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16章

作者:天子

朱四言语间很是悲怆。

大有种孤家寡人一个,虽然不怕死但却绝不能死的倔强。

骆安见朱四如此懂事,不好说什么,若是强行劝慰,便成火上浇油了,在人情世故上他很精通。

朱四突然想到什么,道:“骆典仗,我记得在我近身携带的那个箱子底部,有三个锦囊,你去帮我找过来。那是朱浩提前写好的。”

“啊!?”

骆安有些诧异,不解地问道:“朱少爷写的锦囊?他不是到武昌府参加乡试了吗?”

朱浩考中举人的消息,并未传到朱四这边,也是因为事不关己,没人会特地把朱浩是否考中举人的消息告之,骆安一时间也顾不上。

“是他临去武昌之前,给我写的,还说必须要等我到京师后再打开,当时我还奇怪为何他会这么说……没想到被他言中了。”

朱四提到朱浩,言语中非常推崇。

骆安皱眉:“朱少爷早就知道您要到京师?他……”

“他能掐会算是不是?很多事,他都能一语成谶,当初我舅舅到京师时,他也曾写过锦囊,快拿来看看他写了什么。”朱四很急切。

一路上他早就想打开看看里面内容了。

但他看过且听过许多话本,知道锦囊必须要在危难时才能打开,若是提前打开就不灵了,所以便忍到了现在。

……

……

锦囊被拿到朱四面前。

朱四把红、蓝、绿三个锦囊依次排开,先打开了红色锦囊,但见里面只有一张纸,写了一个字。

玩!

“玩?何解?”

骆安看到上面的字之后,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说是什么锦囊,分明是在打哑谜!

朱四一拍脑门,恍然道:“我明白了,朱浩的意思,是让我们在京师大张旗鼓玩耍,只有这样才能麻痹敌人,让他们以为我不思进取……传说蜀汉后主被俘后,也是因善于逸乐,才得以寿终正寝……大概朱浩就是这意思吧。”

骆安听了眉头直皱。

虽然他不太理解朱浩这个字的用意,但料想绝对不会像朱四所说的那样,是靠玩去麻痹敌人。

敌人有何好麻痹的?

你麻痹与否,敌人都不会放松警惕,反而会让你因不务正业而不为那些文官所喜……等等,会不会朱浩的意思,就是让他表现出无能,让文官觉得这不是一个治国的贤才?将来皇位也不传了?

那朱浩……真是居心叵测啊。

“世子,没有如此做对比的,蜀汉后主,并非贤能之人。”

骆安忍不住提醒。

朱四道:“不管了,朱浩让我玩,那我就玩呗……去打听一下,京师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我要让对手知道,我到京师就是为了玩的,越是出人意料,我越容易脱身不是吗?”

骆安即便觉得这都是歪理邪说,但反驳的话却说不出来。

正规途径,就只能被押为人质,那还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或许真有奇效呢?

骆安提醒:“相信用不了几日,唐先生就会抵达京师,到时与他商议大计为好。”

朱四摇摇头:“我只相信朱浩,唐先生……他只会教书,并不懂权谋,你就按我说的办,先打听一下京师流行什么,再做计较。”

第413章 千年帝都

骆安觉得朱四对朱浩的信任已快到魔障的地步。

兴王府上下都知唐寅是能人,声名在外不说,之前王府上下那么多事都是唐寅一手操办,你这个未来的兴王居然会说他不懂权谋?

还说朱浩比他强?

真是孩子心性!

骆安按朱四的吩咐,安顿下来后,去外边稍微打听了一下最近京城流行什么。

回来后向朱四汇报。

“京城以斗狗、斗鸡、斗蛐蛐为市井之人最热衷之事,此外就是玩格子遛鸟……还有人在市井设双陆、围棋等为擂台;另有从江赣、湖广地方上起源的新戏,在京师也颇受人推崇……”

骆安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较实诚,上面吩咐下来的差事,一丝不苟完成,至少在调查京城玩乐之事方面,下足了功夫。

朱四眼前一亮:“湖广的新戏?是不是咱安陆的戏?”

骆安心想,安陆那个小地方,就算有人唱戏,还能影响到京城风尚不成?又不是什么知名的地方戏种!

“唱什么的?”

朱四问道。

骆安回答:“好像叫……《西游记》。”

“是了是了,那就是朱浩编的戏,跟之前的《白蛇传》都是一路的,朱浩可真厉害,他编的戏在京城都这么出名了吗?”

朱四对朱浩写的戏文非常熟悉,没事就喜欢拿回去慢慢看,自然知道这些。

骆安平时少有在王府,长驻王庄,就算王府开堂会的时候他都没去观看过,闻言不由皱眉。

朱四道:“听戏挺麻烦的,斗狗、斗鸡又太过凶残,那就玩蛐蛐,我在安陆时就听朱浩说过,有人喜欢玩这些小玩意儿……”

骆安急忙提醒:“殿下,此乃玩物丧志,实不可取。”

朱四板着脸道:“那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的?我天天在这里读书就可取了?先去弄,再就是找人回来跟我一起玩,有不懂的地方……还能教教我。”

骆安此时才后悔帮朱四调查京城流行的玩乐项目,这不是把小兴王带入歧途吗?

这要是回了安陆,别人还不斥责他没办好差事?

估计助纣为虐的话都能说出来。

“殿下……”

“骆典仗,你听命行事即可,我们现在身处险地,只有出其不意,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骆安听得一愣一愣的。

一个半大的小子,就算你地位崇高,还能教育我?

可不执行又不行,无奈叹息后,骆安只能听命做事。

……

……

朱四进了京城,堂而皇之在他的临时住所内,开始了玩乐生活。

以他的年岁,对女色没多少兴趣,再加上此行王府没有给他安排女眷,使得他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

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管束,有了一定自主权。

一个半大孩子获得自由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玩个够。

朱浩的献策,非常符合他的想法,所以这次他恣意享乐,并不完全是执行朱浩的计划,更多是因为他心里的确很想玩。

于是乎……蛐蛐被带到他身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致的把件、玩乐之物,朱四不缺钱,好东西买了一大堆。

此时京城一处宅院内,朱万宏刚吃过早饭,意兴阑珊拿出鱼竿,提着个木桶,就要出城钓鱼。

一名锦衣卫小旗走了过来:“朱千户,钱指挥使……罪臣钱宁家眷已被捉拿归案,如今您可以正大光明走出去,不用再怕被其加害了。”

朱万宏瞪了小旗一眼:“你说的什么话?我几时怕过钱宁?一个跟宁王谋反牵连甚深的罪臣……等等,没被杀头是吧?”

“是。”

小旗回道。

“那还是小心一点,这个人不简单哪……哦对了,可知是何人继承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朱万宏本来想讽刺钱宁一番,但听说钱宁只是被抄家,人还在大牢里,赶紧把话收了回去。

小旗摇头:“不知。”

朱万宏叹道:“知道是谁又如何,反正又不是我,十有八九是平虏伯的人……”

小旗试探地问道:“会不会平虏伯自己兼任?”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万宏好像突然想起什么,又问:“兴王……世子那边,眼下如何了?”

朱万宏从安陆到京师,领到的任务依然是监视兴王府,当然现在主要是监视小兴王的一举一动,只不过他的顶头上司钱宁完蛋了,等于说此时已不知道给谁效命,毕竟朱家的任务一向都是直接跟锦衣卫指挥使对接,最多有时候多个中间人,只是现在中间人就是朱万宏自己。

小旗道:“兴王世子到京城后,闭门谢客,其实也无人前去拜访,听闻在城中大肆搜罗奇珍古玩,买了很多……蛐蛐回去,无心学业,看来是……沉迷玩乐。”

“是吗?”

朱万宏笑着眯起眼,“厉害厉害,一个小孩子就知道韬光养晦。”

小旗不解:“何为韬光养晦?”

朱万宏瞥了小旗一眼,语带不屑:“你我在安陆多年,早该知道兴王府家教森严,即便脱离兴王府也不至于便如此沉沦,多半是有人暗中出谋划策,让其这么做……

“继续盯着吧,尤其是盯住城门,看我那大侄子几时到京城……哦对了,还有那个唐伯虎……走吧,别打扰我钓鱼……

“嘿,京城可真是个好地方,吃喝玩乐样样不缺,想干嘛干嘛,就怕荷包干瘪,还是得找个能敲竹杠的才行。”

小旗听了甚是汗颜,急忙行礼:“卑职告退。”

……

……

朱浩和唐寅一行,于闰八月的二十四抵达京师。

这一路走了将近一个月。

队伍中除了唐寅这把老骨头,就是娄素珍和朱浩这般妇孺,旅途颠簸劳累,总算在一个月内赶到京师。

这已是紧赶慢赶的结果。

唐寅抬头看着巍峨的东直门城头,脸上神色变幻不停,以朱浩估计,这货差点儿就要在这里赋诗一首,感慨过往在京城的悲惨遭遇。

还没等进城门,旁边有人跑过来问询:“请问……你们中间可有从湖广前来的陆老爷和朱老爷?”

唐寅跳下马车问道:“阁下何人?”

对方赶紧拱手:“乃是我家主人,苏讳熙贵派小的前来迎接,还在京师安排了大宅给二位老爷歇宿……”

唐寅皱眉:“苏东主安排可真周到啊。”

说着侧过头,想要征求朱浩意见,接受还是拒绝?

“苏东主都不在京师,怎么安排这么周到呢?我此行是来赶考,大宅住得固然很舒服,但容易把懒筋给养出来,还是找个稍微寒酸点的地方,更容易踏实求学……这样吧,先生与其同去如何?”

朱浩笑着看向唐寅。

唐寅突然想起朱浩曾对他说过,让他到京师后高调行事,而朱浩则暗中接触朱四。

当即点了点头。

“可有凭证?”

一行眼看就要跟苏熙贵派来的人进城,但为谨慎起见,朱浩还是出言讨要信物,避免被人坑了。

对方回道:“我家金当家曾在安陆时与朱老爷打过交道,进城后自会引见。”

朱浩点了点头:“那就先进城,找个客栈歇宿一两日,至于迁居大宅,并不急于一时。”

对方点头哈腰领命,顺带提醒一句:“朱老爷,我家主人特地准备了戏班,人已进了京师,您看几时……前去点拨一番?”

“嗯!?”

唐寅不由侧目看来。

先前朱浩还说什么进京师后要弄个大戏班唱几天堂会。

感情在这儿等着呢!

苏熙贵早就把戏班给你准备好了?

朱浩笑道:“安顿下来自然就去,有好戏班,自然要唱几出好戏……不知女戏子样貌和身段如何?”

别说唐寅,连陆松听了都想吐血。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