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50章

作者:天子

唐寅问道:“苏东主,不是说新任安陆张知州与你同至?为何不见他人?”

苏熙贵笑道:“是这样的,这位张知州乃本地孙老尚书弟子,此番到任安陆,自然要先去拜访一下座师。”

王守仁闻言神色大为不悦。

你个张也铮,刚上任地方知州,别的不做,先想着结交地方权贵?座师的意思不是什么亲传师长,只不过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时的考官,多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拉帮结派的结果。

那个孙老尚书,王守仁也很清楚,就是安陆名仕,于正德八年致仕归乡的前户部尚书孙交。

“伯安,怎么说?是继续等,还是先回去?”

唐寅笑着看向王守仁。

王守仁摇头:“不等了,既然张知州未至,我只能先回驿馆做准备,随后请兴王府派出人手,帮忙押解俘虏,到了江西地界便有兵马接应……”

王守仁毕竟是赣南巡抚,此番他到湖广,是带了两千多兵马平寇,但听闻安陆地方顺利剿灭匪寇后,便指挥大军连夜撤退,乘船返回九江去了,为的是不想落人口实,然后他自己带了支一百人的卫队前来安陆。

现在要一次性押送近五百盗贼俘虏,以他麾下人手明显不够。

之前他不想麻烦兴王府,而想以地方卫所和巡检司相助,现在看到新任安陆知州没把他当回事,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兴王府帮忙。

“那在下回去后,便向兴王提请。”

唐寅爽快地答应会申请,没说一定可以通过,但兴王府在这种事情上应该不会袖手旁观。

……

……

王守仁先回驿馆去了。

唐寅一副悠哉悠哉的模样,跟朱浩同乘一辆马车,却并不打算即刻返回王府。

兴王府之前就提出会协助王守仁押送俘虏回江西,却被其拒绝,现在王守仁在州衙那边吃瘪,唐寅有一种解气的感觉。

让你王伯安一直在我面前装模作样,现在才知道,你这个巡抚只是个摆设,还不如人家一个退休的户部尚书。

“唐先生,你好像很开心啊。是看到苏东主来了,准备从他身上捞银子?”朱浩问道。

唐寅都没正眼去瞧朱浩:“你小子,不要以己度人,银子对我来说算什么?”

朱浩点点头。

这家伙也是硬气了,在兴王府领着高薪才能这么说,我可是知道你历史上是如何的穷困潦倒,你可别想在我这里装清高。

“看来明天王中丞走之前,还会从你这里再探寻一番,看看是否能找到破绽,让你把火药之事告之。”朱浩道。

唐寅拍着胸脯:“你放心,我不会说的。”

正说着话,马车突然一个急刹,唐寅坐不稳一头栽在马车的车厢壁上,随即他把车帘打开:“怎么回事?”

朱浩这边人小再加上他一直用手扶着气窗,倒没什么。

前面赶车的陆松一脸歉意:“先生见谅,前面不知怎的突然涌出一群和尚,看起来是往报恩寺方向去的。”

“哦?”

唐寅仔细打量一番。

果然有一队和尚从人堆里出来,若只是和尚也不算什么,可这年头佛家信徒不在少数,沿街百姓看到有和尚来,都上前顶礼膜拜,很多信众追着僧侣乱跑,陆松只能勒马缰来个急停,以避开这些人。

朱浩看了一眼,若有所思:“不是普通的和尚,倒像是西南高原上的番僧。”

唐寅侧头望向朱浩:“这你都知道?”

朱浩笑了笑:“书上见过他们的装扮,有可能是北上京师的番僧,暂时挂靠在本州的寺庙中休息,普通百姓哪知道这些?有佛就拜呗!”

“你信佛?”

唐寅更加不解了。

这小子说得一套一套的,年纪轻轻从哪儿听来的?

朱浩坦然地摇摇头:“我除了自己,谁都不信。”

“哈哈。”

唐寅不由莞尔。

马车继续前行,隐约看到道士的身影,好像是两路人马一起北上,途径安陆,只是在这新任安陆知州到来的当口,朱浩觉得有点意思。

陆松无意中提及:“昨日我跟蒋姑爷饮酒,隐约听他说,这位新任知州在朝中大有来头。”

唐寅摇头:“以往从未听闻过他的名字。”

“好像……”

陆松仔细回忆了一下,“可能是跟朝中如今当权的一些人走得很近……”

他口中朝中当权者,自然不是文官泰斗,而是江彬、钱宁这些佞臣。

唐寅微微颔首,琢磨这其中的关节。

朱浩则明白了什么。

皇帝对于安陆之事不太上心,但太后和江彬、钱宁等人却觉得近来兴王府大出风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插亲信眼线过来,把兴王府的风头给压下去。

之前他大伯朱万宏被调遣回安陆,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现在再来个张也铮……

如果说张也铮是属于佞臣派系,那便解释清楚了为何其一来安陆,就有道士和番僧正好途径此处,因为当今皇帝朱厚照非常热衷于道家和佛家之事,说白了就是贪玩,身边一堆高僧、半仙。

张也铮很可能会顺道帮江彬、钱宁这些人接待一下这些北上京师专门给皇帝找乐子的宗教人士。

朱浩和唐寅不由对视一眼。

想到空降一个江彬、钱宁等奸佞专为对付兴王府而派到安陆来的地方主官,为兴王府出谋划策的人自然觉得一阵头疼。

第323章 乱象丛生

朱浩跟苏熙贵会面,放到了次日。

唐寅去送王守仁,特地叫上朱浩,本来朱浩不想去,却被告知王守仁特地嘱咐让唐寅带上他。

十里亭。

饯行时,王守仁跟唐寅把作别的话说完,随后将朱浩叫到跟前,拍了拍朱浩的肩膀,面带赞许之色:“少年英才,若院试、乡试和会试连捷,位列朝班,你一定要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伯虎,你我将来若有机会再见,记得带朱浩一起,切记切记!”

言语间对朱浩寄予厚望。

终于把王守仁送上离别的马车。

目送巡抚卫队严密保护下的马车远去,朱浩侧头看向盯着远处愣神的唐寅,问道:“王中丞为何突然说以后让你带上我一起去见他?”

唐寅道:“他说这两日细细看过你府试时的文章,还特地去儒学署要了你另一篇应试文章看过,认为你才学卓著,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你以为能得到当世名儒欣赏,是多么简单的事?”

“啊!是这样吗?那我是不是该感到荣幸?”朱浩没想到王守仁居然会在意他这样一个稚子的科举文章。

那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我专门写给邝洋名看的,专为过府试而作,对别人来说那文章算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记住他的话,本来我还以为你是他的徒子徒孙,现在看来……你背后还有隐藏的高士,也不知到底是谁,希望有机会能拜访一下,否则心里一直不安稳。”

唐寅说到后面,又谈到朱浩一身学问的出处。

朱浩笑道:“你不是我先生吗?”

唐寅摇头,终于把目光从天边拉回来,叹道:“不敢当,不敢当啊!连在王伯安面前,我都没如此说,能教导你的人必定有极高的学识,非我这般庸碌之辈能比,以后你有学问方面的事可以找我探讨,咱们在王府共事,你无须对我太过恭谨。”

说得好像要跟朱浩撇清关系一般。

朱浩笑了笑。

对别人来说,能拜唐寅这样的名师,算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但对朱浩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

难得唐寅有自知之明,少了他不少困扰,但外人问及,自己是否真的要坦诚说是“无师自通”?

到时会不会有人跳出来,厚着脸皮说是自己先生?

眼下看来不会,但以后继续参加科举,座师总是有的……官场那些繁文缛节会一步步落到他头上。

……

……

唐寅回城去向兴王复命,朱浩则往渡口赴约去了。

朱浩见到苏熙贵,先说了欧阳菲的事,想试探一下苏熙贵把欧阳菲介绍到安陆来,到底有何目的。

苏熙贵道:“南京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连成国公都觊觎的女人,居然签了卖身契成了你的人……啧啧,世事无常,朱小当家的能耐,让鄙人叹为观止。”

“苏东主,我家小东家并非有意与欧阳小姐为难……”

马掌柜连忙为朱浩说好话。

苏熙贵伸手打断马掌柜的话,笑道:“勿多言,我明白情况,欧阳家欠下巨额外债,我自问没法相助,再说我与她祖上的交情也没多深厚,她生意做到何等程度,我不会过问。”

意思是我不想知道欧阳菲在安陆经历了什么,她最后落到如何境地,都要自己承担责任。

“朱小当家,咱们还是谈谈生意吧……我听闻此番安陆剿寇大捷,有你一份功劳,却怎么打听,也不知你的功劳出自何处……可否如实相告呢?”

苏熙贵望着朱浩的眼神,满含期待,双目闪动着金钱的小星星。

那含情脉脉的样子……

朱浩一阵恶寒,赶忙道:“不过是帮王府出谋划策。”

“啊!?只是出谋划策这么简单?说来也奇怪,江西盗寇在浙西、闽西、粤北都引发大的骚乱,怎到了湖广安陆,居然就这么轻易被剿灭了?百思不得其解啊!”

苏熙贵说话间瞟了眼马掌柜,似想从这个昔日手下那儿得到答案。

但马掌柜从一开始就没参与其中,也不知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自然没法解答苏熙贵心中的疑问。

苏熙贵又道:“鄙人会在安陆住个十天半月,如果朱小当家有事,只管来找……有什么好生意也给介绍一二,鄙人还要去州衙见过新知州,就不多叨扰了。”

朱浩没想到苏熙贵这么好说话。

也可能是苏熙贵真的不知道朱浩在此番战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否则以他的性格,不可能不提新火药之事。

一个晒盐的秘方,就让黄瓒跻身朝堂,当上户部侍郎,如果再弄个什么厉害的火药,在西北打鞑靼人的时候发挥作用……岂不是要当兵部尚书?

……

……

朱浩回到王府。

唐寅已见过兴王,专门留在西院宿舍等他,想知道朱浩是否把火药配方卖给了出手大方的苏熙贵。

朱浩道:“我说唐先生,你就这么不信任我?就算我真的卖给他,你觉得苏东主要拿配方做危害大明的事情?他只会帮他姐夫在朝中谋求官职上尽一份力,把配方献给陛下……再则,我说过不会给人,那就是真的不会。”

“没有没有,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

唐寅说这话时,自己都觉得心虚。

朱浩一阵无语,没有你干嘛来逼问我?

唐寅道:“我听府上典吏提及,说是袁长史暗中与人商议,看看是否有必要把你送到南京国子监读书,进修个一两年,等考院试时再回来……这件事尚在商议中,做不得准,不过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朱浩点点头。

看来袁宗皋真的想发起反击。

先是针对唐寅,后来发现朱浩跟唐寅孟不离焦,干脆也不施行什么分化瓦解的策略了,把他送走,断唐寅一臂,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难得他之前还在兴王面前极力举荐,让你给世子授课,暗中却安排你去南京……看来你小子在王府的日子不长久了啊。”

唐寅这话,挑拨之意明显,变相在说,人家都这么针对你了,你是不是该出手?

该轮到你表演了!

朱浩笑道:“这不是事情还没定下来么?我跟世子关系挺好的,恐怕他不会愿意我离开王府。再说了,就算我去南京读书……对我也没太大影响,倒是唐先生你,若我走了,日后你在王府日子不好过吧?”

“有何影响?”

唐寅不想承认。

朱浩摇摇头,有些感慨:“我年纪小,短时间内在王府无前途可言,其实我想出去游历一下,去年要不是记挂南昌唐先生你落难,或许我们一家就往江南去了,现在就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安心求学,何至于要牵扯进王府这么多事来?

“再者说了,我在王府,跟世子所学不在一个步调上,是否留下意义不大。所以唐先生不必为我发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天下何其大,若王府真有意让我去南京国子监读书,我正好去那儿看看。”

……

……

兴王府书房。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