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13章

作者:天子

朱浩心说,你能不能等考中生员后再这么目中无人?

张列维连忙道:“今日不如由在下做东,请诸位吃一顿?”

商贾家的孩子,钱是不缺的,他看起来性格怯懦不与人争,但其实骨子里很豪爽,对于金钱什么的并不看重。

眼前几个,要么有才,要么有背景,张列维觉得请眼前几人吃餐饭不算什么。

“这如何好意思?”

何龚本已有站起身与彭东一起离开的意思,闻言又坐了下来。

朱浩笑道:“既然何公子说不用餐,那今天就算了吧……我们的先生还在对面等着,不如这样,等考完后我们再坐下来一起好好吃一顿?到时我做东都行。”

何龚瞪了朱浩一眼。

难得有人请客吃饭,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识相呢?刚才提出要吃饭的人好像正是你吧?

心里不由懊恼自己刚才之言,平白错过吃白食的机会。

袁汝霖道:“我……也要回去加紧读书。”

彭东不屑道:“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该有如何学问,早就灌注在脑海中,消失不了……”

“温故而知新。”

袁汝霖死板地去跟彭东辩解。

“他们走他们的,我们吃我们的……”何龚看出来了,王府出来的两个孩子,无心与他们一起。

可张列维本来的意思,是请所有人一起吃餐饭,现在袁汝霖和朱浩两个年岁比他小的要走,剩下两个年岁大,还有些盛气凌人的要留下……张列维畏难心理一起,请客的心思就没那么强烈了。

张列维支支吾吾:“还是听朱小公子的,等考过县试后再用宴也不迟。”

何龚心中略有不爽,叹道:“到时对某些人来说,别是解秽酒才好!”

话谈到这份儿上,明显各怀心思,加上县试之期马上就到,没人愿意在外面多盘桓,就此散了。

……

……

朱浩从酒肆离开。

进到对面茶楼,到二楼时发现大冷天,中午没什么人到茶楼来消费,生意很是冷清。

只有唐寅这一桌客人,旁边有个家伙正对着唐寅推销什么,口若悬河,却在唐寅冷言冷语下掩面而去。

“怎过来了?”

唐寅打量朱浩,随即想起什么,“小袁呢?”

朱浩坐下来,自顾自斟茶喝,一点都没把自己当晚辈,随口道:“他回家读书去了,说是临阵擦枪,不亮也光,要把四书五经温习一遍。”

唐寅点头嘉许:“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怎就不向他学习?”

朱浩虽然没说什么,脸上神情却似笑非笑,像是在问:唐先生,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刚才那人干嘛的?看样子,好像是要卖什么东西给你。”朱浩决定转变话题。

“卖镜子的。”唐寅道。

“嗯?”

朱浩面带不解。

唐寅用怪异的眼神瞄过来:“说来也奇怪,本地突然就有人临街兜售镜子,却只是一些镜子碎片,能把人脸照得很清楚,大小价格各有不同,但基本都要一两银子以上,说是买镜子还送别的服务,甚至盛情邀请我一同参与售卖……不知所谓。”

朱浩点头:“原来是搞推销的。”

“何为推销?”

唐寅作为一个本分的读书人,算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根本不了解商贾间的一些行话。

朱浩没有跟唐寅多费唇舌,他估计朱家手上那批残破镜子急需出手,就搞出类似于传销的销售方式,通过市井地痞、三教九流把镜子卖出去,遇到茶楼里悠闲喝茶、一看就有社会地位的唐寅,当然要跑来兜售一番。

朱浩不解释,唐寅也懒得去问。

二人坐了一会儿,朱浩突然摸了摸肚子:“我饿了,要不我们一起去吃路边摊?上次那摊子之前我看还在,唐先生回来后应该经常光顾吧?”

唐寅摇头:“再没去过。”

朱浩有些诧异,随即心中一阵明悟。

要说唐寅属于那种“花痴”,整一个喜欢享受精神恋爱的异类。

明明有个少妇跟他眉来眼去,可说郎有情妾有意,可偏偏唐寅在完成柏拉图式恋爱的阶段后,及时抽身……

你也真是牛逼。

“难道唐先生就不想再跟那位……有进一步的来往?”朱浩好奇问道。

唐寅头望着窗外,叹道:“人生际遇各不相同,相遇便已是缘分,何必非要把这份情感加深呢?”

听起来……

很中二。

朱浩心想,你要是跟那少妇间发生点什么再说这种话,我还能理解。

但你这连手都没牵一下,就这么一去不回,从此后再无相见之可能,你这是折磨自己上瘾了?

等朱浩顺着唐寅的目光望去,发现对面酒肆旁边一个好似杂货铺的二楼,有几名女子聚在那儿做女红,由于天气寒冷只有对角的窗户开了一半,估计是因为里面生着火炉要透透气。

朱浩一看便明白为何唐寅会这么用心坐在这里喝茶看风景,原来又有了新“目标”?

朱浩有点无语。

说这位爷是情圣吧,心思真杂,可说他是烂人吧,却总浅看即止,明明有机会得手却选择回避。

“唐先生,你不会是……又看上哪个了吧?对面哪一位?白衣服还是淡青色衣服的?”朱浩问道。

唐寅闻言收回目光,瞪着朱浩道:“你在说什么?”

朱浩撇撇嘴。

我说什么你是真听不懂还是故意装糊涂?

唐寅也知不能以揣摩小孩子的方式,去推断朱浩的行事逻辑,没好气地道:“你要是饿了就早点回家吃饭,下午不回王府都行……明日过节,你也可以不来王府。我希望下次见到你时,你能告诉我你已过县试……到时再帮你备考府试。”

朱浩心想,这明显就是嫌我在这里碍事嘛。

朱浩道:“好心当成驴肝肺,最近我准备开个绣坊,想让唐先生画一些图案什么的,当成模子,看来唐先生不太喜欢这种事啊。”

唐寅一听瞪大眼:“你要开绣坊?”

朱浩摊摊手:“不行吗?别说是绣坊,女学我都开了,戏班唱白蛇的公冶菱,你也见过,正帮着公孙先生的夫人一起打理女学……唐先生觉得我没能力开一家绣坊吗?”

唐寅听了有点泄气。

明明板着脸,想要好好教训朱浩一顿,可听到朱浩说的事情,却又忍不住想进一步探索。

“开绣坊之事,你还是放到考完县试后再说吧,最近别分心。到时……我确实可以帮衬你一些……”

说完继续往对面看了过去。

朱浩轻叹口气。

下楼的时候朱浩不由琢磨,这春天还真来了,连唐寅这样早就过了青春期的老才子,也开始打起了女人的心思,这季节变化、万物规律、风俗人情,还真是不以人心好恶而违背变迁。

想让我帮你找个“老伴”?

想得美!

……

……

二月二,龙抬头。

在这时代算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了。

湖广本地算是太平,这两年没大灾,虽然称不上风调雨顺,至少人心还算安定,年底鞑靼撤兵后,南方的局势跟着稳定下来,年初又是春荒,朝廷不会摊派什么苛捐杂税,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一些。

这天朱娘本要只身前往渡口邸店查账兼发赏钱。

朱浩坚持要一起去。

母子二人到渡口时,发现不少货船正在卸货,却不是本家生意,好像涉及地方官府钱粮调度,有官差在一旁指挥秩序,普通货船全都要靠边泊靠,等官船先卸完货再说。

“东家,小东家,您二位安。”

马掌柜见到朱娘母子,急忙迎过来。

朱娘问道:“怎这么多船?”

马掌柜道:“据说江西那边不太平,朝廷从蜀地征调钱粮,准备暂时储存湖广、江西等处仓房,以备对江西盗患用兵,还听说宁王主动请缨,带兵平定盗乱。”

朱娘听说是朝廷的事情,也就不敢多问。

朱浩却从中听出点苗头。

眼下已是大明正德十一年。

距离历史上宁王之乱只剩下三年,这三年可说是宁王备战最积极的时间段,湖广紧邻江西,地方调度很多都是配合江西政局发展。

而历史上也正是这一年,王守仁调任赣南巡抚,开始带兵扫荡江西中南部盗乱,并为将来平定宁王之乱奠定基础。

第274章 低调的意义

兴王府,书房。

朱祐杬正在跟袁宗皋、张佐商议王府事务。

本来只是谈及年初王府土地耕种之事,但临时张佐有要事禀告。

“……头年里,王府为朝廷造的一百个望远镜,据说在西北一战中,起到极大的作用,陛下大加称赞,于朝堂上议定西北御敌大功,将兴王府列入一等。”

张佐很高兴。

虽然在望远镜生意上,他没赚到钱,最后还吃了点亏,但至少这件事为兴王府立下功劳。

此事本该由袁宗皋告知兴王,但奇怪的是,这次袁宗皋没有收到朝中任何风声,反而是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张佐消息灵通。

朱祐杬摇头轻叹:“有功劳未必是好事。”

张佐笑道:“因为年前咱不但提供了望远镜,还分批提供粮草辎重,主动为君分忧,朝中清议对王府风评极佳,据闻连阁老和六部大臣都对兴王府称颂有加,说兴王府有身为皇家人的担当。”

朱祐杬闻言,脸色稍微平和了些,望向袁宗皋问道:“袁长史,你认为此事有问题吗?”

袁宗皋道:“兴王为何不问问伯虎的意见?此等时候,若是他不在的话……”

这会儿袁宗皋很在意王府权力平衡,之前在跟承奉司的争斗中,长史司落了下风,若是把唐寅抬出来,让其跟自己联手的话……对付张佐便多了几分把握。

张佐笑道:“先前去找唐先生,告知其已出王府,估摸是有私事处置,迟些时候便会找人询问他的意见。”

袁宗皋这才知道,原来不是兴王没有传见唐寅,而是没找到人。

这说明兴王对唐寅真的很看重。

“袁长史,说出你的意见便可。”朱祐杬催促。

袁宗皋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以老朽看来,即便此事上王府有些冒头,于大局或有不利之处,但只要王府赢得朝中文臣武将的信任和支持,便是最好的回报。”

朱祐杬重重地呼出一口气,显然这是他想听到的答案。

张佐笑道:“袁长史的话,说到咱家心坎儿里去了,为朝廷做事,本是臣子本分,不应求回报,但也不能总是付出没有回报吧,付出一点还担心被人说别有用心,换谁也受不了……那些阁老部堂并非不讲理之人,自然清楚咱王府的付出,就连都督府的勋贵也都在称颂兴王您呢。”

“哈哈。”

朱祐杬难得脸上展现笑容。

袁宗皋看到朱祐杬跟张佐间脸上呈现宽慰之色,甚至带着那么几分得意,心下隐忧顿起。

可此等时候,他什么都没说。

……

……

袁宗皋在书房见过朱祐杬后,跟张佐一起离开,出门后便分道而行。

表面上保持礼数上的尊重,但私下里怨怼还在,袁宗皋当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唐寅。

到了唐寅暂居的东院居所,等了许久,才见唐寅回来。

“伯虎,你这是去了何处?”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