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2章

作者:天子

朱祐杬黑着脸道:“你自己不老实也就罢了,为何要带弟弟一起?还偷跑出去,连侍卫都未带,出了事你担待得起吗?”

就在此时,门口进来一名灰发盘髻,扎着四角方巾的老儒生,年约六旬,慈眉善目,微笑着向朱祐杬行礼。

正是王府长史袁宗皋。

袁宗皋,石首人,弘治三年进士,兴王府长史司右长史,兴王朱祐杬左膀右臂之一,在左长史张景明于正德九年年初回浙江江阴守制之后,袁宗皋成为王府的顶梁柱。

历史上袁宗皋以从龙伴驾朱厚熜登基,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而入阁,助朱厚熜提出大礼议,但四个月后便病死。

至于张景明,与袁宗皋同年病殁,但却死在朱厚熜登基前的年初,地位和待遇就跟袁宗皋天差地别,因而有为他撰写传记的顾璘对张景明发出“人皆惜景明不得大用于中兴之朝也”的感慨。

“兴王,孩子贪玩好耍是天性,去城中闲逛只当体察民情,不必苛责过甚,只要教导以后莫要不告而出,有人随同便好。”

第25章 纯真的友谊

“袁先生。”

两个小家伙见到袁宗皋,均面露喜色。

平时袁宗皋待他们极好,亦师亦友,此番无异于天降救兵。

朱祐杬面色稍解:“你们以后不得随意进出王府,为父会派人盯着各处大门,若你们再不告而出,甚至连侍卫都不带,为父定会罚你们禁足,闭门思过,旬月不得出来!”

此话对朱四来说,威慑力十足,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

但朱三年长,鬼主意很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心里琢磨开了,从哪儿出王府才不会被人抓到。

“你们退下吧。”

朱祐杬有事跟袁宗皋商议,挥手让两个小家伙离开。

朱三道:“父王,我们不是非要出去玩,只是平时身边连个玩伴都没有,只有弟弟跟我一起……我们想要几个同学……”

“同学?那是什么?”

朱祐杬面带不解。

袁宗皋则老脸横皱。

朱三想起朱浩的叮嘱,继续说项:“我们听说,外面孩子通常都在学塾念书,同别人家的孩子一起,长大后彼此为同窗,互相帮扶,我跟弟弟为何没有?”

贸然提找书童,或是请同龄人进王府做伴读,兴王肯定会怀疑两人的动机。

不如直接拿自己跟外人攀比,提出“同学”的概念,启发朱祐杬。

朱祐杬晒然一笑:“你们何等身份,岂能与市井小民相提并论?”

袁宗皋却眼前一亮,道:“兴王,其实两位小王子提请不是不可以考虑,他们正是读书交朋友的年龄,若身边一个玩伴都没有,只怕还会想着溜出王府。”

朱祐杬疑惑地看向袁宗皋。

“两位小王子,有关给你们找同学之事,老朽会跟令尊商议,你们还是早些回去准备晚课吧。”

袁宗皋替朱祐杬发话了。

朱三和朱四恭敬行礼,朱三道:“父王,袁先生,我们下去了。”

……

……

两个小家伙离开书房。

朱祐杬立即不解地询问:“袁长史,之前你不是说一定不能让人知道厚熜的身份,免得遭遇不测,还让人把小三丫头当做男孩养,日常均着男装,最好连王府中人都不清楚他们的真正身份吗?”

袁宗皋走到书桌前,摇头叹息:“王爷,刚得到消息,京师有大臣上奏,提请从各藩王子嗣中,挑选德才兼备者入宫读书。”

朱祐杬惊喜地问道:“先生是说,厚熜有机会入宫?”

望子成龙的朱祐杬,当然希望儿子能做大明皇储,以后有机会继承他父亲成化帝留下的江山。

袁宗皋苦笑道:“以大臣之意,是自陛下后辈中找寻,先行收为义子,再立皇太子,仿宋仁宗典故,而世子他……乃当今陛下同辈,怕是无此机会。”

朱祐杬听到这里,脸上满是沮丧之色。

“以在下想来,大臣之所以作此上奏,概因世人对世子知之甚少,加之当今太后对王爷身份有所忌惮所致。”

袁宗皋续道,“在下听闻,锦衣卫派出大批人手潜入安陆,试图调查王府内情,此时若再行那禁锢之策,只怕世子不但前途堪忧,更可能像大王子那般……遭遇不测。”

袁宗皋又提到朱祐杬的“伤心事”。

朱祐杬一共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出生后不久便意外亡故,当时只知是被人谋害,却找不到任何线索,这导致他对第二个儿子即朱厚熜百般疼爱,做好一切隐蔽和防范措施。

“那依袁长史之意……?”

朱祐杬用倚赖的目光望向袁宗皋。

袁宗皋道:“既然两位小王子提请想要有同窗,不如就在安陆本地挑选品德兼优者入王府,伴随两位小王子一起读书,平时以小郡主为尊。”

朱祐杬皱眉:“袁长史这是防备有朝廷眼线混进王府来?”

“嗯。”

袁宗皋点头,“若锦衣卫知晓此事,定会想方设法将其子弟安插进王府,如此我们可行麻痹之计,就算有人对世子不利,也找不到正主。况且世子将来若想有所作为,必定需要人辅佐,若能自幼一同成长,此等情义根深蒂固。”

朱祐杬一听,既能麻痹敌人,又能让朝中文臣武将知道兴王府有个德才兼备的小世子,杜绝再有人提议从各地藩王家中挑选后辈入宫读书,尤其以后还能帮到儿子……这么多好处,没理由不同意。

“那就按袁长史之意,从安陆本地募学子入王府,至于如何挑选,就由袁长史你来做主吧。”

朱祐杬对此没什么概念,既然方案是袁宗皋提出的,当然要由其来执行。

……

……

第二天。

朱浩到花鸟市等候,中午午休时见到朱三从王府东门那边一路小跑过来。

“你果然在这儿,小气鬼。”

朱三见到朱浩,顿时板起脸,“是不是说你看不到我,就要去你先生那儿告发?说我带弟弟出来玩,还掉进水潭险些把弟弟淹死?”

朱浩笑了笑,主动岔开话题:“你弟弟呢?”

“他……回去时好端端的,晚上忽然发烧,半夜时大夫去看过,说是感染了风寒,需要静养,幸好昨天下午回来时见过……爹爹,当时弟弟没事,活蹦乱跳的,家里才没怀疑到我身上。”

朱三说到这儿一阵后怕。

朱浩道:“那我让你跟家里说选拔伴读书童之事可有眉目?”

“小气鬼,我们替你说了,今天听袁……我们先生安排在本地挑选有能耐的孩子入王府读书……不过看你这模样,书都没读几天,只怕考核过不了关吧?”

朱三上下端详朱浩一番,然后扁扁嘴,一脸嘲弄之色。

朱浩眉开眼笑:“说出来就好,我不过是想给自己一个读书上进的机会……你想想我先生水平有多高,他可是对我有很高的评价,若连我都通不过王府选拔,其他人更不行了……再说了,不是还有你们吗?”

朱三骂道:“呸,我才不帮你呢,而且就算想帮也帮不上忙,选人的又不是我们。”

说到这里,两个孩子来到花鸟市一角,找了块头上有大树树荫遮蔽的大石头坐下。

朱三有些闷闷不乐,脚下不时拨弄石子儿,为弟弟生病之事内疚不已。

朱浩道:“前两天卖给你的兔子,现在还好吗?”

“嗯。”

朱三随口应了一声,没心思作答。

“兔子这东西,不但要喂养好,也要跟人一样,付出关爱才行……”朱浩一本正经胡诌。

朱三侧目看向朱浩:“你娘的病好些了吗?”

朱浩一时有些懵了,或许是小妮子比较单纯吧,居然这都相信?

“你不问这问题,我还没想起来,之前那十几文钱……”朱浩马上拿出市侩的嘴脸。

朱三小嘴一瘪:“小气鬼,就知道你会说这事儿……喏,拿好了,这是二十文!”说完,她从怀里掏出个新荷包,把里面的铜钱悉数倒出,一股脑儿塞到朱浩手里,神色有些怆然:“我娘给我绣的荷包,没了。”

不在意荷包里的钱,只在意荷包本身,说明这是个不差钱的主儿。

“有失必有得,你回头告诉你娘,就说荷包丢了,让你娘再做个新的给你不就行了?”朱浩安慰道。

朱三瞪了朱浩一眼:“都怪你,非要带我们去抓兔子,不然的话……不过还是谢谢你,当时情况真危险啊,我知道你也是一片好心,如果以后你有机会进王府……我们再好好玩吧!”

“嗯。”

朱浩笑着点了点头。

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兴王的一双儿女家教很好,哪怕眼前的小丫头喜欢使小性子,但明辨是非,应与朱祐杬和妻子悉心教导不无关系。

“走了啊,以后你有兔子还在这边卖,不过我可不一定能看到,昨日被父……爹爹抓了现行,以后出来的机会将会少许多。”

朱三起身要走,言语中犹自带着几分依依不舍,虽然跟朱浩认识时间不长,但朱浩算是她懂事以来少有的玩伴了。

更加重要的是,两人一起抓过兔子,还一起掉进水潭,共同经历过生死,这份情义远非普通孩子情义可比。

看到朱三眷恋的神色,朱浩有些内疚,觉得自己利用了孩子纯真的情感。

不过当看到朱三远去的背影时,朱浩马上又变得铁石心肠。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利用你们,我岂不是以后要永远被家族拿捏,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受制于人?再说我想方设法到你们身边不是为了害人,而是帮忙!若将来你们有所成就,应该感谢我才对!”

……

……

城外朱家庄园。

林百户匆忙来访,给朱嘉氏捎来一个紧迫的消息,那便是兴王要在安陆本地挑选适龄童子入王府读书。

“……兴王此举,分明是要为世子培养心腹,其心叵测!”

朱嘉氏从来都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本身她就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

林百户道:“对我等而言,实乃天赐良机,若有人趁机混入王府,探听虚实……”

朱嘉氏也不废话,点头道:“老身这就找本家子弟准备,再便是劳烦林百户张罗,事若成朱家必有重谢。”

第26章 应选伴读

现在朱家被摆到砧板上,迫切需要打探兴王府动向,所以朱嘉氏试图拉拢林百户,为自家做事。

其实林百户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现在朱家不惜利诱对他而言反是好事,既能成事还有钱进账,何乐而不为?

“老夫人,还有一个好消息。”

林百户本不想说,但现在朱家许以厚利,便不再遮掩:“之前不是跟您说过,朝廷曾派人秘密潜伏于兴王府,多数被赶了出来,尚有两人踪迹无寻?近来与其中一人联系上了,原来他还留在王府,子承父业,于王府仪卫司担任侍卫,且已在安陆成家立业。”

朱嘉氏一脸好奇:“不知是何人?”

林百户讳莫如深:“不便明言。”

朱嘉氏恍然,这应该是林百户手里握有的“王牌”,只告诉自己有这么个人,若再告之具体身份,让朱家与其取得联系,他还有何价值可言?

朱嘉氏叹道:“当初先皇派我朱家到安陆,调查王府与官绅、勋贵有无勾连之举,防范其犯上作乱,王府内事则多仰仗他人。谁知现在……唉!”

话中之意,我们朱家本身只负责调查王府外部事务,朝廷另派专人负责内部情报搜集,你林百户不就是接替前任负责此事的?

朱家和林百户共同监视兴王府,现在朝廷却把所有责任强加到朱家身上,朱嘉氏据此提醒林百户,你可不能抽身事外。

林百户笑道:“此人父亲乃锦衣卫总旗,奉皇命随侍兴王,兴王封国后举家迁至安陆。其成年后袭职入仪卫司,如今已在王府扎根,若能再找到人选入兴王府充当内应,以后可互相扶持。”

朱嘉氏蹙眉。

什么扶持?就算能顺利混入兴王府,也只是个孩子,能跟王府仪卫司的侍卫产生什么联系?

林百户行礼:“事到如今,夫人还是赶紧安排人手应选王府伴读,在下告辞。”

“请!”

……

……

朱嘉氏亲自送林百户出庄子。

随后把朱万简叫到正堂,跟其说了选人进兴王府,为兴王世子充当伴读之事。

朱万简不解:“娘,选拔适龄孩童入兴王府读书,此等大事外间怎未传扬?”

朱嘉氏道:“乃王府内应传递出的消息,想来会在一两日内对外张榜公布。”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