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17章

作者:天子

这次没等刘管家回答,朱嘉氏便冷笑道:“你可真不谙世事……当初她有胆带儿子走,如今光明正大回来,分明是铁了心要跟朱家划清界限,会想着来赔罪?现在人已返回老三家的院子……这是在向老身示威啊!”

朱娘一家人回城没有丝毫避讳,堂而皇之回家。

在朱嘉氏看来,分明就是挑衅。

当初不打声招呼就跑了,现在大张旗鼓回来,这是打定主意要跟家族决裂?

朱万简道:“那娘还不赶紧派人去把那女人逮回来,家法伺候?”

刘管家无奈道:“二老爷难道忘了,三夫人离开安陆时曾留下书函,言明是带儿子出去游学……她没犯什么大错,即便要问责,也要寻个由头……是不是请老夫人亲自前往一探究竟呢?”

朱万简一听不太理解,这怎么成了我愚昧无知?

他没想明白,朱娘能独自打理丈夫留下的产业,本来就是因为三房跟朱家是分开过的,这还是当初朱明善这个家主做的决定。

现在人家是独立个体,只要有关牒路引,即便出走不合情,却也没违法。

原本家中老母要惩治媳妇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可问题是人家是节妇,之前又闹出那么大的风波,你要把人拿下动用家法,事情肯定会闹大。

朱嘉氏懒得跟儿子解释,厉喝道:“把衣服整理好,随老身一起去城里老三家看看……没有为娘允许,你一个字都不许说。”

朱万简一看就知自己不受老娘待见,嘴角发出不屑的一声后果然沉默不言,好像从现在开始真就不再说一个字。

……

……

朱家米铺。

朱娘回来后,门口聚拢大批人围观。

很多人指指点点。

之前朱家本家因争产闹到官府,找来乡老、坊老跑去县衙,说要把田宅过户,还有人传言说朱娘跟着姘头跑了,摆明了是朝朱娘身上泼脏水。

即便街坊不信,但现在朱娘回来,朱家内乱一触即发,都猜到可能会有一场闹剧将要上演,全都等着看好戏。

对于缺乏茶余饭后谈资的市井小民来说,这种时候不凑热闹更待何时?

铺子没开张,门板也没完成隔上,好像朱娘也知自己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朱家,朱家一定会派人前来。

就在人们等得百无聊赖之际,街道尽头一阵骚动,有人大呼“来了,来了”,随后满街人都在跑,很快朱家人便现身。

朱嘉氏乘坐的马车在前,后面跟着两辆马车,家奴、长工、佃户等三四十号人一路跑着跟随,手里全都拿着棍棒。

“别看了,有什么好看的?让开让开!”刘管家一看那么多人围观,好像就等着大戏开场一般,连忙上前呼喝。

可他的话……

没有一星半点约束力,围观的人不减反增。

你不让看我们就走?

滑稽!

我们干果茶水和小板凳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开年第一场大戏上演,这时候就算是官府的人来都不管用。

你们朱家的人管天管地管空气,还管我们街坊在公共场合站着?

我们就不信你家的家奴敢当场殴打人!

朱嘉氏从马车上下来,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

朱嘉氏戾目扫视一圈,所有人目光与之接触,无不低下头,或者把头偏向一边。朱嘉氏冷哼一声,带人走到米铺门口,正要让人上去强行破门,里面朱娘已主动把门板挪到一边,让开了路。

“娘怎么来了?”

朱娘见到朱嘉氏后心里打鼓,脸上却不动声色。

朱嘉氏阴沉着脸,默不作声,既来跟朱娘开战,就不能留任何余地,径直进入米铺,环视一圈,喝问:“我孙儿呢?”

单刀直入。

你敢带着你儿子跑,我就把你儿子抓回家族受苦,从此之后你们娘儿俩别想再见面!

朱娘恭敬地道:“小浩回兴王府了。”

“什么?”

朱嘉氏杀气腾腾,听到这一句,气势突然减弱不少。

朱娘不慌不忙解释:“之前儿媳跟娘说过,小浩曾拜一位陆先生为师……陆先生乃举人出身,如今得兴王府赏识,进了王府当教习,顺带将朱浩也带进王府一起读书,此番我们乃是与陆先生一起回的安陆。”

朱嘉氏顿时泄气。

如果朱浩回到兴王府,那就说明朱家在王府中重新有了眼线,还因为陆先生是朱浩的先生,或可拉拢过来为朱家所用……

“老三媳妇,你想儿子读书,魔障了不成?这种鬼话,你以为为娘会相信?”就在朱嘉氏盘算朱家眼看就要名利双收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勃然变色喝斥。

你是欺辱我一把年纪,脑袋不管用?

或是以为我朱家人人都像我二儿子那般好糊弄?

胡乱编个瞎话我就会相信?

休想!

朱娘道:“娘不信,可以去问问,今日陆先生已带小浩进王府了。再便是……儿媳已将铺子和后面宅院,以及城外几十亩地的契约备好,请娘收下,从此之后夫君留下的产业都归朱家所有,儿媳不再争了,但也请娘不再干涉朱浩读书之事,儿媳会好好将他养育成人!”

第147章 拿捏

朱娘的话,让朱嘉氏一时踟躇不言。

什么情况?

之前几次儿媳为了田宅之事跟我争得头破血流,不惜把事挑到安陆人人皆知,所有人都知道了朱家的“家丑”。

这次儿媳怎么会一反常态,表现得这般“积极主动”?

不对,背后一定有阴谋诡计!

这女人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让老身背负骂名啊!

一旁的朱万简见朱嘉氏不说话,心里幸灾乐祸:“让你们狗咬狗,还不让我说话?这次看这歹毒的女人怎么对付你,没有我谁能治她?”

朱嘉氏沉默半晌后问道:“老三家的,你这话是何意?田宅……你不想留住?”

朱娘无奈道:“回娘的话,儿媳一切都想明白了,只要小浩能继续在王府读书,妾身就算对得起亡夫……之前半年儿媳积攒了几十两银子,供小浩读书应该够了,便想租个民院过一点安稳日子……这事儿悬而不决也不是办法,朱家内部纷争让外人看到不好。”

朱嘉氏心里来气。

你早这么有觉悟不就好了?

现在才有这个想法……

哼,晚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你选择退却,以为水流就会顺应你心意停止流动?

朱嘉氏神色木然:“这田宅,乃是我儿子的,自然归朱家所有……”

“娘说错了,这田宅乃是朝廷敕封儿媳为节妇时一并赏赐的,要儿媳以此养育儿子,以全先夫忠义之名……一切官府都有卷宗可查!”

朱娘看起来服软了,但一扭头就顶撞起朱嘉氏。

朱嘉氏怔了一下,随即冷笑。

就说不对劲嘛,以为你是想掉头躲开凛冽的狂风骤雨,感情你是以退为进?

对朱嘉氏这样的老狐狸而言,她明白如果这时候朱娘选择回避,那就证明对手已经畏惧,肯定是要趁其病要他命。

但若朱娘选择继续反抗,想利用官府和舆论的压力让朱家法外开恩,那现在就不要把人逼得太狠,毕竟正如朱娘所言,田宅归属官府有存档,不是几句家族内部事务就可以推搪的。

朱嘉氏毕竟不是朱万简,心思缜密,喜欢走一步看三步,对于朱娘的应对有些迟疑。

朱娘怎么外出,怎么回来的,还有朱浩是不是真的回了兴王府,一概不知,心里泛起了嘀咕。

“看看,朱家又来抢孤儿寡妇家产喽!”

“真不要脸!”

外面人群果然开始闹腾。

谁说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是为主持正义?

我们从来都是看好戏的!

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一看朱家内部矛盾有缓解迹象,还不赶紧煽风点火?

就算朱娘脾气好,我们也要点起老太太心中那把邪火,让其下不来台,继续纠缠,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瓜子、花生、小板凳,坐看好戏上演。

朱嘉氏神色阴晴不定,当听到外面人起哄后,觉得朱家门楣受辱,今日绝无可能就此善罢甘休。

以往我们拿回儿子的田宅,道义上是欺负孤儿寡母,舆论方面不占优势,才会次次都失败。

但今时不同往日。

你朱娘带一家人私逃,作为节妇无法再站在道德制高点,况且就算田宅在官府有备案,但你儿子却是你的软肋,只要瞅着他做文章,我就稳赢不输。就算你现在想把田宅让出来,也不能让你好有好日过,否则朱家颜面何存?如何威慑外边那群草民?

“老二,你去兴王府,把我孙儿带回来。”朱嘉氏冲着朱万简吩咐。

朱万简眯起眼冷笑一声,一语不发。

先前斥责我,一再警告不准说话,现在却想使唤我干辛苦活?我可不是那种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下人,就当没听到。

刘管家见母子有冲突的迹象,连忙道:“老夫人,让小的去吧。”

朱娘睁大眼睛,委屈巴巴地问道:“娘,我们都把田宅交还朱家……您……您这是要作何?”

朱嘉氏就是要让朱娘紧张。

你想通过把儿子送回王府读书,有了继续当眼线的机会,以此换得家族宽宥你私逃之责?没门儿!就算朱浩真在王府当伴读,以后也要由朱家负责接送,进王府关着,出王府也要受我挟制……

让你知道跟朱家作对的下场!

“我朱家子孙读书,不需到王府,那是自甘堕落的表现……我们朱家自会请先生供他读书,还请武师教他练武……我朱家乃锦衣卫世家,他将来更有机会继承吾儿锦衣卫百户之职,不比现在进王府当个下人好?老三媳妇,你有意见吗?”

朱嘉氏冷声说道。

这算是不留余地了!

趁着朱娘出走有违节妇行为准则,盯着朱浩作为朱家子孙这一弱点,穷追猛打,一定要把三房这个不安定因素彻底解决,不然你怎么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刘管家,你去吧!”

朱嘉氏厉声喝道。

……

……

朱娘铺子门前早就被围观人群堵成里三层外三层,好戏还没结束。

眼下局势明显朱嘉氏更胜一筹,不惜拼着让孙子从兴王府退学,也要把孙子带回朱家严密看管起来,总之要把朱娘带给家族的危机一次根治。

此时王府内,朱浩跟唐寅一起去拜见兴王,接受兴王对二人救治世子的感谢。

随后朱浩又跟唐寅一起,跟着袁宗皋往王府内院西厢房走去,那是给二人安排的住宿和生活场所。

“……你们以后安心留在王府,伯虎好生教导朱浩,他天分很高,将来或许科场上大有作为。”

袁宗皋说话间,根本没把眼前老少当外人。

朱浩道:“袁先生,此番我娘带着我出走南昌,又回到安陆,只怕朱家那边……不会轻易饶过,以后想留在王府读书,或许只是我一厢情愿,可能……”

袁宗皋停下脚步望向朱浩,皱眉道:“你随令堂回来,没去拜见过祖父母?”

朱浩摇了摇头。

袁宗皋随即侧头看向唐寅,似责怪这个老师也不知提醒一下,但转念一想,朱家之前对朱浩这一房颇有点赶尽杀绝的意思,否则朱浩当初也不会央求王府通融,让他们一家离开后再把消息放出去。

袁宗皋道:“伯虎,此事你如何看?”

唐寅拱手道:“朱浩一心求学,如果只因家族阻挠,而不能留在王府,实在可惜,他回到朱家……只怕再没机会接触笔墨纸砚,一辈子与科举无缘……这正是晚生担心的地方。”

他为自己找了个理由。

我正是因为怕朱浩回到朱家后出不来,所以才直接带他进王府,来个生米煮成熟饭,并不是不想这个弟子尊崇孝义礼法。

难道王府对朱浩的来历,还有他之前进王府的目的不清楚?他回到朱家后的遭遇,兴王府恐怕早就了解了吧。

恰在此时,陆松急急忙忙跑进院子通禀:“袁长史,兴王府外来了一名自称锦衣卫千户之家朱家的下人,要把朱少爷带走,您看……”

“呵呵,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袁宗皋笑着调侃一句。

实在太凑巧了。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