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90章

作者:天子

却在此时,见到杨慎姗姗来迟。

“哦,敬道,有事你先去,我找丰学士有事。”

杨慎跟朱浩只是匆匆一面便分开,杨慎往翰林院里边走,朱浩是出门。

他说是要去找丰熙,就算以朱浩的深谋远虑,一时间也猜不透他到底要做什么,但看样子……杨慎既灰心丧气,又想找机会表现自己,可能是最近晋升侍讲,做的事已不再是修书、坐班这种日常小事。

“神神叨叨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不是晋升侍讲,是要入阁了呢。”

朱浩回头望着杨慎的背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说一句。

……

……

杨慎没跟朱浩提苏熙贵之事,朱浩自然无须对他汇报什么。

这边朱浩刚出翰林院,没走出几步,就有人往这边歪歪斜斜撞了过来,而暗地里保护朱浩之人,直接把这个有意靠近朱浩的冒失之人给拿下,大概是将其当成刺客一般的存在。

附近一个茶楼的后院,被拿下那人还不断地发出质疑:“你们是什么人?要绑票吗?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们可不能乱来。”

“这都什么词?”

朱浩从后门走了进来,闻言好奇打量那人,说话油嘴滑舌,却是读书人装束,朱浩不由问道,“你先前找我有事吗?”

那人见到朱浩,谄笑道:“您就是朱翰林吧?武昌府的时候,就听说您大名,此番京师内有很多从武昌府来的举子,想邀您赴宴,一直不知该怎么找到您……听说最近令堂生病,他们还会聊表寸心。”

原来是请客吃饭。

不知道的真以为是来找茬的。

朱浩道:“我不喜欢与人应酬,再说了,我是安陆州人氏,你们来自武昌府,隔得有点远,就不去了。”

那人道:“这怎么会远呢?都来自湖广,您是贵人,但那些举子也非碌碌无能之辈,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旁边负责拿人的于三不屑道:“喂,谁跟你是朋友?老实交待,你是不是想对我家老爷不利?”

“喂,谁要对他不利?再说了,我不过就是来传个信……”

那人一脸冤枉的样子。

朱浩走了过去,笑问:“你是哪儿人?”

“这……京师的。”

那人并不避讳。

朱浩道:“既是京师的士子,怎么会牵扯湖广之事?专门替人做这个……”

“这个……呵呵……”

那人挠头。

京城里,想攀关系也要走门路,却也有像眼前这种,相当于社会盲流不务正业的类型,钻营怎么捞银子,现在帮武昌府的举人找个状元吃饭,作为引荐人,若事成了,肯定好处不少。

朱浩问道:“你怎么认识我?”

“嘿嘿,听说的,听说的。”

那人还遮遮掩掩。

朱浩道:“看来你身上有很多秘密,我觉得你可能跟盗匪有勾连,是不是要对我不利,打算绑票勒索?”

“喂……朱翰林,咱可不能乱咬人啊……不对,是乱诬陷人,在下是个读书人,斯文得很,怎可能跟盗匪有勾连?要是您不赴约,那就算了,当在下没来过……告辞告辞……”

那人看这架势,一个状元郎,身边带了一群壮汉,随便靠近就要被拿到后巷来追究一番,这种人不好惹。

朱浩道:“我也不为难你,现在你替我做一件事,好处少不了你的。”

“啊!?”

那人一脸不解。

“是这样,我这人吧,不喜欢跟人交朋友,也不信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鬼话,你跟武昌府那些举人说,我眼高于顶,看不起他们,说他们都是狗屁,不配跟我做朋友,还说我把你揍了一顿,说你不开眼……”

朱浩笑着道。

那人苦着脸道:“状元郎,您可真会开玩笑。”

朱浩冷笑不已:“谁跟你开玩笑?你说不说?说的话,我给你银子,当是替我传话。若你不答应,那好办,我真让人把你揍一顿……听好了,要揍就一定要让你伤筋动骨,非打到你满地找牙不可。选哪条?”

“我我我我……我选第一条。”那人无奈,还有这么不讲理的?

给钱让传播恶名?

这状元郎脑子不好使吗?

“给钱!”

朱浩对于三吩咐一声。

于三很不情愿,拿出二两银子,丢给那人,那人都有点傻了。

真给银子?

不是言笑?

朱浩道:“听好了,我不问你叫什么名,但你以后一举一动,必会在我监视下,这几天你要是不能利用自己的关系,把我的名声给搞臭……你看着吧……”

朱浩随便抓起一旁竖着的扁担,“我亲自把你的腿打折。”

“不会,不会,定给您把话传出去。”

那人拿了银子,赶紧跑了。

却是人刚出后巷,就有人紧随,锦衣卫的人在跟踪方面自然丝毫不含糊。

……

……

“东家,咱这是干嘛?”

于三不解。

误抓个人,放了便是,还是说对其身份有怀疑,以此进行试探?

朱浩道:“名声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着何用?我就是要给人留一个不近人情的恶劣印象,如此就不会有人来烦扰我了……”

第775章 找人开导

朱浩从西山矿场回到京城,先是请了十天假,随后再返回翰林院做事,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没有任何人勉强朱浩做事,好像谁都觉得,这个状元郎很快就要被外调了。

但最近这段时间,朱浩开始严格以一个治国者的心态,代皇帝批阅奏疏,先前消停了大半年左右处理朝事的果决,突然间成为朱浩的杀手锏。

内阁。

一天的公务结束,杨廷和跟蒋冕当天都不值夜,准备离开。

蒋冕带了六部转来的公函在身上,准备趁着出宫时跟杨廷和好好讲一讲。

“……介夫你看,这是陛下批下来的奏折,在户部钱粮调度上,陛下明显更倚重东南海防,而地方上有关海防的陈奏,今年开始也逐渐多了起来。

“还有这个,几个税关的上报,陛下严令地方彻查,并派出监察御史前往各地税关,接下来刑部和地方按察使司衙门也都会派人去,看来陛下对税收之事无比重视。

“再有便是这份,南直隶乡试后,有士子向朝廷举报地方上选拔乡试主考官利弊,应天府官府出面拿人,上报流放,陛下拒绝,还下令说以后除了南北直隶外,将会在其余地方乡试,派出翰林任主考官,负责出题等事项。陛下对于科举乡试的改革,决心很大啊。

“另外你看这份,是有关地方上奏报永平府开铁矿之事,说是扰民过甚,地方群起反对,锦衣卫高压逼迫乡民不得靠近矿场,地方言官纷纷参劾此事,后续却不知为何陆续噤声,或是被威逼利诱……

“这一份有关西北军务,今年开年起,鞑靼人丝毫不见消停,仍旧有扰边之举,陛下却着令西北调查过去几年钱粮积欠……”

蒋冕不断跟杨廷和提到朱四对于地方事务的处理手法,似乎小皇帝突然从温驯的小绵羊,变身成了饿狼,开始逐渐把朝中各处权力往手上收拢。

而这一切,发生得很突然。

杨廷和面色阴沉,二人脚步缓慢,出宫路上,蒋冕光是讲朱四治国之事就有十几件之多。

蒋冕最后作出总结:“陛下突然收紧朱批,对于内阁的条子多不采纳,而是另辟蹊径,以下面报上来的情况看,陛下多是亲自批阅,与先前倚靠司礼监朱批大不相同。”

蒋冕也看出来了。

皇帝锐意求变,或许是准备对文官集团把持的朝政动刀。

杨廷和冷冷问道:“陛下登基之初,不也是如此吗?”

“呵。”

蒋冕苦笑了一下。

朱四登基后,给朝臣留下的最直观印象,就是个善于做事的皇帝,而且敢于做事,哪怕登基后地位不稳,仍旧屡屡跟大臣在朝事上产生分歧,并总能争取到对其有利的方向,以此获得权力上的巩固。

但这半年多时间来,朱四却有些怠政,对于朝事的把控并不严格,虽然朝会上不时跟杨廷和等文臣为了一些事发生争执,但私下里,内阁作何票拟,皇帝基本都会准允,少有自作主张的情况。

而眼下一切又变了。

变化来得很突然,蒋冕意识到,或许这是皇帝要对内阁动手的先兆。

杨廷和道:“有没有消息说陛下最近批阅奏疏的情况?”

蒋冕摇头:“深宫内苑之事,外间传扬不多,但听说最近陛下的确很勤勉,批阅奏疏到很晚,导致早朝时心不在焉……介夫你是否发现,这几天陛下在朝会上反而不多过问朝事,只是在批条子上收紧。”

杨廷和仔细回想一下,的确如蒋冕所言。

现在皇帝在朝堂上消停了,甚至屡屡帮杨廷和说话,却转而在暗中发力。

这就给人一种印象,皇帝要么批阅题奏勤奋,要么在朝会上振作,总有一样给朝臣施加压力。

“会不会是……跟伯虎回京有关?”

眼看作别,蒋冕突然提了一嘴。

杨廷和本要往自己乘坐的轿子走去,闻言脚步一顿。

最近他身体不好,改乘坐马车为轿子,求的是个安稳,路上还能稍微休息一下。

杨廷和侧头望向蒋冕,道:“若唐寅真有此等能力,相助陛下批阅奏章,且每每言之有物,那他将来是否有入阁之可能?不能等闲视之……立即找人留意他在京师的境况,以做应对。”

杨廷和没把话说得太明显,只是暗示蒋冕必须要行动起来。

我杨某人在朝被太多人盯着,行事不便,还是由你找人盯着唐寅,看看唐寅有没有早出晚归,平时见过什么人,是否有入宫的情况,充当顾问,为皇帝出谋划策。

蒋冕点头,意思是这件事他会立即去办。

二人心中有数,都明白最近要小心提防皇帝对朝事过多干涉,更要防备皇帝突然来个大杀招。

……

……

皇帝勤于政务,对朝臣来说本应是好事。

因为朱四批阅下来的奏疏,落到实处,给人一种大不一样的感觉,或让人眼前一亮,或让朝中人分外着紧,不像杨廷和那种宽仁治国的理念,更像是实践法家理论,让下面的大臣疲于应付。

不单是蒋冕发现问题不对。

内阁中其余几人,心里多少也有点数。

刘春这天趁着代表内阁去跟户部谈夏粮征收事项时,去尚书房跟孙交把情况说明。

“……介夫最近经常跟另外几人开小会,看来是在想办法,扼制陛下对朝事的过多干预。”刘春直言不讳对孙交道。

孙交不解地问道:“此话怎讲?”

刘春道:“开春后,陛下在奏疏批阅上,非常勤勉,以往在宫内经常积压几天的奏疏,现在一天都不到就给批了下来,以至于阁臣在票拟方面,都很紧张,有时一些题奏还会被司礼监发回来,重拟票拟。”

孙交无奈一笑,他很清楚,这应该是朱浩在背后搞鬼。

但他话又不能说得太明显,只得道:“陛下勤于政务,这不是好事吗?难道内阁中人,只想看到一个懒政的皇帝?”

刘春叹道:“若真只是勤于政务,倒还好,可杨介夫等人分明觉得,陛下是想集权,才会突然收紧票拟和朱批权限,司礼监掌印张公公,以往经常能见到,最近却不见其面,听说经常出入宫门,却不知往何处。”

“这……”

孙交有些担心。

他觉得,张佐经常出宫,很可能是去见他女婿朱浩。

现在连刘春这个政治敏感性不高的人,都听说这件事,杨廷和岂会不留意?那要是杨廷和派人查到张佐跟朱浩私下往来……

不敢多想。

“我这把老骨头,又不是内阁中人,上面怎么批我怎么做事便可,仁仲你勿要多想……哦对了,最近你胸痹之病没发作吧?”

孙交突然关心起刘春的身体来。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