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30章

作者:天子

朱浩道:“此等事不能强人所难吧?我不太好评价。”

张佐叹道:“其实圣母太后,想让孙老部堂家的千金入宫,最好能当皇后,如此陛下在朝中就有了强大臂助,但文臣怕是不会同意,毕竟孙老乃几朝老臣,若是与皇室攀亲,而有了爵位,只怕会……尾大不掉。”

“嗯。”

朱浩点头,没多予置评。

张佐道:“听闻杨阁老对孙老部堂与皇室联姻之事,也非常关注,好似要找人来与孙老部堂定下婚约,以躲过圣母太后所请。”

朱浩笑着问道:“张公公是不是听说到什么?”

张佐惭愧一笑:“听说杨阁老所选之人……就是朱先生。”

“这件事……其实我也从杨阁老长子杨用修那里听说过了,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强人所难。如今我母亲已到京城,岂能由杨阁老来为我的婚姻大事做主?”

朱浩意思是不想跟这件事牵扯上关系。

张佐叹道:“就怕到时情势所迫,由不得朱先生来选……到底现在把持朝政之人,乃是杨阁老。”

说到这里,张佐也有些遗憾。

都说皇帝才是一国之主,但到底朱四得皇位“不正”,说起来就是难以服众,而杨廷和通过清算武宗身边佞臣的机会,令朝野信服,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甚至群臣心里都很清楚,武宗临死前连遗诏都没有留下,所谓遗诏不过是杨廷和假武宗之意草拟,如此便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好像其擅自废立君王一般。

朝中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在拼命往杨廷和身边靠拢。

而之前朱浩帮朱四做了那么多,也不过是在帮朱四争取到京畿戍卫的权力,各地军权朱四无法掌控在手,就算是皇帝亲信的东厂和锦衣卫,还是有很多人倾向于听命于杨廷和,足见目前朱四皇帝之位尚不稳。

张佐觉得,在如此背景下,杨廷和要帮忙联姻,让朱浩你娶孙交的女儿来避免其入宫,你以为有权力拒绝?

朱浩问道:“张公公,那敢问一句,太后如何想此事?”

张佐淡然一笑道:“太后固然想与孙老部堂联姻,但也知此事困难重重,即便孙老部堂将女儿报到候选者名单中,之前的遴选也定会有人作梗,令孙家千金名落孙山。能成最好,实在不行……也别无它法。”

朱浩道:“那太后可知杨阁老想以我来与孙老部堂联姻,坏兴王府的好事?”

“其实……知晓。”

张佐见事情瞒不住,便大大方方承认了,“圣母太后娘娘说了,换作他人,定不会令其如愿,哪怕是勒令孙家千金终身不嫁,也不能将婚事促成。但若是朱先生的话,那情况就不同了。”

朱浩惭愧道:“在下岂能不知分寸?”

“不是不是,朱先生莫要误会,圣母太后娘娘是真心诚意的……您想啊,要是您娶了孙老之女,其实也成联姻之势,朱先生与孙老联手,照样可以为陛下做很多事,同样是为君分忧,为国为民,圣母太后只有欣然接受的份,绝不会有意见。”

张佐好似很在意朱浩的想法。

连带蒋太后都很重视拉拢朱浩这件事。

或许蒋太后也知道,自家儿子在当皇帝方面没什么经验,朝中还有以杨廷和为首的豺狼虎豹,想要让儿子这皇帝当得安稳,必须要有朱浩这样的“旷世奇才”来辅佐不可,那朱浩与孙交联姻,在蒋太后看来就可行。

大概也只有朱浩出面,蒋太后才不会给孙交施压让其女儿终身不嫁。

朱浩终于明白,为何历史上孙交在拒绝兴王府联姻后,会让女儿一辈子孤苦,并不是说孙交置女儿的终身幸福不顾,而是他明白政治联姻的规矩。

嫁皇帝不成,怎还能嫁普通人?

此等事传扬出去,让皇室的面子往哪儿搁?

朱浩心中不由暗叹。

本来他怎么都不想被人支配婚姻大事,就算不能自由恋爱,至少要让自己来选吧?可现在的问题是,若是自己不站出来娶孙交的女儿,孙家千金或许就要遗憾终生。

除了他朱浩上门求亲,有蒋太后暗中支持,孙交会同意外,其余人等……就算是杨廷和指定的,孙交会同意?

孙交只要想让家族长久保持兴盛,必不会同意。

朱浩突然觉得,自己成了某个女人救命稻草。

可问题是二人不过是有个背影相见的缘分,人都没正式见过,却好似有了“非她不娶、非他不嫁”好似命中注定的感情羁绊。

这就很令人头疼了。

第569章 家有千金

孙交在京的府邸,这天杨廷和特地来访。

这让孙交大为吃惊,亲自出门迎接,恭恭敬敬请杨廷和到了正堂,本想请杨廷和坐在主位上,杨廷和却很客气地只是在一旁的客位上坐下。

“杨中堂何以要亲自来老朽府上?”

孙交看似受宠若惊,实则敬而远之。

他跟杨廷和虽是旧交,比起杨廷和还要年长,但现在杨廷和在朝中的地位,可不是他一个户部尚书能比拟的。

杨廷和正色道:“此番在下前来,是为与志同兄谈论一件私事。”

本来朝官回府后,就不应该再办公,至于大臣间走亲访友还是可以的,但若被冠以私下议论朝事,则会被人斥为行为不端,甚至有结党营私之嫌,这都是正派大臣应该避讳的事情。

孙交面色尴尬,道:“老朽孤身来京师上任,如今家眷都不在身边,有何私事可言?”

其实孙交就是故意装糊涂。

蒋太后已不止一次派人来告诉他,让他把一同带来的小女放到皇后候选者名单中去,以蒋太后的意思,只要你女儿前去应选,最后一定会顺利入宫,就算不当皇后也能进入“选三”环节,成为有品阶的妃嫔。

孙交一再拒绝,而杨廷和这边怎会不出手呢?

杨廷和道:“乃是为令嫒婚事而来。”

孙交叹道:“说来惭愧,老朽是有一小女,与老朽结伴到京师,本在身侧照顾,老朽这把老骨头……很多时候行动不便,需要她端茶递水,另外就是……老朽并不打算这么早将她许配出去。”

几乎是直接回绝。

提我女儿的婚事?

那还是免开尊口吧!

杨廷和拿出一份书卷,交到孙交手上:“这是京师中世家公子名单,其中有不少乃是年轻才俊,论才学品德,有不少人配得上令嫒。”

如此直接,让孙交很是捉急。

“杨中堂何必强人所难呢?”孙交苦着脸。

杨廷和道:“女儿家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作为父亲,不该阻碍才是。”

孙交摇头道:“介夫啊,既然是自己人,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吧……当初老朽回到九峰山后,时兴王府主人曾派人送与田地,还约定婚姻,却为老朽回绝。老朽的意思很简单,并不想以小女的婚事,做那攀附权贵之事。

“却未曾想,本与小女有婚约意向的兴王府少主,已成为当今圣上,这才是圣母太后一直念念不忘的原因。老朽无意嫁女,既曾与圣上有渊源,老朽的意思,哪怕是让小女终身不嫁,也免为人诟病,更不愿老朽为此落得个不识时务的骂名。”

孙交也算是诚恳。

连当初跟兴王府的渊源都说了,而且说明,当初老兴王厚着脸皮来结亲,却被自己回绝,谁知现在人家一朝升天当上了皇帝,现在我是不敢嫁女儿的,否则就会有欺君之嫌。

杨廷和摇头:“早已时过境迁,再说新皇皇后人选,大致已有方向,礼部早已呈列名单,志同兄实在不该为陈年旧事而纠缠于心。”

孙交不由气急。

感情不是你家姑娘被皇帝惦记上是吧?

空口白牙在这里说风凉话才这般轻松?

我都许诺我家小女不会嫁人,你还这般冥顽不灵,非要我把女儿嫁给别人,婚姻事尘埃落定,你才相信我不会让女儿去选皇后?

杨廷和道:“若是一般人,或不入志同兄法眼,这里倒是有个合适人选,若是你看中的话,在下可以帮你说和。”

“嗯?”

孙交疑惑。

杨廷和明明拿出一整份名单,最后却单独说一人?

谁啊?

不会是你儿子吧?

听说你那个二儿子杨惇可是挺能造的,风月场上的风流韵事传出来一箩筐,你不会是想让我闺女嫁过去当小妾吧?

门都没有!

“乃朱浩。”

杨廷和直说了,“此子出自安陆州,与孙老乃同乡,状元之身,翰苑中做事勤恳,少年英才前途不可限量。以与之共事的犬子所言,他的文采也极好,老夫这里有他所写的一首词,你看一下。”

说着,杨廷和将朱浩之前所写的《临江仙》交给孙交。

显然杨慎不可能冒朱浩的名,以其状元之身,还有其父在朝中的地位,若是被人揭破冒他人之名,是很丢脸的事情。

但说杨慎不妒忌朱浩的才华是不可能的,见到朱浩写出一首当世无双的词,他除了羡慕,也只能按照约定对外传播扬名,却故意不说是谁写的,既不冒名,却也不会主动把朱浩的名头说出来。

如此靠舆论发酵,口口相传,反而让人觉得这首词就是他杨慎所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冒名,只是本人不敢面对罢了。

孙交老脸横皱。

一首词,你就想让我认可一个少年郎?

你当那少年是苏东坡,还是陆放翁?

可当孙交耐着性子把这首词看过后,大惊失色。

要说孙交虽然不是什么诗词名家,但这些年他闲来无事阅遍群书,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再说这首词从词句到意境,绝对堪称明词第一。

“这……真是朱浩所写?”

孙交显然不太相信。

朱浩他见过。

一个少年郎,虽然到现在还无法理解,为何新皇会让朱浩出面当说客,还有就是不明白为何杨廷和会帮朱浩前来说和婚事,好像两边都把朱浩当“自己人”,但朱浩总该有政治倾向吧?

再者,蒋轮和唐寅为何要对朱浩那么恭敬?

现在居然又见识到,朱浩能写出旷世词作?

杨廷和道:“的确是他所作,犬子亲眼见证。在下看过后,也起了惜才之心,以其文学上的造诣,将来在朝堂必能大有作为,这可比一般世家公子强太多了。

“另外这个朱浩乃忠良之后,其父乃大明节义将领,祖父为锦衣卫千户,卧居安陆二十载。从人品到才学,再到家世,应该都配得上令嫒吧?”

孙交很想说,你不会真的把他当成一般的锦衣卫子弟,或是一个普通状元郎吧?

但孙交不会去捅破这层在他看来很薄的窗户纸。

孙交道:“老朽的难处,跟介夫你说过了,实在是小女不方便嫁人,介夫你莫要再提。再便是小女……实在配不上这样的状元之才。唉!其实都不是什么状元之才,而是实打实的状元。”

平常夸赞一个少年英杰才华了得,都说其为状元之才,带着恭维。

而人家朱浩可是实打实的状元,用不着别人拍马屁。

杨廷和叹道:“若是因陈年旧事,而耽误令嫒婚事,实在不应该,不如此事由在下来做那牵线之人,只要志同兄点头,定不会有所偏差。”

孙交几乎要破口大骂。

你是听不懂人话吗?

我不想卷入朝堂纷争,不愿意嫁女儿到皇室,是不想站在你的对立面上。

同样,我也不想因为跟你站在一边,而开罪新皇和太后。

我现在地位如此尴尬,你怎么跟太后一样,非要强人所难呢?

“此事容后再议吧,介夫你既然来了,让舍下备宴,请介夫一定要留下共饮几杯……”

……

……

无论杨廷和怎么说,孙交就是不同意。

照理说只是儿女的婚事,人家内阁首辅都亲自上门了,孙交怎么都要给点面子。

可问题是,另一边给他施压的人是皇帝的老娘。

你当你杨廷和亲自上门我就要卖人情给你?

你可知道为了我女儿的婚事,那老太太半路上单独跟我说了几次?你杨廷和是首辅不假,可人家还是太后呢。

我给你面子,那就是不给太后面子,也就是不给皇帝面子,我以后还怎么混?

把杨廷和送走,孙交焦头烂额。

好在杨廷和没厚脸皮留在自家吃饭,不然他都不知道该在饭桌上跟杨廷和说些什么。

就他在准备休整一下,好好吃一顿晚饭时,这边又有人前来传报:“老爷,宫里来人了。”

“真是没完没了了!”

孙交很无奈。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