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65章

作者:天子

朱四这边,魏彬被叫来。

朱四马上做了安排:“魏公公,你在朕继位这件事上居功至伟,朕并非不相信你,而是涉及到内阁票拟和朱批事上,朕想更多用一下身边的老人,朕决定让张佐来当司礼监掌印太监。”

“是!”

魏彬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才刚完成新老皇帝交替,自己就要被卸磨杀驴?

魏彬因为跟江彬有姻亲关系,在江彬倒台后不少人攻击他属于奸佞一党,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很多时候都独断专行,好在之前杨廷和念着在武宗过世时他曾通风报信以及来回奔走出力,这才暂时没对他下手。

但现在新皇已登基,不可能再任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对这一点他很清楚。

朱四马上又道:“但很多事,司礼监没你这样的老人支应也不成,你就继续做司礼监秉笔太监,同时东厂的差事也交给你来提领。”

魏彬的心从天堂跌落地狱,瞬间又从地狱被拉回到人间。

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如此的重任新皇都肯交给自己,说明新皇对于自己的拥立之功还是认可的,他跪在地上头磕得砰砰作响:“老奴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朱四摆手道:“都是自己人,说这些作何?你对朕的好,朕会铭记在心,就算朝野再多人攻讦你,朕也会力挺,这是朕的承诺。”

虽然朱四没明确说会保住魏彬的职位,但说了会保全魏彬的身家性命,君无戏言,这承诺可不轻。

魏彬的弟弟魏英因参与平息安化王叛乱,获封镇安伯,这几年魏彬即便受到钱宁和江彬等人排挤,仍旧牢牢占据着司礼监掌印或秉笔太监高位,并在任上给江彬等人做了不少事,谁都觉得魏家一定会倒大霉。

现在朱四先安了魏彬的心。

魏彬自然感激涕零,心中生出一种要为新皇效死命的冲动。

“对了,魏公公,朕已决议让兴王府的朱宸为锦衣卫指挥使,你给安排一下,锦衣卫涉及大明诏狱,还有朕的安危,容不得丝毫马虎,至于兴王府跟随朕到京师的其余人手……也都酌情安排到东厂和锦衣卫中,追查先皇身边那些奸佞时,你多指点一下。”

“是,是。”

魏彬自然知道,新皇信任的,还是跟其一起来京的王府旧人,人家一荣俱荣,就算鸡犬升天也只能说运气好,如果皇帝倒台了这些人都会被打回原形,自然会竭力保证新皇的安危。

就算自己手下全都是一群兴王府的人,也架不住新皇对自己委以重任,如果能再立功劳好好表现一下的话……或许自己在嘉靖一朝也能混个风生水起。

……

……

皇帝一到京城,就开始大封亲信。

袁宗皋为吏部右侍郎,随后就是朱宸代锦衣卫指挥使,陈寅、骆安、陆松、王佐都被调到锦衣卫中,陆松一跃成为锦衣卫正千户。

当陆松再次出现在朱浩面前时,已是当天下午,奉命过来通知朱浩,让朱浩帮忙协查江彬等人的案子。

“恭喜了啊,陆千户。”

朱浩笑着对陆松道。

历史上陆松到京城后,以从龙之功获得锦衣卫副千户的职位,属于几个典仗中已属于待遇较高的一个。

但现在陆松因为有之前平盗乱的功劳,还有跟朱浩交好,被朱四委以重任,一上来获得的职位居然跟仪卫副骆安一样,都是直接挂正千户职。

陆松急忙行礼:“多得朱先生神机妙算,以后卑职依然会为朱先生效死命。唐先生一早在城里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回头便带小当家前去相见。

“陛下有吩咐,说是过两日会安排唐先生和朱先生一同进宫,眼下或被人留意到,不敢乱来……有事的话让卑职来回传话。”

显然朱四也意识到了,就算皇宫是自己的后花园,但始终初来乍到,突然要把不是太监的唐寅和朱浩带到宫里去居住,容易被人发觉。

还不如暂时让二人留在宫城外边,有事找人来回传信便可。

随后陆松将朱四在朝堂以及朝会后的表现都说了,特别提到全都是朱浩提前预演过的场景,而现在新皇已将东厂和锦衣卫的大权拿到手上,还安抚了魏彬……

陆松很佩服朱浩,能在朱浩指点之下,朱厚熜刚一登基就表现出皇帝应有的威仪,把该拿的权力通通拿到手,兴王府上下谁人不觉得未来前途光明似锦?

“彻查江彬和钱宁等奸佞的案子,我出手的话……怕是不妥吧?”

朱浩笑着说了一句。

陆松道:“名义是由朱指挥使亲查,但涉及查谁不查谁,以及查到如何处置等,陛下已吩咐,一切以朱先生意见为准,若是朱先生不方便出面,就交给唐先生打理便可。”

言外之意,现在新皇对你们师徒二人信任至极。

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拿江彬等人开刀,而这两件事不由朱宸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来主持,而是全权交给了唐寅和朱浩,也看出新皇是想利用二人的智计来恩威并施,收拢一波人心。

朱浩点头道:“既然陛下如此信任,那我就对唐先生提提意见……就是不知朱指挥使那边……”

“朱指挥使也会全力配合。”陆松道。

朱浩对朱宸还是有点担心的,始终他跟朱宸接触的次数不多,倒是骆安和陆松跟他关系密切,另两个前仪卫司典仗陈寅和王佐也很少接触,不过有一点好,王府仪卫司上下对唐寅和朱浩都比较信服,也是因二人一同指挥了平盗乱一战,帮他们获取了功劳。

军人一般相对耿直,谁有能耐就听谁的。

朱浩微微颔首:“好吧,那我就帮忙看看,怎么把江彬遗留问题解决,顺带也给新皇安排下一步动向,看陛下是否会同意我的意见。”

陆松笑道:“好。”

……

……

初登大宝的朱四,有点被朱浩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意思。

陆松等人不觉得如何,连朱四自己都没意见,毕竟他是通过朱浩献计献策,进京之初就迅速获得稳定的局面。

而且朱浩也创造了一种假象,到现在朋友间还没有见面,朱四没机会问,但朱浩相信朱四一定会在心中有此等想法,那就是涉及朱厚照的死因。

当晚,朱浩在陆松的引路下,见到了回到京师有点不太适应的唐寅。

半年多时间没见,唐寅身上多了几分老态。

朱浩看到唐寅这模样有些担忧,毕竟按照历史发展,唐寅天命之数只剩下两年多时间,虽然唐寅死因主要是“穷病”,但朱浩感觉到,很多人的命数都是按照历史来的,就怕蝴蝶效应也改变不了唐寅的寿元。

“先生。”

朱浩过去拱手见礼。

唐寅收摄心神,微微一笑道:“好小子,全被你一一言中,事情的发展也都如你期盼的那般……”

朱浩笑道:“这不也是先生的期盼,以及陆典仗和王府上下所有人的期盼?”

陆松和立在唐寅身后的骆安发出会心的笑容。

名义上朱宸为锦衣卫指挥使,负责查江彬等奸佞的案子,其实皇帝把落实查案之责,交到骆安和陆松身上。

这二人正好一个是唐寅的死忠粉,一个是朱浩的死忠粉,加上皇命让朱浩和唐寅来统筹全局,等于说朱浩是钦差大臣,也就是总指挥,而唐寅则是副指挥。

第480章 暗夜之王

唐寅将刚到手的宗卷,交到朱浩手上,他对于谳狱之事不是很了解,就算在朱四登基一事上出过力,但上来就让他承担这样重大的事务,唐寅也一阵头疼。

我就是个以诗画闻名天下的散人,你居然上来就让我间接执掌大明诏狱?这不是开玩笑吗?

朱浩正埋头看宗卷。

骆安近前道:“朱先生,陛下之意是要敲山震虎,但不希望案情扩大化,免得继位之初引来朝野人人自危,人心不稳。”

朱浩摇头:“既然要敲山震虎,那就不能有所顾虑,反而是要拿出种一往无前,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查,且必须要一查到底的气势来。”

“这……会不会太过冒险?”骆安现在虽然只是锦衣卫千户,但皇命指定他来掌管北镇抚司刑狱,可惜他刚进京城一切还没安顿好,现在只是挂了个名头,甚至连手下都还没认全呢。

朱浩坐下来,将宗卷放到一边,众人皆站而唯独他坐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朱浩笑着问道:“你们看我现在的举动,有何意见?”

说着,朱浩将二郎腿翘到桌上,颇有点目中无人的架势。

但即便如此,骆安和陆松以及跟过来的兴王府仪卫司的将士也没什么反应,他们都是武将,朱浩现在已不是普通少年郎,马上就是进士,朱浩在他们面前再装腔作势也不觉得如何。

唐寅皱眉:“你是故意的吧?让人生厌,眼不见为净!”

还是唐寅直接。

看到朱浩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自然要抨击一下这个名义上的弟子。

朱浩笑道:“就是这样,你表现得越嚣张,别人越会觉得你骄纵跋扈,心中断定你没什么真本事,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潜在的对手觉得,新皇身边人急功近利,想一蹴而就,让他们心生偏见,慢慢就会懈怠。等他们有所反应时,我们将权力收紧,到时做事便可滴水不漏……”

骆安和陆松相视一眼,都没听懂朱浩的话。

唐寅皱眉:“你的意思是,刚开始时,越偏激越好?”

“这是自然。”

朱浩道,“否则陛下今日在朝堂上的作为,该作何解释?朝堂上如此激进,却在查案时束手束脚,讲什么不把案情扩大?做人做事就要保持本我,给对手种下激进的印象,就要把这股印象彻底贯彻下去!”

骆安稍微听懂了一点,却依然一脸迷茫。

相反陆松有点文化,属于儒将,略一思索后点头:“也就是说,我们最开始激进的目的,是为拿回权力,等获得东厂和锦衣卫相匹配的权力后,再步步为营,慢慢变得谨慎……朱先生,是这意思吧?”

“嗯。”

朱浩点头,“大差不差。”

骆安问道:“那从谁开始查起?”

朱浩站起来,翻开第一页:“就从江彬开始吧……他之前掌控东厂和锦衣卫,如今两司中他的亲信手下不计其数,就算之前杨阁老主持朝政,曾力主拿下一批,却没动其根本,现在就要把这些人治罪,趁机换上我们的人。”

唐寅摇头:“太冒进了。”

朱浩笑道:“就是要冒进……放心吧,我们冒进的结果,会让人觉得,这是杨阁老利用新皇登基,想有所作为,这股恨意不会转嫁到我们身上。

“不信走着瞧,把东厂和锦衣卫内部整肃一番后,就将内侍的张忠、张锐和于经等人下狱,扩大一下规模,而后就是西北军中,诸如马昂,哦对了,如今京营还有个许泰,虽然在擒拿江彬的事情上有功,但也不能轻易放过……”

朱浩越说越多。

陆松和骆安听了,觉得朱浩是要将整个京城和九边军政体系给翻个底朝天,认为朱浩这么大刀阔斧扩大谳狱,简直是在玩火。

可还是那个问题,就算他们觉得不妥,也没法提出发对意见。

登基第一天,根基不稳,朱四对朱浩可说是寄托了最高的期望和信任,他们不听朱浩的听谁的?

……

……

当晚,陆松便入宫,将朱浩的计划全盘告知朱四。

朱四此时刚见过张太后,想求见自己的祖母邵太妃却不得,朱四平时不怎么样,这时候却体现出极度的孝顺,本身他少年丧父又没兄弟,会有一种孤独感,亲情成为他最重要的羁绊。

再加上朱浩跟他说了,只有严守孝道,才能让杨廷和等手持权柄的文官找不到他的破绽,久而久之,朱四自己也不知道这孝道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装出来的。

“朱浩说得对,既然要干,就不能有所顾忌。”

朱四听到回禀后,拳头握紧。

初来乍到,身边最值得信任的,除了袁宗皋和麾下一众存在感不强的王府长史司属官,就是王府仪卫司一群武夫,连朱四都觉得,这会儿听朱浩的准没错。

陆松道:“但臣认为,如此恐怕会引起一些……不太好的后果。”

陆松只能间接提醒,连话都不太敢说得太直接,他不能表现出对朱浩言听计从的样子,作为朱四的臣子,陆松要斟酌一下平时对朱浩的态度,尤其是在朱四面前,他得表现出对其他人的疏离,到底他是朱厚熜的臣子,而不是朱浩的臣子。

虽然在心中,他完全愿意听从朱浩的命令。

朱四道:“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是怕杨阁老他们觉得朕太年轻,不过朕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难道当上皇帝后还得任人宰割?那当这个皇帝还有何意思?他们要是不愿意,大可上奏劝谏,让我收手不要将事态扩大。”

陆松突然想到朱浩的话,提醒道:“陛下,之前朱先生说过,若是陛下真要将案子扩大化,估计文臣反对的意见不会太强烈,他们或许巴不得陛下如此做。”

“你看,我就说嘛。”

朱四在陆松面前,还是没把自己当皇帝看待,自称上都没改变,“朱浩跟我的看法完全一致,那就按照朱浩的意思去做,大不了他们看不惯,将我赶下台,那我就回去继续当我的兴王,他们能奈我何?”

说到这里,朱四非常得意,好像这个皇位得来太轻松,根本就不需要珍惜似的。

陆松却知道皇帝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上午还没正式登基的时候,朱四那叫一个紧张,现在你知道自己已登基,清楚只要自己没有太大的过失就不会被废,你也无需担心兵变的问题,因为现在军权已从奸佞手上,转移到了杨廷和手上。

杨廷和要废你,只能走正常途径,不会发动军事政变。

而你惩治正德朝的奸佞,本来就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再加上之前朝堂上都说了,就算扩大到再大的地步,文官只会上疏劝谏而不会直接拿你开刀……

想到这里。

陆松心中暗叹:“这位朱先生给陛下所定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可说是非常准确,既拿到权力,又震慑人心,文官有意见却不能发作,再好不过。”

……

……

当晚朱浩并没有出锦衣卫治所,也就是大明门西侧的官署衙所内。

说衙所也不准确,这附近的宅子基本都被锦衣卫买了下来,所以现在朱浩跟唐寅其实是在与衙所连通的一栋民院书房内认真查阅卷宗,涉及到江彬案的证词和物证很多,整理出来的只有一本,但与其有利益牵扯的官员的证据,则有几十箱那么多。

“过去一个月里,能查的,基本都被刑部查了个底儿朝天……如今东厂和锦衣卫内部清洗很严重,全处于待机状态,算得上是百废待兴。”朱浩摇摇头说道。

唐寅看了半宿,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他把自己觉得有用的线索稍微整理后送到朱浩手上,“就这样你还要拿东厂和锦衣卫开刀?就怕杨阁老知道后会出手阻拦!”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