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36章

作者:天子

……

朱浩在街上食肆饱餐一顿,这才施施然回到王府。

王府里比街上更加热闹。

大箱小箱的东西正在往里面搬抬。

剿匪所获本该上交朝廷,但问题是本地官府在这次剿匪中没出多少力,功劳基本都是兴王府挣回来的,有好事无论是袁宗皋还是张佐,再或是前敌总指挥唐寅,都觉得不该亏待浴血奋战的仪卫司弟兄。

所以……

战利品还是往自家搬更实在。

“朱少爷。”

“这不是朱少爷吗?您安好?”

“给朱少爷请安……”

朱浩平时进王府大门,很少有人跟他打招呼,即便打招呼也多为客套的礼数。

但这次朱浩回来,明显感觉到那些侍卫和下人对他态度的转变,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外人或许不清楚内情,但王府上下都知道,这场大胜有朱浩一半功劳。

“赶紧干活,要是贼人杀回来,东西被他们抢走怎么办?”

有人在门里张罗。

却是蒋轮。

蒋轮见到朱浩,有几分惊讶:“哎哟,朱大少你回来了?走走,跟我去见兴王,这论功请赏岂能缺了你一份?”

朱浩好奇地问道:“这就开始论功请赏了?”

“不然呢?你真当要追杀几百里,把贼寇赶尽杀绝?说起来这次贼寇损失惨重,光被杀和俘虏就过半,估计很难再成气候……朱大少你可真风光,你那个什么霹雳弹,随便丢出去就炸得贼寇人仰马翻……”

蒋轮属于那种自来熟,话痨的类型。

年岁不算小,可走到哪儿都给人一种老顽童的感觉,却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不属于读书人喜欢结交的类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唐寅。

好像只要谁喜欢喝酒,都能跟唐寅当上朋友。

……

……

朱浩跟着蒋轮,径直进入内院。

连个阻拦问话的人都没有。

朱浩很奇怪这次自己进内院是否出自兴王授意,不过既然有蒋轮带路,就算有人怪责,那就往蒋轮身上推就好。

到了书房院。

王府官员和书吏进进出出,好似很忙碌。

张佐和唐寅坐在书房门前的石凳上说事,见到朱浩和蒋轮前来,二人连忙起身相迎。

“朱浩,你怎么现在才来?这一觉睡了足足十多个时辰吧?真有你的……总结战报时你不在,兴王问及,我说你回家去了,已将你的功劳上报。”

唐寅一见面就抢先说道,言下之意我可没贪功。

朱浩摇头道:“实在太累了,回去好好睡了一觉,直到睡醒才过来……只要没耽误正事就好。”

张佐笑道:“没耽搁,没耽搁……朱公子这年岁,贪睡些很正常,再说你还要备考府试呢,不养足精神怎么行?真应该跟邝知州说,这次朱公子立下旷世奇功,府试就不用考了,直接给个案首就行。”

“哈哈。”

蒋轮嘿嘿直乐,“张奉正,你记性咋不好?朱浩已经是县试案首了,妥妥的生员,府试随便应付一下就行……这么小就能独当一面,将来必定是状元公的命。”

张佐也在跟着笑,随后指了指唐寅:“唐先生,赶紧带朱浩进去见王爷,蒋姑爷也进去吧,王爷正到处找你呢。”

本来朱浩以为书房前大家伙儿如此散漫,是因为朱祐杬不在,谁知朱祐杬竟然就在里边。

或许是一场大捷下来,兴王彻底放下架子,与民同乐。

王府上下和谐,其乐融融。

唐寅正要带路,朱浩一把拉住他,问道:“连侍卫回来了吗?”

唐寅脸上的笑容顿时敛去,摇摇头道:“陆典仗已亲自带人去城外找寻,目前情况看并不乐观,可能被炸得尸骨无存……据说东北边那个营地爆炸点周围全都是残肢断臂……几如修罗地狱。”

蒋轮听到这儿不由哀叹:“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古之如此……”

说起来,王府内那么多人,蒋轮不可能全都认识,但一场战事下来,死了几个,就好像一起上战场拼过命,生死与共一般。其中有的人活着回来,建功立业,有的人则长埋黄土,带给家人无尽的悲痛。

这种极大的心理落差,让人扼腕。

……

……

书房内。

朱祐杬热情接见朱浩一行。

“孟载,我跟袁长史商议过,此番出兵,系由唐先生和朱浩主持,而炸敌营的策略则是朱浩单独进言,但朝廷计功,程序繁琐,许多事情外人听来匪夷所思,上报无益,加之朱浩年少用不上军功,就暂时记到你名下吧。”

朱祐杬突然说出一个让蒋轮惊讶莫名的消息。

“啊?这……这……怎好意思?都是唐先生和朱浩的功劳……我怎敢妄自窃取?”蒋轮兴奋得有些语无伦次。

当时朱浩提出用猛火药炸敌营的策略,蒋轮不过是在旁帮腔两句,这就要把功劳记到他头上?

蒋轮觉得幸福未免来得太过突然。

朱祐杬道:“本来功劳该记在朱浩身上,但一则他年纪小,就算有功朝廷也不知该如何奖赏,另外就是他正应科举,军功暂时对他无用……王府这边自会记下他的功劳,不吝赏赐,军功就先挂在你这边……”

朱祐杬说这话时,有点理不直气不壮,看向朱浩的眼神满是愧疚。

袁宗皋和他议定不为朱浩表功,主要是为兴王府立威考虑。

把功劳让给朱浩的话,会让朝廷怀疑功勋到底是谁的,毕竟朱浩背后有着锦衣卫千户之家朱家。

还有就是把功劳往一个九岁孩童身上安,朝廷会怀疑兴王府的动机,简单的事将会变复杂。

王府上下都知道朱浩有本事,但朝廷不知道啊,有了怀疑自然就要查一下,兴王府为何要把功劳往一个孩童身上推,难道说这背后有什么猫腻……

朱祐杬说到后面,冲着朱浩点了点头:“朱浩,我知这样做对你不公平,但希望你能理解,王府需要这个功劳,算是我亏欠你的。”

朱浩赶忙鞠躬致礼,笑着道:“兴王言重了,我的目的只是帮助王府驱除贼寇,拯救万民于水火,并没有想过贪功。”

唐寅望过来的眼神带着几分心疼,大概也在为朱浩立功而不能上报而感到遗憾,但此等时候兴王低声下气向朱浩认错,他作为幕僚能说什么?

“不过该有的功劳,我不会少了你的,虽然你不是首功……却也仅次于唐先生……”

朱祐杬又带着信任和推崇的语气望向唐寅。

唐寅急忙道:“兴王明鉴,要不是朱浩的话,绝无昨日之大胜,首功应当归属于他。”

朱浩听了唐寅的话直想笑。

在这里争首功、次功有什么意义?

对朝廷来说,首功必须是兴王的,咱都是为兴王府做事,人家可怜你,会记得你的功劳,你还真想彰显自己呢?现在是给兴王府,以后就是为朝廷做事,全都是这尿性——有过自己扛,有功要往上边让。

就算再心有不甘,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不得不接受。

正说着,袁宗皋出现在书房门口:“兴王,赣南王巡抚来函,请您过目……”

一句话,就把在场几人目光吸引过去。

朱祐杬接过袁宗皋递过来的加急文书,看过后,笑着说道:“新任赣南巡抚王守仁来信说将配合我安陆地方剿灭盗寇,谁想大军尚未过江,这边盗乱已平息。”

唐寅连忙道:“如今应及早修书给守仁兄,让其知道安陆这边的情况。”

袁宗皋笑道:“伯虎你不必担心,此事早就办了……王伯安的书信乃是两日前所发,想来此时他已经距离安陆不远……”

“哦。”

唐寅释然地点了点头。

袁宗皋又道:“昨日一早老夫已修书于他,将本地大捷之事告知,请他到安陆来,商议向朝廷表功之事,这会儿他应该已经收到信函了。”

言下之意,兴王府就算取得功劳,也不能自吹自擂,需要有人帮忙吹一下牛逼,安陆州和长寿县两级衙门属于利益共同体,不方便……正好流窜至安陆州烧杀劫掠的盗寇属于江西,乃是奉旨剿灭匪寇的赣南巡抚王守仁的职责范围,找他上表再合适不过。

第305章 徒悲伤

见完兴王,出书房后,唐寅不住摇头,脸上满是感慨之色。

朱浩好奇地问道:“唐先生作何如此反应?难道你不想见到王中丞?”

唐寅斜着望了朱浩一眼:“你既神通广大,对于过往很多事都了解,难道不清楚我为何心有不悦?”

朱浩心想,你个老小子说话还真是直接。

弘治十二年会试,你跟王守仁才气不分伯仲,声名更是远在王守仁之上,结果一次会试就让二人境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人家在朝混得如鱼得水,而你呢?只能在王府当个连名不敢露的幕僚……

朱浩道:“唐先生不要为眼前之事感怀,若你不进兴王府,恐怕你连见到他的机会都没有。”

朱浩的意思是不要以为你现在很惨了,相比于历史上你从宁王府装疯逃走,余生无处依存,潦倒困苦,靠人施舍过活,眼前的你已经算好的了。

“嗯?”

唐寅皱眉瞪着朱浩。

你小子真会“安慰”人啊!

本来心情就不佳,听了你的话,我心情就更差劲了!

到底经过南昌城数月装疯卖傻磨练,又和朱浩相处了一年多,现在的唐寅脸皮可比以前厚多了,整理完思绪后问道:“那你呢?功劳被别人拿走,心里很不爽吧?”

朱浩笑道:“不爽又如何,难道你想反抗?没用的,我一介稚子,军功这东西本来就很难记在我名下……兴王已算仁义厚道,跟我解释那么多,碰上不讲理的连句抚慰的话都没有。”

“你不怨恨吗?”

唐寅没想到朱浩如此豁达。

朱浩摇头:“有啥好怨恨的?我的目的就是留在兴王府,让兴王殿下知道我心向王府就行……难道你让我拿了军功,去继承我爹的锦衣卫百户之职?那我还要不要继续考科举了?”

唐寅琢磨一下,也是这么个理。

军功看起来很重要,但对于文人来说却是属于很鸡肋的东西,尤其是没有当官的,比如说他唐寅……似乎压根儿就不需要什么军功。

这一战,不就是为了兴王府的光明未来才打的吗?

兴王府达到目的就行,经此一事,他唐寅跟朱浩就可以安心地留在王府,如今王府上上下下都知道了他们的本事,受到尊重和礼遇,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哎呀,年纪轻轻你想事情就能如此通透,看来我还要向你多学习啊。”唐寅由衷发出感叹。

朱浩笑嘻嘻道:“一起学习吧……其实我也想学学你。”

“学什么?”

唐寅自信心暴涨,眼前一亮,原来我身上也有你小子佩服的地方。

难得啊难得。

朱浩道:“学习你礼贤下士,尤其是不耻下问……你看我一稚子,你都能拿我当半个先生,这种良好的心态就非常值得我学习。”

唐寅脸一垮,期待的神色变得憋屈,他先是瞪了朱浩一眼,继而自嘲地哈哈大笑,牵着的朱浩的手就准备一起离开。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蒋轮的声音:“两位,请留步。”

说话间蒋轮一路小跑跟上。

“蒋先生,有事吗?”

朱浩拿出童真的笑容。

蒋轮急忙摆手:“这声先生不敢当,朱大少,此番得您恩惠,让我蒙了个军功,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功劳本该属于您,某无功受禄,问心有愧啊……这样,以后朱大少有事只管吩咐,我蒋某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原来蒋轮跟上来是要感谢。

唐寅笑道:“蒋姑爷,你不拿出点实际行动,光嘴上说啊?”

“啊?”

蒋轮被唐寅打趣,先是有些惊讶,随即咧嘴一笑,“哪里哪里,伯虎兄你应该知道我蒋某人身无长物,不然倾家荡产也要报答朱大少恩德,以后朱大少说一,我蒋某人就不说二……”

唐寅本来很想说,你就算家当不多,但也不影响你“倾家荡产”报答朱浩恩情啊。

但想了想,朋友间说这些太没意思,至少蒋轮知恩图报,想到之前朱浩说的话,这不就是朱浩追求的,以后在王府中地位稳固,上上下下都知道他有本事,遇到什么事都会有人出面帮衬?

为王府做事,如果太过斤斤计较,那待的时间恐怕不会长久。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