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94章

作者:天子

余承勋拉朱浩进房,到了杨慎面前,这次修撰房内只有杨慎和余承勋二人。

杨慎道:“朱浩,是这样的,你曾在兴王府读书,可知唐寅唐伯虎?就是江南才子中,以诗词、书法、绘画名满天下的那个六如居士!”

朱浩一听,就知道杨廷和方已将唐寅的事查清楚。

好在一切都在预料内。

或是自己已赢得信任,才会被如此直白问及。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或许对方只是想试探他跟唐寅的关系呢?

“杨兄说的是唐先生?他在安陆兴王府时,曾为在下教习,平时接触颇多,最近他也到了京城,在下还曾与之见过面。”

朱浩此时可说是诚实可靠小郎君。

有什么说什么,除了细节上有一点小偏差,避重就轻,除此之外都是大实话。

杨慎跟余承勋对视一眼,随后问道:“那你可知,他在兴府中地位如何?先前做过何等事?”

朱浩道:“这个……我人微言轻,自然没法全盘知晓。不过先王健在时,王府中大小事情,很多都是他跟袁长史商议后决定,听说袁长史跟他交情很好……

“袁长史为任江西时,王府中大小事务几乎全出自唐先生之手,涉及平盗之战,还有赈济水灾等等。”

第520章 阁老很生气

紫禁城。

早朝结束,朱四单独将内阁首辅杨廷和召到乾清宫,旁边只留下张佐一人。

朱四满脸严肃,好似要跟杨廷和商议什么重大事情。

朱四看着杨廷和,期冀地说道:“杨阁老,朕以前在王府,有几名教授朕学问的先生,学识渊博,其中有一人才学卓著,极受先王赏识,并委以重任。此番朕将其一并带到京师,如今想委任他官职,不知应当以何等职位为好?”

杨廷和听了心里“咯噔”一下。

皇帝口中那个人,不会就是唐寅吧?

自己这边刚查到小皇帝身边有唐寅这么个人,转眼小皇帝就主动提出要给唐寅封官?

杨廷和装作不知情的模样,谨慎地问道:“陛下,官员选拔从来都有规矩,不知此人何等功名?以往在仕途中又累积有何资历?”

朱四道:“他叫唐寅,字伯虎,未有过当官经验,不过却在宁王府和兴王府中充任过幕宾,他装疯离开南昌后至安陆避祸,便一直留在王府,教授朕学问,同时为王府做事,立下许多功劳。”

果然是他!

杨廷和发现自己很被动,似乎一举一动都被人掣肘,每走一步路都在人家预料中。

“朕平时称呼他为唐先生,其为举人出身,但因弘治年间一件过往,令其再无机会考取进士……但朕深知他学识高深,以之能力在朝中混个官缺应该不难吧?”

朱四热心为唐寅求官。

杨廷和摇头:“回陛下,此人从未有做官经验,若贸然将其安插到朝堂上,只怕会……惹人非议。”

朱四道:“朕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朕并非要给王府上下所有人都委派官职,难道只给唐先生一人委派职务都不行吗?

“我想这点要求应该不是很过分吧?就算唐先生没有当官的经验,在王府中也无官无品,但他实在是劳苦功高,全因要避祸才没有接受朝廷封赏……

“以朕所知,唐先生不仅自己领兵平叛,还参与赈灾,且提前告知兴王府有关宁王要谋反的消息,此消息还传递给赣南巡抚王守仁知晓,因而宁王叛乱才得以迅速平息……唐先生对朝廷有大功!”

“不可!”

杨廷和态度异常坚决。

本来他就不想卖小皇帝面子,这是在破坏规矩,虽然从成化年开始,传奉官在朝中就络绎不绝,但在杨廷和眼里,皇帝跳过吏部选拔,直接委派官职就是祸乱朝纲。

你是我选出来的皇帝,我有责任教导你,更何况唐寅很可能就是隐身暗处帮助你的强有力助手,乃我政敌,我为什么要成全你?

朱四继续苦口婆心劝解:“诚然,唐先生在王府中没有官品,但所行之事,皆王府长史职责,张长史和袁长史接连因守制和出任地方,不在王府,一直是他打理王府事务,朕早就当他是王府长史,以其王府长史的资历,在朝中委以官缺,总该可行吧?”

杨廷和越听,越觉得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这个唐寅很可能就是小皇帝背后的“高人”。

杨廷和很生气,手颤抖个不停,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何小皇帝身边最受倚重的不是袁宗皋或是已故的张景明,而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唐寅?

那不是个浪荡子吗?在南昌时装疯卖傻,大冬天裸奔跳湖,这种人入朝……朝廷还有何体统可言?

杨廷和先在心中否定了唐寅,自然会想各种理由劝说自己不同意。

杨廷和态度坚决:“回陛下,朝中官员任免,自有一套规矩,举人选官需地方布政使司上报,经吏部考核,若是直接委派的话,那朝堂秩序将不存……朝中官员任免不经吏部而出自私专,乃乱国之兆,臣坚决反对!”

朱四冷冷道:“好,我知道杨阁老是忠臣,一切都是为大明着想。那朕也直说了吧,现在朕要用唐先生查河工账目,涉及户部和工部,若是他只是一介布衣,如何帮朕去查呢?”

果然是他!

杨廷和心中悲愤不已,皇帝到京师都快两个月了,自己居然不知道小皇帝身边有这么个人,真是失策。

“朕要直接委派唐先生为户部或工部主事,必然不可,因为那必须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才能担任……朕也不求其他,就以其为户部广积库大使,正九品的官职,这下总该没问题了吧?”

朱四所言,可说是有理有据。

朕要唐寅帮朕查案子,所以才给他委派个户部的差事,而且这是个正九品的官缺,正好是举人可以担当的职位,本身也没有进士会接受这种正九品的职位。

杨廷和道:“广积库乃贮藏硫磺、硝石等物之所,非对其熟悉之人难以控制,若是出现偏差……”

“这点杨阁老不用担心。”

朱四笑道,“杨阁老或许不知,当年在安陆曾有江西盗寇,受宁王指使,前去湖广之地劫掠,唐先生以不到三百人马,大破数千贼军,其中用到就是火药……他对此可说是非常了解。”

杨廷和听了一阵头疼。

看来儿子昨天跟自己说的都是事实。

这唐寅在安陆干的事还挺轰动,可能是当时朝堂被钱宁和江彬等奸佞把控,以至于没人详细探究这种事。

现在兴王府出了皇帝,事情就被凸显出来。

朱四道:“吏部选官,给一个举人选正九品的广积库大使职位,协助朕来清查河工账目,不会在杨阁老看来都坏了朝堂规矩吧?朕就是想人尽其才,可没有要对其偏私的意思啊。”

杨廷和被朱四呛了回来。

一个广积库大使,又不是什么闲差,辛苦不说还没有什么油水,论在举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还不如一县教谕,教谕总归是清贵之任。

杨廷和道:“陛下若真有意将其调往户部,不如就此事召集朝臣商议?”

“朕不想对外宣扬。”

朱四每次接话都很干脆,完全是不假思索,体现出其清晰的思路,“朕让彻查河工,乃是暗地里调查,若是将事拿到朝堂上公开说,所有人都知晓了,既不利于将账目查清,还会带来诸多麻烦。朕召杨阁老前来商议,请杨阁老给朕面子,让唐先生可以为朕所用。多谢杨阁老!”

……

……

杨廷和很生气,但最后还是默认了此事可行,并表明会跟吏部的人沟通。

当天上午他无心回文渊阁办公,而是直接出了宫,来到东安门外金鱼胡同一处私宅,此地乃杨廷和午休和早朝前临时落脚处,偶尔也在此与朋党商议,他来到书房立即派人去将杨慎找来。

“……父亲因何事叫找?”

杨慎有些莫名其妙,照理说朝中没发生天大的事,父亲不可能随便找自己来这个地方叙话。

杨廷和当即询问:“今日你可有将唐寅之事,找朱浩求证?”

杨慎点头:“有。”

“几时?”

杨廷和继续提问。

“才刚说完,他将唐寅在王府内的情况和盘托出,这才没过多久,父亲便派人来寻……”杨慎仍旧不解父亲为何如此生气。

杨廷和眉头紧蹙,想了想后再问:“那他可有出过翰苑,或是见过什么人?让人出去传话?”

杨慎听出问题所在,急忙问道:“父亲,可是有人将消息外泄?”

杨廷和闻言将手上茶杯掷于地上,“啪”的一声,茶杯摔得粉碎:“今日朝议后,陛下单独召见,提及要给唐寅封官,早不提晚不提,为父刚得知此人在兴王府,怎么这么巧陛下就主动提出为其请官?”

杨慎急忙道:“父亲息怒,孩儿跟朱浩提及后,他一直在修撰房,未见其跟人交谈,再就是时间也对不上,他……不可能往外边传话。会不会……真是事有凑巧?”

杨廷和不答,生气的神色分明在说,天下间哪里有那么多巧合?

“父亲,唐寅不过一介举人,陛下要给其封官,于法理不合,父亲回绝便是。”杨慎再献策。

杨廷和冷笑不已:“陛下说了,要以唐寅查河工账目,还提到不过是将其委派为广积库大使,更可甚者为父提及广积库乃贮藏火药制造材料之地,应以懂行之人守之,陛下竟能对答其在安陆时曾以火器大破贼军。分明有人教陛下如此说,连这差事,估计都是唐寅自己盘算好的,目的就是跻身朝堂。”

“这……”

杨慎不知说什么好了。

他终于明白杨廷和为何会如此生气。

感情杨廷和先前在小皇帝那儿吃瘪,所能想到的一切理由,都被小皇帝合理怼了回来,就好像有人提前编排好一般。

杨廷和在朝堂中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时受过这种窝囊气?

杨廷和道:“那你可有提前将此事告知他人?令陛下早有准备?”

杨慎想了想,似是想到什么,欲言又止,场面僵在那儿。

“用修,以往为父觉得你行事谨慎,深谋远虑,但最近……自从新皇登基后,你身边多了那些狐朋狗友,非但没帮到你,却总是坏事,你难道不该检讨一下吗?”

杨廷和认定儿子提前把事告知他人,才导致皇帝有所准备。

杨慎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躬身行礼:“父亲教训得是,以后再有此等事,无论身边人多值得信任,儿也不会再提前告之。”

“明白就好!”

杨廷和气恼不已。

但总算知道是杨慎这边出了问题,并不是唐寅或是小皇帝神机妙算,心里总算舒服了一点。

将儿子教训一顿后,他便回宫去继续处理朝务。

第521章 必须要走的第一步

唐寅被委任为户部广积库大使的消息,当天下午就正式由吏部下发,唐寅终于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

当官了。

众人不知是否该恭喜他,至少看唐寅的表情很诡异,连蒋轮这样一向口舌招疣之人都知道,唐寅当个正九品的广积库大使不是什么“高升”,连恭贺的话都不敢说。

“唐先生,以后同殿为臣,我们可要精诚合作,为陛下效命啊!”

只有朱浩说出了类似恭喜的话。

唐寅点点头。

晚上本来有宴请,但因唐寅突然当官,怕被其误会众人是在消遣他,这顿宴席直接取消,改日再聚餐。

如此一来,只有朱浩和唐寅凑一块儿吃晚饭。

唐寅自斟自饮,喝了不少,酒意上头,摇头感慨:“若真要当这种不入流的官,早年我就去了,何至于要等到今天?”

朱浩拿起酒壶给唐寅倒上一杯:“先生没看到今天众人都没恭喜你?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对你来说并非善事,众人希望你能跟以往那般,无拘无束,当你诗画双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

“呵呵。”

唐寅苦笑,“那你还一直想让我入朝?这下遂你心愿了吧?”

朱浩道:“先生入朝当官,是你未来辅政的第一步,难道你想一辈子没有功名利禄?以后想做事,也会名不正言不顺。只要你在此番清查河工账目上做出点成绩,陛下就有理由将你擢升……你的仕途升迁速度,将会为朝中大多数人所艳羡。”

朱浩等于是在跟唐寅说,我帮你走上仕途,并不是刻意改变你的为人处世原则,而是真心为你好。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这第一步,才会有后续的一系列步骤。

唐寅叹道:“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账目明明你可以快速看完,甚至及时做出妥善处理,却非要等到今日今时,看来你是在给我铺路啊。朱浩,我不知该感谢你还是该恨你,都在酒里了……”

唐寅一边埋怨朱浩改变了他的行事原则,进入官场当了个小吏,一边却又明事理知道朱浩是在帮自己。

正如朱浩所言,现在他做点事就能得到皇帝认可,只要能冲破文官制定的规则,哪怕新皇让他当尚书也是有可能的。

难就难在如何能在一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官场冲破束缚。

连当个广积库大使,都需要朱浩出谋划策,将杨廷和给针对一番才能获取,唐寅实在想不出自己以一介举人之身如何能爬上高位。

……

……

当晚朱四还是来了。

朱四无所避讳,上来就恭喜一番,弄得唐寅心情不上不下。

张佐提醒道:“陛下,以唐先生大才,这区区九品小吏,简直是对他的羞辱,何来恭喜之说?”

朱四道:“朱浩说这只是第一步,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没有广积库大使这个职位当铺垫,朕以后怎么委以重任呢?唐先生放宽心,朱浩肯定会给你设计好如何立功,让那些大臣无话可说。”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