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54章

作者:天子

反呛的意思很明显。

张佐打眼色让杨秀不要这么欺生,但杨秀头侧向一旁,全当看不见。

唐寅并不为之所扰,声音仍旧平和,如同事不关己一般:“但若真如梁大学士所奏,要找今上皇室宗亲的后辈入宫,只怕所选宗子血脉未免久远了些吧?”

众人听到这里,全都眼前一亮,一时都受到启发。

朱祐杬明显一怔。

朱厚照要从宗室中挑选“义子”,要是从燕王一系挑选,且只能从“载”字辈中选拔,那情况就微妙了。

大明本身就有立长不立贤的传统,虽说几个皇帝生孩子有早有晚,但其实皇室宗亲中载字辈的孩子屈指可数,要说跟皇室最亲近的唯有太宗皇帝朱棣的儿子、“赵王府”现赵王朱祐棌长孙朱载培。

近几代皇帝中,包括宣宗、英宗、宪宗皇帝的子孙,载字辈都还没影子呢。

你一个大学士,文臣表率,居然提出要以皇室宗子养在宫中为储君,想立旁支子孙来当储君,是何居心?

不会是为了方便控制,达到文官掌控全局的目的吧?

选择面那么窄,跟当今皇帝的关系又那么远,这种选拔明显是朝中大臣一厢情愿。

张佐听出唐寅分析中的关键点,精神为之大振,问道:“先生所言,乃是说……当今陛下不会同意朝臣提议?”

唐寅道:“当今陛下春秋正盛,登基时日尚短,将来有子嗣也未可知,急于立嗣反而容易受文臣挟持……即便陛下看不清楚这一切,太后也会为之出谋划策,此事应该不必过分担忧。”

听到唐寅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别说朱祐杬了,在场所有的兴王府属官也都大大地松了口气。

想想也是……

立皇室宗子?

如今厚字辈的皇室子孙没几个,可选择面实在太少,难道还要从太祖一脉中挑选?太宗皇帝好不容易把皇位抢过来,现在就因为暂时没儿子,大臣就想撺掇把皇位交到皇室旁支手里?

拜托也先打听一下皇帝和太后的想法!

现在连首辅大臣杨廷和都回家守丧去了,梁储又没杨廷和那么强势,要鼓捣成这件事,怕是难比登天。

如此说来,兴王府仍旧可以出真龙?

朱祐杬叹道:“难怪最近安陆本地聚集大批锦衣卫的人。”

话没有往深了去说。

王府上下最能都能感觉到戒备是何等森严,但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跟锦衣卫对王府有不轨之心有关。

兴王府要防备朝廷,这种事不宜张扬,矛盾也不能公开化。

张佐叹道:“看来锦衣卫的人,早就清楚陛下后妃怀龙嗣之事……是假的,也幸好兴王府预先得到提醒,有所防备,不然的话……后果难料。”

听张佐这一说,朱祐杬望向唐寅的目光中又增添了几分倚重。

这是把唐寅当智囊了。

唐寅很惭愧。

“那王爷,以后王府上下,也该小心戒备才是……锦衣卫朱千户家的孩子,是不是给赶出王府?”

杨秀先前对唐寅提出质疑,眼见兴王对唐寅分外倚重,不由再度出声提醒,想把矛头指向唐寅的弟子朱浩。

朱祐杬没说什么。

张佐却早就明白兴王之意,笑着道:“一个孩子而已,不必过分紧张,王府也要逐渐恢复正常才是。”

……

……

朱家庄园。

朱嘉氏在儿媳铺子门口晕倒,被刘管家送到咱家铺子,经过大夫救治醒转,送回家中便卧榻不起。

第二天上午,她在大夫精心照料下,服过汤药,身体好转了些,却仍旧一副弱不禁风,大病未愈的样子,连榻都不能下。

刘管家奉命在外招呼家族旁支过来探病的访客。

朱嘉氏默默倾听者外面的喧哗,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继而刘管家出现在卧室外间。

朱嘉氏声若游丝地问道:“可是三房来人了?”

刘管家回道:“正是。”

“那还不让她进来,让我看看?”

朱嘉氏嘴角涌现冷笑,就等儿媳自投罗网。

刘管家为难地道:“三夫人没有亲自前来,说是病了,派人过来送了慰问品,有七八口箱子之多,另外有一些绢布、茶叶什么的,用挑子挑着送来的……”

“咳咳咳……”

朱嘉氏闻言剧烈咳嗽。

咳嗽的声音比之前说话的声音大多了。

侍立一旁的宋大婆低声问道:“老夫人,您没事吧?”

朱嘉氏抬手把就要过来照顾的宋大婆屏退,宋大婆带着丫鬟出了房间,朱嘉氏也不用人搀扶,直接用手肘撑着床板坐了起来。

即便刘管家猜到,老太太可能是在装病,却也没想到自家主母会是这种反应。

“老夫人,您慢一些。”

刘管家赶紧过去搀扶。

朱嘉氏一脸愠怒,打量刘管家一眼:“你以为老身是装病吗?”

刘管家不言语。

这声音……

虽不是声如洪钟吧,跟平时也没什么两样。

装不装病的,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我可不想探寻真相。

“我病,她也病,病了还派人来送礼……来了不少人吧?是不是还有人夸赞她,说她很孝顺,即便在病榻上,也想着我这个婆婆?”

朱嘉氏咬牙切齿问道。

刘管家继续装哑巴。

你都自问自答了,还用我说什么?

人家送来厚礼,比别的来探病的亲戚加起来送的礼都要丰厚得多,别的不说光是那场面就给人一种“三房分家后发达了”的感觉,就连自家人都觉得三房儿媳妇和孙子很孝顺,更何况是不明就里的外人?

“还是低估她了呀……她既然敢把工坊交还给朱家,更是提出分家,就该想到她已盘算好一切,姓苏的恐怕早就跟她狼狈为奸,只等着看朱家的笑话呢。”

朱嘉氏很生气。

刘管家很想劝说,您老人家之前是不是装病不重要,再这么纠结下去,怒火攻心之下,别真的一病不起,那时朱家可能真没人能对付得了你那儿媳了。

要战斗,要竞争,就先不要给自己添堵。

“派人去把老大叫回来。”

朱嘉氏对刘管家下令。

刘管家苦着脸道:“老夫人,昨日您病倒后,已派人去城中通知大老爷,可……没见到他人,说是外出办差未归……别是又被调回了京师……最近也没见锦衣卫有何动向,这……难啊……”

朱嘉氏惨白的嘴唇颤抖个不停。

“老夫人还是看开一些吧,其实工坊造出来的琉璃,只要便宜一些出售,并不是没人买,只要合理合法经营,一年下来营收个二三百两银子并不难……也不少了。”

刘管家觉得老太太要求太高。

真以为开工坊就能一步登天一夜暴富呢?踏踏实实才是经营之道,这不还是你教给朱家子孙的道理?

第198章 太把自己当回事

朱家暂时偃旗息鼓。

好像朱娘转让琉璃工坊让朱家吃了大亏这件事,压根儿就没存在过,朱家不再打算追究责任,分家后各过各的,不用互相理会……

朱娘惴惴不安几日,发现老太太没再上门纠缠,心中顿时安定下来,装病的事也暂告一段落,只是每时都在防备老太太突然杀上门来,家里甚至只留了一点银钱,防止被朱家给一波端了。

朱浩顺利把苏熙贵需要的两面宽大的玻璃镜供应上,将一千五百两银子拿到手。

“真好,真好。”

苏熙贵亲自验货,因为是贡品,需要保证各处边角都没有瑕疵,同时也需要检查各处是否有不平的情况。

若镜面不平,玻璃镜就成了哈哈镜,会把人的身材拉长或是缩短,这本身也是铜镜的弊端,因为铜镜很难做到完全平整。

朱浩笑道:“货交给苏东主,我们就算银货两讫了,若是后续发生什么……运送不当导致破碎的情况,可就不关我的事咯。”

丑话要说在前面。

玻璃这东西,就算我给你做了妥善的加固和防震处理,可这年头运送一件东西到几千里外的京师,半途破损了你跟我讨要赔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哈哈。”

苏熙贵听了朱浩的话,不由大笑起来,“要不怎么说你朱小当家做生意精呢?这东西就没点保障,万一是造的时候出的问题呢?”

朱浩摊摊手:“那就请苏东主先检查清楚,好好看看是不是真有毛病……查收后概不退换。”

一旁马掌柜等人也在帮忙检查,以他们的习惯,没毛病也能给你挑出毛病来,以此来降低购买的价格,甚至要求退换……

但还没等马掌柜开口,苏熙贵就把人轰走了:“别看了,朱小当家虽然做生意鬼精鬼精的,但为人诚恳,不会以次充好。下去吧。”

马掌柜等人惊讶于苏熙贵的“宽容大度”,平时斤斤计较,教他们鸡蛋里挑骨头以节约成本的可不正是眼前这位?

就这么转性了?

一群人退下后,苏熙贵请朱浩坐回桌子前,终于把他珍藏的上好毛尖拿出来泡茶,跟朱浩对饮。

“忘了你不懂茶,此乃千金难买的好东西,嗅之清新高雅,饮之鲜爽醇香,回甘生津,妙不可言,平时可喝不到。”

苏熙贵想到对牛弹琴,向一个不懂茶的人谈茶,简直暴殄天物。

朱浩没有跟苏熙贵争,前世我什么茶没品鉴过?还跟电视台做了好几期关于天下名茶的纪录片,光是毛尖就有信阳毛尖、茅坪毛尖、都匀毛尖、秀山毛尖、竹溪毛尖、黄山毛尖等等,各种毛尖茶细微的差别我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不过你认为我不懂,那就当我不懂吧。

“挺好喝的,如果做成奶茶应该不错。”朱浩随口道。

苏熙贵问道:“奶茶是什么茶?”

朱浩道:“听说草原上的人喝茶,都会加上羊奶什么的,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再加上一些糖,味道就更好了。”

苏熙贵本来以为是什么赚钱的行当,闻言肩膀耸动一下,不以为然道:“你还挺会喝的,莫不是你跟草原人做过买卖不成?那些鞑子……算了,你这辈子接触不到,也最好别接触,那都不是能做生意的……”

言语中,苏熙贵对鞑靼人有很深的成见,不是民族矛盾,而像是做生意被鞑靼人坑过,或是被抢过。

“对了,朱家那边后续你准备如何应付?”

苏熙贵没有跟朱浩提有关朱嘉氏曾对他建言结盟之事,以其精明,当然不会把宝完全压在朱娘母子身上。

凡事都要留一手!

一碗茶喝完,朱浩放下茶盏,惬意地打了个饱嗝:“家都分了,还应付什么?我祖母没上门来找麻烦,那就大家各自安好,不要自寻烦恼……时间差不多了,我得回王府。”

苏熙贵本想听听朱浩有什么治朱家的妙招,即便自己北上京师,知道朱嘉氏和其背后的朱家要倒霉,也能乐呵一下。

闻言一撇嘴:“那老太太可不是善茬,你们孤儿寡母的,呵呵……”

话不用说透,点到即止。

谁不知道朱家人难缠?

可再难缠,也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啊,你问我对策?鬼才知道老太太下一步会出什么招数,这时候主动出招反倒容易遭致败北,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

……

朱浩回到王府,先去见过唐寅。

唐寅正拿着一幅画欣赏,端详半天,连连点头,好像越看越满意。

“见过苏东主了?”

唐寅随口问了一句。

朱浩点头:“我回来时,他启程往京师去了,此番乃是去送贡品。”

唐寅怔了怔,拿着画的手有些蜷缩,侧过头不解地问道:“贡品?”

“哦,陆先生不会以为苏东主是拿你的画当贡品吧?这东西……也就江南一带有点名气,换到京师……名家那么多,就算开个几十上百两银子,也有藏家会收,可问题是……跟贡品还有些差距吧?”

唐寅闻言顿时生出一种挫败感。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