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63章

作者:天子

袁宗皋现在明摆着是以王府长史的身份,跟着皇帝到京师当官,以后还要跟杨廷和等大臣同殿为臣,自然不会在一个看起来细枝末叶上的礼数问题上纠结太多。

“是。”

袁宗皋点头,旋即又补充一句,“一切以殿下意见为准。”

即便他语气上做了转圜,却伤了朱四的心。

凡事就怕对比。

朱浩和唐寅一力帮他在大礼问题上出谋划策,并以此为契机对付杨廷和、张太后等朝中旧势力,而你袁宗皋现在却跟礼部尚书站在一起,劝我放弃兴王的身份,过继到孝宗名下,你这不是背叛吗?

但碍于袁宗皋在兴王府出力多年,还是自己名义上的先生,朱四自然不会将心中怒火宣泄出来,他现在已有了帝王的城府。

朱四道:“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一句话,就把毛澄和袁宗皋给呛了回去。

这就涉及之前杨廷和以皇帝口吻草拟的遗诏,还有张太后所拟懿旨,其中都只提到,让朱四来继位,没提他要过继之事。

要说杨廷和也算深谋远虑,这件事可能是他的失误,在拟定遗诏时没考虑那么多,也有可能是他顾虑到让朱厚照以遗诏方式给自己找个“皇太弟”有点荒唐,说朱四是自己儿子又跟辈分不合,哪有儿子替父亲收儿子的道理?

这涉及到“载”字辈继位,还是“厚”字辈来继位的问题。

其实杨廷和要是选益王府的载字辈来继位,跟朱厚照的血脉关系也不是很远,但就是从法统上中间隔着朱四和益王父子二人,稍微有点偏,若真选择载字辈的话,那遗诏就好定许多了,直接过继来当朱厚照的儿子就行。

但现在是过继孝宗的儿子,麻烦事就比较多。

或许从一开始,谁也不会想到朱四会因为一个名分问题,这么纠结,甚至拿出一种“你不听我的,我就撂挑子”的一往无前的气势。

毛澄急忙劝说:“殿下,一切当以国事为重,如今您已抵京,礼部迎驾准备均已妥当,若一切变更的话,只怕会出现变故。”

“哦,那是说,有人来抢皇位,是吗?那就让他们抢好了,我从来都只想当兴王,不想当什么皇帝……当皇帝真有那么好吗?未必吧!你们还是回去问问,若实在不行,我回安陆,你们另选贤能来当皇帝好了!送客!”

朱四的态度强硬到不给毛澄任何申辩机会,让毛澄一个脑袋两个大。

……

……

袁宗皋无奈,只能陪同毛澄出来。

毛澄急忙道:“仲德,你便实话与我,这位……殿下,到底要作何?”

袁宗皋轻叹道:“少主年幼,却对于孝义礼法分外看重,乃是先王教导有方,其并无争名逐利之心,若实在不行的话……”

有些话,袁宗皋不知该怎么说。

袁宗皋心中一万个愿意,让朱四当皇帝。

扶持少主当皇帝,不也是朱祐杬的遗志?

如果让朱祐杬知道,儿子为了父子名分,居然连皇帝宝座都不要,估计会气得从坟墓里蹦起来。

可现在朱四就是这么执拗,你袁宗皋到底是站在朱四这边,还是朝廷一边?

袁宗皋现在只能被迫帮朱四说话。

“唉!”

毛澄重重地叹了口气,无奈摇头后,只能带人趁着天黑前赶紧入城,将今日面见朱四的情况告知杨廷和,然后通知到张太后那儿。

……

……

“新皇不同意以太子身份入继?”

杨廷和本来都已经跟刚回城的梁储和蒋冕商议登基大典细节,却是得到毛澄亲自前来传讯,告知新皇在整幺蛾子,杨廷和顿时恼了。

蒋冕不解:“新皇都已驾临京师,这……箭在弦上……何以如此?”

问题就出在这里。

事情都定下来了,人也到了京城,皇位空缺已有三十多天,突然说新皇为了不当太子,连皇帝之位都不要了,要回安陆继续当他的兴王……

拜托你下次闹事的时候能不能早点?

这样我们还能及早换个皇帝,现在重新选皇帝,再去传一次旨,是让朝廷把已经放出去的消息收回来,让安定的人心就此离散?

现在几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继位的是小兴王,临时改变已不可能。

梁储道:“只是不从东华门入宫,变通也可,但要请示太后。”

杨廷和心中极为恼火,却只能听从梁储的建议,道:“马上通知司礼监魏公,请其连夜请太后懿旨!”

第477章 各退一步

大事未定。

四月二十二夜,朱四将陆松叫到跟前,身旁只留唐寅一人。

朱四道:“陆典仗,麻烦你进城找朱浩,将朱浩叫到营地里来商议。”

陆松听令后,不由费解道:“殿下,如今城门已闭,就算是找到朱小先生,怕也难以带出城,再说营地内众目睽睽,将其招来是否会引起注意?”

“可我现在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难道就这么干等下去吗?”朱四从椅子上站起来,瞬间情绪失控。

在朝中大臣面前,他强装镇定,但其实涉及到皇位归属,他并没有体现出的那么轻松。

尤其唐寅跟他说,虽然名义上这皇位你可以让出去,但若真让了,继任为帝之人会怎么想?

你一个选择放弃皇位的前储君,再怎么说也曾令朝野和百姓归心,难道不怕继任皇位那人对你痛下杀手?

被唐寅间接吓唬一番后,再加上朝廷和皇宫那边暂时没动静,朱四就有点慌了,想把朱浩找来商议对策。

好像只有朱浩在,他才能心安。

唐寅道:“若是营地内相会不方便,明日一早完全可以让陆典仗进城去问询朱浩的意见,让陆典仗把他的话带回来,也好看看他对如今的局势如何判断的。”

朱四点头:“对对对,唐先生言之有理,现在我们所经历的事,乃是朱浩半年前的预见,就这样都已经被他准确无误全部言中,如果我们能时刻得到他的反馈,他人在不在营地中都无碍。”

陆松行礼:“那卑职明日一早进城。”

“好,你进城的时候小心点,别让人看到,见朱浩时务必谨慎,别让人知道你们暗地里相会……”

朱四小心嘱咐,让陆松防备被人查知。

但陆松心下为难。

现在圣驾所在营地,可说是众矢之的,进城知会消息,还要在东厂、锦衣卫盯着的情况下,有那么容易吗?

……

……

四月二十三一早。

陆松换上常服进城。

倒也没人过问他进城的目的,但陆松在路上就感觉有人跟踪。

过城门时,他下马,牵着马步行,过城门口后马上有人过来道:“这位是陆典仗吧?奉苏当家之命,在此恭候多时,请移步。”

陆松看到有陌生人靠近,差点儿要拔刀相向。

但听了对方的话,他却连半丝怀疑的心都没了。

心里琢磨开了,原来我进城,也早就在那位朱家少爷的预料内,请苏熙贵的人在城门口候着,只等引我去见。

“带路吧。”

陆松没让对方出具信物什么,跟着便去了。

没有到什么拐弯抹角的犄角旮旯,就在东直门前一栋茶楼内,他见到朱浩和苏熙贵二人。

“朱先生……”

陆松见到朱浩后,情绪激动。

就像当初人家给你算命你不信,现在所有命数都逐一变成现实,把种对方当成神明一样供奉,五体投地的感觉。

朱浩笑道:“陆典仗,可算见到你了,一切还好吧?”

“还好,还好,殿下也很好,如今人已到城外,只是到现在……都还按您的吩咐,跟朝廷僵持……这……”

陆松激动地说出口后,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失言了,毕竟旁边有个不属于兴王府体系的苏熙贵,这不明摆着告诉对方,现在新皇的一举一动都是听从朱浩的吩咐在做?

朱浩笑道:“无妨,无妨,苏东主乃自己人。他暗中出钱出人又出力,有事需要暗中调度,全都可以找他帮忙。”

陆松这才放下心来。

……

……

三人坐下来后,陆松发现,茶楼里没其他人,显然这茶楼被包下来了。

陆松紧张地望着窗口,生怕有人往这边看。

“没事的。”

朱浩一摆手,道,“陆典仗有话直说便可。”

陆松这才将昨夜朱四的担心,还有委托其进城来寻朱浩的事一并说出来。

朱浩旁边的苏熙贵越听越震惊,心中泛起惊涛骇浪,原来新皇正在等候朱浩调度,好像一时见不到朱浩都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看来自己下注没错。

朱浩听完后,点头评价:“到现在,一步都没走错,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以目前调查到的情况,昨夜礼部之人回城后,便去找了杨阁老,杨阁老又请司礼监魏公公去见太后,相信今日上午就会有懿旨下达,众大臣也会劝进。”

“何为劝进?呃……如何个劝进法?”

陆松斟酌了一下字眼。

朱浩道:“就是太后会妥协,不再执意让世子从东华门进宫,而是直接从大明门入,但态度上……世子不能坚持不入宗,等于各退一步。世子要称先皇为皇兄,换朝廷妥协,以世子从大明门入宫继位……如此第一步的交锋将暂时结束。”

陆松脸色稍微释然。

他最怕的就是朱浩继续推波助澜,让朱四跟朝廷对抗到底,听朱浩说让双方各退一步,等于是各找台阶下,顿时长长地松了口气。

因为陆松也看出来了,朱四昨夜坚定的信念已有所动摇,看起来那一股脑儿“父子不能相认”的义愤过去后,朱四已开始冷静下来考虑自己人身安全问题,所以态度才会有所松动。

来找朱浩问策,或许就是怕再坚持下去会出事。

“那我这就回去通禀。”

陆松起身就要走。

朱浩笑道:“这么着急走吗?不多坐一会儿?”

陆松叹道:“这如何能不急呢?殿下担忧日甚,夜不能寐,或许唐先生在殿下面前警示过什么……”

朱浩送陆松下楼,顺带问了唐寅的近况,陆松简单回答,大概意思是说,唐寅很尊重朱浩的意见,到现在一切都是按照朱浩的吩咐在做,只是暂时充当着助手的职责,无意僭越当军师。

……

……

送走陆松。

苏熙贵赶紧将朱浩请回到楼上,好生恭维一番。

最后感慨:“小当家可真是神机妙算,新皇如此委以重任,看来小当家将来在朝……前途不可限量。”

朱浩摆摆手,道:“苏东主不用如此恭维,此等时候,我能提你也就尽量提了,但也请你见谅,回头我们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你跟新皇走得近,从短期来看,对黄公不利,你需知分寸和进退。”

这是在点醒苏熙贵。

别以为跟我走近了,跟新皇联系上,黄瓒就能快速获益。

现在新皇只顾着登基,在此前提下,任何人和事都可以被牺牲,要是杨廷和知道黄瓒一早就在兴王府那边做了政治投资,就算不对黄瓒动手,闻讯也必会出手!

“是,是!”

苏熙贵一副受教的模样,头上冷汗直冒,不多时便起身告辞。

……

……

陆松回营时,朝廷下一批使节还没到。

他马上回皇帐见朱四,却见骆安正在安排人手加强营地防御,明显朱四怕有人来暗杀自己。

陆松苦笑一下,这位新皇真是少年心性,昨日还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会儿就开始自危了。

骆安见到陆松,点头示意一下,就让陆松去见朱四。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