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20章

作者:天子

唐寅见到蒋轮时,发现蒋轮正在自己的新府邸招待来宾——建昌侯张延龄。

此番蒋太后入宫,蒋轮终于得到朝廷御赐的宅邸,这似乎预示距离他晋封爵位只有一步之遥,这宅邸占地面积很大,气派十足,只差在门上挂个什么“XX伯府”的匾额了。

“哎呀,张兄,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先生。”

蒋轮见唐寅前来,马上热情向张延龄介绍,“唐伯虎,诗画双绝,如今乃户部主事,深得陛下器重。”

张延龄目光立即落在唐寅身上,表情却满是轻蔑。

张家兄弟眼高于顶,对这点唐寅很清楚,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唐寅可不觉得自己有跟张家兄弟当朋友的可能性。

唐寅拱手:“见过建昌侯。”

张延龄脸上露出近乎奚落的笑容:“你就是唐寅?听说你现在负责帮小皇帝打理皇庄……皇庄那么多地,都在你手里是吧?”

唐寅一听就知道没好事。

话说蒋轮跟张家兄弟虽同为外戚,但因为利益之争,本来就不可能成为朋友,现在张家老二主动来找蒋轮,这不明摆着是想从蒋轮身上捞好处?

想到之前张家兄弟想坑蒋轮,带蒋轮去买皇庄的地,而皇庄之前的处置权又在张家两兄弟手上,唐寅便明白此番张延龄前来拜访的目的就是从他手上拿地。

“在下奉皇命打理一些官田,至于皇庄……现在已不复此称谓。”

唐寅解释了一下。

张延龄冷笑不已:“少说废话,我这里有点生意,想跟你做……你既然负责打理皇庄,就算不能卖地,至少也需要佃户人手,还有产出粮食后,是不是也可以卖点出来?”

唐寅一听惊呆了。

张延龄是蠢货吗?

知道我是皇帝的人,还敢堂而皇之到我这里来讨要好处?话还说得这么直接,要等皇庄田地出了粮食后,往你那儿送?

“不是本侯吹,皇位都是我姐姐赐给小皇帝的,可小皇帝登基后,非但不领情,还处处限制我们,京营这肥差没交给我们就算了,现在连皇庄土地都不肯分我们一点?姓唐的,我听说,你对我们兄弟俩意见很大,朝堂上还想参奏我们霸占田地,想让我们吐出来?”

张延龄跟蒋轮相处时还能好好说话,显得平易近人,这是蒋轮找唐寅来的重要原因。

可见到唐寅后,张延龄的态度明显变化,简直要吃人。

连蒋轮都听出好像有不对的地方,感觉自己似乎犯了大错。

唐寅道:“建昌侯是从何处打听来的消息?在下做何事都是秉公而为,何来对谁有意见之说?”

张延龄猛地一拍桌子,道:“当我们兄弟孤陋寡闻呢?这朝野上下,我们兄弟的眼线可不少,你做没做过,比我们清楚。现在是给你机会,让你迷途知返,如果继续执迷不悟的话……可别怪我们兄弟让你在京师混不下去!

“蒋老弟,看你挺机灵的,别跟这种人走得太近,别等回头我找人收拾他,连累了你!走了!”

末了还把蒋轮威胁一通。

蒋轮肠子都悔青了。

这货叫我把唐寅找来,就是为了说这些?

这算怎么个说法?

“建昌侯,你要走了啊?那我出去送送……”

蒋轮要送张延龄出门,张延龄却不领情,带着人浩浩荡荡离开蒋轮的府宅。

……

……

“伯虎兄,我真不知道他找你是为了说这些……先前他跟我说得挺好的,说要好好结交你这个皇帝跟前的红人,顺带问问你皇庄之事,我就当真了,心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之前他们不是也没把我怎么着……”

蒋轮明显对张家兄弟的印象不错。

主要是因为当初蒋轮连个屁都还不是的时候,代表兴王府到京师送贡品,得到张家兄弟的“礼遇”,从那时开始,蒋轮便觉得外间对张家兄弟的传言多有误解。

后来他跟着新皇到了京城,张家兄弟想拉拢他,有心让利,更令他好感倍增。

现在才知道,原来张家俩货真的是人见人憎的恶棍,翻脸比翻书都快。

唐寅却无所谓一笑,道:“听说之前皇庄田地变卖事宜通过太后的关系,落到了他们兄弟俩手上,他们已将不少田地兜售出去了,结果陛下一道御旨,将他们的生意给坏了,自然心有不甘,又不能找陛下的麻烦,当然是来为难我了。”

蒋轮叹道:“伯虎兄你都想到了,我却没往这方面想,抱歉啊。”

“没事。”

唐寅洒脱地摆摆手,“如此也好,至少让我知道,他们心有不忿,以后出门的时候小心一点……跟朱浩那样,明里暗里多带点人保护总是好的,但要防止他们去皇庄捣乱。”

蒋轮道:“怎么个防备法?”

唐寅谨慎地道:“皇庄田地,眼下要养活兴王府到京师一干人,只能多派人手盯着,一旦有人往皇庄靠近,就要叫人。但皇庄田地那么辽阔……就怕不好防啊。”

蒋轮眨眨眼:“要不要去问问朱小先生的意见?他主意最多。”

唐寅点了点头,知道自己被张家兄弟给盯上了,是该问问朱浩怎么办。

此时唐寅心里没底,要是张家兄弟真把皇庄之事迁怒到他身上,还真是个大麻烦。

……

……

等到中午,唐寅和蒋轮才见到从翰林院回来准备吃饭的朱浩。

朱浩听蒋轮说张延龄去找过他,便问:“不会连唐先生也一并叫去了吧?”

“这……”

蒋轮看了唐寅一眼,心想,朱小先生果然神机妙算,找他问策绝对没错。

唐寅道:“你怎知晓?”

朱浩撇撇嘴:“先生这是装糊涂吗?皇庄那么大一块肥肉,张家兄弟本已吃到了嘴里,现在让他们硬生生吐出来,他们能甘心?现在明摆着有人在暗中挑唆,让他们来找唐先生你的麻烦。”

“挑唆?”

唐寅马上想到一个问题,张家兄弟怎么知道他在朝堂奏事时,提到勋贵霸占土地之事?

朱浩笑道:“你们不会真以为,只有我们会用一些非常规手段,而我们的对手就一直克己守礼、按部就班吧?杨阁老何等人物,江彬和张忠他们都不是其对手,你以为他就只会在朝堂上讲道理?”

“难怪。”

唐寅吸了口凉气。

张家兄弟突然出现,也是唐寅没法理解的,这对活宝就算再莽撞,照理说也不会找新皇的人麻烦吧?

但若是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那事情就说得通了……有人想看到皇帝跟张家兄弟起冲突,皇帝虽是过江的强龙,但张家兄弟盘踞京师多年,到现在已是三朝勋贵,无愧为最强大的地头蛇。

就算斗法皇帝最后赢了,必然也会一地鸡毛,而把张家兄弟给惩治了,对文官来说等于是少了个对手。

从文官的角度来说,皇帝和张家兄弟属于“狗咬狗”。

蒋轮在旁恨恨然道:“寿宁侯和建昌侯不会被人拿来当枪使了吧?跟新皇作对,对他们有何好处?”

朱浩笑道:“我听说兄弟俩贪财好色,做事从不讲规矩,也不会考虑后果,这俩莽夫你想用常理去揣度?他们的处事原则,就是谁让他们不爽,他们就要跟谁玩命,最容易被人挑唆……接下来他们可能连更无法无天的事都能做出来……他们自以为陛下不能把他们怎样。”

“那……”

蒋轮先看了看唐寅,这才一脸认真地道,“赶紧请陛下教训他们一下,不能让他们乱来。”

“不可!”

朱浩态度坚定:“让陛下亲自出手惩罚,会落个不仁不义的恶名,就算要动他兄弟二人,也不能是这两年。”

唐寅好像早就熟悉了朱浩的套路,眯眼道:“所以你有更好的办法让他们吃亏,是吧?”

朱浩笑道:“那当然了,我们到京师的目的,就是分化瓦解并彻底打压京城这些地头蛇,张家兄弟是地头蛇,杨阁老也算是地头蛇,他们自以为在京师盘根错节,势力根深蒂固,但其实要对付他们,还是有很多妙招。”

唐寅没好气地道:“你算计他们是你的事,你先要确保我出门别让人用刀砍了才行。”

“哈哈哈……”

蒋轮已在旁大笑起来。

第556章 两宫之争

孙交在经历三次请辞,又三次被驳回挽留后,这天被皇帝召见于朝堂。

算是给孙交一个更大的台阶下。

“……孙卿家,你是老臣,朕需要像你这样的能臣来统领户部,如今正是朝廷革除弊政,开源节流各方面都需要做事的时候,有你在,能震慑宵小,让天下归心。请孙卿家不要再拒绝了,给朕一个机会,让朕可以重振大明荣光……”

朱四亲自在朝堂上,当着诸多大臣的面,劝说孙交接受户部尚书的职位。

这已算是文臣的最高礼遇了。

孙交已连续拒绝官职,在杨廷和那一边,他算是完成了“交待”,无须再担心杨廷和觉得他是“欲拒还迎”,此时此刻他已是骑虎难下,若是如此还要回绝皇帝,那他孙家就真的要倒大霉了。

“老臣年老体迈,实在是……”

话不投机,孙交还是执迷不悟。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上前一步道:“孙老,如今朝堂上老臣众多,诸位可都是大明朝堂的基石,都不以年老而自居,实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

“这……那老臣……便勉力一试,希望不辜负陛下的期许……”

到了这一地步,孙交才算是正式接受官职。

……

……

朝议结束。

出宫的路上,孙交被诸多的官员围上去恭贺。

孙交别的没有,声望还是在的,当初他致仕更多是因为耿直直谏,开罪了正德皇帝和那群佞臣,他的回归可说是“众望所归”,那些不太喜欢卷入朝堂争斗,带有一点中立性质的大臣自然欢迎,就算杨廷和派系中的死党,也都觉得孙交回朝不是什么坏事。

这才是杨廷和担心的地方。

到现在,杨廷和跟孙交之间尚未有过正式的沟通,杨廷和甚至不知道孙交的政治态度到底是什么。

到了内阁值房。

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出现,杨廷和本要跟蒋冕商议事情,见到萧敬来只能先把手头的事放到一边。

“……圣母太后娘娘下旨,陛下如今年岁不小,国祚刚安,该早些为陛下完成大婚,酌情让礼部定下时间和人选,并安排吉时和婚娶礼数。”

萧敬一上来便说明情况。

为了区分张太后和蒋太后,萧敬用了一套之前未在官方出现过的说辞,算是对皇宫里两位太后身份的重新界定。

这样是个人都能听明白,着急让新皇婚配之人不是张太后,而是蒋太后这个皇帝生母,因为只有她才是“圣母”,皇帝的母亲为儿子的婚姻大事而着急。

“请回禀,臣等记下了!”

杨廷和拱手领命,显得很正式。

……

……

送走萧敬。

费宏凑过来问道:“太后如此关心陛下的婚事,是否有与朝中大臣联姻的意向?”

一句话就把重点给挑了出来。

太后是不可能无端在这时候提出要新皇早点大婚的。

现在提无非有两层原因。

一个原因是蒋太后入宫之后,在朝堂上的存在感比较低,想以此来为自己正名,让天下人都知道,她才是真正的太后,有权为儿子的婚姻大事做决定。

第二个原因就是孙交回朝。

蒋太后入京时几乎用“绑架”的方式把孙交带到京师,同时还带了孙交的女儿前来,今天朝会上孙交在几次辞让后终于答应履职户部尚书,估计蒋太后认为跟孙交联姻的最恰当时机已出现。

毛纪道:“陛下大婚,照例不能以朝中四品以上文臣的闺秀来作为备选,此事应当由礼部按过往惯例来进行。一是不可操之过急,二是不能破坏规矩。”

大明挑选外戚有一套,名宦家里的名媛闺秀是不能作为皇后备选者的,尤其是文官家里的。

国丈之前会封伯爵,到孝宗时开始封侯,你一文官,既在朝堂有威望,又想拿到军职的世袭爵位,那对朝廷的影响力就太大了,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外戚集团,所以有明一朝,挑选的皇后家族都是一般文人士族阶层,以中下层官员和监生之女中选者居多。

首先要家世清白,再就是姿容、礼仪上等,还有最好就是有孝义的名声。

更浅白一点……就看谁手段高明,能认识礼部负责此事的官员,或者是能把银子塞上去。

当初张太后不也是这么上来的么?

在费宏面前,杨廷和不会说太多,但等各自到位置坐下,费宏和毛纪轮值先回去休息,到下午再过来值夜,杨廷和才对蒋冕道:“定不能让陛下跟孙志同有联姻之可能。”

蒋冕一听立即就明白过来。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