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09章

作者:天子

唐寅叹道:“就怕世子到京师后就被圈禁起来,未必能见外人。”

明摆着的事情,朱四被朝廷带到京师,名义上等候敕封,但很可能会被关入一个大宅子中,警卫森严,外人想见就能见到?

张佐为难道:“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廷突然来这么一招,事前谁都没有准备……不过料想年底前,世子正式继位后,一切就会好起来吧……”

说到后面张佐便停住了,显然他也不是很确信。

唐寅眯起眼:“年底前,陛下就会自江南回京吗?”

他算是一语道破当前困局。

朱四去京师受封?

受封需要皇帝亲自接见吧?

问题是皇帝现在正在江南乐呵呢,就怕乐不思蜀,长居江南,几时回京城尚未可知。

年底?

笑话!

你们能左右皇帝的决定?

“这……这……”

张佐本身就没多少韬略,听唐寅简单分析两句后,便感觉智商受到全面压制,自己被人埋汰了。

“张奉正,在下问一句,若是您有机会陪伴世子殿下前往京师,您会一同上路吗?”唐寅又好似灵魂拷问般问出个问题。

张佐摇头苦笑,没有回答唐寅的问题。

明摆着的事情,老子可不想去!

那种辛苦活,谁爱去谁去,这不正是因为老子察觉到世子身边应该有“自己人”陪伴,才让你去的么?

唐寅突然感受到朱浩之前的担忧,王府这群人,好似都没有真心实意为朱四着想,但他心中又有些犯迷糊……

难道朱浩就一心为朱四?

若朱浩真如此的话,为何要在背后推波助澜,促成朱四到京师当人质呢?

这王府上下,难道只有我唐某是唯一的“好人”?

……

……

当朱浩与陆松一起去见娄素珍,告知她要到前往安陆时,娄素珍脸色惨白,明显有点“生无可恋”的意味。

即便武昌府能得到的江西那边的消息并不多,但现在的她也知道,自己一家老小都被朝廷拿下,连娄家人都不例外,至于她丈夫,生死未卜,估计要被献俘南京,等候皇帝的最终裁决,而谋逆罪……无论如何都是要抄家灭族的。

至于娄家会不会被牵连也被诛灭九族,暂时不好说,但她有种害了自己家人的强烈负罪感。

此时让她去安陆,会让她产生一种逃避责任的内疚,以她这样有担当的女强人来说,那几乎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陆典仗,可否先出去一下,我跟夫人有两句话要说?”

朱浩对陆松道。

陆松点了点头,大概觉得朱浩毕竟是个未长开的少年,兼又是唐寅的弟子,跟娄素珍之间说话应该没有太多隔阂。

他便依言退下。

等陆松走后,朱浩道:“敢问王妃,您如今的希望是什么?一死了之吗?”

娄素珍道:“事已遂,无从更变,死也并非不可。”

朱浩道:“那王妃可有想过如何拯救家人?”

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很犀利,但在娄素珍听来,却未免有些天真可笑,真像是个孩子说出来的。

谋反失败被抓,还想拯救家人?

这不是天真是什么?

所以她都没想过如何回答朱浩的问题,冷漠待之。

朱浩改换了一种口吻,继续道:“夫人,这么说吧,若仍旧是当今天子在堂,您的夫家必定倾覆,娘家也不会有好下场,但若是……局势发生变化呢?”

“你……你在说什么?”

娄素珍聪明绝顶,一下子便听出些端倪。

朱浩道:“我跟唐先生仔细研究过,一致认为当今陛下所剩时日无多,或许就是这几年的事情,若是在未立储君的情况下,陛下过世……那该由谁来继承大明国祚?到时事情是否会有变化呢?”

第404章 北上

娄素珍是聪明人。

她很清楚现在的形势,夫家一族在谋反后必然要死,但娘家娄家未必完全轰塌。

指望皇帝赦免不靠谱,最好的办法是接近兴王府,若是真如朱浩所言事情发生变化,正德皇帝朱厚照两年内死掉,很可能朝廷来不及处置娄家,等新帝登基……一切情况就将发生改变。

可所有前提都建立在跟兴王府打好关系上。

留在武昌府无济于事,她还很可能会被官府抓住,连累辛苦救她出火坑之人。

娄素珍回到房屋里间收拾东西时,朱浩出来通知陆松,娄素珍将要跟着一起走的情况。

陆松小声嘀咕:“先前态度那般坚决,为何现在说走就走呢?”

眼神不由飘到朱浩身上,心想只要有朱浩出马,这世间似乎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

……

朱浩要走,本没打算通知孙孺。

考完乡试,可以让孙孺在武昌府嘚瑟几天,但始终两人存在师徒关系,还是派人去知会了一声,孙孺闻讯赶来相送。

“先生,以您的才学,今次桂榜题名的机会大得很,作何急着走呢?不留下来等着吃鹿鸣宴?”

孙孺最近春风得意。

第一场三篇四书文,被朱浩命中两题,而且还是朱浩亲自给他写的文章,他能觉察到那文章比自己写的好太多,平时在安陆士子面前吹牛逼自己能考中举人没有任何底气,但这次吹却硬气很多。

若是我孙孺也能考中举人……

乖乖,那还不得祖坟冒青烟?到时我娘还不得同意让我娶上十个八个小妾,好让我孙家的香火鼎盛,开枝散叶?

朱浩道:“做人不能没有追求。”

孙孺听了一阵懵逼。

留在武昌府等待中举人后参加鹿鸣宴,这叫没追求?

朱浩旋即又补充了一句:“安陆有急事等我回去,省城这边放榜有了结果,自会有人将消息传递回去……你在武昌府等到放榜就走,不得久留,否则……”

“我知道,若是滞留不归,到时先生让我娘关我小黑屋……我说先生,下次咱能不能换个别的劝学方式?”

孙孺听到朱浩的威胁,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朱浩道:“若此番你能考中举人,为师以后尽量少喝斥你。你留在武昌府别惹事,尤其少去见那些同窗,更别把我押中题的事说出去……丢你自己的脸我管不着,别丢为师的脸就行。”

孙孺悻悻然,心里很不爽,但知道朱浩要走,自己在武昌府属于脱缰野马,这次带来的银钱又不少,接下来还不得好好花天酒地一番?

想到这儿,念头又通达了。

……

……

就在朱浩和陆松赶回安陆的路上。

兴王府再次收到朝廷的旨意,详细告知朱四去京师继承王位的具体流程……准确来说,就是告知谁来迎接,以及王府可以派出如何规格前去护送。

王府内院,蒋王妃临时启用一个小花厅,专门用以商议王府中大事。

这次她把儿子朱四一并叫了过来,以兴王的身份参与这次内部会议,让朱四逐渐习惯如何当好一个王爷。

“……朝廷派来迎接的太监叫丘聚,此人早年掌管东厂,后忤逆刘瑾发配南京守陵,刘瑾事败后调回京师,出任御马监太监,此番来安陆,手下有上百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护送,允许王府派出一名典仗,携五十名力士往京师,王府内诸司人员一概不得随从。”

张佐说明情况。

朱四一听,急忙望着自己的母亲,担忧地问道:“娘,听听这些要求,朝廷这是要把我抓到京师去充当人质吗?”

袁宗皋笑着鼓励:“世子担忧过甚了……此番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您到京师接受王位,所用时间不会太长。世子去京师后,没有先生督导,不要荒废学业才是。”

朱四听了心里一阵别扭。

我都要被人关起来当人质了,你还不忘提醒我好好学习?到那时危机四伏,我还有心情学习吗?

扯淡吧!

唐寅请示:“王妃,在下请命,暗中前往京师,陪同世子左右。”

张佐马上用“快同意他提议”的眼神看向蒋王妃,显然张佐提前对蒋王妃提过这件事,当时蒋王妃也首肯了,就差最后定夺。

朱四道:“能让朱浩陪我一起去吗?”

“嗯!?”

在场几人都同时打量朱四。

这个时候,朱四想到的人并不是唐寅,即便唐寅是他的先生,可一个孩子到陌生地方,不稀罕有个长辈在旁说三道四,关系再好,也不如朱浩这个先生兼玩伴,既能辅导他学习,还能出谋划策,最主要是能一起玩……

在朱四眼里,朱浩跟他一起去,可比唐寅陪伴身边好多了。

张佐为难道:“殿下,朱浩这会儿正在武昌考乡试呢,怕是不能陪同。”

现在朱四没有正式受封兴王,大明的藩王并不是说老的死了新的马上就能继位,需要有个朝廷敕封的过程,虽然现在谁都知道这王位只有朱四来继承,毕竟朱祐杬没别的儿子,但在公开称呼上,还是要尽量避免直接称其为王爷。

朱四道:“这个时候……朱浩不已经考完了吗?”

袁宗皋笑道:“毕竟他还要等待乡试结果出来……”

“是等结果重要,还是陪我去京师重要?”

此时的朱四已经不像当初他爹在的时候,对眼前几人言听计从,心态逐渐发生改变。

少年丧父,让他性格多了几分坚韧,也增添了几分执拗,大概意思是说,我就是要朱浩陪我一起去京城,你们少给我找客观理由,我作为兴王说话不好使吗?

唐寅谨慎地道:“在下已快马通知朱浩,若所料不差,现在他已经从武昌府动身,即便我们启程时他赶不回来,只要回到安陆后稍加整顿,便可立即动身前往京师……料想不会影响太多。”

袁宗皋道:“伯虎,你真的要前往京师?只怕你去了也帮不到世子太多忙,毕竟只是嗣位前应走的一些繁琐流程,让世子独自去面对,对他也不失为一种锻炼。”

唐寅摇头道:“在下承蒙先王恩德,能在安陆安身立命,如今世子独身前往京师,多有不便,做为先生,想尽可能帮到他……望袁长史成全。”

“嗯。”

袁宗皋只是礼节性劝说和挽留一下,他巴不得唐寅早点走,别影响到兴王府内权力争斗。

朱四一张小脸憋得通红,我在跟你们认真说朱浩跟我一起去京城的问题,你们却在纠结唐寅去不去?

我作为王爷,说的话到底管不管用啊?

“娘,您答不答应?”

朱四只能侧头瞪向自己的母亲。

蒋王妃心疼儿子,叹了口气道:“即便你想朱浩去,也要先问过他自己的意思再说,另外唐先生随驾左右,对你也有帮助……为娘会依着你,但你不能太倔强,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

蒋王妃见儿子非常执着,只能出言稍微安抚一下朱四急躁的心情。

“另外,诸位,请帮忙筹备吾儿前往京师事宜吧。”

蒋王妃眼巴巴望着在场诸多属下,虽然她也知这群人各怀心思,但眼下的境况,不相信这群人又能相信谁呢?

……

……

张太后派御马监太监丘聚到安陆接朱四到京师,抵达安陆时大概会在八月底,不做停留直接返京。

留给王府准备的时间并不多。

而朱浩此时还在回来的路上,唐寅去京师之事也定了下来,蒋王妃特地让张佐把唐寅叫到内院,当面一通叮嘱,大概意思是,若朱四在京师没有失去人身自由的话,唐寅要多去见见朱四,多做沟通……若是被圈禁,那就要想办法贿赂朝廷中人,争取有机会见到朱四,加以安慰。

蒋王妃放心不下的并非儿子在京师的安全,而是怕儿子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影响以后执掌王府。

八月二十七,丘聚一行抵达安陆。

本来兴王府设置宴席款待丘聚一行,但丘聚却坚持公事公办,并不打算在安陆过夜,直接便要带世子前往京城。

王府仪卫司这边,本来打算派陆松前去,可陆松未归,便按规矩,让骆安带五十名好手陪同,加上丘聚带来的一百多名东厂番子和锦衣卫,还有太监和奴仆,这一行往京师的人手将超过二百人,也算声势浩大。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