于倾向于杨廷和的,可刘春那边早早就跟孙交过从甚密,而费宏最近又跟刘春走得近。

那这件事就变得有意思了。

若是杨廷和退下去,孙交为了“把持朝政”,到时晋为吏部尚书,在皇帝力主下,内阁要么以费宏为首辅,若是费宏不肯就范,那就让刘春为首辅……大不了到时再栽培起几个新人入阁,协助刘春做事。

杨廷和心说:“难怪最近几个月来,陛下对于刘仁仲的意见多采纳,原来是在为今日之事做准备,看来还是我掉以轻心了啊。”

本来杨廷和没把刘春当回事。

一个刚入阁不到半年,实力一般,在政坛也没有什么建树的人,内阁排次还是最后的第五名,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可现在他知道了,原来刘春才是最能直接威胁到他的人,不在于刘春实力有多强,或者说刘春强不强都不重要。

皇帝把刘春安排入阁,就是为了辅弼孙交做准备。

这手段……

小皇帝分明是处心积虑啊!

可惜我杨某人,等刘春入阁半年后才意识到这一点,还要等孙交锋芒毕露之后……一次看错孙交和刘春两个人,我这是有多轻视他们?

看来非要让他们知道这朝堂是由谁来做主了!

……

……

孙交势力强势崛起。

最高兴的要数朱四。

朱四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身为帝王,能以大臣派系间的矛盾,形成帝王驾驭群臣的手段,那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居高临下,让他很是得瑟。

“……敬道,你是不知道啊,朕看着姓杨的黑着脸,话都说不出来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你是怎么让孙老部堂站在咱这边的?他以往可是油盐不进,可现在,他好像想通了……”

朱四天真地以为,孙交这是加入到他的阵营,或者说正在逐渐融入。

只有朱浩才知道,孙交看不惯杨廷和的行为,再加上现在孙交作为户部尚书,身后有了一批人支持,已有了跟杨廷和叫板的实力,才会骤然崛起。

退一步说,即便将来孙交真的成了宰辅级别的人物,还是会跟皇帝唱反调,只是唱得不如杨廷和那么明显,且孙交并无威胁到皇权的实力,这跟拥有拥立大功的杨廷和情况截然不同。

孙交在皇亲国戚、勋贵、军中并没有杨廷和那种实力和威望。

朱浩道:“孙老不过是审时度势,但陛下也不可将其当成自己人,陛下无论说话做事上,都要保持中立,有时甚至还要略微倾向杨阁老一边,如此才能让朝堂局势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明白了。”

朱四仍旧笑个不停,“朕在朝会上就是这么做的,朕甚至还批评孙老部堂的意见太过草率,但朕听你的,尽量吊着他们不表态,看他们能把朕怎么着……嘿嘿。”

“嗯。”

朱浩点头。

一旁的张佐听了半晌,急忙问道:“那朱先生,若未来杨阁老退下去,不会要让孙部堂入阁为首辅吧?不是都说,内阁大臣排次,是以入阁先后顺序来决定的?是不是该提前安排一下?”

朱四瞪了张佐一眼,好似在说,你哪儿那么多问题?

朱浩做事,用得着你来提醒和指点吗?

朱浩道:“孙老在朝留不了多长时间,年底前……估计就走了。”

当朱浩说完这话,朱四稍微有些意外,吃惊地问道:“敬道不是让孙老部堂主持朝政吗?他……就要退了?”

朱浩笑道:“孙老不过是临致仕前发光发热罢了,他什么性子,陛下应该很清楚,他就是想过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

“看朕!”

朱四一拍脑门儿,“姓杨的退下去,敬道你直接入阁就行了,以后朝事用得着听别人的?朕全听你的!”

这话让张佐不由浑身一个激灵。

还能这样?

朱浩连忙道:“陛下切不可如此,以臣猜测,就算杨阁老退下去,一次想要让他派系的人,诸如蒋阁老等人一并退下,必然要有一件事来推动,少了杨阁老在朝制约,才有机会成事。”

“什么事?”朱四问询。

“大礼议。”朱浩道。

“哦,旧事重提是吧?朕知道为何之前不争了,要等姓杨的走了再争,以此来看到底谁支持朕,谁支持姓杨的……他们跟朕意见不合,朕固执一点,那些人就要请辞,朕顺理成章赶他们走!啧啧,计划太完美了。”

朱四现在到底有点皇帝的城府和谋略,听了朱浩简单的提醒,当即就明白其中诀窍。

张佐问道:“到那时,还会影响朱先生入阁吗?”

朱浩道:“我一介翰林修撰,何德何能?前面排着那么多人,无论怎么看,入阁猴年马月也轮不到我。陛下,臣的意见是,到时陛下要继续启用老臣,以那些现在尚且不在朝的人,来完成新老过渡,而不是用孙老或是刘阁老这样的老臣。”

“哦?”

朱四先前听朱浩规划了很多。

但在杨廷和离朝后,谁来当首辅的问题上,朱浩只是说让费宏暂时担任,费宏之后由谁来干,则没有说清楚。

现在看来,朱浩“旧事重提”,准备重新启用杨一清和谢迁等人的计划。

张佐急忙帮着分析:“陛下,朱先生此议极好,眼下孙部堂和刘阁老等人,看起来德高望重,但毕竟因为跟杨阁老有过争执,将来那些倾向于杨阁老的人怕是不肯归附,但若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归来,那时他们都会……”

朱四笑道:“你真是个机灵鬼!朕难道不知道敬道的意思?敬道,你继续说。”

张佐被骂也开心。

难得已能掌握朱浩的做事规律,不再是个需要别人详细解释的傻蛋。

让他一个兴王府承奉司给人打下手习惯了的太监,突然成为掌握朝堂大事的内相,张佐这两年可说是承担了非人的压力,现在终于感觉自己上道了。

都是朱先生平时栽培得好啊。

朱浩道:“朝中最德高望重者,既能收揽前朝旧人,又能吸纳新贵派系归附,还能令孙老部堂也心悦诚服的,无非杨应宁和谢于乔,他二人可说是未来入阁的不二人选。至于内阁首辅,可以暂定费阁老,等过个半年一年,看情况费阁老就可以将首辅之位让出来,到时再具体看,由谁来当首辅最为合适。

“至于六部,孙老部堂估计只会在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位上停留大半年时间,等他退下去后,必须要栽培有声望的新贵,最好以孙老部堂提拔上来的人填补空缺。”

朱四点头道:“这就是两手都要抓是吧?内阁用老人,六部用新人!内阁用故,以巩固朝堂,招揽人心;六部用新,以期能做实事,有朝气!好!”

第790章 过去式和未来式

孙交在朝强势崛起,对新兴势力来说是好事。

连苏熙贵都趁势往孙交那边发力,准备向孙交送上一份厚礼。

苏熙贵是这么想的。

你孙交现在得势,未来想必是吏部尚书不二人选,就算不当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或是礼部尚书也注定有你一份。

等你挪开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不就直接便宜我姐夫了?

尽管孙交和黄瓒现在一个是北户部尚书,一个是南户部尚书,照理说应该是平级的,但在苏熙贵和天下所有人看来,黄瓒要略逊一筹。

孙交对于收礼什么的,没什么热情。

我孙某人缺你这点财货?

还是说我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受礼物?

懂不懂什么叫志向?

如果黄公献当官只是为了收礼,那也太没品了。

苏熙贵给孙交送礼不得,只能另寻途径,自然而然想到朱浩。

最近朱浩“狮子大开口”,苏熙贵送什么他收什么,苏熙贵觉得应该是机会,特地约见朱浩,这次宴请的地方不同,直接把朱浩叫到教坊司,俨然现在谈事必须要有点风花雪月的玩意儿助兴才好谈。

酒桌上。

苏熙贵给朱浩敬茶。

为了避免被教坊司的人察觉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酒桌和外面唱曲子的乐女间,隔着道屏风。

苏熙贵开场便把来意表明。

“……先前给孙尚书府上送土特产,那边不收,只好让小当家帮忙运作下。另外再想问问,朝堂未来是如何安排的?”

孙交一个以往几乎从来不问权力争斗之事,朝野中最会见风使舵的老滑头,现在都被推到了前台,这不用说,都是朱浩在背后谋划。

可黄瓒一直都留在南京,北调之事不见着落,这可是朱四登基前就已安排好的事,是不是该适时变通一下?

朱浩道:“孙老对于土特产,没什么想法,他这人生性随和,当官从来不为谋求利益。”

“呵呵。”

苏熙贵笑着点头,神色间却颇不以为然。

孙老头生性随和?

以往你这么说,我权且信了。但现在,他凭一人之力,就跟杨廷和派系形成竞争,这还叫随和?

朱浩问道:“你知道,最近朝中最大的事情,涉及到人事任免的是什么吗?”

“这……莫非是礼部毛尚书以病请归?”苏熙贵问道。

显然,苏熙贵人在哪儿,哪里的事就不可能会藏得住,官场但凡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苏熙贵都是最先知晓的。

朱浩点头:“目前廷议进展,是让南吏部尚书罗钦顺到京师来接替毛尚书,而南吏部尚书的位子空出来,或是以南户部尚书递补。”

“啊?这……”

苏熙贵神色变得犹豫起来。

显然南吏部尚书不是黄瓒的目标,从朝中地位上来说,南吏部尚书定然比南户部尚书高。

但论实权,还有能为他苏熙贵谋求的利益来看,南吏部尚书就是个屁,苏熙贵自己又没有当官的打算,让自己姐夫掌管南吏部,能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指望以后那些谋求官职的人跑他这里来送礼?

我苏某人善于花钱打点关系,为的是自己,而不是那种喜欢收钱,却为别人的事情游走。

而且黄瓒一向都不是那种为了利益连朝廷法度都不顾的人,把户部采购的事交给苏熙贵倒还可以,反正交给谁都一样,但若是以吏部尚书来卖官鬻爵,这种事黄瓒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黄瓒有苏熙贵这么会挣钱的小舅子,也不缺那三瓜俩枣。

“看来是不愿了?”朱浩笑问。

苏熙贵道:“黄公北调礼部尚书之事,可有眉目?若有的话,鄙人倒是可以……”

花钱买官?

还是买个礼部尚书?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