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16章

作者:天子

“伯虎,其实老夫不隐瞒你,朝中有信传来,说陛下后妃中有人怀上龙种,以后兴王府不再会成为朝野众矢之的……你可以放心大胆留在王府做事。”

袁宗皋的消息很突然。

朱浩惊讶得合不拢嘴,以他对历史的了解,朱厚照几时有过子女?莫非是自己的出现产生了蝴蝶效应?

若朱厚照真有生育能力,历史上当皇帝漫长的十六年辛苦耕耘不见效果,自己这一穿就成功播种上了?

朱浩马上想起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情,朱厚照想娶一个怀孕的女人回宫,以其生下的儿子假称自己的种,眼下皇宫中发生的事,不会就是这个吧?

朱浩开始胡思乱想。

这消息袁宗皋之所以会和盘托出,其实是想彻底打消唐寅的顾虑,怕唐寅在兴王府因为此乃卧龙潜邸而有压力,让其放下包袱,一心一意为兴王府做事。

唐寅道:“其实晚生到安陆,不过是因为与朱浩有缘,到此后安心教导他学问,令其在科场上有一番作为,也算为晚年找个依靠。”

朱浩心想,这老小子好在没忘了我。

袁宗皋笑道:“那无妨,朱浩在王府读书半年,与世子和郡主关系匪浅,他在王府中曾只身入火海,救世子于危难,真不愧忠良之后……这不王府有意将他再度招去做伴读,除了陪伴世子和郡主成长,也可以继续服侍伯虎你,如此岂非两全其美?”

唐寅听了吸口凉气。

好家伙,朱浩之前在船上果然不是吹牛逼,他真在王府中当伴读半年,还从火场里救人,并在袁宗皋这样的大佬面前挂上号,看来还是低估了这小子的能耐啊。

“如此……”

唐寅稍微迟疑,点点头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袁宗皋本想继续苦口婆心劝说唐寅接受兴王府的招募,没曾想才几句话,唐寅就欣然同意了!

看来唐寅审时度势,眼光和谋略都属上乘,非那种惺惺作态自诩清流的狂生,知道现在最好的栖身之所就是兴王府,或者跟着朱浩到安陆,根本就是为了能进兴王府吧?不然为何主动给世子治病呢?

袁宗皋最开始还觉得唐寅行事太过刻意,但仔细一想,给世子治病乃是力所能及,双方各取所需。

人家又没危害到王府的利益,干嘛要把人往坏处想呢?

退一步讲,以唐寅前半生坎坷的经历,坏又能坏到哪儿去?一切不都是为了躲避宁王府的追杀,找个栖身之所?

……

……

袁宗皋未料招募如此顺利。

既然事已成,剩下就是商量几时去见兴王,以及谈一下在王府的待遇问题,再就是唐寅在王府中的定位。

袁宗皋未停留太久便提出告辞,似要早些赶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知朱祐杬,临行前嘱咐:“伯虎进王府后,不过是偶尔给世子上课,日常学问之事大可交由他人完成,王府中有事都将咨询你的看法,王府绝不会拿你当外人。”

唐寅点了点头。

光从袁宗皋表达的意思,他分不清进王府是当幕僚还是做教习,或许这只是个恭维他的说法,进去后只是负责世子的日常课业呢?

商量好两天后唐寅就进兴王府,到时王府不会派人来迎接,这是唐寅主动要求的,主要还是怕泄露行踪。

约定好由陆松负责接洽,唐寅带着朱浩一起送袁宗皋出村。

“陆先生,先说句恭喜,以后你就可以在兴王府中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下半生有了保障,不说吃香喝辣,至少衣食无忧。”朱浩笑着恭贺。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这下你小子如愿了吧?”

朱浩道:“陆先生就是喜欢说这些有的没的……我如愿什么了?你也听袁长史说了,陛下马上就会有龙嗣,无论我们在王府中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天下大势,再说以我现在的身家,离开安陆去哪儿不能生活?非要进王府读书?”

唐寅也很好奇,问道:“那你为何非要回兴王府?既然世子不再为朝野瞩目,你想获得从龙之功难比登天,就连朱家恐怕也无须你再进王府刺探情报吧?”

“哈哈。”

朱浩笑着说道,“不然你以为兴王府为何会突然招我回去?他们不怕我刺探情报了?正因为我的存在对锦衣卫来说已无关紧要,王府方面才不会防备我……我在王府跟着相熟的陆先生读书,过个几年参加科举,这对我来说是最便捷的一条道,为何不回去?”

唐寅皱眉。

他不相信朱浩的话。

他觉得朱浩一定是提前得知了皇帝妃子怀孕之事,又或是有什么别的打算。

以往他不会把朱浩想得太复杂,但现在由不得他不多想,一旦想简单了,到时候很可能会被打脸,进而显得自己很愚蠢,一切都是后知后觉的模样。

“那你进王府后有何打算?”

唐寅一边往住的院子走,一边问道。

朱浩道:“我不都说了,读几年书就参加科举,在这期间顺便打理好家里的生意……哎呀,陆先生你怎么用这种眼神看我?别老胡思乱想,就把我当普通的孩子看吧……我发现跟陆先生说话这么费劲呢?进兴王府后,我还指望陆先生多多指教呢!”

唐寅眉毛一挑:“到时恐怕不是我指教你,有些事还要你来指教我吧?”

这点连他自己都认识到了。

朱浩笑嘻嘻道:“陆先生可千万别这么说,我一向都尊师重道,以后王府有事,陆先生别隐瞒我便好,咱一起商议,俗话怎么说来着……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唐寅摇摇头:“自比诸葛孔明?说你是天真无知好呢,还是说你空有志向?也罢,能顺利进入王府,好歹也在计划中。”

……

……

兴王府。

袁宗皋见过兴王,把成功招募到唐寅的好消息告知,顺带表明回头会找与唐寅相熟之人验证其身份,而后便去了学堂那边。

朱三和朱四病愈后回来上课,这会儿正浑浑噩噩打瞌睡,公孙衣站在讲桌前,也只是在整理书稿,就见袁宗皋在陆松陪同下前来。

“袁师?”

公孙衣见到袁宗皋后,神色慌张,有些手足无措。

这次他回王府教书,感觉不会长久,二月没上几天课,朱三和朱四一直生病缺席,好不容易复课,却撞上自己没有讲课,这下怕是要当场下逐客令吧?

朱三和朱四赶紧竖起书本,装作认真读书的模样。

袁宗皋笑道:“此番老夫前来,是通知一个消息,过几日,王府中会来一名新先生。”

公孙衣心说果然不出所料,我的好日子到头了,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袁先生,是谁?隋先生吗?”

朱三的问题很尖锐。

之前说请了新先生,后又说是隋公言要回来,最后却是公孙衣跑来上课,兜兜转转就那么几个人。

袁宗皋道:“乃是朱浩的启蒙恩师,陆先生。”

“啊!?好耶!”

朱四兴奋地大喊大叫起来。

朱三怔怔问道:“那不是唐寅吗?”

听到这个称呼,公孙衣赫然想起,当初朱浩是唐寅弟子的事还是袁宗皋亲口告诉自己的,这意思是说……大名鼎鼎的唐伯虎要进王府当教习?

想到这里,他忽然觉得自己走得不冤。

人家唐寅的弟子,自己都比不了,现在本尊驾临,自己不赶紧挪坑让出位置,还想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着?

袁宗皋道:“是这样,陆先生去江西惹了一点麻烦,随朱浩回到安陆后,进王府来为两位王子治病,兴王便与老夫商议,招他进王府做西宾,指导你们课业不过是顺带之事,以后日常课业教导,还是由公孙先生完成。”

公孙衣闻言又惊了,原来不是赶我走啊。

人生大起大落……实在太刺激了吧?

第146章 钝刀砍豆腐

朱三听不下去了,质问道:“把唐伯虎这样有才能的人请来给我们当教习,还要公孙先生做什么?”

这话对公孙衣来说,简直是发自灵魂的拷问。

本来还想着,唐寅在王府,自己也能跟着学习,以晚辈的身份求教,即便无助于自己在文坛的名声,对于自己考举人总会有帮助吧?

现在发现,王府两个孩子都看出他水平不济,那还装什么大尾巴狼?

袁宗皋笑道:“你不也说了,唐伯虎才能卓绝,怎会只让他做你们的教习?王府自然还有更加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莫非你们不喜欢此人进王府?”

朱四急忙道:“没有没有,我们很希望唐先生来给我们当先生。”

“是陆先生,这一点得记好了。”

袁宗皋立即出言纠正朱四的说法,“他现在不宜暴露身份……凤元啊,你也不能将他来王府当差的消息传出去,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要提及,知道吗?”

公孙衣急忙点头,他属于那种厚脸皮,只要让他继续留在王府,别说不透露唐寅来王府的秘密,就算再委曲求全的事情他也愿意干。

朱三问道:“那朱浩呢?朱浩不是在陆先生身边吗?难道他不回来跟我们一起读书?如果他不能进王府,等于是我们剥夺了他跟陆先生继续读书的机会,这不公平!”

“对!”

朱四也在旁边帮腔。

袁宗皋似早就料到两个孩子会如此说,点头道:“朱浩会一并回来,同时回来的还有京泓,不过要看他们自己是不是愿意。”

“好耶!”

朱四振臂欢呼。

朱三也很高兴,不断鼓掌庆贺。

看样子一切都要恢复年前的状态,到时课堂上所有人都在,学舍院会恢复以往热闹的景象,还多了个“无所不能”的唐寅,这配置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学习与娱乐兼顾,上上之选啊。

比现在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氛围好多了。

袁宗皋说完事情,语重心长道:“好了,你们继续读书……凤元,你跟老夫出来一下。”

公孙衣跟着袁宗皋往外走的时候,耷拉着脑袋,当他看到朱三和朱四掩嘴偷笑时,有些无地自容。

……

……

院子里。

袁宗皋说了一些鼓励的话,意思是让公孙衣安心给朱三和朱四授课。

“有件事,不再隐瞒你,其实朱三呢,并非世子,她乃是王府的郡主……朱四才是兴王世子。”

袁宗皋说此话时,认真观察公孙衣的反应。

公孙衣大吃一惊:“竟是如此?”

公孙衣的表现算不上过激,以袁宗皋看来,公孙衣之前的确没看出来。

这只能说明公孙衣水平的确不行,跟朱三、朱四相处几个月下来,居然一点都没怀疑过两个小的身份有问题?反而是朱浩,人家只是靠当初刚相识时三两句话,就判断出了真实身份。

差距啊……

“此番唐寅到王府,凤元你多跟他求教,对你将来科举进仕大有助益,另外呢家中一定要安顿好。”

袁宗皋说了句让公孙衣听不太懂的话。

公孙衣心中疑惑更甚,为何之前王府要用障眼法掩饰朱三和朱四身份,现在却又如实相告?

由此联想,王府担心的是世子的身份泄露,可这种事跟他这个默默无闻的教习有何关系?

袁宗皋看出公孙衣茫然无措的模样,不由摇头笑了笑。

没经历过政治漩涡,不知朝堂斗争有多凶险,公孙衣看似政治白痴,不堪大用,但这正是袁宗皋欣赏他的地方,年轻人不懂这些反而是好事,进王府当教习半年多……居然连锦衣卫都不屑去接触和笼络,只能说公孙衣有点过于“人畜无害”。

……

……

唐寅进王府的日子乃是二月十九,这天朱浩会跟他一起回王府读书。

朱浩决定,一家老小同日进城,光明正大“回家”,当然他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这就需要他提前进行布局。

朱家庄园。

日上三竿,朱万简还没起床,就听到外面传来下人的传唤:“二老爷,老夫人让您过去,说有大事嘱托。”

朱万简气恼不已,把小妾赶走,随便套上件外衣就跟着下人到了后堂。

此时朱嘉氏和刘管家已等候多时。

“娘,何事要一大清早扰人清梦?”朱万简身上还带着起床气。

朱嘉氏不答,斜着看了刘管家一眼。

虽然朱嘉氏对刘管家多有怀疑,但始终刘管家是她从娘家带来的贴己人,使唤起来得心应手,平时处理家族内外事务游刃有余,一时间找不到人替换。

刘管家道:“二老爷是这样的,有人看到三夫人一家回城了。”

“什么?”朱万简一听眼睛瞪圆,“那女人有胆回来?可是已在庄外跪着,祈求娘的原谅?”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