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40章

作者:天子

“其实……老臣并无异议。”

孙交也犯愁了。

难怪杨介夫觉得小皇帝不好对付呢,感情这位九五之尊会处处挖坑啊,光是一个找人入阁之事,都留有各种后手,讲什么刘健、谢迁,但怕是最终目的就是让杨一清回朝,毕竟谁都知道杨一清能耐不小。

一旦杨一清回到朝中,那跟杨廷和有嫌隙的大臣瞬间就能拧成一股绳。

甚至那些已经彻底靠拢向杨廷和的大臣,估计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问题吧?

朱四笑嘻嘻道:“孙老,其实你今天的话,敬道跟朕提过,他的意思是说,孙老对于杨应宁回朝之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却不肯跟朕明言。不过这样也好,朕回头再找孙老来谈……送孙老去见母后吧。”

……

……

孙交见完朱四,终于去见了蒋太后。

一个谈公事,另外一个全都提家事,连续两场下来,孙交感觉自己好像刚被人从油锅里捞出来。

这颗小心肝啊……

孙交琢磨不透一些事,本来杨一清回朝,对于朝堂平衡势力关系,限制杨廷和权力,是一件好事,可不知为何,孙交始终高兴不起来。

杨一清若回朝,跟杨廷和形成正面冲突,那朝堂又要无宁日了。

“唉!”

孙交摇头叹息。

“若是敬道这小子在京城,一定把他叫过来,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可现在他人都不在,只不过是留下一些计策,就把朝堂搞得天翻地覆,他到底怎么做到的?不会为了限制杨介夫,彰显君权,他连朝堂稳定都不顾了吧?”

孙交有些担忧,现在去信问朱浩时间已经来不及,让朱四改变心意……他自问没有朱浩跟小皇帝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自己的话报上去也没用。

怕是小皇帝接下来要做的事,全都被朱浩计划好,旁人掺和再多意见也是徒劳。

想了想,只有去问问唐寅,毕竟唐寅是朱浩的挂名恩师,同时也是唯一可能会给他释疑的人。

……

……

孙交见到唐寅时,已是日落黄昏。

孙交找唐寅的名义,是说要跟唐寅商议一下来年工部开销等事,尤其是工矿等地的消耗问题……

唐寅有些莫名其妙,兴王府一系开矿几时用到户部拨款了?你孙交怕不是来给我送银子,而是来跟我讨要银子的吧?

二人见面的地点就在户部衙门。

孙交开门见山,告知唐寅所谓的来年开销就是个借口,主要是想跟唐寅私下谈谈。

唐寅心中一松,随即不解问道:“孙部堂,有何烦心之事?若涉及到敬道,您只管写信去跟他提……如今他在南京,那边有人暗中相助,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踏上归途了吧?”

孙交道:“谁帮他?”

唐寅一怔,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

黄瓒会帮朱浩之事,难道孙交不知情?

若真不知道的话,自己说出来,那算不算泄露机密?

不行,这话不能由我唐寅说,我可不做那种让朱浩觉得我自作主张的事。

“呵呵。”

唐寅一笑而过。

孙交瞪了唐寅一眼,道:“伯虎,你入朝时候不长,怎这打官腔的本事却见涨呢?问你个话,何须遮遮掩掩?难道说,老夫不值得信任?从始至终,老夫知道那么多事,可有一件外泄过?”

唐寅笑道:“孙部堂,其实没什么,敬道入仕前,在朝就有他自己的关系网,如今的南户部尚书黄公,便是靠他所献晒盐法,从地方布政使做到了户部右侍郎,再到今天的位置,如今朱浩去南京,查的还是涉及户部的账目,黄公怎可能不相助呢?”

唐寅就这样,很在意那张老脸,被孙交用言语挤兑一下,什么原则都不顾了,该说就说。

想想也是。

眼前这位是朱浩的老丈人,难道还怕他把朱浩的事外泄?

我唐某人今天就说了,怎么地吧!

“哦。”

孙交恍然。

朱浩跑南京去,不是借助新皇的名头狐假虎威,而是凭借“私交”,让黄瓒出面相帮?

等等!

有漏洞!

孙交道:“敬道去查南户,南户不仅不遮掩,还出手相助?这是帮人查自己?”

唐寅笑道:“敬道临走前早说了,江南就算有账目上的亏空,也一定不是南户造成,因为若亏空真是从南户而起……至少也是百万两银子起步。以黄部堂治部的能力,犯不着为了区区几万两银子搞出什么亏空来。”

第711章 均被言中

孙交想了下。

以几万两的亏空去找黄瓒的晦气,那黄瓒的确会觉得很晦气。

这不是侮辱人吗?

黄瓒在西北的时候,管理的是上百万两的账目,尚且能在每年开销超过二百万两的情况下,将西北军政打理到井井有条,现在说人家在南方亏空几万两?

孙交问道:“所以敬道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让杨应宁入阁是吗?”

终于问到正题了,这是孙交最想一探究竟的问题。

唐寅摇头:“有关谁入阁之事,我想敬道之前应该跟您沟通过,您不妨想想他的话,在这点上,在下很难跟你说清楚。因为……我也不知道。”

谁入阁?

关我唐伯虎什么事?

反正不是我。

袁宗皋能入阁,那是因为他是进士出身,在王府当长史多年,而我唐某人有什么?

现在能在工部混日子,也挺好,至少前半生没实现的抱负,现在全都实现了不是吗?说出去,好歹能说,我唐某人也是做过大官的人了。

经过唐寅的提醒,孙交不由回想朱浩曾跟他说过哪些话。

一时无法理清思路。

这边还在聊着,门口有户部吏员探头张望,似有什么事情。

孙交脸一板,喝问:“没看到本部正在会见客人吗?”

吏员进门后躬身说道:“部堂,户部衙门外有人来找唐员外郎,说是找他商议军机大事,您看是否……”

唐寅马上起身:“孙部堂,在下尚有事,您看可否等以后再详谈?”

孙交有些懊恼,我这边还没问完,这是谁不开眼把唐寅叫走?

再一想。

不对。

现在正是把唐寅安排去当内三关总督的关键时候,估计文官跟皇帝之间的博弈已经开始了,我怎么听了新皇一番话后,只纠结谁入阁的问题呢?不是应该更关心眼前这位诗画双绝唐伯虎的前程?

“你……你先去吧。”

孙交本还要问朱浩哪儿来的自信,觉得你能当上内三关总督?

但想想又不对,朱浩走的时候,西北局势还没紧张到如此地步,他那时就知道过了一个月后西北局势,居然危急到需要朝廷安排内三关总督在统领内关防御的地步?

等唐寅出门时,孙交正要起身去送,却被前来传话那吏员给拦住。

孙交喝斥道:“你干嘛?”

那名吏员战战兢兢地回道:“回……回部堂的话,外面来邀请那人,下官好像认得,乃张永张公公府上的人。”

“张永?”

孙交皱眉。

“就是前司礼监掌印张公公!”

经过吏员提醒,孙交才想起张永是谁。

当初诛灭刘瑾后,张永掌司礼监事,同时还提督尚膳、尚衣、司设、内官诸监,整容、礼仪、甜食诸房及豹房、浣衣局、混堂司、南海子事,可以说权势熏天,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当下心中疑惑起来。

这个时候张永派人来找唐寅干嘛?

还知道唐寅人在户部?

张永在正德后期,频频以参军的身份到全国各地灭火,宫中的职务基本丢光了,就留下个御用监太监的职务,去年更是被御史参劾失势,被褫夺官职在家闲住,人也不能出京城,难道张永有什么想法不成?

……

……

孙交不理解的事,到了第二天朝议时,就彻底明白了。

朝堂议事时,当皇帝当众提出要增加内三关总督职位后,文官没有出来反对的。

在廷推人选时,上来就有给事中出面保举王府出身的唐寅,还以他曾在安陆剿匪有功为由,论证这是个不错的人选。

孙交再去看杨廷和等阁臣的反应,非常想知道彭泽等杨廷和心腹的反应……

没有反应。

也就是说,无论此事是否由杨廷和主导提出,至少在杨廷和那边看来,让唐寅去当内三关总督,符合派系利益,是可以妥协并同意的情况。

孙交惊叹不已:“敬道这小子简直是在玩火,提前一个月预感到西北局势出现变乱,不早些提醒,居然想着怎么去算计阁臣和部堂?咦……他是怎么算出今天这一切的?”

孙交作为户部尚书,本来在谁当内三关总督这件事上,有很高的发言权。

甚至他出来反对唐寅当内三关总督,皇帝也要好好斟酌一下这件事是否可行。

但现在的他可不会当出头鸟,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出面同意或者反对的原因,正是因为昨天朱四单独留下他跟他说了一大通,或许正是因为朱浩猜到他态度模棱两可,才让皇帝在朝议前把他叫去商量一番,先堵上他的嘴。

朱敬道!

瞧瞧我这女婿!

真是不可理喻!

等他回到京城之后,看老夫怎么收拾他!

朱四好像早就料到廷议时唐寅会成为热门人选,反而有意无意表达出一种“不知道唐伯虎到底行不行”的态度,反而问在场一些说话有份量的人,像是要用他们的肯定来帮唐寅履任内三关总督背书。

但除了几名侍郎级别的官员出来说话外,六部尚书一个评价的都没有,内阁四人也都保持沉默。

最后朱四只能把目标转向杨廷和。

朱四问道:“杨阁老认为,唐卿家可是好人选?”

杨廷和道:“尚待观察。”

朱四道:“这万一,唐卿家做不好这件事,就要辜负诸位臣工举荐了……朕是这么想的,他毕竟没有西北领兵的经验,若是直接委以重任,还得配备良好的辅助人才不可,这监军中官和勋臣人选,可要好好思量。”

孙交到这会儿突然才意识到有哪里不对劲。

昨天……张永去找过唐寅?

要说监军太监的能耐,这世上还有比张永更高的人吗?

虽然张永在外臣看来只是内官中的擅权者,也是奸佞,乃正德乱政祸患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张永功勋卓著,在正德朝时期每一件重要的战事中,都有他的身影。

就连宁王之乱,张永也是一号人物,虽然战事发生没多久就被王守仁三下五除二给解决掉,但后续安稳江西地方军心民心,还不是因为张永奉命前往抚慰,才能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正德朝时期很多近臣都这样,有能力有见识有军功,但同样也擅权武断,内外勾结,张永是这样,王琼也是这样……但谁敢否认这些人不是大明的能臣?他们现在失势,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或者声望不足,只是不为正统文官所容罢了。

这边孙交还思绪万千。

另一边兵部尚书彭泽出列提议:“陛下,臣认为前御用监中官张永,或能胜任监军之职。”

孙交心又是“咯噔”一下。

当彭泽把张永举荐出来,这代表一件事,那就是杨廷和派系的人,想给唐寅找麻烦。

你唐寅不是奉命往内三关当总督吗?我们就以“保护你爱护你”的名义,给你派个狠角色,把夺职闲住的张永派给你。

你看我们很贴心吧?

张永之能力,岂是一般人能匹敌?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