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53章

作者:天子

先前老太太还在威胁苏熙贵,转眼就想拉拢苏熙贵一起对付朱娘一家。

苏熙贵脸上带着笑。

老太婆你还真是手段高超,当我不知道你儿媳拿了一千二百两赎了本就是属于人家的宅子?

以为人家山穷水尽了,想让我去衙门里状告,趁你儿媳拿不出银子赔偿,你再以朱家名义垫付一笔,伸手把宅子拿回去,还顺带把你儿媳、孙子抓回朱家……分家的事也就一笔勾销了!

你这如意算盘,打得太响了。

可是……你知道你儿媳现在到底有多少银子吗?

再说,如果我真配合你把你儿媳一家给坑了,那我给姐夫找的晒盐法后续改良工作,该交给谁来负责?

你喜欢挖坑自己往里面跳,我又不傻,为什么要学你?

我一个生意人,讲究的是利益,眼镜和镜子生意我能赚到盆满钵满,我还指望你孙子给我造贡品镜子呢,你还真以为我苏熙贵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老夫人,我都说了,这件事一笔勾销,我不想追究……你要是真想找人接手你工坊产的琉璃,只管问江南来的行商……江南富庶,一个琉璃瓶罐卖个三四十文还是可以的,一年下来赚个几百两银子,不好吗?非要闹到官府,徒惹笑话!”

苏熙贵看看窗外的天色已然暗淡下来,心想戏园子那边好戏已开锣,这边跟这个老家伙纠缠没什么意思。

看到你倒霉,我心愿达成,那我可以去戏台那边,悠哉悠哉,心情舒畅看戏。

他话说得轻松。

可朱嘉氏怎咽得下这口气?

“苏东主是做大生意的料,吃了亏居然忍气吞声?莫不是跟我儿媳合起伙来,故意坑朱家?”

朱嘉氏厉声喝问。

苏熙贵冷冷一笑:“朱老夫人说话可要讲证据,三夫人的工坊被你们朱家说占就占,这是我能预料的?那琉璃器皿晶莹剔透,就算当贡品都行,你们朱家不是关系通天吗?把瓶瓶罐罐送到宫里当贡品,以后就可以说是御用,看谁不买你们朱家的账!”

“走好,不送!”

第196章 做戏做全套

朱嘉氏步履平稳地走出商馆,在刘管家等家仆惊讶的目光注视下,走到车辕边,手按上去,脚下差点不稳摔倒。

“老夫人?”

刘管家赶忙上前搀扶,朱嘉氏手已搭在车辕上,并没有摔倒。

朱嘉氏脸色煞白,形容憔悴,却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去三房那边。”

刘管家不解地问道:“老夫人,不是说跟苏当家谈完生意,要去见大老爷吗?大老爷下榻之所,跟三夫人住的地方……背道而驰啊。”

话说出口,刘管家发现老太太对自己的提醒不加理会,径直上了车,忽然意识到说了不该说的话,赶紧驱车往朱娘院子去了。

马车进城的时候马蹄轻快,从朱嘉氏到下面跟着的人,一个个精神抖擞。

可往朱娘院子去的时候,马车吱吱嘎嘎走得很慢,没有人说话,显得士气低落,刘管家心中满是疑惑,比如说老太太跟苏熙贵生意谈得如何了?有没有达成合作意向?还是说有什么附加条件……

“老夫人,到了。”马车停下。

刘管家下了车驾,把马凳摆好等了许久,都不见朱嘉氏出来,赶紧凑近车厢问上一句:“老夫人,没事吧?”

正要掀开车帘看看,一只手从帘子里伸出,随后车帘被撩开,露出朱嘉氏比刚才还要惨白的一张满是皴皱的脸:“没事。”

朱嘉氏在刘管家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

但朱嘉氏并没有着急走,而是驻足抬头看着原本挂着匾额,如今却空空荡荡,铺门紧闭的店面,眼神中有诸多费解,更带着一丝怅然若失。

“老夫人,要不要小的陪您一起进去?”

刘管家见朱嘉氏迟迟不挪动脚步,再做请示。

朱嘉氏没回话,沉默良久,身体突然一个踉跄,居然向后倾倒。

这可把刘管家吓了一大跳,这次他距离朱嘉氏很近,又是往他这个方向倒过来,他伸手一把将朱嘉氏扶住,同时高呼:“老夫人……”

却是朱嘉氏原地晕厥,提前可说毫无征兆,刘管家一时慌了神,不知该怎么办。

后面跟过来的家仆帮忙搬抬,却被刘管家屏退:“赶紧找个地方安置,再寻大夫为老夫人治病……”

“刘管家,眼前不就是三夫人宅院吗?近在咫尺,安置在这儿不好?”家仆异常纳闷。

这都到了“家门口”,老太太突然晕倒,不该往里面送?

居然要送到别的地方找大夫来看病?这是觉得事情不够大,不够紧急,无需马上处理是吗?

刘管家不多做解释,一个人就把老太太抱上马车。

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都不知发生了何事,随后刘管家急忙赶着马车离开,铺子前面久久无法平静。

“钱串子,发生何事?那不是朱家老太太吗?听说三房已经分家单过了,她过来干嘛?”

街坊不由问询从铺子里出来看热闹的钱串子。

钱串子一脸讥讽之色:“这还看不出来?分明是有人把朱家老夫人给气着了……一个女人,丈夫死了,竟然敢跟夫家分家……之前克夫,难道现在不克婆婆?找这样的女人,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

……

朱娘本来在家里好端端的,规划在安陆地界再次购买田宅。

居然从街坊四邻那儿打听到朱嘉氏来过自家,却在进门前晕倒,还被人抬走之事,整个人顿时陷入到一种极大的焦躁不安中。

下午朱浩回来,她差点儿就要拉着儿子到朱家赔罪。

朱浩耸耸肩:“祖母在咱家门口晕倒了?她来找我们有事?不都分家单过了吗,她还来干嘛?不会是因为她先去见了苏东主,得知苏东主不肯跟朱家合作做生意,气急攻心却要硬撑到咱家门口再晕倒,故意落咱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吧?”

朱浩连珠炮一样的问题,让朱娘和李姨娘满脸惊讶。

“浩少爷,你是想说,其实老夫人……她是装昏,是吗?”李姨娘问道。

朱浩道:“这不明摆着的么?什么时候不晕,非要在咱家家门口晕倒,街坊四邻都知道朱家跟咱已经分家了,故意上门来晕倒还不是想在道德上占据优势?这时候娘回去探望的话,家里不把娘给狠狠教训一通才怪呢……我们最好就是装做不知道有这回事。”

朱娘和李姨娘对视一眼,她们虽然也觉得朱浩言之有道,但又觉得如果真按照朱浩说的那样做,好像有哪里不对。

旁边小白怯生生道:“少爷,那毕竟是您亲祖母,如果她生病了不去探的话,会被人说不孝的。”

朱娘闻言点头:“看看,连小白这样一个不懂事的丫头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岂能故做不知?不过小浩说得也对,恰好就晕倒在咱门口,或许就是针对咱来的……小浩不能回去,我一个人去庄子探望便可。”

李姨娘急道:“夫人,您的孝心我们都知道,可是这样回去的话,咱会落到一个极为不利的位置,家里面或许会把老夫人昏倒的罪过全都推到您身上。”

朱娘道:“又不是咱给气病的……她都没进铺子呢!人都没见到,这也能赖上我们?”

或许朱娘也意识到可能是老太太耍的阴谋诡计,但为了彰显三房的孝道,尤其涉及到儿子的名声问题,就算明知朱家是龙潭虎穴,她也要闯上一闯。

“娘,嘴长在别人身上,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呢?”朱浩眯着眼,笑盈盈道。

朱娘板起脸:“就算我们跟朱家分了家,你也不能对长辈不敬,这是为你好,更是为你的前途着想!”

朱浩道:“娘,我其实有办法应对……我都说了,嘴长在别人身上,祖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把目标对准我们,说我们三房不忠不孝。

“其实要表现孝道,不是非要回家一条路可走,我们还有别的办法……不如听我的,我让仲叔过来,咱好好利用一下别人身上的嘴,看祖母能把我们怎么着!”

朱娘和李姨娘对视,不明白朱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

……

第二天一早。

一支送礼队伍,或者说是探病、顺带送慰问品的队伍从朱娘院子出发。

由仲叔带队,于三陪同,后面浩浩荡荡跟着三四十号人,每个人都没有空着手。

大箱小箱的东西,有肩挑的,有两人抬的,也有一个人捧的……虽然不是所有慰问品都露在外面,至少人们看到的都是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上好的绢布就有六七匹,加上箩筐里满满的五谷杂粮、茶叶和药材等……

围观群众眼睛都看直了。

“朱家小婶子,您这是要给闺女办嫁妆吗?”很多街坊都在路边看热闹,直接问询立在门口指挥仲叔等人搬抬的李姨娘。

朱娘没露面,李姨娘俨然半个当家人。

李姨娘凄然哀叹:“老夫人生病了,虽然我们已跟朱家分家,但不能不管,这不我家夫人也病倒了,不能亲自前去探望,只好让人送一些东西回去慰问,作为晚辈我们会每日焚香祈祷,希望老夫人的病能早些痊愈。”

本来一些街坊暗地里指责朱娘不孝,对朱娘一家多有贬低,始终这年头孩子跟长辈提分家,并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很多人觉得就算家族亏待你你也要忍着。

现在听了李姨娘的话,一个个态度马上反转。

“朱娘可真是个孝顺儿媳,看看人家这媳妇当的……”

“是啊,这么多东西,平常人家娶亲也用不了这么多啊……朱娘刚把亡夫留下的宅子给赎回来,估计手里也没多少钱,真舍得为家里付出。”

“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怎不是我家的?”

……

仲叔招呼:“起行!”

众人一齐把东西抬起,长长的队伍,不需要敲锣打鼓,光是穿街过巷,就足以让人群聚拢过来看热闹。

于三提前安排了人手,不时凑近跟着队伍一起走,向挑夫们“打探”情况,好像朋友闲聊一般,于三等人趁机说明自己是帮朱家三夫人抬东西去朱家,慰问生病的老夫人……

这舆论就算造足了。

……

……

朱娘没有出面,而是跟儿子在院里收拾。

等李姨娘回来时,明显看到其脸上的灿烂笑容。

“夫人,事情办成了。”

李姨娘喜滋滋道。

朱娘急忙问道:“街坊怎么说?”

李姨娘用钦佩的目光望了朱浩一眼:“都夸咱孝顺呢,说夫人和少爷是难得的孝顺媳妇和孝顺孙子,有的还慰问你的病情,说希望你早些好转,期待我们铺子能尽早开张重新做街坊生意,还说要来光顾捧场呢。”

朱娘没想到这次舆论宣传效果这么好,惊讶地望向儿子:“这样……真的好吗?”

朱浩道:“些许银子就能解决问题,干嘛自己去冒险?所以娘这两天好好躺在榻上,做戏要做全套,让姨娘打理家里的一切……哦对了,不是说好搬回老宅就给我雇几个丫鬟么?我要跟我同龄的,还要长得好看的,平时我洗澡也要在旁伺候……”

“想得美你……”

朱娘本来还在探讨严肃的话题,听到儿子的话,不由用手指点了儿子额头一下。

她的脸上,终于见到久违的宽慰笑容。

第197章 唐大能人

兴王府。

朱祐杬召见王府长史司主要成员,唐寅无官无品也在侧旁听,此时正商讨自京师中传回的消息,涉及皇帝后妃孕事真相。

“……经查证,今上乃以有孕女子入宫,假称受幸所得,朝野上下为之震动……三月首辅杨公丁忧回乡,事爆出之后次辅梁少师再提宋仁宗以宗室子养于皇宫之故,请陛下立旁支子弟为义子……”

随着张佐把京师消息说出。

在场众人脸色一片凝滞,显然在皇室宗子的问题上,这些人都没有什么主见。

朱祐杬问道:“诸位,此事有何看法?”

长史司都是文官,名义上归兴王管理,但实际上却是朝廷的官员,在皇位传承这种问题上不好插话。

承奉司承奉副金畋走列道:“王爷,若是陛下要在宫室养义子的话,世子将再无机会。”

金畋是承奉副,也是太监,大小事情上还是为兴王府考虑的。

但他所言,却是王府上下最忌讳的事情,或者说那些文官想说而不敢说的事。

兴王府一直被朝廷当洪水猛兽一样防备,概因据大明法统,当今皇帝死了,新皇将会出在兴王府……受制二十年,皇帝没儿子,如今却要另立储君,皇位跟兴王府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太不公平了吧!

朱祐杬望着王府长史司几人,心中恼恨张景明和袁宗皋不在,关键时候居然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

朱祐杬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到唐寅身上,“不知唐先生如何看待此事?”

众人望向唐寅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妒忌。

唐寅进王府时间不长,名义上为幕僚,但其实就是西席,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在王府中为世子教授学问,却被兴王当成“先生”看待,俨然张景明和袁宗皋不在唐寅就是兴王府首席幕僚,让那些为王府供事十几年甚至整整二十年的人心怀不满。

唐寅沉吟一下,道:“眼下看来,后妃假孕之事爆出,陛下在众大臣面前极为被动,或有可能应允梁大学士所奏……”

典宝正杨秀嘲弄地道:“唐先生,这话用得着你来说?”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